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那人也看見了他,未感驚訝,向他溫和笑道:“小將軍,你來了。”
定梁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該怎樣才能夠安慰她,隻好泛泛而言:“臣來看看娘子。”
她的神情安定平和,似乎也並不需要別人的安慰,隻是笑道:“多謝小將軍。”
定梁慢慢走上前去,好奇的看看她已經微微隆起的小腹,輕聲問道:“裏麵是小郡王還是小郡主?”
她笑道:“小將軍是喜歡侄兒還是喜歡侄女?”
定梁想了想,老實答道:“我喜歡侄兒,他可以和我一起玩耍。侄女不好,要避男女大妨。”
她被他逗得輕輕一笑,道:“不管是侄兒還是侄女,都請小將軍好好的照顧他,可以嗎?”
定梁篤定的點點頭,道:“請娘子放心,臣一定竭全力保護他的。”
她微微頷首,道:“有小將軍這句話,妾就安心了。”
定梁抬頭道:“娘子有什麽放心不下的,娘子可以時時看著我和他啊,我要有做得不到的地方,請娘子盡管責罰。”
她搖頭笑道:“不用了,我知道小將軍信近於義,言出必行,我沒有什麽不放心的地方。”
定梁看著她,覺得她的精神不佳,有些擔心,問道:“娘子可是玉體不適,既如此,臣便不再打擾,先告退了。”
她疲憊笑道:“小將軍先請迴吧。”
定梁向她行禮,剛要退出,終於又忍不住道:“這段日子下麵人看臣看得很緊,娘子生產之前,臣不知還能不能過來向娘子請安,請娘子千萬恕罪。娘子安心休養,待小侄兒出世,臣再謹具賀儀,前來致禧。”
她又搖搖頭,笑道:“屆時再論吧。隻是小將軍既不便再來,妾此刻還有一語,望小將軍折節附耳。”
定梁忙跑迴她床前,點頭道:“娘子請吩咐,臣但無不從。”
她伸過手去,憐愛的摸了摸他的額發,低下頭將嘴唇湊近他的耳畔,道:“你哥哥說過,這孩子不論兒女,乳名都叫做……”
她的手掌是那樣的溫暖,一如她輕輕吹入耳中的氣息,定梁在隱隱欣喜的同時,也感到了隱隱的不安,和不明所緣、莫名其妙的傷感,這些情緒混雜在一處,使他滿心做痛。
不知為何,他突然想哭,為了掩飾,他匆匆告辭:“臣告退。”
她看著他轉身跑開,笑著歎了口氣。
一切終於都結束了,現在她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想想自己最早與那人相見時的情景了。那一年,她剛滿十六歲。
她看見李侍長攜著衣物離去,悄悄轉身,快走幾步來到了中廷,她不知道能不能見到他,她不過要去試一試,若不成功她還有退身的餘地。庭中雲淨天高,苔綠楓紅,蛩音不響,嫋嫋秋風不興,亭台寂寞,金綠小池塘平靜無波。
一個戴白玉蓮花冠,穿天青色廣袖襴袍的少年,一手卷起他闊大的衣袖,露出半截臂膊,側著身子向池內擲出了一枚殘破的琉璃瓦片,那時的西苑到處都撿得到這種殘磚敗瓦。瓦片擊打在水麵上,複又躍起,一下,兩下,三下,四下,五下。少年抬起了頭來,他眉目如畫的麵容正如往日大家所議論,卻又不屬於任何一個人的形容,他發現了她也正在觀看自己的傑作,用那樣的容顏,向她露出了一個明媚如春光的得意而友善的笑容。她的心突然往下一沉,像琉璃落入靜水,錚錚有聲。
秋水橫隔在他們之間,此時秋風乍起,一池水皺,他的廣袖開始迎風飄舉,半空中有蕭蕭木葉下,他適才擲下的琉璃瓦就如他遺入水中的玦,他清朗潔淨的態度就像上古詩文中稱為君的水神。
他們隔著秋水互相張望,直到片刻後他的侍臣們急匆匆趕到,其中有一個宮裝的麗人,並立至他身後,如同一對璧人。
她想起了自己的任務,於是轉身跑開。她已經不記得自己究竟是在玩弄欲擒故縱的把戲,還是真正起了臨陣脫逃之心。
結果是一樣的,她被帶到了他的麵前,聽他的侍臣們狐假虎威的喝問,她不答一字,隻是發現他已經冠帶濟楚地端坐,麵上也換上了君主該有的端莊和不該有的傲慢。
那個麗人後來對她說:“他那時候的神情就像真的一樣,我的心咯噔往下沉了一下,就明白自己的心意變了。”
她中正正直的家教,以及她的立場,她的處境,讓她比那麗人遲鈍了許多,所以直到今天她才明白過來,原來心動是真的有重量,也真的有聲音。她的心動,非如她所想是在書窗下看見他的天真驕矜時,也非是在囹圄中看見他的痛楚眼淚時。她的心動,遠早於她的心知。她的心,是在一見他時便動了。
如是我聞,眾生舉心動念皆是罪。其實她的失敗是一開始就注定的,而且注定敗得一塌塗地,萬劫不複。那麽為什麽非得要徒勞無功的糾纏這麽多年,掙紮這麽多年,為什麽不從一開始就放手,一開始就聽命,還偏偏
要明知不可能而為之?
那是因為,她和他一樣,原本都是這樣的人,他們自己也沒有辦法。
我們都知道,人終將會死,不也要先活著嗎?
當顧孺人的妊娠已經足十月之時,她的行動也越發不便宜。長日無聊,她有的是時間耐心的等待,等待閣中各色人等都不在的機會,等著可以一無牽掛孤身出門的機會。
當這樣的機會終於到來,她穿上外衣,悄悄的走出閣去,她拖著已經沉重而笨拙的身軀,機警的躲避著東宮的各處防衛。其實沒必要躲避了,舊主已去,新主未來,東宮空曠得如同一座冷宮,是他說的,沒有了君主的宮殿,和沒有將軍的城池一樣,無需設防。
她按著記憶中的路線,走過了後殿,走過了後殿的廣場,穿過了玉石圍闌,在裸土界麵的一顆細小而筆直的側柏下停駐。她拔下頭上的玉簪,將樹下的浮土層掘開,掘起,掘深,直到她認定為可以隱藏一個秘密的深度。
她從袖中取出了一隻白色生絲的花形符袋,束口處的五色絲絛已經褪色,袋上兩個墨字湮沒,但是尚可分辨一筆一畫,錚錚風骨,鑿金碎玉。她將符袋放進了地下,用手推土一層層隱蔽,最終確認這除了她誰也不會在意的情愫被紅塵徹底掩埋,如同除了他誰也不會在意的風骨、堅持和理想被青史徹底掩埋。
於是這情愫永隻屬於她,如這風骨、這堅持、這理想永隻屬於他。
那麽還有什麽可遺憾呢?
顧孺人緩緩站起身來,腹部一陣突如其來的劇痛向她襲來,她在暈迷前扶住那株側柏,向天空伸出了手去。是靖寧七年七月初秋的天空,有暢暢惠風,容容流雲。天色溫潤可愛一如粉青色的瓷釉。在釉藥薄處,微露出了灰白色的香灰胎來。
她伸出手就觸得到天際了。
……
鶴唳華亭
當十五歲的清秀少年再踏進這座宮苑的時候,這座宮苑已經屬於他的統轄範圍,所以他沒有遭受到任何阻礙。
暮春的午後東風泛過,伊人已經遠去,花樣年華也早都凋殘。無主的池館閑花蔓草縱生,是如此沉靜的喧鬧,與寂寞的繁華。
他從草木叢中開辟出一條可供行走的道路,他著舄的雙足踏著他和她都曾經走過的芳徑,和多年前一樣,在無人引領中自行入室。
暗牖懸絲,畫梁棲燕,翠鈿委地,寶鏡生塵。他和她的已經完結的故事,他和她的從未
開始的故事,水銀瀉地一樣散落在這座冷清宮苑的每個角落。
少年的目光掠過了散落滿桌的黑白棋子,記起了許多年前一次對弈;掠過了地上跌得粉碎的秘色瓷瓶,記起了許多年前的一場交談;掠過了榻上已變成暗黃色的象牙柄團扇,記起了它曾經掩蔽過多麽美麗的一副平靜笑顏。
他不知道自己即將迎娶的妻子會不會美麗、聰慧、優雅、端莊;他隻知道,無論是誰,誰都比不上她。
他的目光最終落在了閣外懸掛的一幅觀音寶相上,畫中的摩訶薩如他記憶中,溫和不改,慈悲不改。他想了想,搬過一張椅子,爬到案上,親手摘下了這幅寶相。
他試著將它卷起帶迴,卻因這個無意的舉動而發現了一個掩蔽多年的秘辛——
畫卷的背麵還裱著一副畫心,青綠山水,工筆翎毛。翠色氤氳的高山大川前,兩隻白鶴,一顧一望,正一同振翅飛上青色的廣闊長天。
如此靜好,如此自由。
畫無落款,隻有二字。世人以為失傳的,鏤雲裁月,屈鐵斷金的金錯刀:可待。
多年前未落的眼淚終於在這一刻墜落,他已永不可探查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故事,但是他明白這是屬於他們的故事,隔著時空,自己永遠無法觸及,無法參與,甚至連遠遠旁觀的資格也沒有。
十五歲的少年首次領悟到,即使一個人可以成為帝王,君臨天下,有一種無力感,源於宇,源於宙,無計可消除。
少年的感傷被一個聲音打斷:“太子殿下,地方還沒收拾出來,裏頭站久了不好。”
他迅速擦幹了眼淚,正在變聲中的嗓音有些惱怒:“誰許你們進來的?”
那個聲音有些猶豫:“臣本不敢打攪殿下,隻是小郡王許久不見了殿下,正吵鬧著要找殿下,臣等勸不住。”
他將畫卷卷起,捧在手中:“我知道了。”
走出閣去,春光下,他的神色已經恢複如常,望著階下一個焦慮而委屈的錦衣孩童笑道:“阿琛,怎麽了?”
五官精美如畫就的孩童牽起了他的右手:“六叔,這裏不好,阿琛害怕。”
少年點了點頭,和聲說:“六叔帶你走,我們到翁翁那裏去。”
旁邊的一個內臣笑道:“殿下今天是怎麽了,軸子都卷反了,哪有菩薩衝外的道理。臣來替殿下拿著吧。”
少年一笑:“要你管。”
他牽著可以證明這個故事發生過的唯一證據,沿來時路返迴。經過某處,他忽然再度想起,這個位置,大概曾經種過一叢胡枝子,那是一種以風度取勝的嫋娜秋花,有著柔弱的枝條,嫻靜的花朵和隱藏的堅貞的刺,有一次自己無意從這裏經過,曾經為它所牽扯,也曾經為它所誤傷。(全文完)
定梁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該怎樣才能夠安慰她,隻好泛泛而言:“臣來看看娘子。”
她的神情安定平和,似乎也並不需要別人的安慰,隻是笑道:“多謝小將軍。”
定梁慢慢走上前去,好奇的看看她已經微微隆起的小腹,輕聲問道:“裏麵是小郡王還是小郡主?”
她笑道:“小將軍是喜歡侄兒還是喜歡侄女?”
定梁想了想,老實答道:“我喜歡侄兒,他可以和我一起玩耍。侄女不好,要避男女大妨。”
她被他逗得輕輕一笑,道:“不管是侄兒還是侄女,都請小將軍好好的照顧他,可以嗎?”
定梁篤定的點點頭,道:“請娘子放心,臣一定竭全力保護他的。”
她微微頷首,道:“有小將軍這句話,妾就安心了。”
定梁抬頭道:“娘子有什麽放心不下的,娘子可以時時看著我和他啊,我要有做得不到的地方,請娘子盡管責罰。”
她搖頭笑道:“不用了,我知道小將軍信近於義,言出必行,我沒有什麽不放心的地方。”
定梁看著她,覺得她的精神不佳,有些擔心,問道:“娘子可是玉體不適,既如此,臣便不再打擾,先告退了。”
她疲憊笑道:“小將軍先請迴吧。”
定梁向她行禮,剛要退出,終於又忍不住道:“這段日子下麵人看臣看得很緊,娘子生產之前,臣不知還能不能過來向娘子請安,請娘子千萬恕罪。娘子安心休養,待小侄兒出世,臣再謹具賀儀,前來致禧。”
她又搖搖頭,笑道:“屆時再論吧。隻是小將軍既不便再來,妾此刻還有一語,望小將軍折節附耳。”
定梁忙跑迴她床前,點頭道:“娘子請吩咐,臣但無不從。”
她伸過手去,憐愛的摸了摸他的額發,低下頭將嘴唇湊近他的耳畔,道:“你哥哥說過,這孩子不論兒女,乳名都叫做……”
她的手掌是那樣的溫暖,一如她輕輕吹入耳中的氣息,定梁在隱隱欣喜的同時,也感到了隱隱的不安,和不明所緣、莫名其妙的傷感,這些情緒混雜在一處,使他滿心做痛。
不知為何,他突然想哭,為了掩飾,他匆匆告辭:“臣告退。”
她看著他轉身跑開,笑著歎了口氣。
一切終於都結束了,現在她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想想自己最早與那人相見時的情景了。那一年,她剛滿十六歲。
她看見李侍長攜著衣物離去,悄悄轉身,快走幾步來到了中廷,她不知道能不能見到他,她不過要去試一試,若不成功她還有退身的餘地。庭中雲淨天高,苔綠楓紅,蛩音不響,嫋嫋秋風不興,亭台寂寞,金綠小池塘平靜無波。
一個戴白玉蓮花冠,穿天青色廣袖襴袍的少年,一手卷起他闊大的衣袖,露出半截臂膊,側著身子向池內擲出了一枚殘破的琉璃瓦片,那時的西苑到處都撿得到這種殘磚敗瓦。瓦片擊打在水麵上,複又躍起,一下,兩下,三下,四下,五下。少年抬起了頭來,他眉目如畫的麵容正如往日大家所議論,卻又不屬於任何一個人的形容,他發現了她也正在觀看自己的傑作,用那樣的容顏,向她露出了一個明媚如春光的得意而友善的笑容。她的心突然往下一沉,像琉璃落入靜水,錚錚有聲。
秋水橫隔在他們之間,此時秋風乍起,一池水皺,他的廣袖開始迎風飄舉,半空中有蕭蕭木葉下,他適才擲下的琉璃瓦就如他遺入水中的玦,他清朗潔淨的態度就像上古詩文中稱為君的水神。
他們隔著秋水互相張望,直到片刻後他的侍臣們急匆匆趕到,其中有一個宮裝的麗人,並立至他身後,如同一對璧人。
她想起了自己的任務,於是轉身跑開。她已經不記得自己究竟是在玩弄欲擒故縱的把戲,還是真正起了臨陣脫逃之心。
結果是一樣的,她被帶到了他的麵前,聽他的侍臣們狐假虎威的喝問,她不答一字,隻是發現他已經冠帶濟楚地端坐,麵上也換上了君主該有的端莊和不該有的傲慢。
那個麗人後來對她說:“他那時候的神情就像真的一樣,我的心咯噔往下沉了一下,就明白自己的心意變了。”
她中正正直的家教,以及她的立場,她的處境,讓她比那麗人遲鈍了許多,所以直到今天她才明白過來,原來心動是真的有重量,也真的有聲音。她的心動,非如她所想是在書窗下看見他的天真驕矜時,也非是在囹圄中看見他的痛楚眼淚時。她的心動,遠早於她的心知。她的心,是在一見他時便動了。
如是我聞,眾生舉心動念皆是罪。其實她的失敗是一開始就注定的,而且注定敗得一塌塗地,萬劫不複。那麽為什麽非得要徒勞無功的糾纏這麽多年,掙紮這麽多年,為什麽不從一開始就放手,一開始就聽命,還偏偏
要明知不可能而為之?
那是因為,她和他一樣,原本都是這樣的人,他們自己也沒有辦法。
我們都知道,人終將會死,不也要先活著嗎?
當顧孺人的妊娠已經足十月之時,她的行動也越發不便宜。長日無聊,她有的是時間耐心的等待,等待閣中各色人等都不在的機會,等著可以一無牽掛孤身出門的機會。
當這樣的機會終於到來,她穿上外衣,悄悄的走出閣去,她拖著已經沉重而笨拙的身軀,機警的躲避著東宮的各處防衛。其實沒必要躲避了,舊主已去,新主未來,東宮空曠得如同一座冷宮,是他說的,沒有了君主的宮殿,和沒有將軍的城池一樣,無需設防。
她按著記憶中的路線,走過了後殿,走過了後殿的廣場,穿過了玉石圍闌,在裸土界麵的一顆細小而筆直的側柏下停駐。她拔下頭上的玉簪,將樹下的浮土層掘開,掘起,掘深,直到她認定為可以隱藏一個秘密的深度。
她從袖中取出了一隻白色生絲的花形符袋,束口處的五色絲絛已經褪色,袋上兩個墨字湮沒,但是尚可分辨一筆一畫,錚錚風骨,鑿金碎玉。她將符袋放進了地下,用手推土一層層隱蔽,最終確認這除了她誰也不會在意的情愫被紅塵徹底掩埋,如同除了他誰也不會在意的風骨、堅持和理想被青史徹底掩埋。
於是這情愫永隻屬於她,如這風骨、這堅持、這理想永隻屬於他。
那麽還有什麽可遺憾呢?
顧孺人緩緩站起身來,腹部一陣突如其來的劇痛向她襲來,她在暈迷前扶住那株側柏,向天空伸出了手去。是靖寧七年七月初秋的天空,有暢暢惠風,容容流雲。天色溫潤可愛一如粉青色的瓷釉。在釉藥薄處,微露出了灰白色的香灰胎來。
她伸出手就觸得到天際了。
……
鶴唳華亭
當十五歲的清秀少年再踏進這座宮苑的時候,這座宮苑已經屬於他的統轄範圍,所以他沒有遭受到任何阻礙。
暮春的午後東風泛過,伊人已經遠去,花樣年華也早都凋殘。無主的池館閑花蔓草縱生,是如此沉靜的喧鬧,與寂寞的繁華。
他從草木叢中開辟出一條可供行走的道路,他著舄的雙足踏著他和她都曾經走過的芳徑,和多年前一樣,在無人引領中自行入室。
暗牖懸絲,畫梁棲燕,翠鈿委地,寶鏡生塵。他和她的已經完結的故事,他和她的從未
開始的故事,水銀瀉地一樣散落在這座冷清宮苑的每個角落。
少年的目光掠過了散落滿桌的黑白棋子,記起了許多年前一次對弈;掠過了地上跌得粉碎的秘色瓷瓶,記起了許多年前的一場交談;掠過了榻上已變成暗黃色的象牙柄團扇,記起了它曾經掩蔽過多麽美麗的一副平靜笑顏。
他不知道自己即將迎娶的妻子會不會美麗、聰慧、優雅、端莊;他隻知道,無論是誰,誰都比不上她。
他的目光最終落在了閣外懸掛的一幅觀音寶相上,畫中的摩訶薩如他記憶中,溫和不改,慈悲不改。他想了想,搬過一張椅子,爬到案上,親手摘下了這幅寶相。
他試著將它卷起帶迴,卻因這個無意的舉動而發現了一個掩蔽多年的秘辛——
畫卷的背麵還裱著一副畫心,青綠山水,工筆翎毛。翠色氤氳的高山大川前,兩隻白鶴,一顧一望,正一同振翅飛上青色的廣闊長天。
如此靜好,如此自由。
畫無落款,隻有二字。世人以為失傳的,鏤雲裁月,屈鐵斷金的金錯刀:可待。
多年前未落的眼淚終於在這一刻墜落,他已永不可探查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故事,但是他明白這是屬於他們的故事,隔著時空,自己永遠無法觸及,無法參與,甚至連遠遠旁觀的資格也沒有。
十五歲的少年首次領悟到,即使一個人可以成為帝王,君臨天下,有一種無力感,源於宇,源於宙,無計可消除。
少年的感傷被一個聲音打斷:“太子殿下,地方還沒收拾出來,裏頭站久了不好。”
他迅速擦幹了眼淚,正在變聲中的嗓音有些惱怒:“誰許你們進來的?”
那個聲音有些猶豫:“臣本不敢打攪殿下,隻是小郡王許久不見了殿下,正吵鬧著要找殿下,臣等勸不住。”
他將畫卷卷起,捧在手中:“我知道了。”
走出閣去,春光下,他的神色已經恢複如常,望著階下一個焦慮而委屈的錦衣孩童笑道:“阿琛,怎麽了?”
五官精美如畫就的孩童牽起了他的右手:“六叔,這裏不好,阿琛害怕。”
少年點了點頭,和聲說:“六叔帶你走,我們到翁翁那裏去。”
旁邊的一個內臣笑道:“殿下今天是怎麽了,軸子都卷反了,哪有菩薩衝外的道理。臣來替殿下拿著吧。”
少年一笑:“要你管。”
他牽著可以證明這個故事發生過的唯一證據,沿來時路返迴。經過某處,他忽然再度想起,這個位置,大概曾經種過一叢胡枝子,那是一種以風度取勝的嫋娜秋花,有著柔弱的枝條,嫻靜的花朵和隱藏的堅貞的刺,有一次自己無意從這裏經過,曾經為它所牽扯,也曾經為它所誤傷。(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