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七章 閱兵(大德意誌)
複活之戰鬥在第三帝國 作者:鋒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org/
元首的聲音在電喇叭裏有些走形,但是語言裏蘊含的激情與力量絲毫未減,柏林街頭的市民們聽得如癡如醉熱血沸騰。
古斯塔夫.奧托是一名國防軍陸軍上士,服役於大德意誌步兵團,作為首發連隊的代理排長,站在了整支隊伍的前列。
街邊樹上喇叭裏的歡唿聲持續不斷,行道樹下的人群也已經陷入了狂熱狀態,警察和支援警戒的士兵們竭盡全力維持著現場秩序,但是依舊時常有熱情的市民突破警察的人牆,不斷擁抱和親吻那些站在街心等候閱兵的國防軍官兵們。
因為時值冬季,找不到橄欖葉與鮮花,要是夏季的話恐怕街頭已經變成了花瓣的海洋,德國人有向英雄敬獻鮮花的風俗,他們會用花束和綠葉裝飾起那些冰冷的坦克和大炮,還會在士兵胸前插滿花朵,就像是頒發給他們的勳章。
雖然沒有了鮮花,但是德國市民們已經準備好了替代品,他們向士兵們投擲用彩紙和絹布紮成花束,在炮車邊掛滿冬青枝環,年輕人和孩子趴在高高的行道樹上,向四周拋灑著剪碎的彩色紙片,在初冬的寒風中如同繽紛飛舞的花瓣。
代表最後準備的哨聲已經響起,命令開始沿著隊伍迅速向後傳遞。
奧托看了看隊伍的最前方,那裏是團部的旗手與兩名護旗兵,團長舍韋林上校穿著閱兵禮服站在旗手後麵,身旁是團參謀長戈爾曼中校。
成為整個閱兵隊列的排頭,這是大德意誌步兵團的無上榮譽,每個士兵都牢記著這一點,所以無論周圍的人群表現的如何狂熱,步兵團的隊列卻如同石頭般穩健安靜。
奧托摘下頭上的m40鋼盔,用手指摩挲著略顯毛糙的磨砂盔簷。
這是一頂嶄新的陸軍製式鋼盔,從檢驗編號看距離出廠還不到一個月,奧托是在一周前才從軍需處領迴來的。這次大德意誌團裏的每個人都領到了一套嶄新的毛呢閱兵禮服,還有嶄新的皮革裝具與一雙行軍靴。
大德意誌步兵團有自己獨特的禮服標識,和常規的陸軍單位有明顯的差異,除了肩章上的花體gd標識之外,大德意誌團的禮服領章要比普通陸軍領章長一倍,袖口上還帶著法蘭西式樣的三排扣袖飾。
這倒不是因為這個團想要特立獨行,加長的領章與袖時都是第二帝國時期精銳部隊的標誌,大德意誌團繼續使用是為了表現曆史的一種傳承。
這個步兵團從魏瑪時代起就是柏林的窗口單位,幾乎每個月都要進行一次街頭閱兵,成為了帝國武力依然存在的一種象征。
大德意誌團的成員來自於帝國的四麵八方,陸軍司令部從當時條約允許保留的七個陸軍步兵師裏各抽調了一個連,混編成了這支總部衛戍步兵團,而此後每隔三個月時間,各步兵師就要更換一個步兵連前往總部衛戍步兵團服役,因此這個團也成為了德意誌帝國武裝力量的象征。
大德意誌步兵團不但是柏林這座首都的臉麵,也是魏瑪共和國乃至第三帝國的臉麵,這支部隊的日常訓練非常嚴格,兵員都是從全軍挑選出來的精銳,相應他們也獲得了淩駕於大部分陸軍單位的待遇,除了源源不斷的榮譽之外,每個人還能獲得額外的補貼軍餉。
因為大德意誌團本身就具有儀仗隊的屬性,沒有比這支部隊更適合參加檢閱的了,曆次德國的大型活動,都是由這支部隊擔任衛戍警戒任務,平均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大德意誌團士兵,成為了柏林一道另類的風景線,完全可以白金漢宮前的皇家步兵團媲美。而佩戴上墨綠色的“大德意誌”袖帶,也成為了不少年輕陸軍士兵的一大夢想。
“全體!”前方傳來團長洪亮的發令聲,在四周的喧鬧聲中依然聽得很清晰。
奧托利落的重新戴上了他的新鋼盔,扣上了下巴的扣帶。這款頭盔其實是m40鋼盔的一種改進型,它摒棄了原本光亮的塗裝,製造商在盔體上噴了一層啞光的灰綠色啞光塗層,下巴扣帶上加了一個下頜托結構,正好可以套在下頜上,扣緊之後頭盔變的更加穩固。
為了展現出大德意誌團的盎然風貌,全團都沒有穿軍大衣,隻穿著華麗的閱兵禮服,攜帶著全套閱兵武裝。
除了軍士官之外,每個士兵都背著一隻毛皮行軍背包,如今這已經是德軍老牌部隊的標誌了,因為統帥部已經決定四零年之後組建的部隊將不會再配發這種價格昂貴卻華而不實的m34/39行軍包。
這種包蓋采用帶毛毛皮製造的行軍背包,被軍事愛好者稱為馬皮或者馬毛背包,使用帶毛的毛皮主要是為了防雨,在山林地區活動時非常適用。
曆史上日本陸軍完全仿製了這款行軍背包,因為國內牛皮材料不足,日本使用馬皮作為替代品,一來二去這款背包就有了馬皮背包的名聲,反而把德國的原版給帶進溝裏去了。
國府陸軍搞調整師的時候,特別從德國進口了全套裝具,其中就有這款m34毛皮行軍包。讓人扼腕的是,因為這款裝具價格不菲,為了避免日常間的損耗,這些背包平時都被鎖在國府的軍械倉庫裏,隻有在遇到閱兵之類盛大活動時,才會配發到士兵的手中。還別說背上這款背包的國府士兵,看上去確實增添了幾分強悍的氣質,m34背包和m35頭盔一樣,成為了國府精銳嫡係的標誌。
但是既然是作為戰備物資,那麽開戰之後總要發下去了吧,實際曆史上抗戰全麵爆發之後,無論是淞滬會戰還是南京戰役,凡是德械師出現的戰地照片中,愣是找不到這款背包的影子。(日本人從南京以及漢口的倉庫裏繳獲了不少,國府入川後這種背包就徹底絕跡了。)
因為背了背包,士兵沒有佩戴y型背帶,腰間的食品包和雜物袋也都卸掉了,後腰上隻留下了毛氈套水壺和防毒麵具罐。
軍官攜帶著望遠鏡、地圖包和自衛手槍,腰間還懸著禮儀佩劍和刺刀。士兵的私人手槍在這種場合是不允許帶的了,倒也不是因為安全問題,要是連大德意誌步兵團都無法信任的話,真不知道還有哪支部隊算得上忠誠了,其實隻是因為官兵們的手槍式樣沒有統一,可能會影響隊列行進時的美觀。
要是換成其他部隊也就算了,比如跟在後麵那兩個野戰步兵團,但畢竟大德意誌團是德國國防軍的臉麵,一大群高級將領都在盯著看呢。
“前進!”團長一聲令下,旗手將手裏的軍旗往前一送,整個步兵團幾乎在同一時刻向前邁出了一步,隨即就以標準的行軍速度向前行進。
十點整,大德意誌步兵團跨過了夏洛滕堡門,沿著夏洛滕堡大街向著菩提樹下大街進軍。蔓延數公裏的閱兵隊列就像一條蘇醒的巨蟒,緩緩抖動著鱗甲蜿蜒前行。
“齊步!一二一!”奧托昂首走在隊列的右側,是不是用餘光監視著身側的隊列。
這些人已經為此訓練了數周時間,可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丟人現眼。
曆史上的德國柏林閱兵,參加隊伍的隊列根本算不上整齊如一,如果你看過當年的紀錄片,會發現不但隊列不整,有的甚至還走的七歪八扭的,別說跟後世的中華儀仗隊相比,就連國內某個地方中學的運動會入場式或許都比他們強一點。
這是因為德國人當時進行的是慶祝勝利的閱兵,參與者都是參加西線實戰的功勳部隊,根本沒有事先進行過隊列操練。如今大德意誌團特意花了幾周時間進行了隊列強化訓練,效果立即就在視覺上體現了出來,如同鋼鐵般整齊劃一的隊形,頓時把兩邊的德國市民看得是心馳神往目瞪口呆。
ps: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體諒,這章是在國內發的最後一章,明天中午登機,下一章要在遠方寫了,可能是十九號,也可能是二十號。
元首的聲音在電喇叭裏有些走形,但是語言裏蘊含的激情與力量絲毫未減,柏林街頭的市民們聽得如癡如醉熱血沸騰。
古斯塔夫.奧托是一名國防軍陸軍上士,服役於大德意誌步兵團,作為首發連隊的代理排長,站在了整支隊伍的前列。
街邊樹上喇叭裏的歡唿聲持續不斷,行道樹下的人群也已經陷入了狂熱狀態,警察和支援警戒的士兵們竭盡全力維持著現場秩序,但是依舊時常有熱情的市民突破警察的人牆,不斷擁抱和親吻那些站在街心等候閱兵的國防軍官兵們。
因為時值冬季,找不到橄欖葉與鮮花,要是夏季的話恐怕街頭已經變成了花瓣的海洋,德國人有向英雄敬獻鮮花的風俗,他們會用花束和綠葉裝飾起那些冰冷的坦克和大炮,還會在士兵胸前插滿花朵,就像是頒發給他們的勳章。
雖然沒有了鮮花,但是德國市民們已經準備好了替代品,他們向士兵們投擲用彩紙和絹布紮成花束,在炮車邊掛滿冬青枝環,年輕人和孩子趴在高高的行道樹上,向四周拋灑著剪碎的彩色紙片,在初冬的寒風中如同繽紛飛舞的花瓣。
代表最後準備的哨聲已經響起,命令開始沿著隊伍迅速向後傳遞。
奧托看了看隊伍的最前方,那裏是團部的旗手與兩名護旗兵,團長舍韋林上校穿著閱兵禮服站在旗手後麵,身旁是團參謀長戈爾曼中校。
成為整個閱兵隊列的排頭,這是大德意誌步兵團的無上榮譽,每個士兵都牢記著這一點,所以無論周圍的人群表現的如何狂熱,步兵團的隊列卻如同石頭般穩健安靜。
奧托摘下頭上的m40鋼盔,用手指摩挲著略顯毛糙的磨砂盔簷。
這是一頂嶄新的陸軍製式鋼盔,從檢驗編號看距離出廠還不到一個月,奧托是在一周前才從軍需處領迴來的。這次大德意誌團裏的每個人都領到了一套嶄新的毛呢閱兵禮服,還有嶄新的皮革裝具與一雙行軍靴。
大德意誌步兵團有自己獨特的禮服標識,和常規的陸軍單位有明顯的差異,除了肩章上的花體gd標識之外,大德意誌團的禮服領章要比普通陸軍領章長一倍,袖口上還帶著法蘭西式樣的三排扣袖飾。
這倒不是因為這個團想要特立獨行,加長的領章與袖時都是第二帝國時期精銳部隊的標誌,大德意誌團繼續使用是為了表現曆史的一種傳承。
這個步兵團從魏瑪時代起就是柏林的窗口單位,幾乎每個月都要進行一次街頭閱兵,成為了帝國武力依然存在的一種象征。
大德意誌團的成員來自於帝國的四麵八方,陸軍司令部從當時條約允許保留的七個陸軍步兵師裏各抽調了一個連,混編成了這支總部衛戍步兵團,而此後每隔三個月時間,各步兵師就要更換一個步兵連前往總部衛戍步兵團服役,因此這個團也成為了德意誌帝國武裝力量的象征。
大德意誌步兵團不但是柏林這座首都的臉麵,也是魏瑪共和國乃至第三帝國的臉麵,這支部隊的日常訓練非常嚴格,兵員都是從全軍挑選出來的精銳,相應他們也獲得了淩駕於大部分陸軍單位的待遇,除了源源不斷的榮譽之外,每個人還能獲得額外的補貼軍餉。
因為大德意誌團本身就具有儀仗隊的屬性,沒有比這支部隊更適合參加檢閱的了,曆次德國的大型活動,都是由這支部隊擔任衛戍警戒任務,平均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大德意誌團士兵,成為了柏林一道另類的風景線,完全可以白金漢宮前的皇家步兵團媲美。而佩戴上墨綠色的“大德意誌”袖帶,也成為了不少年輕陸軍士兵的一大夢想。
“全體!”前方傳來團長洪亮的發令聲,在四周的喧鬧聲中依然聽得很清晰。
奧托利落的重新戴上了他的新鋼盔,扣上了下巴的扣帶。這款頭盔其實是m40鋼盔的一種改進型,它摒棄了原本光亮的塗裝,製造商在盔體上噴了一層啞光的灰綠色啞光塗層,下巴扣帶上加了一個下頜托結構,正好可以套在下頜上,扣緊之後頭盔變的更加穩固。
為了展現出大德意誌團的盎然風貌,全團都沒有穿軍大衣,隻穿著華麗的閱兵禮服,攜帶著全套閱兵武裝。
除了軍士官之外,每個士兵都背著一隻毛皮行軍背包,如今這已經是德軍老牌部隊的標誌了,因為統帥部已經決定四零年之後組建的部隊將不會再配發這種價格昂貴卻華而不實的m34/39行軍包。
這種包蓋采用帶毛毛皮製造的行軍背包,被軍事愛好者稱為馬皮或者馬毛背包,使用帶毛的毛皮主要是為了防雨,在山林地區活動時非常適用。
曆史上日本陸軍完全仿製了這款行軍背包,因為國內牛皮材料不足,日本使用馬皮作為替代品,一來二去這款背包就有了馬皮背包的名聲,反而把德國的原版給帶進溝裏去了。
國府陸軍搞調整師的時候,特別從德國進口了全套裝具,其中就有這款m34毛皮行軍包。讓人扼腕的是,因為這款裝具價格不菲,為了避免日常間的損耗,這些背包平時都被鎖在國府的軍械倉庫裏,隻有在遇到閱兵之類盛大活動時,才會配發到士兵的手中。還別說背上這款背包的國府士兵,看上去確實增添了幾分強悍的氣質,m34背包和m35頭盔一樣,成為了國府精銳嫡係的標誌。
但是既然是作為戰備物資,那麽開戰之後總要發下去了吧,實際曆史上抗戰全麵爆發之後,無論是淞滬會戰還是南京戰役,凡是德械師出現的戰地照片中,愣是找不到這款背包的影子。(日本人從南京以及漢口的倉庫裏繳獲了不少,國府入川後這種背包就徹底絕跡了。)
因為背了背包,士兵沒有佩戴y型背帶,腰間的食品包和雜物袋也都卸掉了,後腰上隻留下了毛氈套水壺和防毒麵具罐。
軍官攜帶著望遠鏡、地圖包和自衛手槍,腰間還懸著禮儀佩劍和刺刀。士兵的私人手槍在這種場合是不允許帶的了,倒也不是因為安全問題,要是連大德意誌步兵團都無法信任的話,真不知道還有哪支部隊算得上忠誠了,其實隻是因為官兵們的手槍式樣沒有統一,可能會影響隊列行進時的美觀。
要是換成其他部隊也就算了,比如跟在後麵那兩個野戰步兵團,但畢竟大德意誌團是德國國防軍的臉麵,一大群高級將領都在盯著看呢。
“前進!”團長一聲令下,旗手將手裏的軍旗往前一送,整個步兵團幾乎在同一時刻向前邁出了一步,隨即就以標準的行軍速度向前行進。
十點整,大德意誌步兵團跨過了夏洛滕堡門,沿著夏洛滕堡大街向著菩提樹下大街進軍。蔓延數公裏的閱兵隊列就像一條蘇醒的巨蟒,緩緩抖動著鱗甲蜿蜒前行。
“齊步!一二一!”奧托昂首走在隊列的右側,是不是用餘光監視著身側的隊列。
這些人已經為此訓練了數周時間,可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丟人現眼。
曆史上的德國柏林閱兵,參加隊伍的隊列根本算不上整齊如一,如果你看過當年的紀錄片,會發現不但隊列不整,有的甚至還走的七歪八扭的,別說跟後世的中華儀仗隊相比,就連國內某個地方中學的運動會入場式或許都比他們強一點。
這是因為德國人當時進行的是慶祝勝利的閱兵,參與者都是參加西線實戰的功勳部隊,根本沒有事先進行過隊列操練。如今大德意誌團特意花了幾周時間進行了隊列強化訓練,效果立即就在視覺上體現了出來,如同鋼鐵般整齊劃一的隊形,頓時把兩邊的德國市民看得是心馳神往目瞪口呆。
ps: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體諒,這章是在國內發的最後一章,明天中午登機,下一章要在遠方寫了,可能是十九號,也可能是二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