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迴 兩少年演劍真比試 惡作劇原來老頑童
孤城悲影——《神雕》續 作者:憨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人手忙腳亂,將劉整扶了起來。隻見他隻是筋疲力盡,暫時昏去,故而都鬆了一口氣。此時阿術雖已率兵離去,可難保不會感到後悔卷土重來,所以此地不宜久留。耶律齊背起了劉整,其他人依舊上馬,繼續向西行進。隻是這次不再是奔馳,而是緩轡而行。耶律齊一路上小心謹慎,步子邁得平穩無比,生怕震醒了已經力盡昏去的劉整。一路上眾人無話,天明時分終於趕到了鎮上,找了個客棧住下,這才停住了疲憊的腳步。
劉整睡至傍晚方才醒轉,他身上受傷不重,隻是額頭上被刮去層皮,創口不深,經簡單包紮後就已無礙。隻是身上的疲倦不是那麽容易就能消弭的。楊過要了些飯菜讓劉整吃了些,便又讓他安靜地休息了。其餘諸人則精力複原大半,吃過晚飯後便在廳堂裏談起話來。
諸人久別重逢,又經曆了昨晚那場事關生死的激烈搏鬥,莫不是喜形於色,感慨頗多。楊過與小龍女、楊奉天敘起別後之事,耶律齊、郭襄、郭破虜三人也在一起互訴別情,都是十分激動。隻有繼宇神色木然地端坐在廳堂的一個角落裏,默默不語,仿似雕塑。
楊過和小龍女、楊奉天母子二人敘了會兒話,又把目光轉向了郭破虜。二十餘年前黃蓉在戰火瓦礫中產出了郭襄與郭破虜二人,那時金輪法王正協同尼摩星等人趁隙進城騷擾。郭襄一出生就為金輪法王和“赤練仙子”李莫愁所奪,楊過想盡周折才將郭襄奪迴,而郭破虜則一直留在郭靖黃蓉夫婦的身旁。十數年後楊過又巧遇了已成少女的郭襄,後來又赴襄陽為解救郭襄和保衛襄陽、擲死蒙哥立下了大功。那時在襄陽城中曾見過郭破虜幾麵,隻是一來那時郭破虜還小,二來郭破虜自小便繼承了父親的寡言少語,行事和二姊郭襄可謂是天壤之別,所以並未給楊過留下什麽太深的印象。後來襄陽圍解,楊過攜了小龍女離開,從此便再也沒有見過郭破虜。一直到此刻,楊過才有機會仔細打量這郭靖的獨子。
隻見郭破虜眉清目秀,五官玲瓏小巧,與其父的濃眉大眼大相徑庭。他被阿術捉去了數月之久,即使未受酷刑,也應是委頓不堪,精神不振,可是他此刻衣衫素淨,精神飽滿,隻是眉宇間隱約有著幾分憂鬱之色,想是尚未從被俘的陰影中解脫出來。楊過笑著向郭破虜說道:“郭小弟,你可對我還存有一些印象?”
郭破虜向楊過恭敬地一揖,說道:“楊大哥當年在襄陽城下大戰韃子兵,飛石擲死韃子頭蒙哥,勇猛異常,有如神助,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愚弟那時年紀尚幼,未能出城相助,但得以在城上一覽楊大俠的風采,當真是記憶深刻,有如昨日啊!”
楊過聽了這些話急忙揮手說道:“客氣,客氣,還提這勞什子作甚!那些事早就埋到了幾層土之下了!郭小弟,看你眉清目秀,談吐有禮的樣子,倒是像個讀書的秀才,一點也看不出是武學世家的傳人。你爹都教給你些什麽武功?”
郭破虜尚未迴答,旁邊的郭襄就忍不住插嘴道:“他呀,就是書呆子一個,整天抱著什麽《論語》、《詩經》看得津津有味,爹爹傳他武功,他又呆又笨,一個月也學不來幾招。媽媽說他比爹爹年輕的時候還要笨上幾倍呢!”說道最後郭襄已忍不住咯咯地笑出聲來。楊奉天看見郭襄在笑,也笑了起來。
楊過微笑道:“郭小弟,現在國家正值破敗欲傾之時,需要的是能和韃子打鬥的勇士,而不是飽讀詩書的狀元郎。就算讀再多的書,學會了再多的‘子曰’、‘詩雲’,遇見了韃子兵能跟他講這個嗎?韃子兵不講詩書,隻講武力。你打不過他,就要受他欺負。你出生於武學世家,父母外公均是中土數得上的好手,可不能偷懶怕累,讓這些絕學從此失傳了啊!”
郭破虜滿麵愧色,說道:“不是小弟不想學,而是小弟實在並無資質,愚笨不堪。家父想盡周折,相傳我許多厲害武功,可是我除了內功有所小成外,其它都隻是知曉個皮毛,僅勝於一竅不通而已。小弟可能天生就不是塊學武的材料吧!”
楊過略一沉吟,心想內功的修習訣竅在於凝神靜氣心無旁騖,並沒有像其它武學那樣紛繁複雜的奧妙。而郭破虜喜好讀書,想必在練內功的時候就更容易摒除雜念,一心練習,取得小成也就不足為奇。想到這裏楊過不禁微微點頭,又笑著說道:“你既有了內功的基礎,學習其它武功也就不是什麽難事。隻要你肯下功夫鑽研,便沒有學不會的武功。你楊大哥我這十年裏潛心創出兩套武功,一套是劍法,名字與你的名字一樣,喚作‘破虜劍法’;另一套是拳法,喚作‘驅韃拳’。這兩套武功的名兒都指的是要把韃子趕出我漢人江山,光複我漢人統治。我當初創這‘破虜劍法’時,心中便想到了你,心想有朝一日一定要把這劍法傳給你。如今我們得以重逢,一有空閑我便可以教你練劍。”
郭破虜又是一揖,說道:“楊大哥自創出來的劍法,自然是高明得很了,小弟真是深感榮幸。隻是我天生愚魯,爹爹交給我的基本武功都學不會,就更別提精妙的劍法了。蒙此厚愛,小弟真是慚愧得緊。”
楊過又說道:“這套劍法其實並不複雜,隻是對輕身功夫有著極高的要求。你內功既已有所成,練習輕功也就不難。我可將我派的古墓派輕功盡數傳你,再教你練習劍法,一定是可以練成的。”
郭襄忽在旁邊插口道:“楊大哥,你果真又自創出兩套武功?和你原來自創的‘黯然銷魂掌’哪個厲害啊?”郭襄一聽見自創武功就來了興趣,忍不住發起問來。
楊過苦笑道:“可惜我此刻內功全失,許多招式使不出來,否則我一定演示給你們看看。對了,奉兒已習此劍法數月之久了,雖然功力尚淺,但劍意已有了七八分神似。不如便讓他給大家演示演示。奉兒,去找根樹枝,來演示給大家看。”
楊奉天那日在清風岡上也中了“錦衣豹”之“化骨散血丹”之毒。所幸那毒藥主要是摻混在酒水之中,而楊奉天是個孩童,滴酒未沾,所以中毒也就不深,後來內功也就逐漸恢複。此刻楊過令他去找樹枝給眾人演示劍法,他便應了一聲走出門去。
郭襄見楊奉天準備取枝試劍,頗感興奮。耶律齊也沒有出言阻止,也是十分期待。殊不知在武林之中一招一式的武功都是凝聚了一人甚至數人幾十年的精心研習,每一分每一毫都極其嚴謹,所以想要創出一套武功談何容易。武林中以一套武功就能在武林中立足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像崆峒派的“七傷拳”,八卦門的“八卦遊身掌”、昆侖派的“雪山劍法”莫不是這樣。而像少林派那樣能有七十二絕技且每一絕技都是上乘武學的可謂世所罕有。而少林寺是靠著一代又一代的僧人花費數百年的時間才創成這七十二絕技的,並且沒有一人能同時使這七十二絕技,能使十項以上的人就已經是鳳毛麟角。所以一個人一生能夠創出一式武功都已屬不易,何況還是幾套武功!當年楊過在等小龍女的“十六年之約”中自創了一套“黯然銷魂掌”
,這十年裏楊過在嘉興鐵槍廟隱居,得以潛心研習武學,創出了“破虜劍法”與“驅韃拳”,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此刻郭襄和耶律齊便興奮地等著楊奉天來演示,而隻有郭破虜未感興奮,神色如常。
不多久楊奉天便拿了一根細樹枝走進屋來,他原來練劍使的是一柄木劍,後來在清風岡遺失了,此時用這根樹枝代替倒也稱手。他走進屋來,笑著向諸人環視一周,卻並不開始練劍。楊過正感奇怪,忽然隻聽楊奉天囁嚅地說:“爹爹,能不能讓這個小和尚陪我練劍啊?”
眾人的眼光一下子投向了繼宇,繼宇卻依舊神色木然,目光呆滯,直視前方,像是沒有聽見楊奉天說話一樣。眾人都是一愣。
楊奉天此刻手中緊握著樹枝躍躍欲試,雙眼則以殷切的目光看著繼宇。以前父親教他練劍,由於是在人煙稀少處隱居,所以多半是自己對著空氣練劍。雖然楊過或小龍女有時也和他拆招,但他畢竟是兩人之子,所以出手大多是遊戲一般,既不迅疾,亦無勁力。而楊奉天昨晚親眼目睹了劉整力戰四珈羅的生死血戰,頗受震動,所以心中癢癢的,也想找個人痛痛快快地大戰幾百迴合。他看繼宇小和尚與自己年歲相若,又是木訥少言,就毫不猶豫地點出要和他一起練劍。
眾人除了楊過、耶律齊,均不知繼宇的來曆。繼宇又是一聲不吭,諸人也沒有過多地注意到他。此刻眾人均向繼宇處看去,竟見他麵無表情,深感奇怪。這時隻聽楊過說道:“忘了向大家介紹,這位繼宇小師父是少林寺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的關門弟子。我和耶律兄路遇他和幾個蒙古韃子搏鬥,便救了他。無色、無相禪師均慘死於蒙古人之手,繼宇孤苦伶仃,我和他的師父無色禪師又很有交情,所以便將他帶在身邊。奉兒,這位小師父雖然年幼,可武功純熟嚴謹,你怕不是他的對手啊!”
楊奉天急忙說道:“孩兒隻是想和他一起練劍,使出這套‘破虜劍法’給大家看,並不是與他比試武功。繼宇小師父,請了!”說著話楊奉天向繼宇抱拳一揖,請他下場與自己拆招。
繼宇這時仿佛才剛醒轉過來,雙手合十向楊奉天還了一禮,輕聲說道:“阿彌陀佛,繼宇是佛門弟子,佛法本是向生之屬,世間生者,皆受我佛之普照。我輩應有好生之德,練武隻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不得用於傷害生靈。我和小施主無冤無仇,怎敢出手相博?”
眾人聽了皆是哭笑不得,心想這小和尚真是迂得可以。楊奉天聽了這話,竟沒聽明白,還以為繼宇是瞧不起自己,不想和自己動手,於是有點生氣地說道:“繼宇小師父,我的武功低微,就請你來指點指點吧!”
繼宇道:“小施主誤會了,我決沒有這樣的意思。小僧年紀尚幼,隻蒙師父和師兄傳授了少林長拳、羅漢拳和伏虎手,連韋陀掌都還沒學。武功實是……”
這時忽聽楊過說道:“繼宇,你便和他拆上幾招吧,不用動真格的,讓他見識見識少林寺的正宗武學。”
繼宇仍欲推辭,但見楊過正以肯定的眼光看著自己,原來楊過知道繼宇的武功要強於楊奉天,又見楊奉天心高氣傲,不知深淺,便想借機讓他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繼宇知已推辭不了,隻得站起身來,又向楊奉天行了一禮,說道:“施主請手下留情。”
楊奉天也不理會,直接問道:“你用什麽兵刃?也用劍嗎?”
繼宇皺眉道:“小僧武功根底不高,‘達摩劍法’、‘羅漢劍法’還不曾習練過,少林棍也隻是入了個門。現下還是空手與施主拆招吧。”
楊奉天一聽,隻道繼宇輕視自己,更加惱怒,喝道:“接招吧!”話音未落使出一招“怒發衝冠”,揮動樹枝奮身前探,向繼宇擊來。
“破虜劍法”這三十六式,端的是出劍快速,讓敵人猝不及防。楊奉天雖然功力不深,但古墓派輕功已經習練了六七成,輕功已臻一流水平,這一擊當真就在電光火石的一刹那就抵到繼宇胸前了。眾人眼前一花,繼宇已然中劍,都不禁叫起好來,心想這“破虜劍法”果然了得。
繼宇正在說話忽見樹枝擊來,閃避已然不及,幸虧擊來的是樹枝而不是劍,楊奉天又沒有使出全力,所以並未受傷,隻是被這一戳擊得前胸發麻。於是雙手合十說了聲“善哉”,便擺開架勢準備迎擊。
楊奉天聽他說了聲“善哉”,隻道他還是在諷刺自己,不禁心中大怒,揮枝又搶攻而至,這次風聲響起,竟是用了十足的勁力。楊過眉頭一皺,心道:“繼宇處處禮讓,奉兒卻怎生這樣無禮?”口中也不說話,雙眼目不轉睛地看著兩人的打鬥。
兩人在廳上鬥得難解難分,這廳子麵積頗大,楊過等人又都坐在外周,所以兩人相鬥絲毫未感到局促。隻見楊奉天施展出古墓派輕功,身法靈動,劍法更是快如閃電,身影與劍影融成一團,讓人眼花繚亂。眾人見楊奉天小小年紀就能舞出如此好劍,都不禁點起頭來。心想一個十來歲的孩童就能將這套劍法舞得像模像樣,若是功力深厚的大人使,豈不是威力倍增?想到這裏眾人又不禁佩服起楊過對武學的融會貫通運用自如起來。
反觀繼宇,依舊在使著一套“少林羅漢拳”。他出拳凝重緩慢,和楊奉天形成了鮮明對比。可他出拳卻是恰到好處,每每在楊奉天的快劍攻至時把拳擊出,令楊奉天不得不防。所以盡管楊奉天把樹枝舞得像是飛翔的蝴蝶一般,卻半點也碰不到繼宇身上。隻是“破虜劍法”千變萬化,楊奉天的身法又快,所以繼宇的拳頭倒也不能近前。兩人便一直激烈地打鬥著,不分勝負。
兩人打了一壺茶功夫,楊奉天出招越來越狠,力量逐漸增大,一點也不像是在拆招演練劍法,像極了用盡全力的殊死搏鬥。繼宇卻仍是以慢製快,顯得不動聲色,成竹在胸。眾人看著兩個十來歲的孩童鬥成一團,倒也覺得頗為有趣。唯有楊過在一旁皺著眉頭,不過這一次不是為了楊奉天出招兇狠毫無禮貌,而是看到楊奉天的劍法雖然迅捷但不流暢,許多招式之間都有斧鑿加工的痕跡,沒有一氣嗬成之感。雖然每一招都使得純熟無比,但連在一起便顯得有些死板,很多招式都是對繼宇威脅不大,但都是程序化般地順手使出。這樣一下子使“破虜劍法”的威力少了大半。殊不知劍法在上陣殺敵之時,最重要的即是“實效”二字。即便劍舞得再漂亮,若是無殺傷敵人之效,就隻是如同賣藝那般博人一笑的東西。此刻楊奉天把樹枝舞得花裏胡哨,這都是平時常練的結果。可是漂亮歸漂亮,但一點也傷繼宇不得,反是在不斷損耗著自己的體力,看得楊過不由得搖起頭來。
這時隻見楊奉天使出一招“小商忠骨”擊向繼宇小腹,繼宇竟不躲避,隻是穩紮下盤,等著楊奉天變招。楊奉天果然尚未使老上一招便變招為“風雷電閃”橫著內削繼宇的手腕。這一招本是料想對手在接“小商忠骨”時必然要移身躲避,這樣自己正好可以變招削向對方手腕。哪知繼宇和楊奉天鬥了這許久,見楊奉天出招墨守成規毫無變化,早已記得了他的大致出招順序。此刻見到楊奉天使出“小商忠骨”,便知道這是虛招,料到他會變招使出“風雷電閃”,於是將計就計穩紮下盤,等著他的手甫一動未待橫削便眼明手快地抓住了楊奉天的手腕。楊奉天一經受製大驚失色,急忙用力掙脫。誰知繼宇手如鐵鉗,楊奉天根本掙紮不出,隻好棄枝認輸。繼宇這才鬆開了手,雙手合十行了一禮,說道:“承讓了”。
楊奉天羞得滿麵通紅,深深一揖便迴到了小龍女的身邊。這是隻聽耶律齊說道:“楊公子的劍確實舞得很漂亮,隻是有些華而不實,花哨了些。若是再有一些實戰的經驗,兼以自己的悟性,想必劍法一定會有很大進步。繼宇年紀雖小,但不愧是名門正派的弟子,拳法嚴謹有度,大巧若拙,且能隨機應變,料敵機先。著實是一塊學武的好胚子啊!”
繼宇聽了忙向耶律齊行了一禮,說道:“耶律施主過譽了。出家人習武,其意並不在傷敵,豈敢稱是‘隨機應變,料敵機先’?至於‘學武的好胚子’,小僧就更不敢當了!”
楊過聽了耶律齊的這番話則是連連點頭,向楊奉天正色道:“奉兒,你可認同耶律伯伯所說的話麽?可發現了自己劍法中的缺點了麽?”
楊奉天依舊是麵有羞色,說道:“孩兒記得耶律伯伯所說的話了。以前孩兒沒和別人過過招,不知深淺。今日輸給繼宇小哥,實是心服口服。繼宇小哥,剛才多有冒犯,還請原諒,以後還要請你多加指教啊!”楊奉天說到最後已經極盡真誠之語,剛才對繼宇的不滿一下子就拋到九霄雲外了。繼宇急忙欠身又道:“不敢不敢。”
楊過見到楊奉天誠心道歉,也是會心一笑,說道:“奉兒,你剛才的劍法舞得確實很是純屬,一共三十六路劍招你都記得一清二楚,可你卻依舊勝不了你的繼宇小哥,你知道為什麽嗎?”
楊奉天睜圓了雙眼,好奇地說道:“孩兒不知,還請爹爹教我。”
楊過笑道:“奉兒,你練劍很刻苦,也很聰明,可就缺了那麽一點悟性。你可知道使劍一共有三重境界嗎?你現在便隻停留在第一層境界上。”
楊奉天把頭搖的像是個撥浪鼓,楊過笑著繼續說道:“凡是劍法,皆有一整套的劍招,每招成為一式,一式或有其他變化,連在一起便成了一套劍法。練劍的第一層境界,即最淺的一層,即是把這些劍招生生記下,然後不加變化地盡數使出,你現在便是在這種境界吧!”
看著楊奉天輕輕地點了點頭,楊過又繼續說道:“這樣練劍即使把所有的招式都記得爛熟,把每一招的精要都領悟得透徹,可是還是按照固定的順序使出,便是拘泥不化,不知變通。譬如你剛才使那招‘小商忠骨’,我教你的時候後一招是‘風雷電閃’,你便習慣性地使出。可是你隻要曾經使過一遍,別人就會預先做好了準備,讓敵人料你之先,想出破解之法。要知道任何劍法的招數都是有限,總有使完的時候。若是像你這般按照順序地依次使來,使完了再從頭開始,被敵人瞧出破綻是遲早的事。想要解決此問題,就必須進入第二層境界。”
此時諸人見楊過講起武學訣竅,都是興致勃勃,認真地聆聽著。隻聽楊過繼續說道:“第二層境界即是把心中的劍招全部融會貫通,然後隨心所欲地視情況而發。這樣隨機應變,能避免被敵人摸清自己的路數,有時還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比如你剛才使出‘小商忠骨’之後,倘若變招為‘仰天長嘯’,刺繼宇下顎,他勢難抵擋。進入了第二層境界,便能把劍法的威力發揮得大半了。”
楊奉天聽了這番話樂得直拍手,說道:“是了,我竟忘了使出‘仰天長嘯’,否則繼宇小哥就不會那麽容易便勝我了。”
這時郭襄在一旁插話道:“那怎樣才能把劍法中的威力全部發揮出來呢?”
楊過微微一笑,繼續說道:“那便是要進入第三層境界,即使劍的最高層境界。這一層境界講求的是把所有的劍招融會貫通之後統統忘掉。”
諸人一聽楊過這樣說均感詫異。楊奉天不解地問道:“好不容易學來的劍招,為什麽要把他們都忘記呢?”
楊過說道:“每一套劍法均有其獨到的特點,或威猛,或剛勇,或綿密,或輕靈,這些特點都體現在一招一式的劍招裏。可是任何招式都是有形的動作,是形而下的器,而其中的劍意才是形而上的精髓,才是劍法中最重要之所在。倘若牢記了招式,在與別人比劍的時候就容易受到這些招式的束縛。不如把所有的招式都忘記,隻記得劍意。出招的時候才能夠真的隨心所欲,得心應手,似有招而實無招,令對手防不勝防。這樣的境界才是使劍的最高境界啊!”
眾人聽了楊過的這番解說這才恍然大悟,均覺得很有道理。楊過仍意猶未盡道:“你剛才使完‘小商忠骨’,倘若之後不使‘仰天長嘯’,便可變虛招為實招,繼續向前直刺。這樣的劍招我並沒教你,可你隻要記得劍意,便可自由發揮,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奉兒,你可明白我說的意思了嗎?”
楊奉天點點頭大聲說道:“孩兒明白了,孩兒這便再舞一次劍,讓爹爹看看有沒有進步。”
楊過笑著點了點頭,看著楊奉天走上前拾起樹枝,又開始舞起劍來。這次他依舊舞的是迅捷快速,但已不似剛才那樣瀟灑漂亮,反而是頗有笨拙凝滯之意,顯得有些雜亂無章,各種招式也並不是按照順序依次而發。看到這裏楊過不禁欣慰地點了點頭,心道:“以往隻有自己和龍兒陪奉兒拆招練劍,奉兒並沒有一點實戰的經驗,以為練劍隻是把我所教的劍招練會連熟便是好劍法了,他有這樣的想法不足為奇。其實武學博大精深,千變萬化,以後讓他多見些世麵,憑著他的聰明刻苦,定能成為一代高手。”想到這裏,楊過嘴邊不禁露出笑容來。
楊奉天舞劍正舞得興起,忽聽得一個渾厚的聲音響起:“好劍法!好劍法!果然是英雄之子,自小便不凡啊!”
眾人向聲音來源處看去,隻見正是劉整從屋中微笑著走了出來。
楊過急忙說道:“犬子練劍為樂,讓劉兄見笑了。劉兄休息好了麽?昨晚一場惡戰,好不容易脫困,應該好好休息休息為是啊!”
劉整拱手還禮,在東首的一張椅子上坐下,說道:“我所受的傷並不重,經過這一夜的休息,體力也已恢複了大半。出來走走想是已經無礙了。”
耶律齊向劉整說道:“劉兄,大恩不敢言謝,昨晚若不是你力阻四大珈羅,忘死搏鬥,阿術決不會放過我們。我們所有人此刻也就早都身陷魔掌了。這個恩情我們是會永生銘記的。”
劉整道:“我在蒙古受辱五年,一直便等著迴歸南朝的這一天。五年前我雖是為求自保假意逢迎投降蒙古,實是受情勢之所逼。但是沒有自刎殉國,終究已是有罪之身。昨日我拚死和四珈羅一搏,本想就此為國拋了這條性命,誰知九死一生後竟未身死,已是萬幸了,哪還敢妄談什麽恩情?”
楊過笑著說道:“劉兄此言差矣。朝廷時下正在用人之際,隻要一心報國,任何前嫌都可以冰釋,何況劉兄一身忠骨武藝高強!我等正欲趕往襄陽赴急救難,劉兄若是肯同去,必能立下大功為國出力!”
劉整道:“不敢不敢,但有所需我劉某赴湯蹈火亦所不辭!但聽楊大俠吩咐!”
楊過大喜,哈哈大笑起來。眾人昨晚均蒙劉整出手,得以逃脫險境,所以對劉整俱是既感激又敬佩。此刻聽到劉整同意同往襄陽協助守城,自然都是十分高興。楊奉天還樂嗬嗬地跑到劉整身邊說道:“劉叔叔,你昨晚打死那四個韃子的功夫俊得很哪,能不能傳我幾招?”眾人聽了都笑了起來。
楊過又道:“劉兄的師承應該是山東齊魯派的王學孔王老英雄吧!‘泰山掌法’和‘青鬆劍法’均是爐火純青,‘摩雲神功’也是頗為不弱。劉兄在武林之中也算是個蓋世好手了,隻可惜我楊過隱居十年,竟未曾聽聞到過劉兄的大名,慚愧啊慚愧!”
劉整的臉色忽然有些異樣,不過很快就恢複如常,答道:“楊大俠果然好眼力,把我的師承門派猜得一清二楚。劉某武功低微,在江湖上無甚名頭,讓楊大俠見笑了。”
楊過正欲說話,忽聽見一人搶白道:“大家都是武林中人,武功高低自有分明,沒來由地自謙武功低微,是何道理?”
劉整向那說話之人看去,眼裏滿是不悅的神色。楊過定睛一看竟是郭破虜,不僅眉頭一皺,心道:“這孩子怎生這樣無禮?”當下也不理他,繼續對劉整說道:“破兒不涉武林胡言亂語,勿以為意。二十年前在襄陽的武林大會上,我有幸見過王老英雄一麵,他老人家壯誌淩雲疾惡如仇,實是一名值得敬仰的武林前輩。聽聞王老英雄共收四名弟子,為了表示驅除韃子,光複中原之意,分別取名為‘重’、‘整’、‘河’、‘山’。劉兄單名一個‘整’字,想必便是王老英雄的第二弟子了?”
劉整答道:“正是小弟。楊大俠見識廣博,竟連這種瑣事都記得。”
楊過正色道:“劉兄此言差矣。國家時下正當生死存亡之際,凡是有關抗敵保國之事,均是大事;凡是一心報國之人,均是英雄。怎可說是瑣事呢?”
劉整忙道:“楊大俠過獎了。”這時忽聽耶律齊說道:“劉兄,有一件關於蒙古韃子的密謀要請教一二。”
劉整道:“不知何事?”
耶律齊道:“昨晚我曾喬裝成蒙古士兵混進丹楓坪的營寨中打探消息,無意中在阿術的帳外聽到他們在商量一個密謀。”
劉整一愣,
劉整睡至傍晚方才醒轉,他身上受傷不重,隻是額頭上被刮去層皮,創口不深,經簡單包紮後就已無礙。隻是身上的疲倦不是那麽容易就能消弭的。楊過要了些飯菜讓劉整吃了些,便又讓他安靜地休息了。其餘諸人則精力複原大半,吃過晚飯後便在廳堂裏談起話來。
諸人久別重逢,又經曆了昨晚那場事關生死的激烈搏鬥,莫不是喜形於色,感慨頗多。楊過與小龍女、楊奉天敘起別後之事,耶律齊、郭襄、郭破虜三人也在一起互訴別情,都是十分激動。隻有繼宇神色木然地端坐在廳堂的一個角落裏,默默不語,仿似雕塑。
楊過和小龍女、楊奉天母子二人敘了會兒話,又把目光轉向了郭破虜。二十餘年前黃蓉在戰火瓦礫中產出了郭襄與郭破虜二人,那時金輪法王正協同尼摩星等人趁隙進城騷擾。郭襄一出生就為金輪法王和“赤練仙子”李莫愁所奪,楊過想盡周折才將郭襄奪迴,而郭破虜則一直留在郭靖黃蓉夫婦的身旁。十數年後楊過又巧遇了已成少女的郭襄,後來又赴襄陽為解救郭襄和保衛襄陽、擲死蒙哥立下了大功。那時在襄陽城中曾見過郭破虜幾麵,隻是一來那時郭破虜還小,二來郭破虜自小便繼承了父親的寡言少語,行事和二姊郭襄可謂是天壤之別,所以並未給楊過留下什麽太深的印象。後來襄陽圍解,楊過攜了小龍女離開,從此便再也沒有見過郭破虜。一直到此刻,楊過才有機會仔細打量這郭靖的獨子。
隻見郭破虜眉清目秀,五官玲瓏小巧,與其父的濃眉大眼大相徑庭。他被阿術捉去了數月之久,即使未受酷刑,也應是委頓不堪,精神不振,可是他此刻衣衫素淨,精神飽滿,隻是眉宇間隱約有著幾分憂鬱之色,想是尚未從被俘的陰影中解脫出來。楊過笑著向郭破虜說道:“郭小弟,你可對我還存有一些印象?”
郭破虜向楊過恭敬地一揖,說道:“楊大哥當年在襄陽城下大戰韃子兵,飛石擲死韃子頭蒙哥,勇猛異常,有如神助,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愚弟那時年紀尚幼,未能出城相助,但得以在城上一覽楊大俠的風采,當真是記憶深刻,有如昨日啊!”
楊過聽了這些話急忙揮手說道:“客氣,客氣,還提這勞什子作甚!那些事早就埋到了幾層土之下了!郭小弟,看你眉清目秀,談吐有禮的樣子,倒是像個讀書的秀才,一點也看不出是武學世家的傳人。你爹都教給你些什麽武功?”
郭破虜尚未迴答,旁邊的郭襄就忍不住插嘴道:“他呀,就是書呆子一個,整天抱著什麽《論語》、《詩經》看得津津有味,爹爹傳他武功,他又呆又笨,一個月也學不來幾招。媽媽說他比爹爹年輕的時候還要笨上幾倍呢!”說道最後郭襄已忍不住咯咯地笑出聲來。楊奉天看見郭襄在笑,也笑了起來。
楊過微笑道:“郭小弟,現在國家正值破敗欲傾之時,需要的是能和韃子打鬥的勇士,而不是飽讀詩書的狀元郎。就算讀再多的書,學會了再多的‘子曰’、‘詩雲’,遇見了韃子兵能跟他講這個嗎?韃子兵不講詩書,隻講武力。你打不過他,就要受他欺負。你出生於武學世家,父母外公均是中土數得上的好手,可不能偷懶怕累,讓這些絕學從此失傳了啊!”
郭破虜滿麵愧色,說道:“不是小弟不想學,而是小弟實在並無資質,愚笨不堪。家父想盡周折,相傳我許多厲害武功,可是我除了內功有所小成外,其它都隻是知曉個皮毛,僅勝於一竅不通而已。小弟可能天生就不是塊學武的材料吧!”
楊過略一沉吟,心想內功的修習訣竅在於凝神靜氣心無旁騖,並沒有像其它武學那樣紛繁複雜的奧妙。而郭破虜喜好讀書,想必在練內功的時候就更容易摒除雜念,一心練習,取得小成也就不足為奇。想到這裏楊過不禁微微點頭,又笑著說道:“你既有了內功的基礎,學習其它武功也就不是什麽難事。隻要你肯下功夫鑽研,便沒有學不會的武功。你楊大哥我這十年裏潛心創出兩套武功,一套是劍法,名字與你的名字一樣,喚作‘破虜劍法’;另一套是拳法,喚作‘驅韃拳’。這兩套武功的名兒都指的是要把韃子趕出我漢人江山,光複我漢人統治。我當初創這‘破虜劍法’時,心中便想到了你,心想有朝一日一定要把這劍法傳給你。如今我們得以重逢,一有空閑我便可以教你練劍。”
郭破虜又是一揖,說道:“楊大哥自創出來的劍法,自然是高明得很了,小弟真是深感榮幸。隻是我天生愚魯,爹爹交給我的基本武功都學不會,就更別提精妙的劍法了。蒙此厚愛,小弟真是慚愧得緊。”
楊過又說道:“這套劍法其實並不複雜,隻是對輕身功夫有著極高的要求。你內功既已有所成,練習輕功也就不難。我可將我派的古墓派輕功盡數傳你,再教你練習劍法,一定是可以練成的。”
郭襄忽在旁邊插口道:“楊大哥,你果真又自創出兩套武功?和你原來自創的‘黯然銷魂掌’哪個厲害啊?”郭襄一聽見自創武功就來了興趣,忍不住發起問來。
楊過苦笑道:“可惜我此刻內功全失,許多招式使不出來,否則我一定演示給你們看看。對了,奉兒已習此劍法數月之久了,雖然功力尚淺,但劍意已有了七八分神似。不如便讓他給大家演示演示。奉兒,去找根樹枝,來演示給大家看。”
楊奉天那日在清風岡上也中了“錦衣豹”之“化骨散血丹”之毒。所幸那毒藥主要是摻混在酒水之中,而楊奉天是個孩童,滴酒未沾,所以中毒也就不深,後來內功也就逐漸恢複。此刻楊過令他去找樹枝給眾人演示劍法,他便應了一聲走出門去。
郭襄見楊奉天準備取枝試劍,頗感興奮。耶律齊也沒有出言阻止,也是十分期待。殊不知在武林之中一招一式的武功都是凝聚了一人甚至數人幾十年的精心研習,每一分每一毫都極其嚴謹,所以想要創出一套武功談何容易。武林中以一套武功就能在武林中立足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像崆峒派的“七傷拳”,八卦門的“八卦遊身掌”、昆侖派的“雪山劍法”莫不是這樣。而像少林派那樣能有七十二絕技且每一絕技都是上乘武學的可謂世所罕有。而少林寺是靠著一代又一代的僧人花費數百年的時間才創成這七十二絕技的,並且沒有一人能同時使這七十二絕技,能使十項以上的人就已經是鳳毛麟角。所以一個人一生能夠創出一式武功都已屬不易,何況還是幾套武功!當年楊過在等小龍女的“十六年之約”中自創了一套“黯然銷魂掌”
,這十年裏楊過在嘉興鐵槍廟隱居,得以潛心研習武學,創出了“破虜劍法”與“驅韃拳”,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此刻郭襄和耶律齊便興奮地等著楊奉天來演示,而隻有郭破虜未感興奮,神色如常。
不多久楊奉天便拿了一根細樹枝走進屋來,他原來練劍使的是一柄木劍,後來在清風岡遺失了,此時用這根樹枝代替倒也稱手。他走進屋來,笑著向諸人環視一周,卻並不開始練劍。楊過正感奇怪,忽然隻聽楊奉天囁嚅地說:“爹爹,能不能讓這個小和尚陪我練劍啊?”
眾人的眼光一下子投向了繼宇,繼宇卻依舊神色木然,目光呆滯,直視前方,像是沒有聽見楊奉天說話一樣。眾人都是一愣。
楊奉天此刻手中緊握著樹枝躍躍欲試,雙眼則以殷切的目光看著繼宇。以前父親教他練劍,由於是在人煙稀少處隱居,所以多半是自己對著空氣練劍。雖然楊過或小龍女有時也和他拆招,但他畢竟是兩人之子,所以出手大多是遊戲一般,既不迅疾,亦無勁力。而楊奉天昨晚親眼目睹了劉整力戰四珈羅的生死血戰,頗受震動,所以心中癢癢的,也想找個人痛痛快快地大戰幾百迴合。他看繼宇小和尚與自己年歲相若,又是木訥少言,就毫不猶豫地點出要和他一起練劍。
眾人除了楊過、耶律齊,均不知繼宇的來曆。繼宇又是一聲不吭,諸人也沒有過多地注意到他。此刻眾人均向繼宇處看去,竟見他麵無表情,深感奇怪。這時隻聽楊過說道:“忘了向大家介紹,這位繼宇小師父是少林寺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的關門弟子。我和耶律兄路遇他和幾個蒙古韃子搏鬥,便救了他。無色、無相禪師均慘死於蒙古人之手,繼宇孤苦伶仃,我和他的師父無色禪師又很有交情,所以便將他帶在身邊。奉兒,這位小師父雖然年幼,可武功純熟嚴謹,你怕不是他的對手啊!”
楊奉天急忙說道:“孩兒隻是想和他一起練劍,使出這套‘破虜劍法’給大家看,並不是與他比試武功。繼宇小師父,請了!”說著話楊奉天向繼宇抱拳一揖,請他下場與自己拆招。
繼宇這時仿佛才剛醒轉過來,雙手合十向楊奉天還了一禮,輕聲說道:“阿彌陀佛,繼宇是佛門弟子,佛法本是向生之屬,世間生者,皆受我佛之普照。我輩應有好生之德,練武隻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不得用於傷害生靈。我和小施主無冤無仇,怎敢出手相博?”
眾人聽了皆是哭笑不得,心想這小和尚真是迂得可以。楊奉天聽了這話,竟沒聽明白,還以為繼宇是瞧不起自己,不想和自己動手,於是有點生氣地說道:“繼宇小師父,我的武功低微,就請你來指點指點吧!”
繼宇道:“小施主誤會了,我決沒有這樣的意思。小僧年紀尚幼,隻蒙師父和師兄傳授了少林長拳、羅漢拳和伏虎手,連韋陀掌都還沒學。武功實是……”
這時忽聽楊過說道:“繼宇,你便和他拆上幾招吧,不用動真格的,讓他見識見識少林寺的正宗武學。”
繼宇仍欲推辭,但見楊過正以肯定的眼光看著自己,原來楊過知道繼宇的武功要強於楊奉天,又見楊奉天心高氣傲,不知深淺,便想借機讓他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繼宇知已推辭不了,隻得站起身來,又向楊奉天行了一禮,說道:“施主請手下留情。”
楊奉天也不理會,直接問道:“你用什麽兵刃?也用劍嗎?”
繼宇皺眉道:“小僧武功根底不高,‘達摩劍法’、‘羅漢劍法’還不曾習練過,少林棍也隻是入了個門。現下還是空手與施主拆招吧。”
楊奉天一聽,隻道繼宇輕視自己,更加惱怒,喝道:“接招吧!”話音未落使出一招“怒發衝冠”,揮動樹枝奮身前探,向繼宇擊來。
“破虜劍法”這三十六式,端的是出劍快速,讓敵人猝不及防。楊奉天雖然功力不深,但古墓派輕功已經習練了六七成,輕功已臻一流水平,這一擊當真就在電光火石的一刹那就抵到繼宇胸前了。眾人眼前一花,繼宇已然中劍,都不禁叫起好來,心想這“破虜劍法”果然了得。
繼宇正在說話忽見樹枝擊來,閃避已然不及,幸虧擊來的是樹枝而不是劍,楊奉天又沒有使出全力,所以並未受傷,隻是被這一戳擊得前胸發麻。於是雙手合十說了聲“善哉”,便擺開架勢準備迎擊。
楊奉天聽他說了聲“善哉”,隻道他還是在諷刺自己,不禁心中大怒,揮枝又搶攻而至,這次風聲響起,竟是用了十足的勁力。楊過眉頭一皺,心道:“繼宇處處禮讓,奉兒卻怎生這樣無禮?”口中也不說話,雙眼目不轉睛地看著兩人的打鬥。
兩人在廳上鬥得難解難分,這廳子麵積頗大,楊過等人又都坐在外周,所以兩人相鬥絲毫未感到局促。隻見楊奉天施展出古墓派輕功,身法靈動,劍法更是快如閃電,身影與劍影融成一團,讓人眼花繚亂。眾人見楊奉天小小年紀就能舞出如此好劍,都不禁點起頭來。心想一個十來歲的孩童就能將這套劍法舞得像模像樣,若是功力深厚的大人使,豈不是威力倍增?想到這裏眾人又不禁佩服起楊過對武學的融會貫通運用自如起來。
反觀繼宇,依舊在使著一套“少林羅漢拳”。他出拳凝重緩慢,和楊奉天形成了鮮明對比。可他出拳卻是恰到好處,每每在楊奉天的快劍攻至時把拳擊出,令楊奉天不得不防。所以盡管楊奉天把樹枝舞得像是飛翔的蝴蝶一般,卻半點也碰不到繼宇身上。隻是“破虜劍法”千變萬化,楊奉天的身法又快,所以繼宇的拳頭倒也不能近前。兩人便一直激烈地打鬥著,不分勝負。
兩人打了一壺茶功夫,楊奉天出招越來越狠,力量逐漸增大,一點也不像是在拆招演練劍法,像極了用盡全力的殊死搏鬥。繼宇卻仍是以慢製快,顯得不動聲色,成竹在胸。眾人看著兩個十來歲的孩童鬥成一團,倒也覺得頗為有趣。唯有楊過在一旁皺著眉頭,不過這一次不是為了楊奉天出招兇狠毫無禮貌,而是看到楊奉天的劍法雖然迅捷但不流暢,許多招式之間都有斧鑿加工的痕跡,沒有一氣嗬成之感。雖然每一招都使得純熟無比,但連在一起便顯得有些死板,很多招式都是對繼宇威脅不大,但都是程序化般地順手使出。這樣一下子使“破虜劍法”的威力少了大半。殊不知劍法在上陣殺敵之時,最重要的即是“實效”二字。即便劍舞得再漂亮,若是無殺傷敵人之效,就隻是如同賣藝那般博人一笑的東西。此刻楊奉天把樹枝舞得花裏胡哨,這都是平時常練的結果。可是漂亮歸漂亮,但一點也傷繼宇不得,反是在不斷損耗著自己的體力,看得楊過不由得搖起頭來。
這時隻見楊奉天使出一招“小商忠骨”擊向繼宇小腹,繼宇竟不躲避,隻是穩紮下盤,等著楊奉天變招。楊奉天果然尚未使老上一招便變招為“風雷電閃”橫著內削繼宇的手腕。這一招本是料想對手在接“小商忠骨”時必然要移身躲避,這樣自己正好可以變招削向對方手腕。哪知繼宇和楊奉天鬥了這許久,見楊奉天出招墨守成規毫無變化,早已記得了他的大致出招順序。此刻見到楊奉天使出“小商忠骨”,便知道這是虛招,料到他會變招使出“風雷電閃”,於是將計就計穩紮下盤,等著他的手甫一動未待橫削便眼明手快地抓住了楊奉天的手腕。楊奉天一經受製大驚失色,急忙用力掙脫。誰知繼宇手如鐵鉗,楊奉天根本掙紮不出,隻好棄枝認輸。繼宇這才鬆開了手,雙手合十行了一禮,說道:“承讓了”。
楊奉天羞得滿麵通紅,深深一揖便迴到了小龍女的身邊。這是隻聽耶律齊說道:“楊公子的劍確實舞得很漂亮,隻是有些華而不實,花哨了些。若是再有一些實戰的經驗,兼以自己的悟性,想必劍法一定會有很大進步。繼宇年紀雖小,但不愧是名門正派的弟子,拳法嚴謹有度,大巧若拙,且能隨機應變,料敵機先。著實是一塊學武的好胚子啊!”
繼宇聽了忙向耶律齊行了一禮,說道:“耶律施主過譽了。出家人習武,其意並不在傷敵,豈敢稱是‘隨機應變,料敵機先’?至於‘學武的好胚子’,小僧就更不敢當了!”
楊過聽了耶律齊的這番話則是連連點頭,向楊奉天正色道:“奉兒,你可認同耶律伯伯所說的話麽?可發現了自己劍法中的缺點了麽?”
楊奉天依舊是麵有羞色,說道:“孩兒記得耶律伯伯所說的話了。以前孩兒沒和別人過過招,不知深淺。今日輸給繼宇小哥,實是心服口服。繼宇小哥,剛才多有冒犯,還請原諒,以後還要請你多加指教啊!”楊奉天說到最後已經極盡真誠之語,剛才對繼宇的不滿一下子就拋到九霄雲外了。繼宇急忙欠身又道:“不敢不敢。”
楊過見到楊奉天誠心道歉,也是會心一笑,說道:“奉兒,你剛才的劍法舞得確實很是純屬,一共三十六路劍招你都記得一清二楚,可你卻依舊勝不了你的繼宇小哥,你知道為什麽嗎?”
楊奉天睜圓了雙眼,好奇地說道:“孩兒不知,還請爹爹教我。”
楊過笑道:“奉兒,你練劍很刻苦,也很聰明,可就缺了那麽一點悟性。你可知道使劍一共有三重境界嗎?你現在便隻停留在第一層境界上。”
楊奉天把頭搖的像是個撥浪鼓,楊過笑著繼續說道:“凡是劍法,皆有一整套的劍招,每招成為一式,一式或有其他變化,連在一起便成了一套劍法。練劍的第一層境界,即最淺的一層,即是把這些劍招生生記下,然後不加變化地盡數使出,你現在便是在這種境界吧!”
看著楊奉天輕輕地點了點頭,楊過又繼續說道:“這樣練劍即使把所有的招式都記得爛熟,把每一招的精要都領悟得透徹,可是還是按照固定的順序使出,便是拘泥不化,不知變通。譬如你剛才使那招‘小商忠骨’,我教你的時候後一招是‘風雷電閃’,你便習慣性地使出。可是你隻要曾經使過一遍,別人就會預先做好了準備,讓敵人料你之先,想出破解之法。要知道任何劍法的招數都是有限,總有使完的時候。若是像你這般按照順序地依次使來,使完了再從頭開始,被敵人瞧出破綻是遲早的事。想要解決此問題,就必須進入第二層境界。”
此時諸人見楊過講起武學訣竅,都是興致勃勃,認真地聆聽著。隻聽楊過繼續說道:“第二層境界即是把心中的劍招全部融會貫通,然後隨心所欲地視情況而發。這樣隨機應變,能避免被敵人摸清自己的路數,有時還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比如你剛才使出‘小商忠骨’之後,倘若變招為‘仰天長嘯’,刺繼宇下顎,他勢難抵擋。進入了第二層境界,便能把劍法的威力發揮得大半了。”
楊奉天聽了這番話樂得直拍手,說道:“是了,我竟忘了使出‘仰天長嘯’,否則繼宇小哥就不會那麽容易便勝我了。”
這時郭襄在一旁插話道:“那怎樣才能把劍法中的威力全部發揮出來呢?”
楊過微微一笑,繼續說道:“那便是要進入第三層境界,即使劍的最高層境界。這一層境界講求的是把所有的劍招融會貫通之後統統忘掉。”
諸人一聽楊過這樣說均感詫異。楊奉天不解地問道:“好不容易學來的劍招,為什麽要把他們都忘記呢?”
楊過說道:“每一套劍法均有其獨到的特點,或威猛,或剛勇,或綿密,或輕靈,這些特點都體現在一招一式的劍招裏。可是任何招式都是有形的動作,是形而下的器,而其中的劍意才是形而上的精髓,才是劍法中最重要之所在。倘若牢記了招式,在與別人比劍的時候就容易受到這些招式的束縛。不如把所有的招式都忘記,隻記得劍意。出招的時候才能夠真的隨心所欲,得心應手,似有招而實無招,令對手防不勝防。這樣的境界才是使劍的最高境界啊!”
眾人聽了楊過的這番解說這才恍然大悟,均覺得很有道理。楊過仍意猶未盡道:“你剛才使完‘小商忠骨’,倘若之後不使‘仰天長嘯’,便可變虛招為實招,繼續向前直刺。這樣的劍招我並沒教你,可你隻要記得劍意,便可自由發揮,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奉兒,你可明白我說的意思了嗎?”
楊奉天點點頭大聲說道:“孩兒明白了,孩兒這便再舞一次劍,讓爹爹看看有沒有進步。”
楊過笑著點了點頭,看著楊奉天走上前拾起樹枝,又開始舞起劍來。這次他依舊舞的是迅捷快速,但已不似剛才那樣瀟灑漂亮,反而是頗有笨拙凝滯之意,顯得有些雜亂無章,各種招式也並不是按照順序依次而發。看到這裏楊過不禁欣慰地點了點頭,心道:“以往隻有自己和龍兒陪奉兒拆招練劍,奉兒並沒有一點實戰的經驗,以為練劍隻是把我所教的劍招練會連熟便是好劍法了,他有這樣的想法不足為奇。其實武學博大精深,千變萬化,以後讓他多見些世麵,憑著他的聰明刻苦,定能成為一代高手。”想到這裏,楊過嘴邊不禁露出笑容來。
楊奉天舞劍正舞得興起,忽聽得一個渾厚的聲音響起:“好劍法!好劍法!果然是英雄之子,自小便不凡啊!”
眾人向聲音來源處看去,隻見正是劉整從屋中微笑著走了出來。
楊過急忙說道:“犬子練劍為樂,讓劉兄見笑了。劉兄休息好了麽?昨晚一場惡戰,好不容易脫困,應該好好休息休息為是啊!”
劉整拱手還禮,在東首的一張椅子上坐下,說道:“我所受的傷並不重,經過這一夜的休息,體力也已恢複了大半。出來走走想是已經無礙了。”
耶律齊向劉整說道:“劉兄,大恩不敢言謝,昨晚若不是你力阻四大珈羅,忘死搏鬥,阿術決不會放過我們。我們所有人此刻也就早都身陷魔掌了。這個恩情我們是會永生銘記的。”
劉整道:“我在蒙古受辱五年,一直便等著迴歸南朝的這一天。五年前我雖是為求自保假意逢迎投降蒙古,實是受情勢之所逼。但是沒有自刎殉國,終究已是有罪之身。昨日我拚死和四珈羅一搏,本想就此為國拋了這條性命,誰知九死一生後竟未身死,已是萬幸了,哪還敢妄談什麽恩情?”
楊過笑著說道:“劉兄此言差矣。朝廷時下正在用人之際,隻要一心報國,任何前嫌都可以冰釋,何況劉兄一身忠骨武藝高強!我等正欲趕往襄陽赴急救難,劉兄若是肯同去,必能立下大功為國出力!”
劉整道:“不敢不敢,但有所需我劉某赴湯蹈火亦所不辭!但聽楊大俠吩咐!”
楊過大喜,哈哈大笑起來。眾人昨晚均蒙劉整出手,得以逃脫險境,所以對劉整俱是既感激又敬佩。此刻聽到劉整同意同往襄陽協助守城,自然都是十分高興。楊奉天還樂嗬嗬地跑到劉整身邊說道:“劉叔叔,你昨晚打死那四個韃子的功夫俊得很哪,能不能傳我幾招?”眾人聽了都笑了起來。
楊過又道:“劉兄的師承應該是山東齊魯派的王學孔王老英雄吧!‘泰山掌法’和‘青鬆劍法’均是爐火純青,‘摩雲神功’也是頗為不弱。劉兄在武林之中也算是個蓋世好手了,隻可惜我楊過隱居十年,竟未曾聽聞到過劉兄的大名,慚愧啊慚愧!”
劉整的臉色忽然有些異樣,不過很快就恢複如常,答道:“楊大俠果然好眼力,把我的師承門派猜得一清二楚。劉某武功低微,在江湖上無甚名頭,讓楊大俠見笑了。”
楊過正欲說話,忽聽見一人搶白道:“大家都是武林中人,武功高低自有分明,沒來由地自謙武功低微,是何道理?”
劉整向那說話之人看去,眼裏滿是不悅的神色。楊過定睛一看竟是郭破虜,不僅眉頭一皺,心道:“這孩子怎生這樣無禮?”當下也不理他,繼續對劉整說道:“破兒不涉武林胡言亂語,勿以為意。二十年前在襄陽的武林大會上,我有幸見過王老英雄一麵,他老人家壯誌淩雲疾惡如仇,實是一名值得敬仰的武林前輩。聽聞王老英雄共收四名弟子,為了表示驅除韃子,光複中原之意,分別取名為‘重’、‘整’、‘河’、‘山’。劉兄單名一個‘整’字,想必便是王老英雄的第二弟子了?”
劉整答道:“正是小弟。楊大俠見識廣博,竟連這種瑣事都記得。”
楊過正色道:“劉兄此言差矣。國家時下正當生死存亡之際,凡是有關抗敵保國之事,均是大事;凡是一心報國之人,均是英雄。怎可說是瑣事呢?”
劉整忙道:“楊大俠過獎了。”這時忽聽耶律齊說道:“劉兄,有一件關於蒙古韃子的密謀要請教一二。”
劉整道:“不知何事?”
耶律齊道:“昨晚我曾喬裝成蒙古士兵混進丹楓坪的營寨中打探消息,無意中在阿術的帳外聽到他們在商量一個密謀。”
劉整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