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有三種出奇製勝,出神入化的暗器,分別是花榮的箭,燕青的弩,張清的石子,當然最玄乎最獨特的還得算第三者。


    沒羽箭張清,彰德府人氏,東昌府守將。他擅用飛石,曾連打梁山十五員戰將。歸順梁山後,排第十六位,上應天捷星,擔任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征四寇時屢立戰功。征方臘時戰死於獨鬆關,讓人不禁有些歎息。


    張清年少英俊,虎背狼腰,身披連環鎧,掌中梨花槍,座下銀鬃馬,擅長飛蝗石絕技,飛石打將,百發百中,因此,人們都稱他為“沒羽箭”。


    沒羽箭有兩種解釋,沒有羽端的箭,讀沒(mei二聲)。或者按照神箭手“射石飲羽”之說,箭射沒入石頭,讀沒(mo四聲),但是現在都是傾向於後者。


    張清在《水滸傳》第七十迴出場,是梁山最後一個上山的天罡星,雖出場較晚,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英雄豪氣。第七十迴,張清一出場,即用飛石技連傷梁山一十五將,充分展現了“沒羽箭”的神勇。飛石絕技,連打梁山一十五名大將


    兩軍對陣,場麵壯觀。沒羽箭張清氣場十足,有一篇水調歌道出了張清的英勇:


    “頭巾掩映茜紅纓,狼腰猿臂體彪形。錦衣繡襖,袍中微露透深青;雕鞍側坐,青驄玉勒馬輕迎。葵花寶鐙,振響熟銅鈴;倒拖雉尾,飛走四蹄輕。金環搖動,飄飄玉蟒撒朱纓;錦袋石子,輕輕飛動似流星。不用強弓硬弩,何須打彈飛鈴,但著處命須傾。東昌馬騎將,沒羽箭張清。”


    雙方還未出戰,張清言行舉止間透露出的英氣,就令一向愛慕人才的宋江喝采不已。能讓對手瞬間歎服,這足以看出張清的個人魅力。


    他的好戲還在後頭。


    張清有一手“飛石絕技”。他的石子威力十足,手起處真似流星掣電,石子來嚇得鬼哭神驚,接連戰勝金槍手徐寧、錦毛虎燕順、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玘四位大將。


    宋江等人驚怕之餘準備收兵,醜郡馬宣讚不服,他拍馬舞刀,迎戰張清,並誇下海口“你打得別人,怎近得我!”話音未落,張清手起一石子,正中宣讚嘴邊。“禍從口出”,宣讚為自己的話付出了代價。


    見手下連連失手,幾名大將都拿張清無可奈何,宋江非常惱怒,他掣劍在手,割袍發誓:“我若不拿得此人,誓不迴軍!”宋江的話刺激了唿延灼的自尊心,甩下一句“兄長此言,要我們弟兄何用”的話後,拍踢雪烏雕,直臨陣前,卻被張清一石子擊中手腕,敗下陣來。


    梁山將多,馬軍不行還有步軍。赤發鬼劉唐手拈樸刀上陣,被張清一石子打倒在地,成為俘虜;青麵獸楊誌被張清一石子打在盔上,嚇得膽喪心寒,伏鞍歸陣;朱仝雷橫齊上場,被張清兩石子先後擊中,就連關勝的青龍刀在石子麵前也失去了威力。


    雙槍將董平看不下去了。他和張清是老相識,雖在不同地方任職,但英雄相惺。幾天前,董平在宋江攻打東平時歸順梁山,他一身好武藝,正愁沒機會在宋江麵前展現,於是,他手提雙槍,飛馬出戰張清。兩馬相交,軍器並舉,兩條槍陣上交加,四雙臂環中“撩”亂。梁山將領索超、林衝、花榮、呂方郭盛紛紛加入,張清的左膀右臂龔旺、丁得孫也前來幫忙,一時打得不可開交。張清見對方人多勢眾,這樣打下去勢必吃虧,準備撤迴,在迴陣的過程中還沒忘記自己的特長,一石子打在索超臉上,頓時鮮血直流。


    在這場戰爭中,張清的飛石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戰果顯著:連打梁山一十五員將領,捉住了劉唐。有一首詩對這場戰爭進行了概括:“張清神手撥天關,暗裏能將石子攀。一十五人都打壞,腳瘸手跛奔梁山。”


    這場戰爭也令宋江等人心服口服,宋江“我聞五代時大梁王彥章,日不移影,連打唐將三十六員。今日張清無一時,連打我一十五員大將,雖是不在此人之下,也當是個猛將!”的一席話令眾人無語。


    於是,宋江和吳用設下軍糧誘敵之計將張清收入麾下,至此,張清成為最後一個上梁山的天罡星,憑借出色的武藝和表現,張清排在天罡星第十六位。上梁山後,張清向宋江舉薦了獸醫皇甫端,使其成為最後一個上山的地煞星。自此,一百單八將齊聚梁山,幹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張清南征北戰,也是為梁山立下汗馬功勞,“非鞭非簡亦非槍,陣上隕石如星舞。飛來猛將不能逃,中處應令倒旗鼓。”單論槍法,張清比其他高手遜色得多,但要加上其蓋世絕活——飛石,則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成為梁山星主之後,在梁山將領的南征北戰中總少不了張清的身影,每次戰爭,他都身先士卒,無所畏懼。第七十六迴,樞密使童貫發兵攻梁山,張清作為巡哨都頭領,領龔旺、丁得孫並三十餘騎哨馬,哨童貫十萬軍馬三遭,令童貫不敢隨意進攻;第七十七迴,領一千馬軍,巡哨濟州,相迎截殺高俅各路軍馬,在鳳尾坡戰王文德部一萬精兵,用石子打中王文德盔頂,嚇得王文德跑馬奔逃……


    在征戰遼國之時,張清以飛石之功砸敗了眾多名將,成為梁山上不可多得的“絕技戰將”。第八十三迴,張清帶十數個小頭領,五千軍馬截殺遼國救兵,張清的石子如流星飛墜,弩箭離弦,轉眼間令遼將阿裏奇和耶律國寶當場斃命,張清立下征遼的兩大戰功。一時之間,沒羽箭的名聲傳遍了整個遼邦,威震契丹族人。


    張清的鋒芒刺傷了遼軍,在第八十四迴中,遼將關山勇的箭瞄準了張清,這是張清為數不多的戰場受傷。第八十九迴,傷愈的張清作為關勝的副將繼續征戰大遼。麵對大遼的眾多將士,張清心內積存的怨恨爆發,他取石子望空中亂打,打的四邊牙將胡亂逃命,亂戰中,張清和關勝、花榮一起將大遼國都統軍大元帥兀顏光殺死,為自己的征遼之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到了最後,張清也是得到了最後的歸宿,飛石情緣,成就水滸最完美愛情,《水滸傳》側重於寫梁山好漢殺富濟貧、替天行道的故事,男人占有絕對比重,這從108將中僅有3名女性便不難看出。


    梁山好漢重朋友輕家庭,喜歡大快吃肉大碗喝酒的快樂生活。好漢有家庭的不多,幸福者更少,林衝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卻被高衙內拆散,林娘子自殺;盧俊義的娘子經不住考驗投身大管官李固;潘巧雲因為出軌成為楊雄的刀下鬼……書中的愛情故事更是鳳毛麟角,相對於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三位女將的夫唱婦隨,張清和瓊英的愛情就像神話般浪漫唯美,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對張清的偏愛。


    瓊英是田虎手下有名的女將,論相貌,她美貌絕倫,天資聰穎,冰清玉潔。論武藝,瓊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飛起石子百發百中,人稱“瓊矢鏃”。


    書中有詩專門對其描述:“金釵插鳳,掩映烏雲;鎧甲披銀,光欺瑞雪。踏寶鐙鞋翹尖紅,提畫戟手舒嫩玉。柳腰端跨,疊勝帶紫色飄搖;玉體輕盈,挑繡袍紅霞籠罩。臉推三月桃花,眉掃初春柳葉。錦袋暗藏打將石,年方二八女將軍。


    “指頭嫩似蓮塘藕,腰肢弱比章台柳。淩波步處寸金流,桃腮映帶翠眉。今宵燈下一迴首,總是玉天仙,陟降巫山岫。”這是《水滸傳》中極為少見的形容愛情的詩句。


    當張清把真實身份告訴瓊英時,英明大義的瓊英選擇了與丈夫一起報仇雪恨上梁山。接下來,他們裏應外合,鴆死鄔梨,擊殺徐威,賺取襄垣城,活捉田虎,領兵押解田虎、田豹、田彪到京師。在東京法場,瓊英以田虎的首級祭奠父母。


    為表彰其功勞,皇帝封瓊英為貞孝宜人,張清複還舊職。此後,夫婦二人同戰沙場,立下汗馬功勞。


    最初,張清是在董平的勸說下加入梁山;征方臘時,張清與董平報仇心切,同死於厲天閏手中,血染獨鬆關口。


    張清雖然死了,但留下了後代,其子張節麵方耳大,頗有張清遺風。在瓊英的培養下,張節成了戰功赫赫的抗金名將,得封官爵,歸家養母,以終天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羊三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羊三泰並收藏水滸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