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說杜十一郎跟隨道隱真人司馬承禎辭別家人,師徒二人從長安飄然而去。
杜禎雖說十分崇拜自家師父,為能夠跟隨道隱真人修行而興奮不已,且對那世人眼中神秘莫測的仙道也十分向往,但是畢竟還是十餘歲的小小少年,從小到大未曾離開過家中半步。祖母,爹娘,兄長姐姐們,這些每日裏都會相見的親人全都不在身旁。幼小的心靈中那種孤寂、略有些惶恐和不安的情緒便壓倒了剛剛對今後生活產生的興趣,麵色也略有些戚戚。
但是杜禎並非是普通的少年,其心智的成熟遠遠超越了他的年齡,雖說心下有些難過,卻也隻是強忍著。
父親常常教誨自己,腳下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既然已經做出了決斷,又何必要做那等小兒女情狀。
想罷,咬緊下唇,目光卻是更加清澈堅定起來。
走在前麵的司馬承禎雖然沒有迴頭看,但是作為一名天下聞名的仙道中人,要想知道身後的情景,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一路上,道隱真人的神識一直都在關注著自己的這位小徒弟。見其小小年紀,卻擺出一副少年老成的麵孔,不禁心下好笑。
對於杜禎的心性,道隱真人還是頗為讚許的。心中感歎,此次長安之行,還算功德圓滿。能夠得此佳徒,來繼承自己的衣缽,也算是意外之喜。
不過,想到自己的師父潘師正二十年前,以北鬥七星鑒測補天機,偶然窺視到的那角未來,卻又心中憂慮。
當日在杜家,偶遇這個孩子,卻無形中,想到了師父的預言。道心動,勢必有因。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況且天道有變,世事無常,誰人又能真正的算無遺策呢?仙人,仙人,世人都歎仙人好,又有幾人可知仙道中人的無奈呢。道隱真人心中歎息。
望見杜禎嚴肅的小臉,不知不覺露出一絲笑容。
師徒二人一路走來,天黑則宿,天曉便行,每到一處必到宮觀掛單。
這個杜禎倒是知曉一些。書上載,無論是道士還是僧尼都會經常外出雲遊天下,或是訪友,或是尋找機緣。
有那修行陷入瓶頸之人,往往苦修無用,這個時候就需要出外磨礪,說不定在此途中,就會一朝頓悟。或是與同道中人進行論證,以補己之所短。
這些方外之人為了自身的方便,也就漸漸形成了掛單的習慣,行走在外時每到一處,都可以憑借度牒法篆等身份憑證在寺廟宮觀中棲身,也算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吧。
這一日,太陽西垂,司馬承禎帶著杜禎來到了一個很大的鎮子。道隱真人很是輕車熟路的在街道上穿行。走過一條長街,又在一岔道上向左一拐,一座道觀便出現在不遠處。
杜禎抬眼望去,這個道觀占地不大,建築多少有些腐朽破敗,廟門緊緊關閉,兩側有兩個石頭獅子,怕是年深日久,多少有些風化了,盡顯歲月的斑駁痕跡。
道隱真人上前輕輕地扣了幾扣。不大一會兒,裏麵傳來一陣輕快的腳步聲,接著廟門咯吱一響,朱紅色的廟門便被打開了一道縫兒,從裏麵探出來一顆小小的頭顱。
杜禎仔細一看,險險笑出聲來,但是良好的家教讓死死地板住臉,即便如此,從那如玉般白皙的臉頰上泛著的紅暈中可以看出隱忍的很是辛苦。
你道為何杜禎強忍笑意,但見這個小道士不過十一二歲,年紀倒是與杜禎相仿,頭上挽著小小的發髻,身著一身藍色道袍。
這件道袍也不知道是出自誰的手筆,顯然是經過改良過的,而且還是從一件成人道裝改小的,但是這改良道袍之人的手藝可真是不敢恭維。
細細看去,就會發現小道士身上的袍子前襟長,後襟短,且兩隻衣袖也不對稱。怎麽看怎麽別扭。
在配上小道士那一雙黑溜溜,圓滾滾的大眼睛,充滿了喜感。
杜禎雖然強自忍著笑意,但是還是怕被小道士注意到,連忙隱在自家師父身後。
這一路行來,杜禎在師父麵前已經不是那麽拘謹了,師父是一個很和藹,脾氣很好的人,發現這一點後,杜禎便漸漸放開了膽子,表現出來孩童該有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狡黠勁兒。
司馬承禎見徒弟調皮,也不生氣,任他在躲在自己身後做鬼臉。
但是小道士見門外站著一個中年道士,頭戴九梁道巾,身穿杏黃色道袍,胖襪雲履,麵如晚霞,三縷長髯,背上還背著一把寶劍,仙風道骨,隱隱好似神仙中人。
不由得就是眼睛一亮,心中暗道,這才是有道之士的樣子嘛,看看自家師父,成什麽樣子了,又懶又饞,還不愛幹淨。要不就每天對自己唿來換去,和大爺似的,要不就是一睡不醒,什麽事兒都不管。哎,誰讓我是他徒弟呢,攤上這麽一個活寶師父,真是好命苦.......也不知道大師兄二師兄什麽時候迴來。
想到這兒,小道童很是無奈的默默歎了口氣。
司馬承禎見門前小道童看著自己發愣,卻不言語,不由得溫和問道:“這位小仙童,你家觀主道玄真人可在觀中?”
“在,在....師父正在房中安睡。”
猛然間發現自己由於一時出神,卻是說走了嘴,連忙用手捂住了嘴,一副神色郝然的樣子,有趣的緊。
杜禎從師父身後探出頭來,看到小道士的窘態,心中暗樂。
“那就有勞仙童,前去通秉一省,就說是雲台山玉霄峰道隱拜見。”
“啊?道隱?......”小道童一聲驚唿:“你是赫赫有名的白雲子道隱真人?”
“正是貧道。”
聽到司馬承禎點頭承認,小道童連忙把門拉開,從裏麵跳了出來,撲通一聲,跪在了司馬承禎麵前。
“弟子明月拜見道隱師叔,剛才弟子不知是師叔仙身駕臨,還望師父恕罪。”
“快快起來,不知者不為罪,你即是我那師兄的徒弟,何須這般拘束。哎,離上次嵩山聚會,一別已是二十春,那時我與師兄聚在老師座下,沒想如今各自有了弟子傳人。”
“迴師叔,師父他老人家收了三個徒弟,另外兩位師兄昊陽,清風不在觀中,前往鎮東三百裏外的東華山降妖,尚未歸還。”
“還請師父快快跟隨弟子前往廳堂,卻是弟子怠慢了。”小道童見自己又是????碌乃盜艘淮笸ǎ?姑揮腥檬k褰?牛?喚?嗆熗肆成??p> 司馬承禎帶著杜禎,跟隨小道童步入觀內。一腳踏進,卻是仿佛進入另一個世界,道觀外雖破敗,內裏卻是別有洞天。
杜禎雖說十分崇拜自家師父,為能夠跟隨道隱真人修行而興奮不已,且對那世人眼中神秘莫測的仙道也十分向往,但是畢竟還是十餘歲的小小少年,從小到大未曾離開過家中半步。祖母,爹娘,兄長姐姐們,這些每日裏都會相見的親人全都不在身旁。幼小的心靈中那種孤寂、略有些惶恐和不安的情緒便壓倒了剛剛對今後生活產生的興趣,麵色也略有些戚戚。
但是杜禎並非是普通的少年,其心智的成熟遠遠超越了他的年齡,雖說心下有些難過,卻也隻是強忍著。
父親常常教誨自己,腳下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既然已經做出了決斷,又何必要做那等小兒女情狀。
想罷,咬緊下唇,目光卻是更加清澈堅定起來。
走在前麵的司馬承禎雖然沒有迴頭看,但是作為一名天下聞名的仙道中人,要想知道身後的情景,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一路上,道隱真人的神識一直都在關注著自己的這位小徒弟。見其小小年紀,卻擺出一副少年老成的麵孔,不禁心下好笑。
對於杜禎的心性,道隱真人還是頗為讚許的。心中感歎,此次長安之行,還算功德圓滿。能夠得此佳徒,來繼承自己的衣缽,也算是意外之喜。
不過,想到自己的師父潘師正二十年前,以北鬥七星鑒測補天機,偶然窺視到的那角未來,卻又心中憂慮。
當日在杜家,偶遇這個孩子,卻無形中,想到了師父的預言。道心動,勢必有因。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況且天道有變,世事無常,誰人又能真正的算無遺策呢?仙人,仙人,世人都歎仙人好,又有幾人可知仙道中人的無奈呢。道隱真人心中歎息。
望見杜禎嚴肅的小臉,不知不覺露出一絲笑容。
師徒二人一路走來,天黑則宿,天曉便行,每到一處必到宮觀掛單。
這個杜禎倒是知曉一些。書上載,無論是道士還是僧尼都會經常外出雲遊天下,或是訪友,或是尋找機緣。
有那修行陷入瓶頸之人,往往苦修無用,這個時候就需要出外磨礪,說不定在此途中,就會一朝頓悟。或是與同道中人進行論證,以補己之所短。
這些方外之人為了自身的方便,也就漸漸形成了掛單的習慣,行走在外時每到一處,都可以憑借度牒法篆等身份憑證在寺廟宮觀中棲身,也算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吧。
這一日,太陽西垂,司馬承禎帶著杜禎來到了一個很大的鎮子。道隱真人很是輕車熟路的在街道上穿行。走過一條長街,又在一岔道上向左一拐,一座道觀便出現在不遠處。
杜禎抬眼望去,這個道觀占地不大,建築多少有些腐朽破敗,廟門緊緊關閉,兩側有兩個石頭獅子,怕是年深日久,多少有些風化了,盡顯歲月的斑駁痕跡。
道隱真人上前輕輕地扣了幾扣。不大一會兒,裏麵傳來一陣輕快的腳步聲,接著廟門咯吱一響,朱紅色的廟門便被打開了一道縫兒,從裏麵探出來一顆小小的頭顱。
杜禎仔細一看,險險笑出聲來,但是良好的家教讓死死地板住臉,即便如此,從那如玉般白皙的臉頰上泛著的紅暈中可以看出隱忍的很是辛苦。
你道為何杜禎強忍笑意,但見這個小道士不過十一二歲,年紀倒是與杜禎相仿,頭上挽著小小的發髻,身著一身藍色道袍。
這件道袍也不知道是出自誰的手筆,顯然是經過改良過的,而且還是從一件成人道裝改小的,但是這改良道袍之人的手藝可真是不敢恭維。
細細看去,就會發現小道士身上的袍子前襟長,後襟短,且兩隻衣袖也不對稱。怎麽看怎麽別扭。
在配上小道士那一雙黑溜溜,圓滾滾的大眼睛,充滿了喜感。
杜禎雖然強自忍著笑意,但是還是怕被小道士注意到,連忙隱在自家師父身後。
這一路行來,杜禎在師父麵前已經不是那麽拘謹了,師父是一個很和藹,脾氣很好的人,發現這一點後,杜禎便漸漸放開了膽子,表現出來孩童該有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狡黠勁兒。
司馬承禎見徒弟調皮,也不生氣,任他在躲在自己身後做鬼臉。
但是小道士見門外站著一個中年道士,頭戴九梁道巾,身穿杏黃色道袍,胖襪雲履,麵如晚霞,三縷長髯,背上還背著一把寶劍,仙風道骨,隱隱好似神仙中人。
不由得就是眼睛一亮,心中暗道,這才是有道之士的樣子嘛,看看自家師父,成什麽樣子了,又懶又饞,還不愛幹淨。要不就每天對自己唿來換去,和大爺似的,要不就是一睡不醒,什麽事兒都不管。哎,誰讓我是他徒弟呢,攤上這麽一個活寶師父,真是好命苦.......也不知道大師兄二師兄什麽時候迴來。
想到這兒,小道童很是無奈的默默歎了口氣。
司馬承禎見門前小道童看著自己發愣,卻不言語,不由得溫和問道:“這位小仙童,你家觀主道玄真人可在觀中?”
“在,在....師父正在房中安睡。”
猛然間發現自己由於一時出神,卻是說走了嘴,連忙用手捂住了嘴,一副神色郝然的樣子,有趣的緊。
杜禎從師父身後探出頭來,看到小道士的窘態,心中暗樂。
“那就有勞仙童,前去通秉一省,就說是雲台山玉霄峰道隱拜見。”
“啊?道隱?......”小道童一聲驚唿:“你是赫赫有名的白雲子道隱真人?”
“正是貧道。”
聽到司馬承禎點頭承認,小道童連忙把門拉開,從裏麵跳了出來,撲通一聲,跪在了司馬承禎麵前。
“弟子明月拜見道隱師叔,剛才弟子不知是師叔仙身駕臨,還望師父恕罪。”
“快快起來,不知者不為罪,你即是我那師兄的徒弟,何須這般拘束。哎,離上次嵩山聚會,一別已是二十春,那時我與師兄聚在老師座下,沒想如今各自有了弟子傳人。”
“迴師叔,師父他老人家收了三個徒弟,另外兩位師兄昊陽,清風不在觀中,前往鎮東三百裏外的東華山降妖,尚未歸還。”
“還請師父快快跟隨弟子前往廳堂,卻是弟子怠慢了。”小道童見自己又是????碌乃盜艘淮笸ǎ?姑揮腥檬k褰?牛?喚?嗆熗肆成??p> 司馬承禎帶著杜禎,跟隨小道童步入觀內。一腳踏進,卻是仿佛進入另一個世界,道觀外雖破敗,內裏卻是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