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經過數日顛簸,趙良嗣一家終於來到東京汴梁城。站在城門口,望著巍峨的城牆和高聳的城樓,趙良嗣內心很激動。


    迴歸城內,趙良嗣先到童貫府上拜見。


    來到童貫府邸,隻見門樓橫匾上“紫氣東來”四個金字氣勢非凡,遒勁有力,後來趙良嗣才知道,那是宋徽宗禦筆親書。


    走進大門,迎麵是一道高高的影壁牆,浮雕精美,飾有各種吉祥圖案,頂端覆蓋著古色琉璃筒瓦,造型別致。院內樓台亭閣,假山水榭,錯落有致,處處顯示出主人的尊貴與闊綽。


    當晚,童貫設家宴為趙良嗣接風洗塵。他們二人雖然僅有一麵之交,但彼此印象都很深刻。這迴趙良嗣先來拜見自己也是將自己當做靠山。


    童貫很感慨地說:“一晃四年過去了,沒想到你迴歸之心始終不變,這很難得啊。”


    趙良嗣激動地說:“自從離開東京後,良嗣時時惦念太尉。今日見太尉風采依然,良嗣倍感欣慰與振奮。”


    童貫也假意道:“自從你出使女真,本官也日日期盼迴歸。不想你九死一生,隻身而迴。萬幸萬幸!


    趙良嗣的護衛和副使早就被王倫沉進了大海,趙良嗣不敢實話實說隻得說遇到風浪,在女真逗留半年。


    不願再此事上多言,趙良嗣插言道:“太尉可記得早年下官建言麽?”


    雖然王倫與趙良嗣說了連金抗遼的弊端,但是趙良嗣仍然不想放棄。事在人為,人定勝天!


    “當然記得。”


    “那時女真力量尚未壯大,而今卻不同了,完顏阿骨打已於今年正月正式稱帝建國。現在,跨海聯盟,與女真南北夾擊、滅遼複燕的時機已經成熟。”


    童貫聽此一言,眼睛一亮,他捋了捋頜下稀疏的胡須:“這消息可靠嗎?”


    趙良嗣笑笑說:“當然可靠,遼國上下無一不曉。天祚帝派出的幾路人馬,都被阿骨打打得人仰馬翻,東北大地已有半壁江山被女真所控製。據說,女真正在計劃攻打黃龍府。這的確是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大好契機,千萬不可錯過。”


    趙良嗣的話讓童貫心頭一振。幾年前他就有過出兵北伐的念頭,因為時機不成熟,一直按兵沒動。他想,應該趕快安排趙良嗣覲見皇上。


    三月十八日,趙良嗣入宮。在延慶殿,宋徽宗接見了趙良嗣。宋徽宗離開禦座,降尊來到殿前,臨軒慰勞並詢問所來之意。


    趙良嗣跪奏道:


    “啟奏陛下,臣本漢族苗裔,不願在契丹為官,早有迴歸中原之誌。契丹國主天祚帝整日耽酒嬉戲,四出遊獵,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苛政殘暴。近年來,女真酋長阿骨打知道天祚帝已失民心,於是起兵反遼,連年用兵,攻陷州縣,而遼軍不斷潰敗,散兵遊勇四處為患,萬民罹苦,遼國必亡。願陛下念舊民遭塗炭之苦,複中國往昔之疆,代天譴責,以順伐逆,王師一出,必壺漿來迎!”


    趙良嗣慷慨激昂的一席話,讓宋徽宗聽著心裏熱乎乎的。


    趙良嗣又簡要介紹了一下東北正在發生的戰事:


    女真人自去年九月起兵,十月占領江寧州,十一月在出河店擊敗遼軍十萬。隨後,他們乘勝前進,分路進兵,半個東北已被其占領。今年正月初一,完顏阿骨打登基稱帝。據說,他們正打算向黃龍府進軍。遼國被其所滅,已指日可待。


    宋徽宗問:“聽說女真人吃生肉,喝鮮血,有此事麽?”


    趙良嗣迴答說:“確有此事。女真人如狼似虎,吃生肉喝生血,都是平常之事。他們對契丹恨之入骨,如果咱大宋能派人從登州或萊州渡海去遼東,結好女真,與之相約一起南北夾擊,那麽,遼國可圖,燕雲可複!”


    對燕雲,宋徽宗曾萌生過收複之念頭,但後來又打消了。現在,這念頭又被趙良嗣一席話給點燃起來。他感到一股熱流在體內奔騰翻滾。


    宋徽宗問:“你覺得那個女真酋長阿骨打,真能滅亡契丹?”


    宋徽宗知道遼國騎兵兇悍勇猛,所向披靡,戰鬥力很強。但對女真人的戰鬥力,腦海裏一片空白。


    趙良嗣迴答說:“陛下,女真人從不貪生怕死,他們視死如歸,他們既然已舉起反遼大旗,開弓就沒有迴頭箭,就一定會勝利。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是前不久天祚帝親口說的,可見天祚帝對女真也是很恐懼。據臣所知,女真軍早已有數萬之眾,未來不可限量。”


    宋徽宗微微一笑,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女真挑戰契丹,我大宋可以坐山觀虎鬥。等到遼國將亡之時,再派人去聯絡女真,再出兵也不遲吧?”


    趙良嗣急忙迴答說:“陛下,古人雲,先動則製人,後動則製於人。如果采取坐山觀虎之計,隻怕到時燕雲故土又被女真占去,錯過這大好時機,燕雲永無迴歸之日。”


    宋徽宗想了想,說:“聽趙卿一腔肺腑之言,朕很欣慰。關於跨海聯合女真之事,朕將進一步研討。收複燕雲失地,是大宋先祖和先皇之夢想,也是朕的心願……”


    不久,朝廷授予趙良嗣朝請大夫、秘書丞,秘閣待詔。


    對馬植獻策的評價,自北宋末年至今,一直爭論不休。


    批評者說,這是敗盟之策,這是引狼入室之策,這是不自量力之策,這是貪婪之策,這是亡國之策,這是自掘墳墓之策,這是加速滅亡之策,等等。


    讚成者認為,這是堪比《隆中對》之策,這是愛國之策,這是以最小代價來收複燕雲的最佳之策,等等。


    縱觀北宋末年曆史,一個基本事實是,宋徽宗在運作“聯金滅遼,收複燕雲”之策的過程中,在三個關鍵點上都沒做好:


    一、聯金之“聯”,並沒聯好,產生了一連串積怨。


    二、滅遼之“滅”,也沒滅好,暴露出軍隊的無能。


    三、收複燕雲之“收”,更沒收好,引來一場滅頂之災。


    自趙良嗣獻策之後,宋徽宗對收複燕雲又開始有所心動。他想,青唐地區陷入吐蕃已達三百多年,都能出兵收迴,而燕雲落入契丹還不到二百年,趁契丹內亂之機,出兵將其收迴,應該也是能辦到的。


    這天,宋徽宗令蔡京和童貫一同到崇政殿議事,他想進一步了解這兩位重臣對趙良嗣之策的看法。這屬於機密之事,不能公開討論。


    童貫的意思是,現在從萊州或登州跨海去遼東聯絡女真,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這條海路早已不通。聯合女真之事,需要從長計議。不過,如果遼國確實如趙良嗣所說,已被女真搞得滅亡在即,那麽大宋單獨出師北伐,一舉收複燕雲,也未嚐不可。


    蔡京態度比較謹慎,他認為,目前遼國情況還不是十分清楚明朗,僅憑趙良嗣一麵之詞,就匆忙決定出兵,有草率之嫌,應令河北、河東邊防帥臣進一步探聽遼國動靜虛實,摸清情況後再做主張。


    雄州知州和詵接到宋徽宗密旨後揣測,朝廷可能對燕雲有所圖謀。於是,他不惜重金,多方招納遼國豪俊之士,大力搜集遼國各種情報。


    有個遼國商人獻給和詵一張燕山地圖。燕京地區的山巒平原,森林河流,大道小路,城鄉村鎮等,俱在其中。


    和詵如獲至寶,親自赴京,將地圖呈給宋徽宗。


    宋徽宗將這張燕山地圖懸掛在崇政殿裏,時常癡癡地端詳。這樣一來,收複燕雲失地的願望,在他心中日益強烈。


    這天,宋徽宗接到河東路代州守臣王師中奏章,要進京訴職。


    宋徽宗大喜,也是在延慶殿,宋徽宗接見了王師中。問及遼國情況,他的說法與趙良嗣基本相同。


    宋徽宗讓他談談對“聯金滅遼、收複燕雲”戰略構想的看法。


    王師中認為這是個好戰略。現在遼國已日薄西山,而女真恰好相反,如日出東方。大宋若能抓住遼國內亂這個時機,收複燕雲易如探囊取物,而聯金滅遼,必將加速這一進程,實乃上策。


    宋徽宗安排王師中一個秘密使命:多關注海上動靜,尋找時機,探索一條從登州出發、渡海赴遼東聯絡女真的海上之路。


    王師中走後,宋徽宗又想了解駐守在河北與河東邊防重鎮的帥臣們,對北伐燕雲的態度。他派宦官譚稹前去秘密走訪。


    譚稹長得高大魁梧,外表很像一員武將,與宦官梁師成關係很密切。。他很注重穿戴,儀容整潔。他平時喜歡談兵論武,誇誇其談,實際上是紙上談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羊三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羊三泰並收藏水滸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