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飛星馳,轉眼間王倫迴歸梁山已經半年。如今梁山,稱之為兵精糧足也不為過。


    這一日王倫、朱武、李助三人視察完屬下的屯田,便在山間散步。


    朱武想起離山的史進,歎了口氣說道:“也不知史大郎家中事如何了?”


    史進族弟在今年一月中就傳來消息,言說史進父親病重。史進一聽,當即動身去照看父親,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全然沒有消息。


    王倫在旁借口說道:“史家叔父身體抱恙,史進兄弟在跟前侍奉也是應該,耽擱幾個月也不妨事。”


    朱武先是點點頭,然後又搖搖頭說道:“小弟非是怕史大郎留戀山下景色,而是怕他脾性不好,與人爭執,暴露身份。”


    朱武與史進英雄惺惺相惜,又同是西北人物,同生共死,最是在意不過。


    王倫看書時,隻記得史太公是在王進走後病死的,但是具體時間倒是不知道。不過他猜測可能就是最近幾月,否則史進族弟史斌也不會派人傳話。


    那邊李助忽然想起一事,衝著王倫一禮,然後問道:“哥哥想要聯絡各處英雄,共舉大事,怎麽偏偏拋開了青州幾路人馬?”


    去年王倫等人決定,要四處聯絡各地起義軍。如湖北房山廖立,是金劍先生李助的身死之交,王倫派遣李忀前去結盟。登州登雲山,河北飲馬川都是楊林前去聯係。滄州柴進和鄆城晁蓋處,王倫也沒有落下,有杜遷聯係。


    這些都是王倫的潛在盟友,太祖有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王倫改為用山寨包圍城市戰略。至於抱犢山文仲容崔野,金華山包道已,江西虔州摩尼教羅閑,登州海商巨賊郭藥師……有的是路遠,有的是沒有引薦人,一時之間聯絡不上。


    而李助問王倫的三處山寨,卻是山東青州的強人。一處是桃花山,大王喚作小霸王周通。一處是二龍山寶珠寺,山勢險峻,為首的是金眼虎鄧龍。還有一處是清風山,為首三個頭領,分別是卷毛虎燕順,白麵郎君鄭天濤,矮腳虎王英。還有一個白虎山,孔明孔亮兄弟兩個,時而為商時而為盜。這幾處,都是王倫不曾聯絡的。


    李助知曉這幾處頭領都武藝出眾,更難得手下嘍囉眾多,敢與官府對抗,是梁山急需的助力。


    “我也聽聞這幾處山寨的名聲,隻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王倫看著遠處風景,淡淡的說道。


    去年王倫等人劫了生辰綱,可是惹下大禍。不過這黑鍋,卻被青州地麵的三處山寨背了。青州兵馬統製秦明,兵馬都監黃信,征剿三山,打得三山人馬偃旗息鼓。秦明得了賞賜不說,黃信還得了“鎮三山”的美名。


    這三路人馬雖好,不過除了好色之徒,就是濫殺無辜之輩,王倫斷斷不會收攏的。要是事跡成熟,少不得還要替天行道!


    李助聽了王倫這話,想起梁山寨規也心中一凜,心道:是了,這些人算不得好漢,不可讓其上山玷汙了梁山威名!


    三人正說話間,山下焦挺匆匆跑了上來。


    不等焦挺到了跟前,王倫先問道:“你不在山下酒店,跑來何事?”


    焦挺行了一禮,喘了口氣後說道:“啟稟三位哥哥!最近風傳朝廷要把八百裏水泊括為公田,百姓要入湖捕魚、采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


    括田所也是今年才建立的,起初是汝州胥吏杜公才善於察顏觀色、投機取巧,為了升官討好宋徽宗寵臣、大宦官楊戩。杜公才建議楊戩“立法索民田契”:立法令,查閱農民土地契約,甲及乙,乙及丙,直至查無田契,收為公田,度地所出,增立賦租,遇天災也不準減租減息。連番推查,查到田契沒有了為止,收為公田。


    於是楊戩上書朝廷,成立了一個掌管公田的機構,名曰“西城括田所”。括田所以清理公田為名,把民間地契不全的、地契與實地方位或麵積有異的,以及當權者想要的良田美地,一律指為公田。


    因為大宋並沒有明文規定,禁止土地兼並,百姓手中許多的田地都是輾轉買賣來的,有的事出有因並沒去衙門備案,還有一些則是私自開墾獲得的,根本就沒有田契。於是這些田地,自然而然都被朝廷沒收了。


    而楊戩貪得無厭,為了搜刮錢財,獲得政績,還頒布了新的測量標準。新標準尺寸要比舊尺寸小一些,因此所有百姓的田地丈量時都要比田契上的多。楊戩便把這自己多改出來的田地收迴,再強租給原來的百姓耕種。


    百姓種的還是原來的田地,賦稅卻多了一塊。前後所括,共得田三萬四千三百餘頃。“由是破產者比屋,有朝為豪姓而暮乞丐於市者”。


    楊戩通過這手段發了一筆橫財,又創造一項政績,更得宋徽宗信賴。而他也投桃報李,破格提拔杜公才為正五品的觀察使。


    楊戩看到杜公才在汝州查出許多田地來,便把這個苛政在京西路推廣開來,現在又向山東、淮西蔓延。


    梁山八百裏水泊便是那些貪官汙吏看上的第一個斂財之處,因為這些水泊乃黃河決口所致,不僅水泊是無主之物,凡是被水淹過的地方,貪官汙吏都可以指為退灘,不認之前的田契。


    楊戩更宣布將整個梁山泊八百裏水域全部收為“公有”,“立租算船納直,犯者盜執之”。根據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采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


    奪田有利,貪者皆饞!另一位大太監李彥,把楊戩首創的括田事業推向高潮。“凡民間美田,使他人投牒告陳,皆指為天荒,雖執印券皆不省。魯山闔縣盡括為公田,焚民故券,使田主輸租佃本業,訴者輒加威刑,致死者千萬。”


    李助同情百姓遭遇,痛恨貪官汙吏,恨聲道:“可憐許多百姓,幾十年辛苦都做他人衣裳!”


    王倫對此卻是另一種看法,淡然笑道:“似此暴政,百姓怎能不逃亡。我等在梁山樹旗,百姓自然望風而來。”


    看王倫風輕雲淡,焦挺又說道:“哥哥,還有一事!最近聽聞小弟好友喪門神鮑旭在枯樹山落草,小弟情願為哥哥說之!”


    鮑旭在原著中排位六十,是步軍將校第二位,作為步軍隨從李逵廝殺。其被稱為喪門神也是嗜殺之輩,與李逵、項充、李兗稱為“梁山殺手四人組”。


    其本事也隻尋常,梁山如今也不缺好漢,但是卻需要這樣能獨擋一麵的人才。鮑旭能獨自經營枯樹山,在曾頭市眼皮底下棲身,與官府對抗,自然有一番能耐!


    王倫當即道:“好!就勞煩兄弟一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羊三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羊三泰並收藏水滸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