第三百二十三章 閱兵(元首以及火炮)
複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 作者:鋒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org/
看台上上演的那一幕幕小劇場,帝國元首當時是看不到的,不過事後會有專人向他做詳細的報告,而且還附帶高清的動靜影像供他欣賞,廣場四周圍那一圈攝像機可不是白裝的。
作為整場閱兵的核心,在閱兵結束之前,元首是不能離開那座檢閱台的,冬季站在那麽高的台子上吹冷風,還要時刻保持一副氣宇軒昂睥睨天下的模樣,老實講這份活可沒有看上去那麽輕鬆。
其實在閱兵開始十五分鍾之後,帝國元首心裏就有些後悔了,暗責自己為什麽會同意這套方案,大冬天的沒事裝什麽波伊啊,要不是今天的陽光足夠燦爛,豈不是要活活給凍出鼻涕。
元首的生化身體隻是各項素質比較高,著涼了一樣會傷風感冒打噴嚏,挨上一槍也會疼的滿地亂滾。
徐峻其實對自己的這具身軀也很好奇,但時空管理局當時也沒想起給他留一本說明書什麽的,當然也不會有什麽售後三包之類的服務了。
自己拿到的不會是一個三無產品吧,元首曾經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也沒地方讓他去諮詢投訴了。
對於那些自稱時空管理局的家夥,徐峻現在也沒有多少抱怨了,至少對方給了自己另一次生命,而且到目前為止,一切都讓他感到滿意。
從留學生到帝國領袖,這何止是一步登天的奇跡,雖說其中也有他個人努力的因素,但別忘了如果沒有傑克打下的深厚基礎,加上突破天際的運氣,他根本不可能擊敗希特勒,更別提帶領德國走到今天這一步,徐峻其實已經很知足了。
今天元首的服飾很傳統,和以往儀式相比甚至還有些樸素。他穿著一件裁剪合體的藍灰色陸軍將領製服,帶著金質紐扣與陸軍元帥的紅色領章,胸前佩戴著兩排功勳略表,衣領間掛著那枚騎士橡葉鐵十字勳章。
在這種大型活動場合,元首沒有佩戴納粹的萬字袖標,這實在有些不尋常,不過也沒有人對此有所意見,隻因為對方是納粹黨的領袖,第三帝國的元首。
除了元帥軍銜肩章之外,製服左臂上還縫著一枚元首大本營的黑鷹臂章,袖口上也縫著對應的袖標。帝國元首沒有紮武裝帶,隻在褲腰左側佩掛了一柄陸軍禮儀短劍。
徐峻知道如何做更容易拉近自己與普通官兵之間的距離,戰士們想要看到的是一名鐵血的軍事統帥,而不是花裏胡哨的名貴花瓶。
這其實就是他在歐洲前線指揮作戰時的裝扮,參加閱兵的德軍官兵中有不少人,曾經親眼目睹帝國元首穿著這樣一套製服,視察本部隊的陣地與防線。
“敬禮!”隨著指揮士官嘹亮的發令,炮兵們端坐在半履帶火炮牽引車的座椅上,神情莊嚴的向帝國元首致以軍禮。
fz-9半履帶牽引車是德軍重炮部隊的主力裝備,在目前歐洲軍用裝備的序列裏,暫時還找不到能夠替代它的車型。
英國和法國也有性能比較接近的重型牽引車,但是無論是越野性能和承載能力,還沒有一款能夠超越這種德式半履帶牽引車。
徐峻清楚世界炮兵的發展趨勢,即便是自行火炮型號層出不窮的二十一世紀,牽引火炮依然是各國陸軍的絕對主力。
自行火炮是為了配合裝甲與摩托化部隊高速機動才開發出來的武器,為了獲得上級需求的機動能力,往往要犧牲一些實戰方麵的性能。
而牽引火炮隻要不是重到挪不動地方,那是想多大口徑就多大口徑,想多大倍徑就多大倍徑,想怎樣嗑藥就怎樣嗑藥,什麽後坐力膛壓裝彈速度都不是問題,隻要能把足夠重的彈頭扔向敵軍就成。
二戰自行火炮的極限記錄是德國創造的,卡爾臼炮確實讓蘇軍吃足了苦頭,但也證明了把這種東西放在機動平台上是一件多麽愚蠢的事情。
德軍費盡心思隻是為了把兩噸重的穿甲彈頭,扔向四公裏開外的要塞目標,而同樣的工作換成英國人來幹的話,他們隻需要隨便拖幾架蘭開斯特轟炸機出來改造一下,然後在彈倉裏掛上五噸半的“高腳櫃”或者十噸重的“大滿貫”,再厚的碉堡都能一發入魂。
德軍的炮兵在二戰裏表現的相當平庸,除了炮兵戰術使用上的失誤,還在於炮兵武器總體性能上的落後。這裏主要說的是師團級別的重型火炮,大都還是世紀初的設計,先別說和開掛般的法國火炮相比了,有些指標甚至連意大利炮都無法匹敵。
徐峻想要改變這種現狀,但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因為一款重炮的改進不是拍一下腦袋或者畫一張圖紙就能搞出來的,大口徑火炮鑄造技術的改進隻能循序漸進,不可能一下子就放出一顆衛星。
克虜伯和萊茵鋼鐵在技術儲備方麵依然有些不足,畢竟德國軍工曾經荒廢了十多年。不過現在的情況已經有所改善,在獲得法國與英國的軍工最新科技成果之餘,德國還雇傭了一批兩國的相關專家,開始展開新型支援火炮技術的開發。
但是留給德國的時間還是不夠,徐峻目前隻能調用法國和英國的現成火炮,來對德國陸軍的炮兵力量進行補充。
說起來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這是在平白增添後勤補給係統的壓力,而德國的後勤係統在此之前早就已經不堪重負了。
總算是初期炮兵的主要任務是固定築壘地帶的火力壓製,可以在一線大量儲存彈藥,這才分擔掉了部分戰時後勤係統的壓力。
克虜伯生產的kanone18型一百七十三毫米加農炮,是一種先進的師級支援火炮,曆史上四一年開始裝備德軍,用以取代性能落後運輸困難的毛瑟18型二十一厘米加農炮,這種火炮可以把六十八公斤的高爆榴彈射向二十九公裏之外的目標,被後人評為德軍在二戰中最優秀的遠程壓製武器。而台下那隊半履帶牽引車牽引著的,就是這種火炮的全尺寸木製模型。
真正的kanone18還在克虜伯工廠裏進行一係列改進,在元首的“新想法”以及一堆專家的努力下,相信這種新型火炮誕生後,將會發揮出比曆史原版更強悍的性能,元首親口做過保證,所以這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德國的炮兵方陣拖出了小兩裏地去,因為型號實在太繁雜了,徐峻看著這堆五花八門的各型火炮,耳邊似乎能夠聽到後勤軍官的絕望哀嚎。
不過觀眾卻看得興致勃勃,包括後麵那些外國來賓們,他們都被這壯觀的隊形所震撼,這排列整齊的粗管子,在他們眼裏就是強大國力的證明。
“斯巴拉西,卡嘎!(太棒了,閣下!)”小鬆大佐興奮的叫著,同時不斷按動著照相機的快門。
“看看這隻愚蠢的黃猴子。”此時一個聲音突然在後排響起,緊接著就是一陣肆無忌憚的哄笑。
ps:作者還在恢複中,謝謝大家的支持。
看台上上演的那一幕幕小劇場,帝國元首當時是看不到的,不過事後會有專人向他做詳細的報告,而且還附帶高清的動靜影像供他欣賞,廣場四周圍那一圈攝像機可不是白裝的。
作為整場閱兵的核心,在閱兵結束之前,元首是不能離開那座檢閱台的,冬季站在那麽高的台子上吹冷風,還要時刻保持一副氣宇軒昂睥睨天下的模樣,老實講這份活可沒有看上去那麽輕鬆。
其實在閱兵開始十五分鍾之後,帝國元首心裏就有些後悔了,暗責自己為什麽會同意這套方案,大冬天的沒事裝什麽波伊啊,要不是今天的陽光足夠燦爛,豈不是要活活給凍出鼻涕。
元首的生化身體隻是各項素質比較高,著涼了一樣會傷風感冒打噴嚏,挨上一槍也會疼的滿地亂滾。
徐峻其實對自己的這具身軀也很好奇,但時空管理局當時也沒想起給他留一本說明書什麽的,當然也不會有什麽售後三包之類的服務了。
自己拿到的不會是一個三無產品吧,元首曾經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也沒地方讓他去諮詢投訴了。
對於那些自稱時空管理局的家夥,徐峻現在也沒有多少抱怨了,至少對方給了自己另一次生命,而且到目前為止,一切都讓他感到滿意。
從留學生到帝國領袖,這何止是一步登天的奇跡,雖說其中也有他個人努力的因素,但別忘了如果沒有傑克打下的深厚基礎,加上突破天際的運氣,他根本不可能擊敗希特勒,更別提帶領德國走到今天這一步,徐峻其實已經很知足了。
今天元首的服飾很傳統,和以往儀式相比甚至還有些樸素。他穿著一件裁剪合體的藍灰色陸軍將領製服,帶著金質紐扣與陸軍元帥的紅色領章,胸前佩戴著兩排功勳略表,衣領間掛著那枚騎士橡葉鐵十字勳章。
在這種大型活動場合,元首沒有佩戴納粹的萬字袖標,這實在有些不尋常,不過也沒有人對此有所意見,隻因為對方是納粹黨的領袖,第三帝國的元首。
除了元帥軍銜肩章之外,製服左臂上還縫著一枚元首大本營的黑鷹臂章,袖口上也縫著對應的袖標。帝國元首沒有紮武裝帶,隻在褲腰左側佩掛了一柄陸軍禮儀短劍。
徐峻知道如何做更容易拉近自己與普通官兵之間的距離,戰士們想要看到的是一名鐵血的軍事統帥,而不是花裏胡哨的名貴花瓶。
這其實就是他在歐洲前線指揮作戰時的裝扮,參加閱兵的德軍官兵中有不少人,曾經親眼目睹帝國元首穿著這樣一套製服,視察本部隊的陣地與防線。
“敬禮!”隨著指揮士官嘹亮的發令,炮兵們端坐在半履帶火炮牽引車的座椅上,神情莊嚴的向帝國元首致以軍禮。
fz-9半履帶牽引車是德軍重炮部隊的主力裝備,在目前歐洲軍用裝備的序列裏,暫時還找不到能夠替代它的車型。
英國和法國也有性能比較接近的重型牽引車,但是無論是越野性能和承載能力,還沒有一款能夠超越這種德式半履帶牽引車。
徐峻清楚世界炮兵的發展趨勢,即便是自行火炮型號層出不窮的二十一世紀,牽引火炮依然是各國陸軍的絕對主力。
自行火炮是為了配合裝甲與摩托化部隊高速機動才開發出來的武器,為了獲得上級需求的機動能力,往往要犧牲一些實戰方麵的性能。
而牽引火炮隻要不是重到挪不動地方,那是想多大口徑就多大口徑,想多大倍徑就多大倍徑,想怎樣嗑藥就怎樣嗑藥,什麽後坐力膛壓裝彈速度都不是問題,隻要能把足夠重的彈頭扔向敵軍就成。
二戰自行火炮的極限記錄是德國創造的,卡爾臼炮確實讓蘇軍吃足了苦頭,但也證明了把這種東西放在機動平台上是一件多麽愚蠢的事情。
德軍費盡心思隻是為了把兩噸重的穿甲彈頭,扔向四公裏開外的要塞目標,而同樣的工作換成英國人來幹的話,他們隻需要隨便拖幾架蘭開斯特轟炸機出來改造一下,然後在彈倉裏掛上五噸半的“高腳櫃”或者十噸重的“大滿貫”,再厚的碉堡都能一發入魂。
德軍的炮兵在二戰裏表現的相當平庸,除了炮兵戰術使用上的失誤,還在於炮兵武器總體性能上的落後。這裏主要說的是師團級別的重型火炮,大都還是世紀初的設計,先別說和開掛般的法國火炮相比了,有些指標甚至連意大利炮都無法匹敵。
徐峻想要改變這種現狀,但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因為一款重炮的改進不是拍一下腦袋或者畫一張圖紙就能搞出來的,大口徑火炮鑄造技術的改進隻能循序漸進,不可能一下子就放出一顆衛星。
克虜伯和萊茵鋼鐵在技術儲備方麵依然有些不足,畢竟德國軍工曾經荒廢了十多年。不過現在的情況已經有所改善,在獲得法國與英國的軍工最新科技成果之餘,德國還雇傭了一批兩國的相關專家,開始展開新型支援火炮技術的開發。
但是留給德國的時間還是不夠,徐峻目前隻能調用法國和英國的現成火炮,來對德國陸軍的炮兵力量進行補充。
說起來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這是在平白增添後勤補給係統的壓力,而德國的後勤係統在此之前早就已經不堪重負了。
總算是初期炮兵的主要任務是固定築壘地帶的火力壓製,可以在一線大量儲存彈藥,這才分擔掉了部分戰時後勤係統的壓力。
克虜伯生產的kanone18型一百七十三毫米加農炮,是一種先進的師級支援火炮,曆史上四一年開始裝備德軍,用以取代性能落後運輸困難的毛瑟18型二十一厘米加農炮,這種火炮可以把六十八公斤的高爆榴彈射向二十九公裏之外的目標,被後人評為德軍在二戰中最優秀的遠程壓製武器。而台下那隊半履帶牽引車牽引著的,就是這種火炮的全尺寸木製模型。
真正的kanone18還在克虜伯工廠裏進行一係列改進,在元首的“新想法”以及一堆專家的努力下,相信這種新型火炮誕生後,將會發揮出比曆史原版更強悍的性能,元首親口做過保證,所以這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德國的炮兵方陣拖出了小兩裏地去,因為型號實在太繁雜了,徐峻看著這堆五花八門的各型火炮,耳邊似乎能夠聽到後勤軍官的絕望哀嚎。
不過觀眾卻看得興致勃勃,包括後麵那些外國來賓們,他們都被這壯觀的隊形所震撼,這排列整齊的粗管子,在他們眼裏就是強大國力的證明。
“斯巴拉西,卡嘎!(太棒了,閣下!)”小鬆大佐興奮的叫著,同時不斷按動著照相機的快門。
“看看這隻愚蠢的黃猴子。”此時一個聲音突然在後排響起,緊接著就是一陣肆無忌憚的哄笑。
ps:作者還在恢複中,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