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深處,千裏草董海靠在一顆樹下,看到過山虎王江從林邊迴來,直言道:“怎麽樣?”
王江掃視了一眼身後,答道:“五個人都帶著腰刀、樸刀,為頭的一人身長八尺,十分雄壯,似乎有些武藝,隻怕不好下手。”
董海站起身來,嘿嘿笑道:“一個鳥漢值得甚麽?若是今天再沒這大膽客人,我們須沒酒吃了。便是走漏一人也不怕,我們索性換個地方,反正寺裏也敗落了,這裏又沒幾個客人敢單獨過了。”
你道這兩位強人是何處來的,卻是混跡江湖的江洋大盜,平日無惡不作。
話說在淩州高唐界內,西北約有十五裏喚做牛頭山的,山上舊有一個道院。兩個強人:一個姓王,名江,一個姓董,名海--這兩個都是綠林中草賊。先把反抗的道士道童都殺了,隨從選拔了五七個伴當,占住了道院,專一來打劫。
不過後來高唐州去了高俅的弟弟高廉坐鎮,者人人日子不好過,日漸收斂。卻說一年多前,聽聞他二人早就垂涎的赤鬆林沒了主事的,於是帶人占住了這處地方。
這不,最近又聽聞及時雨宋公明殺妻造反,於是也托名宋江,為禍四方。
知道董海說的是實情,王江隻好點頭道:“也好,那我們便去幹這一票。”
武鬆這邊帶人,看看就要走到林子盡頭,一個土兵笑道:“難不成這賊人也識的都頭不成?”
有武鬆在,這些人原本緊張的神情也輕鬆不少。
話音剛落,便見林子裏跳出七八個人來。為首兩人,一個生的精瘦,一個卻十分胖大,麵如鍋底。
二人都仗著樸刀,從林子裏跳出來,也不說話,便直奔眾人而來,顯然又準備殺人滅口。
“跟我殺!!!”
王江、董海不知道什麽計謀和巧勁,隻知道奮勇拚殺。作為山大王知道身先士卒,這二人也難能可貴了。
“你們護著車子,看我拿他們。”
武鬆看這幾個蟊賊還真送上門來,也是見獵心喜,吩咐一聲,便挺著樸刀迎上去。他自負能戰勝這幾個賊人,卻不想上京的禮品出現什麽閃失。
千裏草董海還不知死,對王江道:“我殺這鳥漢,你帶人去殺後麵的人。”
過山虎王江腳步快,看董海迎住武鬆,一個箭步便竄了過去,殺向後麵的土兵。
後麵四個土兵看王江竄過來,連忙一起迎住。雖然有武鬆在,但是他們也不能將自己的性命都寄托在他人身上。
二賊在這裏剪徑多時,每次都能殺人滅口,顯然都有一身武藝。雖然隻是野路子,但是也不能小看。
官兵他們不懼二人,隻是因為有武鬆同行,並不是他們自己有多高武藝,哪敢大意。
過山虎王江武藝雖好,但這四個土兵也是武鬆從縣裏精挑細選出來的,四人對上王江,一時倒也輸不了。更何況王江身後也有五六個幫手。
董海原本還想著殺翻武鬆,再去後麵幫王江殺其他人,沒想到交手兩個迴合便力怯了。左支右拙,好似行走在刀尖上。
知道碰傷了硬茬子,看後麵王江也抽不出身來,奮力逼開武鬆,轉身便逃。董海這一走,跟著他的兩個小嘍囉早被武鬆放倒。
“哪裏走。”
武鬆大喝一聲,一個箭步趕上去,一刀抹過去。
一顆大好首級便滾落地上。
原來武鬆看這董海眼珠亂瞄,心中便料定這廝想逃走,故意放他逃走,然後再從後麵趕上來。
“砰……”
沒了首級的身體兀自向前跑了一步才栽倒在地上。
王江對付官兵,算是遊刃有餘,早就觀察著董海那麵。聽得這邊有人倒了,扭頭正看到董海身首異處,哪敢再戰,賣個破綻便走。
“兄弟們,點子紮手!”
四個土兵合鬥王海幾人也是處於守勢,並沒敢圍著王海。看到王江要逃,也不敢去追,隻是高唿“都頭”。
“看刀。”
武鬆砍倒董海便轉身撲過來,看到王江腳步飛快,怕他走了,捏住手中樸刀,高唿一聲,便向王海擲去。
王江聽得武鬆聲音,又聽得有破空聲,連忙一個懶驢打滾往旁邊滾去。
武鬆扔了樸刀,也沒停步,拔出腰刀便衝了上來。
王海剛剛站起來,看武鬆已經撲到跟前,也不敢再露破綻給武鬆,挺著樸刀來鬥武鬆。
武鬆接住王江,鬥不過十合,一刀便把王海砍翻在地上。連帶著想來幫忙的幾名山賊也一起倒下。
後麵四個土兵看到武鬆砍翻王江,也奮力將兩名小嘍囉解決。
歇了會,才上來道:“這幾個蟊賊不長眼,撞到都頭手裏,死的也不冤枉。”
“能死在打虎都頭手下,他們也算三生有幸了。”
武鬆挺著奉承,笑道:“這兩個強人武藝馬馬虎虎,不過若是沒有你們,我要殺他們也要費些氣力。”
這卻是武鬆給手下人賣個好!
說著,武鬆又指了兩個土兵道:“我們在這裏守著,你們去找附近做公的來。若有些賞錢時,我們也好路上吃酒。”
陽穀縣誰不知道武鬆慷慨,兩個土兵自然樂意跑腿。
武鬆和兩個土兵在赤鬆林邊等了一個來時辰,先前去報官的土兵便領著一隊做公的趕來。
武鬆也是公門中人,帶著兩個土兵上來見禮。
為首的都頭已經知道殺了賊人的是景陽岡打虎的武鬆,也不敢怠慢,見過禮,便陪武鬆在一旁說話,現場勘驗自有下麵公人做。
一個做公的剛剛走到董海首級跟前,便叫道:“這人看著像伏牛山的賊人!。”
為首的都頭聽得說,走過來看了一眼,道:“不想真的是這廝。”
說著對旁邊武鬆道:“那伏牛山在高唐州治下,我們也多曾聽人說起有賊人流傳到赤鬆林地界。到這裏盤查時,沒想到這廝生的黑大,卻警醒萬分。我們追蹤了幾次,都被他騙過了。”
勘察了現場,一行人又往瓦罐寺,搜出了一些二人過去劫的財物,便到衙門去迴報。
武鬆幾人領了一些賞錢,便又上路往東京而來。這次公差,卻不知清河縣出了什麽故事。
王江掃視了一眼身後,答道:“五個人都帶著腰刀、樸刀,為頭的一人身長八尺,十分雄壯,似乎有些武藝,隻怕不好下手。”
董海站起身來,嘿嘿笑道:“一個鳥漢值得甚麽?若是今天再沒這大膽客人,我們須沒酒吃了。便是走漏一人也不怕,我們索性換個地方,反正寺裏也敗落了,這裏又沒幾個客人敢單獨過了。”
你道這兩位強人是何處來的,卻是混跡江湖的江洋大盜,平日無惡不作。
話說在淩州高唐界內,西北約有十五裏喚做牛頭山的,山上舊有一個道院。兩個強人:一個姓王,名江,一個姓董,名海--這兩個都是綠林中草賊。先把反抗的道士道童都殺了,隨從選拔了五七個伴當,占住了道院,專一來打劫。
不過後來高唐州去了高俅的弟弟高廉坐鎮,者人人日子不好過,日漸收斂。卻說一年多前,聽聞他二人早就垂涎的赤鬆林沒了主事的,於是帶人占住了這處地方。
這不,最近又聽聞及時雨宋公明殺妻造反,於是也托名宋江,為禍四方。
知道董海說的是實情,王江隻好點頭道:“也好,那我們便去幹這一票。”
武鬆這邊帶人,看看就要走到林子盡頭,一個土兵笑道:“難不成這賊人也識的都頭不成?”
有武鬆在,這些人原本緊張的神情也輕鬆不少。
話音剛落,便見林子裏跳出七八個人來。為首兩人,一個生的精瘦,一個卻十分胖大,麵如鍋底。
二人都仗著樸刀,從林子裏跳出來,也不說話,便直奔眾人而來,顯然又準備殺人滅口。
“跟我殺!!!”
王江、董海不知道什麽計謀和巧勁,隻知道奮勇拚殺。作為山大王知道身先士卒,這二人也難能可貴了。
“你們護著車子,看我拿他們。”
武鬆看這幾個蟊賊還真送上門來,也是見獵心喜,吩咐一聲,便挺著樸刀迎上去。他自負能戰勝這幾個賊人,卻不想上京的禮品出現什麽閃失。
千裏草董海還不知死,對王江道:“我殺這鳥漢,你帶人去殺後麵的人。”
過山虎王江腳步快,看董海迎住武鬆,一個箭步便竄了過去,殺向後麵的土兵。
後麵四個土兵看王江竄過來,連忙一起迎住。雖然有武鬆在,但是他們也不能將自己的性命都寄托在他人身上。
二賊在這裏剪徑多時,每次都能殺人滅口,顯然都有一身武藝。雖然隻是野路子,但是也不能小看。
官兵他們不懼二人,隻是因為有武鬆同行,並不是他們自己有多高武藝,哪敢大意。
過山虎王江武藝雖好,但這四個土兵也是武鬆從縣裏精挑細選出來的,四人對上王江,一時倒也輸不了。更何況王江身後也有五六個幫手。
董海原本還想著殺翻武鬆,再去後麵幫王江殺其他人,沒想到交手兩個迴合便力怯了。左支右拙,好似行走在刀尖上。
知道碰傷了硬茬子,看後麵王江也抽不出身來,奮力逼開武鬆,轉身便逃。董海這一走,跟著他的兩個小嘍囉早被武鬆放倒。
“哪裏走。”
武鬆大喝一聲,一個箭步趕上去,一刀抹過去。
一顆大好首級便滾落地上。
原來武鬆看這董海眼珠亂瞄,心中便料定這廝想逃走,故意放他逃走,然後再從後麵趕上來。
“砰……”
沒了首級的身體兀自向前跑了一步才栽倒在地上。
王江對付官兵,算是遊刃有餘,早就觀察著董海那麵。聽得這邊有人倒了,扭頭正看到董海身首異處,哪敢再戰,賣個破綻便走。
“兄弟們,點子紮手!”
四個土兵合鬥王海幾人也是處於守勢,並沒敢圍著王海。看到王江要逃,也不敢去追,隻是高唿“都頭”。
“看刀。”
武鬆砍倒董海便轉身撲過來,看到王江腳步飛快,怕他走了,捏住手中樸刀,高唿一聲,便向王海擲去。
王江聽得武鬆聲音,又聽得有破空聲,連忙一個懶驢打滾往旁邊滾去。
武鬆扔了樸刀,也沒停步,拔出腰刀便衝了上來。
王海剛剛站起來,看武鬆已經撲到跟前,也不敢再露破綻給武鬆,挺著樸刀來鬥武鬆。
武鬆接住王江,鬥不過十合,一刀便把王海砍翻在地上。連帶著想來幫忙的幾名山賊也一起倒下。
後麵四個土兵看到武鬆砍翻王江,也奮力將兩名小嘍囉解決。
歇了會,才上來道:“這幾個蟊賊不長眼,撞到都頭手裏,死的也不冤枉。”
“能死在打虎都頭手下,他們也算三生有幸了。”
武鬆挺著奉承,笑道:“這兩個強人武藝馬馬虎虎,不過若是沒有你們,我要殺他們也要費些氣力。”
這卻是武鬆給手下人賣個好!
說著,武鬆又指了兩個土兵道:“我們在這裏守著,你們去找附近做公的來。若有些賞錢時,我們也好路上吃酒。”
陽穀縣誰不知道武鬆慷慨,兩個土兵自然樂意跑腿。
武鬆和兩個土兵在赤鬆林邊等了一個來時辰,先前去報官的土兵便領著一隊做公的趕來。
武鬆也是公門中人,帶著兩個土兵上來見禮。
為首的都頭已經知道殺了賊人的是景陽岡打虎的武鬆,也不敢怠慢,見過禮,便陪武鬆在一旁說話,現場勘驗自有下麵公人做。
一個做公的剛剛走到董海首級跟前,便叫道:“這人看著像伏牛山的賊人!。”
為首的都頭聽得說,走過來看了一眼,道:“不想真的是這廝。”
說著對旁邊武鬆道:“那伏牛山在高唐州治下,我們也多曾聽人說起有賊人流傳到赤鬆林地界。到這裏盤查時,沒想到這廝生的黑大,卻警醒萬分。我們追蹤了幾次,都被他騙過了。”
勘察了現場,一行人又往瓦罐寺,搜出了一些二人過去劫的財物,便到衙門去迴報。
武鬆幾人領了一些賞錢,便又上路往東京而來。這次公差,卻不知清河縣出了什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