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問題敲定,接下來要商議的就是山寨軍事問題。宋萬負責這些士兵登記造冊,最是熟悉不過,隻聽他說道:“如今山寨裏兒郎大體分為四種,一是梁山原本人馬,還有各處零散的盜賊匪寇。二是山寨附近無以為生,前來投靠的鄉民。三是石碣村,阮氏兄弟帶領的漁民,第四位則是哥哥帶上山的正經官軍。”


    朱武心知要做大事,沒有無力作為依托便要任人宰割。聽了這梁山軍士的構成,憂心的說道:“各處匪寇,心性不一,毫無紀律可言。常常為了一己之利,動輒害人性命,好勇鬥狠,難以駕馭。雖然單兵作戰能力強悍,但是彼此之間不懂配合。鄉民和漁民都是普通百姓,不通軍事,對於官軍天生敬畏,力量有限。反正的官軍倒是戰力足夠,但是畢竟人數有限,難以大用。”


    隻幾句話,朱武便把山寨的軍事力量評點一番,說道眾人心坎裏。王倫對此倒是不甚在意,畢竟有王進這位行家裏手在。王倫看著王進笑了笑,說道:“這軍士的訓練任務,還是要落在哥哥身上。”


    早在排座次的時候,就已經定了下來,由王進負責山寨軍士訓練,韓世忠、李永奇輔助,朱武演練陣法,分工明確。


    東京八十萬禁軍,王進也訓練得,一抱拳應道:“寨主哥哥放心,山上的兄弟生性悍勇,隻是平時粗野慣了,沒有紀律約束,又不懂相互配合。隻要善加訓練,三個月必見成效,半年之內,我有信心訓練出一支精兵。”


    軍事力量,是梁山賴以同大宋朝廷武力對抗的基礎,。王進不敢輕忽。當即在軍事上提出三個方麵:一;修山寨,鞏固基地。二;打軍器--槍刀弓箭,衣甲頭盔--準備迎敵官軍。三;安排大小船支,教演水手廝殺,熟悉梁山水路。四;編練軍隊,提高戰鬥力。


    在練兵上,王進最有發言權。正所謂‘軍無令則不行’,他首先強調的是軍紀問題。一是要求軍中士卒熟悉律令,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將王倫的十七禁令,五十四斬,深入到每個士卒心中。像其餘的首領,王進也強調要聽令行事,任何人不得抗命犯令,違者嚴懲不貸。


    論武藝,王進在山寨位於前三,論座次也在第四,就是王倫私交也是刎頸之交。他強調頒布這些軍令,無人不聽。杜遷雖然負責山寨刑法監察,但是威嚴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倒要仰仗王進。


    同時王進也說明,山寨的嘍囉大多經過訓練,已經頗見成效,但是還缺乏實戰的經驗,沒有生死磨練,意誌不堅。並且排兵布陣,全然不懂!更何況分進合擊,步騎協行等等。因此王進指出,梁山人馬練習拳腳器械技藝方在第二,首位則是要演練陣法,熟悉各軍配合。


    在此基礎上,尋找機會與官軍接戰,磨練軍士臨敵作戰的技巧,積累戰鬥經驗。這樣軍隊才能成為精銳之師,也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再則,王進還分析了一下,梁山的兵種問題。在秦朝之前,軍隊分為戰車,步兵,之後又有騎兵凸顯出來。三軍將士,一直是指馬弓步三軍,而後又有水軍替代了弓兵。


    馬軍具有強大的攻擊力,往來如風的迅捷作戰方式,往往是戰場的主宰。比如三國中,曹操進軍新野攻打劉備,就有虎豹騎俘虜劉備妻子。還有在南北朝時,白馬將軍陳慶之三千騎兵橫行北朝,屢戰屢勝。無論是正麵衝鋒,還是迂迴偷襲,騎兵都是最佳的兵種。但是騎兵隻適合於平野作戰,並且培養不易,花費高昂,對於梁山暫時幫助確是不大。


    步軍是戰力中堅,曆朝步兵都規模龐大。步兵作戰方式最為靈活多變,能夠在各種地形下進行作戰,攻城時更是必不可少。王進建議,梁山步兵區分兵種,或是一兵多用,至少攜帶兩種武器。包括刀盾兵、弓弩兵、長槍兵、投擲兵、炮兵、輜重兵、工程兵等。原本一般人對於炮兵理解不多,隻覺得是累贅。但是王進眼光自然不同,大力推薦王倫訓練。至於工程兵,倒是王倫提議的,這也是由於他的先見性。


    水軍的局限性很大,訓練難度更在騎兵之上。比如如何讓士兵克服暈船,如何躲避島礁暗流,識別航道,這些都需要技術人才。隋朝三征高麗,就有水軍作為偏軍,一度取得輝煌戰果。梁山水泊八百裏,溝通京杭大運河,有五丈河直達河南,附近又有濟水等河道,水軍當是梁山之重。王進建議選拔水軍大將,擴大梁山水軍規模。同時水軍也要加大訓練,跳幫戰、接舷戰、戰陣等等都要涉及。


    等到王進說完,王倫又讓眾人各言其事,一並解決。


    宋萬管著山寨的錢糧物資,還有山寨建設,這時想到一個問題,又說道:“此外,山寨中武器裝備也是一大問題,雖然人手有一件兵器,但是鎧甲數量稀少。就是騎兵眾多,戰馬足夠,在這山東水泊用處也不甚大。反觀官府的軍隊,禁軍都是采用統一的製式武器。尤其是弓弩兵占了六成,在戰鬥中最具殺傷力。武備不足,這也是山寨軍事力量薄弱的一個原因。”


    馬弓步三軍還好說,阮氏兄弟的水軍確實慘不忍睹。四百多人,隻有舢板船五十多艘,孟康來了半年也隻打造艨艟一艘,赤馬舟一艘。水軍身上隻有單衣,近戰用短刀,遠戰用弓箭,火藥火油等物資缺乏。


    阮小二顯然也曾考慮過這方麵的問題,宋萬剛一說完,他就接著道:“宋萬哥哥所慮甚是,武器鎧甲,刀槍弓矢缺一不可。隨著我軍隊伍逐漸壯大,大戰小戰不斷,武器消耗必然很多。隻依靠從官軍手中奪取,也不是長久之計。若說軍隊中,最夠寒酸的莫過水軍了”臨了,阮小二適時的哭窮!


    “水軍要想壯大,必須要有自己的造船廠。如今山寨隻有孟康兄弟一人造船,手下工匠大多是普通木匠,怕是力不從心。”朱武說道這,然後話頭一轉,“登州、萊州多有朝廷水軍,我等或從此處下手。徐州,揚州,濟州都是商賈、工匠聚集之地,也可在此召集工匠!”


    王倫對於山寨武備也多有了解,如同糧食會坐吃山空一樣,武器等消耗也不可小看,王倫一樣需要自給自足。


    “山寨的兵器監如今隻有孟康和湯隆兩位兄弟,手下各有十餘個工匠,現今人手就不夠,何況將來!兄弟們若是有相熟的人,手藝精湛,老實可靠的都可以接引上山,我王倫定然不會虧待了眾兄弟!”


    王倫定下發展兵器所的調子,讓眾人引進各色人才。


    武器裝備的問題,也是梁山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精良的武器裝備無疑可以大大增加軍士的戰鬥力。就是如今官軍的弓弩,就不是梁山能比擬的。現在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等日後梁山人馬眾多,急切間更難解決。


    製造武器裝備一個是工匠,一是鐵礦,缺一不可。孟康和湯隆準確來說,都是梁山的稀有技術型人才。照王倫的想法,必須物盡其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大寨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羊三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羊三泰並收藏水滸大寨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