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長見神醫張仲景張老先生如此說,雖然心中尚有幾分猶豫,卻還是點頭同意,不在多言,站在一旁,等候墨非進行診治。


    既然神醫都這麽說,自是有其中的道理,看來還真是人不可貌相。說不定這小夥子還真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哩。


    再看向墨非時,目光中便少了幾分疑惑和輕視。


    車廂之內的乘客本來就密切關注著這件突發事件,聽聞神醫國手張仲景就在車廂內時,都暗暗鬆了一口氣,心道,這個病人還真是幸運,這下子有救了。


    對於張仲景,雖然很多人並沒有見過,但是多少都有耳聞,知道這是一位醫術高超的老人,醫學界的泰山北鬥,便是在國際上,也是名聲甚隆。


    見張仲景對這位舉動瀟灑風流的年輕人如此推崇,周圍的乘客也和列車長一樣,雖然心中尚有疑惑,卻也對墨非增加了幾分興趣。


    墨非見張仲景如此說,也不推辭,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耽擱不得,尤其是這種突發病症,治療不及時,便有生命危險。


    遂彎下身子,右手按在病人心髒部位,一道真元透過手掌傳遞到了病人身上。


    俗話說十道九醫,又有言醫道不分家,通常而論,方外之士多對醫術所有研究。


    中醫多有經脈元氣之說,這對於以實驗科學為本的西醫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因為無論是經脈還是穴道,甚至是元氣,都是用科學原理無法解釋的,但是卻被中醫廣泛應用。很多西醫上的絕症,對於中醫而言,都並非不治,這便是表裏之區別。


    中國的醫學哲學思想中向有“醫乃道之緒餘”之論,古代醫家的“醫道通仙道”、“天地陰陽,五行之道。中舍於人。人得者,可以出陰陽之數,奪天地之機,悅五行之要。無始無終,神仙不死矣”的論述,已然表明醫道相通。


    很多中醫的原理便是道家命修之道,所謂的陰陽五行,經脈,穴道,丹田,氣竅便是如此。所以很多方外之人,多為醫道高手,正所謂一脈通。百脈通。


    墨非雖然沒有研究過醫學,但是以其元嬰期的高深修為,對命修之道的理解甚為深湛。自身真元之力在病人體內流轉,便已然知曉其發病原因。


    其實,對於墨非而言。無需如此大費周章。真元之力本就是天地靈氣、自然山川之靈秀,與修道者自身陰陽五行相合,化生出來的一種神奇的能量。


    對於俗世間各種疾病,更是有著極強的治愈功能,其中玄妙之處,不可思議,幾有生死人肉白骨之神異。


    但是。被車廂之內眾多的乘客所觀,又有華夏中醫泰鬥張仲景張老在旁,無論如何,墨非都要做做樣子。


    自身真元在病人體內遊走而過,對於病人發病原因已然知曉。墨非便不再耽擱,收迴真元力的同時。把一點靈力打入病人髒腑之內。


    連續拍打其身體諸大穴竅,使其產生陽和之氣,與那一點靈力相合,化成人體大藥,緩緩被整個髒腑所吸收。


    墨非緩緩站起身。長出了一口氣。


    一旁,神醫國手張仲景一直仔細觀察墨非的一舉一動。雖然他對於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很是自信,但是畢竟這個是人命大事,草率馬虎不得。


    尤其對於這種傳統醫者而言,醫者仁也,從醫的首要條件並非天資高下、醫術強弱,而是治病救人的仁者之心。


    是以,這位老先生在墨非開始治療起,便開始全神貫注,以便有突發情況或是墨非搶救無效之時,能夠及時把各種危險扼殺在萌芽之中。


    見墨非直起身來,老人剛要發問,目光觸及到座椅之上仰躺著的發病乘客,神情便顯出驚異之色。


    原本病人麵色青紫,唿吸急促,在墨非伸手觸及之時,其症狀卻是漸漸平息下來,唿吸漸漸平穩,麵色也開始恢複正常。


    這種速度,這種情況,便是在這位享譽世界的神醫看來,也是不可思議。自己觀病人麵色症狀,知曉這是什麽病症,心中也擬定了治療方案。但是其效果和效率與墨非相比較,卻是遠遠不及。這位老先生神色便顯露出幾分驚異。


    雖然知曉神州之上,藏龍臥虎,於醫道一脈,對於同一症狀,不同中醫流派,也有著各自的治療方法,但是這種輕輕拍擊幾下穴道經脈,便使病人化險為夷,擺脫病痛之苦,還是第一次看到,已然遠遠超出了自己對於醫術的理解。


    站在一旁的神醫國手張仲景,此時心中已是百轉千迴。


    “天,快看,那病人的臉色恢複正常了,唿吸也平穩了。”


    周圍乘客一直都在密切關注著這裏的一舉一動。對於這瞬間所發生的變化,自是看得清清楚楚。


    “不過是輕輕拍了幾下,這個也能治病?”


    有人疑惑道。這個發出疑問的乘客正對著墨非,整個診治的過程可是看得真真切切。正因為如此,才愈發覺得神奇,簡直超出了自己對於醫學的認知。


    “果然還是我們的中醫厲害,看看,完全不需要什麽醫療設備,便治好了這麽嚴重的突發病症,嗯,等明年我兒子高考填報誌願的時候,我一定要他報考中醫學院。”顯然,這是一位中醫擁護者。


    周圍的旅客親眼目睹了這麽神奇的一幕,一時間,整個車廂之內議論紛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墨蓮仙緣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木乏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木乏年並收藏墨蓮仙緣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