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漸漸有了魚肚白,招安驛一萬多名宋軍士兵倒在城牆兩側,沉睡正酣。每個人身上都未脫鎧甲,手中拿著武器,可以隨時起身戰鬥。
在招安驛城牆四周和城內街道部署了數百名巡哨,城外夏軍大營左近還有近百名斥候在監視,確保宋軍的安全。
童貫背著手在城中巡視,五更時他從睡夢中驚醒。事實上,他心中也是有點緊張,同時也有一絲期盼。連日的交戰,早讓他筋疲力盡。如今他的指望一是悍勇的張伯奮,一是奇兵致勝的種師道。
噠!噠!噠!
竹板聲敲響,城上沉睡的宋軍士兵紛紛從睡夢中驚醒,迅速收拾行裝,列隊前去用早飯。火頭軍已經煮好早飯,每人一碗稀粥,一碟菜湯。交戰半月,宋軍的糧食已經消耗殆盡,隻好減輕夥食標準。
跟隨在童貫身後的張伯奮,注視著城下西夏軍的動靜。西夏軍在招安驛南麵,相距約三裏。晨霧彌漫,阻礙了張伯奮的視線,他看不清對麵西夏軍的情況。
但張伯奮卻隱隱聽見對麵傳來的急促戰鼓聲,這是集合的鼓聲!這就意味著西夏軍開始集結列陣,準備進攻了。
果不其然,不多時城外有探馬迴報,西夏軍整軍出戰。
童貫緊張連日交戰,整個人都消瘦了一圈。聽了探馬的迴報,冷聲命令道:“眾將士隨我出戰!”緊要關頭,宋軍急需一場大勝,童貫也顧不得自家性命了。他要到前線督戰!
劉延慶當即下令:“出兵,列陣!”
片刻,招安驛裏響起了低沉的號角聲,‘嗚……’這是出征的信號,一萬大宋將士殺氣騰騰地向城外奔去。
與此同時,西夏察哥率領三萬軍隊也緩緩向招安驛推進。很快,西夏軍在距離宋軍約一裏之處停止了前行。
童貫這次宋夏交戰以來,敗多勝少,渴望一場大勝。察哥雖然接連勝利,可是就在昨日,多場勝利也化為泡影。察哥終於知道本國皇室貴族王子,自己的堂弟李仁忠被宋朝軍隊俘虜了。
要知道李仁忠是皇帝李乾順最寵信的兄弟,又通蕃漢文字,有才思,善歌詠,在國內聲望頗高。自己武事精通,但是在文采上是萬萬比擬不得的。在國內,兩人一文一武,堪稱雙璧。這次皇帝派遣李仁忠到軍中,也不過是為了曆練,要是立功封王也不足為齊。
誰想這樣的人物,竟然被宋軍俘虜了,想來以宋軍的仁愛李仁忠必定好保有性命。因此,察哥也需要一場大勝,在國內可功過相抵。對於宋朝,在請和時也可要迴李仁忠。若是俘虜了宋軍大將,甚至是童貫,與之交換也是好的。
雙方軍陣整齊,旌旗烈烈,刀槍出鞘,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察哥明知自己兵多,此時也不是以多取勝的時候。俘虜宋軍大將才是他的目的,雖然他知道這些人裏沒人能與李仁忠相比!
“賀蘭山神庇佑的勇士們啊!懦弱的宋軍就在對麵,今日就讓咱們用手中的彎刀和長矛教訓教訓他們!”察哥策馬奔騰在戰陣前,大神的鼓舞士氣。
一眾西夏士兵的士氣,都被察哥調動起來。
“與馬兒賽跑,和豺狼搏鬥的黨項勇士,都是所向披靡的英雄!”察哥又說道,“今日就讓我們的擒生丁出馬,叫宋人大吃一驚!”
嵬名安惠是知道察哥的意圖的,兩人為此特意選拔了十名驍將。“哪位勇士願打頭陣?”嵬名安惠在旁配合著察哥,喝問道。
“末將願往!”
一名執刀大將從隊伍中催馬衝出,此人是察哥部將米擒真一,是米擒部落第一勇士,在西夏軍中武藝也在前列。
米擒真一有一記絕招,善打流星錘,總是令敵將防不勝防。正是因為有這個絕招,他才急於出戰,想要奪取頭功。
察哥嘉獎其勇烈,一揮手,高聲喝令道:“擂鼓助威!”
鼓聲如雷,喊殺聲震天,西夏士兵人人振奮!
童貫立馬在軍旗之下,見對麵西夏軍中飛馳出一將,知道是要陣前鬥將。此時他兵力較少,也正中他心意。
沉吟少許,童貫捋須說道:“陣前鬥將,非比尋常。一時之輸贏牽扯全軍之士氣,萬不可大意!”
張伯奮在旁知道,童貫這話是說給自己聽的,因為在場人中隻有他武藝最高。可是童貫不明白,正因如此他才不能輕出。因此,張伯奮不為所動,原地不動。
張伯奮不請命,令童貫略略有些失望。不等童貫開口,一員大將上前請令道:“樞密,請準卑職出戰!”
這員大將長得豹眼戟須,麵如鍋底,相貌兇狠,身材異常魁梧,使一把二十斤重的開山大斧。此將名叫徐榮,原是劉延慶手下一員上將,被劉延慶推薦給童貫。童貫見徐榮相貌非常,心下喜愛,當即守在麾下聽用。
見徐榮主動請命,童貫哈哈大笑,說道:“漢有徐榮,今宋也有徐榮也!”
童貫所說的漢徐榮,就是東漢末年董卓麾下的大將徐榮。威震西涼,在洛陽之戰中,埋伏曹操打敗,曹操幾乎身死。
徐榮被童貫這一誇讚,興奮難當。舞動大斧,催馬出戰。徐榮是第一次在童貫麵前作戰,他同樣立功心切。
徐榮大吼一聲,催馬衝出,他大斧一揮喊道:“我乃大宋上將徐榮,來將通名!”
“西夏米擒真一是也!”
聲到刀到,米擒真一劈頭一刀向徐榮砍來,徐榮奮力揮動大斧迎戰,兩員大將戰成一團。
雙方鼓聲如雷,喊殺聲震天。
這徐榮也是有些本事,與米擒真一交戰十幾個迴合,不落下風。米擒真一見收拾徐榮不下,彎刀虛砍了一刀,撥馬便逃。
徐榮有心在童貫麵前賣弄,哪裏容得米擒真一逃走。催馬追趕,奔跑不到二十步,那米擒真一忽然一甩手,流星錘急速打來。
徐榮不想米擒真一還有這個能耐,大驚之下,本能地一拉韁繩。戰馬一聲嘶叫,前蹄揚起,這一錘正打在馬頭上。打得戰馬鮮血直流,向側麵倒去,把徐榮也壓倒在馬下。
迴轉馬頭的米擒真一得意非常,拿著套索就向徐榮扔去!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支箭如流星般射來。米擒真一心思都在徐榮身上,躲閃不及,一箭射中了胸口。他大叫一聲,身子晃了晃,險些從馬上栽落。索性中箭不深,留得性命。
徐榮抓住了這個時機,連戰斧也不管了,飛奔迴宋軍戰陣。
張伯奮臉色淡然,收起弓箭,他早看出米擒真一尚有餘力。馬鞍後還有皮囊隱藏,怕有暗手。這麽輕易敗走,必然有詐,果然被他料中。
在招安驛城牆四周和城內街道部署了數百名巡哨,城外夏軍大營左近還有近百名斥候在監視,確保宋軍的安全。
童貫背著手在城中巡視,五更時他從睡夢中驚醒。事實上,他心中也是有點緊張,同時也有一絲期盼。連日的交戰,早讓他筋疲力盡。如今他的指望一是悍勇的張伯奮,一是奇兵致勝的種師道。
噠!噠!噠!
竹板聲敲響,城上沉睡的宋軍士兵紛紛從睡夢中驚醒,迅速收拾行裝,列隊前去用早飯。火頭軍已經煮好早飯,每人一碗稀粥,一碟菜湯。交戰半月,宋軍的糧食已經消耗殆盡,隻好減輕夥食標準。
跟隨在童貫身後的張伯奮,注視著城下西夏軍的動靜。西夏軍在招安驛南麵,相距約三裏。晨霧彌漫,阻礙了張伯奮的視線,他看不清對麵西夏軍的情況。
但張伯奮卻隱隱聽見對麵傳來的急促戰鼓聲,這是集合的鼓聲!這就意味著西夏軍開始集結列陣,準備進攻了。
果不其然,不多時城外有探馬迴報,西夏軍整軍出戰。
童貫緊張連日交戰,整個人都消瘦了一圈。聽了探馬的迴報,冷聲命令道:“眾將士隨我出戰!”緊要關頭,宋軍急需一場大勝,童貫也顧不得自家性命了。他要到前線督戰!
劉延慶當即下令:“出兵,列陣!”
片刻,招安驛裏響起了低沉的號角聲,‘嗚……’這是出征的信號,一萬大宋將士殺氣騰騰地向城外奔去。
與此同時,西夏察哥率領三萬軍隊也緩緩向招安驛推進。很快,西夏軍在距離宋軍約一裏之處停止了前行。
童貫這次宋夏交戰以來,敗多勝少,渴望一場大勝。察哥雖然接連勝利,可是就在昨日,多場勝利也化為泡影。察哥終於知道本國皇室貴族王子,自己的堂弟李仁忠被宋朝軍隊俘虜了。
要知道李仁忠是皇帝李乾順最寵信的兄弟,又通蕃漢文字,有才思,善歌詠,在國內聲望頗高。自己武事精通,但是在文采上是萬萬比擬不得的。在國內,兩人一文一武,堪稱雙璧。這次皇帝派遣李仁忠到軍中,也不過是為了曆練,要是立功封王也不足為齊。
誰想這樣的人物,竟然被宋軍俘虜了,想來以宋軍的仁愛李仁忠必定好保有性命。因此,察哥也需要一場大勝,在國內可功過相抵。對於宋朝,在請和時也可要迴李仁忠。若是俘虜了宋軍大將,甚至是童貫,與之交換也是好的。
雙方軍陣整齊,旌旗烈烈,刀槍出鞘,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察哥明知自己兵多,此時也不是以多取勝的時候。俘虜宋軍大將才是他的目的,雖然他知道這些人裏沒人能與李仁忠相比!
“賀蘭山神庇佑的勇士們啊!懦弱的宋軍就在對麵,今日就讓咱們用手中的彎刀和長矛教訓教訓他們!”察哥策馬奔騰在戰陣前,大神的鼓舞士氣。
一眾西夏士兵的士氣,都被察哥調動起來。
“與馬兒賽跑,和豺狼搏鬥的黨項勇士,都是所向披靡的英雄!”察哥又說道,“今日就讓我們的擒生丁出馬,叫宋人大吃一驚!”
嵬名安惠是知道察哥的意圖的,兩人為此特意選拔了十名驍將。“哪位勇士願打頭陣?”嵬名安惠在旁配合著察哥,喝問道。
“末將願往!”
一名執刀大將從隊伍中催馬衝出,此人是察哥部將米擒真一,是米擒部落第一勇士,在西夏軍中武藝也在前列。
米擒真一有一記絕招,善打流星錘,總是令敵將防不勝防。正是因為有這個絕招,他才急於出戰,想要奪取頭功。
察哥嘉獎其勇烈,一揮手,高聲喝令道:“擂鼓助威!”
鼓聲如雷,喊殺聲震天,西夏士兵人人振奮!
童貫立馬在軍旗之下,見對麵西夏軍中飛馳出一將,知道是要陣前鬥將。此時他兵力較少,也正中他心意。
沉吟少許,童貫捋須說道:“陣前鬥將,非比尋常。一時之輸贏牽扯全軍之士氣,萬不可大意!”
張伯奮在旁知道,童貫這話是說給自己聽的,因為在場人中隻有他武藝最高。可是童貫不明白,正因如此他才不能輕出。因此,張伯奮不為所動,原地不動。
張伯奮不請命,令童貫略略有些失望。不等童貫開口,一員大將上前請令道:“樞密,請準卑職出戰!”
這員大將長得豹眼戟須,麵如鍋底,相貌兇狠,身材異常魁梧,使一把二十斤重的開山大斧。此將名叫徐榮,原是劉延慶手下一員上將,被劉延慶推薦給童貫。童貫見徐榮相貌非常,心下喜愛,當即守在麾下聽用。
見徐榮主動請命,童貫哈哈大笑,說道:“漢有徐榮,今宋也有徐榮也!”
童貫所說的漢徐榮,就是東漢末年董卓麾下的大將徐榮。威震西涼,在洛陽之戰中,埋伏曹操打敗,曹操幾乎身死。
徐榮被童貫這一誇讚,興奮難當。舞動大斧,催馬出戰。徐榮是第一次在童貫麵前作戰,他同樣立功心切。
徐榮大吼一聲,催馬衝出,他大斧一揮喊道:“我乃大宋上將徐榮,來將通名!”
“西夏米擒真一是也!”
聲到刀到,米擒真一劈頭一刀向徐榮砍來,徐榮奮力揮動大斧迎戰,兩員大將戰成一團。
雙方鼓聲如雷,喊殺聲震天。
這徐榮也是有些本事,與米擒真一交戰十幾個迴合,不落下風。米擒真一見收拾徐榮不下,彎刀虛砍了一刀,撥馬便逃。
徐榮有心在童貫麵前賣弄,哪裏容得米擒真一逃走。催馬追趕,奔跑不到二十步,那米擒真一忽然一甩手,流星錘急速打來。
徐榮不想米擒真一還有這個能耐,大驚之下,本能地一拉韁繩。戰馬一聲嘶叫,前蹄揚起,這一錘正打在馬頭上。打得戰馬鮮血直流,向側麵倒去,把徐榮也壓倒在馬下。
迴轉馬頭的米擒真一得意非常,拿著套索就向徐榮扔去!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支箭如流星般射來。米擒真一心思都在徐榮身上,躲閃不及,一箭射中了胸口。他大叫一聲,身子晃了晃,險些從馬上栽落。索性中箭不深,留得性命。
徐榮抓住了這個時機,連戰斧也不管了,飛奔迴宋軍戰陣。
張伯奮臉色淡然,收起弓箭,他早看出米擒真一尚有餘力。馬鞍後還有皮囊隱藏,怕有暗手。這麽輕易敗走,必然有詐,果然被他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