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眾勃堇一到,阿骨打馬上與之議兵過混同江,攻取黃龍府之策。
希尹道:“黃龍府應先攻取其周邊幾座小城,使之失去掎角之勢,若此,黃龍府不難攻也。”
撒改等人亦極力讚同希尹之議,而此議亦與阿骨打不謀而合。
於是阿骨打命斡魯與婁室率一萬人馬攻鹹州,防沈州遼兵北上,又命幾位勃堇攻打黃龍府以北的三座州城,阿骨打吩咐完畢,命其翌日淩晨出發。
龍州黃龍府乃遼朝東北重鎮,設有東北統軍司,主要負責東北的防務。黃龍府本渤海夫餘府,昔遼耶律阿保機平渤海還,而崩於此,有黃龍現遂將夫餘府更為黃龍名。
城內多青磚瓦房,中心之巍巍遼塔俯瞰全城,在塔南側一箭之地,有一座青磚灰瓦的大院,這裏就是黃龍府府衙所在,黃龍府左側就是統軍司帥府。這天,遼朝都統耶律朵正在此與眾將商議進兵之策。
都統耶律朵身材魁梧,虎背熊腰,闊麵濃眉耳垂雙環。此時他麵色凝重,說道:
“據報,女直叛軍已過混同江,若賓、益、祥三州有失,則黃龍府危矣。黃龍府是我大遼國的東北邊防重鎮,也是東北的門戶,若黃龍府一旦落入叛賊之手,吾等何以向皇上複命?”
乙薛道:“本將身為副都統,請命兵出益州。”耶律朵準命,並告之蕭乙薛若賓、祥二州告急,要隨時出兵救援,蕭乙薛領命率軍出城。
這時,侍衛進府說探馬要事見都統,耶律朵唿入,探馬跪地稟報說有一支女真大軍已至鹹州,州城被圍守將韓阜求救。
耶律朵聞言大驚,他沒想到女真軍來得如此之快,繼而他又鎮定下來。命實婁、特烈立即帶精兵五千速救鹹州,二人領命引兵而去。
再說鹹州城,四座城門已被斡魯、婁室人馬圍住,喊聲震天攻城甚急。女真將士架雲梯攻城幾上幾下,傷亡慘重。於是斡魯下令撤軍圍而不攻。
翌日,天剛蒙蒙亮有哨探來稟報斡魯,說遼救兵到。斡魯提刀上馬與婁室前往迎敵。
斡魯一馬當先擋住遼兵去路,高聲喝問:“來將何人!”實婁勒住戰馬:“我是遼朝大將耶律實婁!”
斡魯哈哈大笑:“你和我女真大將婁室的名字何其相似,你這個實婁,可惜你是個無名小輩!”實婁怒道:“少廢話,你是何人?”
斡魯道:“我是何人,說了怕你嚇尿褲子,我乃女真大將完顏斡魯!”言罷,斡魯催馬向前大喊一聲看刀。
二將刀來槍往,酣戰數十幾個迴合不分勝敗。遼將特烈揮刀欲前來助戰,婁室剛要催馬向前迎敵,突然殺來一支人馬高舉女真大旗,來將高喊:“婁室將軍,看我迪姑乃的!”
迪姑乃縱馬掄刀攔住特烈廝殺,斡魯興起刀劈實婁於馬下,特烈揮刀戰迪姑乃被迪姑乃攔腰斬斷。
遼軍大亂,婁室乘勢來到城下架雲梯攻城。韓阜見援軍潰敗感到大勢已去,於是打開城門投降。
再說女真的另一路人馬,大將黑黑和仆虧率兵來到賓州城下。賓州守將乃鐵驪
部人名曰兀室,他站在城頭大聲問道:“城下是何處兵馬?”
黑黑高聲迴答:“會寧女真兵馬!”兀室高喊:“再細說一遍!”
“會寧女真兵馬!”兀室一聽是女真兵馬,心中大喜,我終於盼到這一天了,兀室命人放下吊橋城門打開,兀室來到城下迎二將入城,女真軍沒費吹灰之力得了賓州。
三人坐定,黑黑道:“兀室大人明大義開城歸降,本將一定在我主麵前表奏其功德。”
兀室道:“將軍,我鐵驪部人軀體裏亦流淌著女真人的血液,賓州百姓倍受遼朝之欺壓,黎庶苦不堪言,本將早有歸順之心苦於沒有機會。近聞女真大軍敗遼兵打下出河店,我心裏暗自慶賀,想必大軍不日就要過混同江而南下,這一天終於盼來了。晚上,末將備薄酒款待二位將軍。”
賓州歸降女真蕭乙薛大為震驚,急忙派耶律赤狗兒來攻賓州城。遼軍兵至城下,
仆虧領兵出城迎戰。仆虧立馬提刀,問道“何人來犯我女真城池?”
赤狗兒手提三股鋼叉,冷笑道:“我乃遼朝大將耶律赤狗兒,反賊奪我大遼的賓州,還反侮我犯你城池?真是賊喊捉賊!快快通報姓名,我叉下不死無名之鬼!”仆虧道:“我乃女真大將仆虧!”言罷,舉刀就砍。赤狗兒用叉一架,二人殺在一起。
士兵呐喊雙方激戰,一時難分勝負。黑將軍帶兵從城內殺出,將赤狗兒圍住。危機之時,蕭乙薛領兵殺來,雙方一場混戰蕭乙薛救出赤狗兒,率兵而去。
仆虧與黑黑軍並沒有追趕,蕭乙薛勒住戰馬收住腳步。赤狗兒道:“賊兵南下鹹州,北降賓州,若再丟祥洲,黃龍府可就朝夕難保啊。”
乙薛道:“我亦有此慮,咱們速速趕往祥州。”
蕭乙薛率遼兵趕到祥州城下時,城頭上已插上了女真大旗。一人在高喊:“奉我主之命,已占此城多時!”言訖,城頭亂箭如雨。
蕭乙薛大驚急忙撤軍,女真大軍衝出城,一陣追殺遼兵多有死傷。蕭乙薛擔心益州有失,遂與赤狗兒迴兵益州。
阿骨打此次出征又大敗遼軍,一舉占領鹹、祥、賓三州。阿骨打命斡魯守鹹州;
吾睹補、蒲察守祥州;仆虧、黑黑守賓州。將至歲末,阿骨打率兵迴到了會寧。
12月,大遼國鹹、賓、祥3州及鐵驪、兀惹部都向完顏阿骨打投降!蕭乙薛率軍往賓州。實婁、特烈等南軍將領往鹹州。卻都被完顏阿骨打殺敗。
自從淶流水誓師到攻占江南三州,女真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版圖不斷擴充力量日益壯大。
阿骨打一路忙著收編俘虜,擴充軍隊,不久女真兵已達萬餘人。阿骨打對著眾子侄說道:“昔日攻蕭裏海之時,遼人曾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現在我軍已擴充至一萬人從此天下無敵矣。”
希尹道:“黃龍府應先攻取其周邊幾座小城,使之失去掎角之勢,若此,黃龍府不難攻也。”
撒改等人亦極力讚同希尹之議,而此議亦與阿骨打不謀而合。
於是阿骨打命斡魯與婁室率一萬人馬攻鹹州,防沈州遼兵北上,又命幾位勃堇攻打黃龍府以北的三座州城,阿骨打吩咐完畢,命其翌日淩晨出發。
龍州黃龍府乃遼朝東北重鎮,設有東北統軍司,主要負責東北的防務。黃龍府本渤海夫餘府,昔遼耶律阿保機平渤海還,而崩於此,有黃龍現遂將夫餘府更為黃龍名。
城內多青磚瓦房,中心之巍巍遼塔俯瞰全城,在塔南側一箭之地,有一座青磚灰瓦的大院,這裏就是黃龍府府衙所在,黃龍府左側就是統軍司帥府。這天,遼朝都統耶律朵正在此與眾將商議進兵之策。
都統耶律朵身材魁梧,虎背熊腰,闊麵濃眉耳垂雙環。此時他麵色凝重,說道:
“據報,女直叛軍已過混同江,若賓、益、祥三州有失,則黃龍府危矣。黃龍府是我大遼國的東北邊防重鎮,也是東北的門戶,若黃龍府一旦落入叛賊之手,吾等何以向皇上複命?”
乙薛道:“本將身為副都統,請命兵出益州。”耶律朵準命,並告之蕭乙薛若賓、祥二州告急,要隨時出兵救援,蕭乙薛領命率軍出城。
這時,侍衛進府說探馬要事見都統,耶律朵唿入,探馬跪地稟報說有一支女真大軍已至鹹州,州城被圍守將韓阜求救。
耶律朵聞言大驚,他沒想到女真軍來得如此之快,繼而他又鎮定下來。命實婁、特烈立即帶精兵五千速救鹹州,二人領命引兵而去。
再說鹹州城,四座城門已被斡魯、婁室人馬圍住,喊聲震天攻城甚急。女真將士架雲梯攻城幾上幾下,傷亡慘重。於是斡魯下令撤軍圍而不攻。
翌日,天剛蒙蒙亮有哨探來稟報斡魯,說遼救兵到。斡魯提刀上馬與婁室前往迎敵。
斡魯一馬當先擋住遼兵去路,高聲喝問:“來將何人!”實婁勒住戰馬:“我是遼朝大將耶律實婁!”
斡魯哈哈大笑:“你和我女真大將婁室的名字何其相似,你這個實婁,可惜你是個無名小輩!”實婁怒道:“少廢話,你是何人?”
斡魯道:“我是何人,說了怕你嚇尿褲子,我乃女真大將完顏斡魯!”言罷,斡魯催馬向前大喊一聲看刀。
二將刀來槍往,酣戰數十幾個迴合不分勝敗。遼將特烈揮刀欲前來助戰,婁室剛要催馬向前迎敵,突然殺來一支人馬高舉女真大旗,來將高喊:“婁室將軍,看我迪姑乃的!”
迪姑乃縱馬掄刀攔住特烈廝殺,斡魯興起刀劈實婁於馬下,特烈揮刀戰迪姑乃被迪姑乃攔腰斬斷。
遼軍大亂,婁室乘勢來到城下架雲梯攻城。韓阜見援軍潰敗感到大勢已去,於是打開城門投降。
再說女真的另一路人馬,大將黑黑和仆虧率兵來到賓州城下。賓州守將乃鐵驪
部人名曰兀室,他站在城頭大聲問道:“城下是何處兵馬?”
黑黑高聲迴答:“會寧女真兵馬!”兀室高喊:“再細說一遍!”
“會寧女真兵馬!”兀室一聽是女真兵馬,心中大喜,我終於盼到這一天了,兀室命人放下吊橋城門打開,兀室來到城下迎二將入城,女真軍沒費吹灰之力得了賓州。
三人坐定,黑黑道:“兀室大人明大義開城歸降,本將一定在我主麵前表奏其功德。”
兀室道:“將軍,我鐵驪部人軀體裏亦流淌著女真人的血液,賓州百姓倍受遼朝之欺壓,黎庶苦不堪言,本將早有歸順之心苦於沒有機會。近聞女真大軍敗遼兵打下出河店,我心裏暗自慶賀,想必大軍不日就要過混同江而南下,這一天終於盼來了。晚上,末將備薄酒款待二位將軍。”
賓州歸降女真蕭乙薛大為震驚,急忙派耶律赤狗兒來攻賓州城。遼軍兵至城下,
仆虧領兵出城迎戰。仆虧立馬提刀,問道“何人來犯我女真城池?”
赤狗兒手提三股鋼叉,冷笑道:“我乃遼朝大將耶律赤狗兒,反賊奪我大遼的賓州,還反侮我犯你城池?真是賊喊捉賊!快快通報姓名,我叉下不死無名之鬼!”仆虧道:“我乃女真大將仆虧!”言罷,舉刀就砍。赤狗兒用叉一架,二人殺在一起。
士兵呐喊雙方激戰,一時難分勝負。黑將軍帶兵從城內殺出,將赤狗兒圍住。危機之時,蕭乙薛領兵殺來,雙方一場混戰蕭乙薛救出赤狗兒,率兵而去。
仆虧與黑黑軍並沒有追趕,蕭乙薛勒住戰馬收住腳步。赤狗兒道:“賊兵南下鹹州,北降賓州,若再丟祥洲,黃龍府可就朝夕難保啊。”
乙薛道:“我亦有此慮,咱們速速趕往祥州。”
蕭乙薛率遼兵趕到祥州城下時,城頭上已插上了女真大旗。一人在高喊:“奉我主之命,已占此城多時!”言訖,城頭亂箭如雨。
蕭乙薛大驚急忙撤軍,女真大軍衝出城,一陣追殺遼兵多有死傷。蕭乙薛擔心益州有失,遂與赤狗兒迴兵益州。
阿骨打此次出征又大敗遼軍,一舉占領鹹、祥、賓三州。阿骨打命斡魯守鹹州;
吾睹補、蒲察守祥州;仆虧、黑黑守賓州。將至歲末,阿骨打率兵迴到了會寧。
12月,大遼國鹹、賓、祥3州及鐵驪、兀惹部都向完顏阿骨打投降!蕭乙薛率軍往賓州。實婁、特烈等南軍將領往鹹州。卻都被完顏阿骨打殺敗。
自從淶流水誓師到攻占江南三州,女真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版圖不斷擴充力量日益壯大。
阿骨打一路忙著收編俘虜,擴充軍隊,不久女真兵已達萬餘人。阿骨打對著眾子侄說道:“昔日攻蕭裏海之時,遼人曾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現在我軍已擴充至一萬人從此天下無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