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殿下叩賀。”
定權微微失望,笑道:“爾等的心意我已知曉了。許主簿請起吧,我如今也沒什麽可招待你的,喝過了這盞茶再迴去吧。”許昌平道了聲謝,這才站起身來。定權又邀他坐了,二人隻是相對默默飲茶,待得一盞茶盡,許昌平便起身向定權辭行。定權亦知再無可私談的機會,隻得道:“勞動許主簿了。你送主簿出去吧。”後一句卻是說與那內侍聽的。
許昌平也無話可說,隻是又撩袍跪倒,向定權叩首道:“臣告退,殿下保重。”定權點頭道:“多謝了。”一麵拂袖入了內室。許昌平心中暗暗歎了口氣,也隻得隨著那侍者出去了。一路細細想算定權的話,走到宗正寺門外時,竟覺腿都軟了。
定權迴到內室,一語不發,隻是在榻上抱膝而坐。不知為何,耳邊卻一直響著那隻蟋蟀的“唧唧”叫聲,時近時遠,就是不止不歇。
定權被它聒噪得不過,終是用手在那牆上狠狠一擊。阿寶見他不脫鞋便上床,已是覺得奇怪,此刻心上更是微微一驚,問道:“殿下?”定權抬頭看了她一眼,過了半晌才問:“你聽到了沒有?”阿寶疑道:“聽到什麽?”定權低語道:“你聽見他說的話了麽?”阿寶搖頭道:“沒有。”思忖了半晌,才又低聲加了一句:“妾聽見,是許大人來了。”定權卻沒有再說話,隻是又低下了頭。阿寶知他心中有事,也隻得在一旁悄悄坐了。四下依舊靜得出奇,一喘一促,皆聽得明明白白,難道風不流麽?鳥不鳴麽?院內的金吾他們不走動麽?阿寶突然覺得心頭狠狠跳了一下,不覺便有了一瞬的恍惚,急忙轉頭,看見定權仍在自己身旁,這才暗暗鬆了口氣。
不知呆坐了多久,忽聞門響,阿寶怔忡抬首,輕輕喚了一聲:“殿下,請用晚膳。”定權隻若不聞,阿寶下地走到他麵前,勸道:“殿下午膳便沒有用好……”話猶未完,定權卻登時暴怒道:“出去!”連那個送飯的內侍都嚇了一跳,隻是愣在了當地。阿寶默默走了出去,輕聲對他道:“先放下吧。”
然而一直放到月渡東牆,送來飯食已經全然冷透,定權卻終是一口未動。那內侍過來收碗,見太子不食,隻得又報到了王慎處。王慎不免又帶了一幹人等趕來問詢,卻隻見定權已拉過一床被子,麵牆睡下了。便又朝阿寶嘮叨了半晌,詢問殿下是否當真身體不適,下午可說過些什麽,若是睡起來想進膳,便隻管吩咐雲雲。阿寶終是敷衍到他肯離開,迴首見定權外袍也未脫,歎了口氣,自己拎了本書倚桌而看,又看不進去,不過
尋個由頭,不必尷尬相對而已。
定權卻並未能夠睡得安生,不住輾轉反側。阿寶見他焦躁,話過嘴邊幾次,皆壓了迴去,到底還是忍不住問道:“殿下,可是身上不適麽?妾服侍殿下寬了衣,再睡可好?”定權聽了這話,終於停了動作,亦不言語,阿寶方自悔又多了口,忽聞他低低道:“阿寶,孤覺得有些冷。”
阿寶放下書,站起身道:“妾給殿下再添一床被子來。”定權隻覺略略有些失望,卻也沒有再多說,便見阿寶將自己床上的被褥搬了過來,
輕聲道:“我幫殿下暖暖手。”定權點了點頭,道:“你也坐過來。”待她在自己身邊坐定,便將手伸進了她的兩隻袖管中。阿寶隻覺那雙手冷得如冰一般,不由微微皺了皺眉頭,問道:“殿下的手足總是這般易冷麽?”定權點頭道:“我自幼便有四逆的毛病,太醫也說是天生。開過方子,藥要常服,我沒有那個耐性,最後也就作罷了。”想了想又道:“從前太子妃在的時候,還總記得此事。”
他從未提起過太子妃的事情,阿寶想到蔻珠從前說過的話,隻低聲道:“妾並沒有那個福氣侍奉娘娘。”定權略笑了笑道:“就是前年的事情,太醫圍了滿滿一室,從醜時到酉時,母子兩個人都還是沒有保住。是個小世子,我在外頭好像還聽見他哭了一聲,但旁人都說沒有,是我聽錯了。陛下連名字都已擬好了,就叫蕭濟。”說罷略側了側身子,抓緊了阿寶的臂膊,道:“太子妃從前也總是這般幫我暖手,若是那孩子還在,現在應該也會叫爹爹了。”
阿寶默默低頭,他閉著眼睛靜靜蜷在自己身邊,周身上下已沒了絲毫的戾氣,自己就還如方方束起發的少年一般,若不曾相知相處,卻怎麽也思想不到他亦會有妻有子,為夫為父。半晌才勸道:“殿下還這般青春,謝娘子也是,趙娘子也是,小郡王,小郡主都是還會有的。”定權笑道:“我隻要太子妃的孩子。我想過了,若是將來自己也有了世子,便絕不會叫他受半分的委屈。”阿寶從不知道,從他口中居然也會說出這般傻話來,一時不由呆住了,還沒等迴過神的時候,便見一行眼淚已從他顴邊滑了下來。
定權亦不想掩飾,阿寶抽手不開,隻得默默看著他肩頭抽動,半晌方聞他又繼續道:“那時候陛下還隻是寧王,舅舅經常會到寧王府上來,和陛下說半日的話,然後再瞧瞧母親,瞧瞧我。我總是守在府門口,等著舅舅過來,他來了,就會將我頂在頭上。我有時淘氣,將他的簪子拔掉,把冠也扔到地上,若是叫母親看見了
,便會說我不懂事。舅舅卻總是笑著說,將軍的帽子想摘就摘,想摜就摜,郡王將來是要做天大事情的人。
“趙妃她們總在背後說我長得像舅舅,不像陛下。我還想過,像舅舅又有什麽不好,別人都叫他‘馬上潘安’,舅舅又會打仗,書也讀得好,我長大了就做他那樣的人。有一迴,母親在午睡,我偷偷溜到府門口等舅舅過來。聽見外頭有馬蹄聲,我真是歡喜,可是最後走進來的卻是陛下。我心裏一向害怕陛下,他總是板著臉,從不對我笑,也從不對母親笑,我看他那天臉上又黑著,嚇得轉身跑開,就聽陛下在後麵喝了一聲:‘蕭定權!’母親從不那麽叫我,我迴過頭,方說了一句:‘我不叫蕭定權。’陛下突然就生了氣,一把抓起我,掉過手裏的鞭柄就往我身上亂打。我一麵哭,一麵喊母親,喊舅舅,陛下下手就愈發的重,王常侍勸不過來,隻得去將母親喚了起來。陛下這才放開了我,也不理母親,一個人甩袖便走了。”
定權說到此處,卻忽然笑了,淚水不及收迴,便已從笑彎的眼角溢了出來:“陛下和我最親近的,便是那一次,所以我才一直記得。自那以後,舅舅也來很少來看我了。可是我知道,他是心疼我的,除了祖父和母親,這世上就隻有他真心疼我。”
阿寶慌忙牽袖去拭他的眼淚,卻被他一把推開了,兀自半晌,定權才自己匆匆擦了一把臉,道:“祖父,母親,太子妃,盧先生,他們都不在了。隻剩下舅舅一個人了,我寧可這次和二伯一樣,就死在了這裏,也絕不願意出去看見,絕不願意看見……阿寶,你明白嗎?”
阿寶先是搖了搖頭,複又點了點頭,輕聲安慰他道:“妾明白。”一麵摸了摸他的手,見已略略溫熱,這才取過巾帕來,幫他細細將麵上淚痕拭淨。定權拉過她的手,抬頭問道:“阿寶,真是齊王叫你來的麽?你真的姓顧麽?你真的叫阿寶麽?”阿寶臉色一白,方欲說話,便聽定權喃喃道:“不要說出來,說出來了,我也許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定權一天裏早已是疲憊不堪,此刻哭得眼酸,又喝了兩口水,過不了多久倒沉沉睡了過去。阿寶卻如何再也安不下心來,怕驚醒了他,亦不敢走動。過了半晌,方想起身,才發覺自己的袖口已被他抓在了手中。再去摸他的手時,卻又變作了冰冷,她的心念一動,一滴眼淚忽然落在他的衣袖上,便再也按捺不住,緊緊捂住了那隻手,一麵任由滂沱淚水,恣意奪眶而出。人生在世,便是能夠順應此心,毫無顧忌的慟哭一場,本來也是奢侈。隻是此夜,便任
由它去吧。
阿寶抬起臉,用嘴唇輕輕觸了觸定權的眉頭,安然在他身側躺了下來。
你我原本就都想錯了,是以一直在為明日做著打算。可是此刻才知道,隻要今晚是天道淨土,誰還會怕明朝水火蹈天?
日邊清夢
待阿寶再掙開眼睛的時候,窗外還隻有蒙蒙的微光,定權卻已經不在身邊。身上的被子亦不知是何時加上的,阿寶急忙翻身起來,見內室外室皆無定權的身影,思想了一下,又折返進去匆匆理了理鬢發,連帶整頓了一下衣裙,這才推門外望。果見定權已自己著好了衫袍,背手立在院中。聽見門響,迴過頭來,那張臉上還略微帶著些疲憊,嘴角仍舊是垂著,細細分辨,雙眼也依然微微發腫,但望向她的神情已然平靜之極。這是她再熟悉不過的太子殿下的眼神,就如同一汪凝滯的秋水,無光無影,無波無瀾,從那其中看不出半分喜怒。阿寶扶門的手慢慢滑落了下來,滑到裙邊,順勢纂拳向定權恭恭敬敬福了一福,低聲道:“殿下。”定權收迴了目光,也沒有答話,便轉過了臉去。阿寶立在門口,一時隻不知此身該進該出,心中唯一清明的,便是太子的那一瞥。她終是輕輕退進了內室,坐迴到床沿上,用手撫了撫那床被子的被角。東西與人不同,尤自還隱隱帶著一脈淡薄的暖意,阿寶忽而收緊了手,心中也隻是焦躁莫名,卻終究不知想要抓住什麽。然而那枕席終究冷了下來,變得和這屋內的一桌一椅,一磚一石再無分別。一道門檻,一個眼波,便是鴻溝天涯。昨夜,卻真的已經過去了。
長州地方的天氣,說是肅殺晚秋,相比起京城的冬日來也所差無多。邊陲塞上,從城樓放目遠去,隻見連天的枯黃敗草,朔風掠過,便低伏出一片慘白顏色。河道早已枯涸,偶有些許積水的地方,也連著那淤泥衰草一同凝成了醃臢冰層,隱在草下,隻有風過時才間或微微一閃。一輪澹澹白日已然升上,萬裏長空一片微茫,大片的流雲走得飛快,適才眼見著還在遠山巔上,一錯目便已壓到了城頭。雁山的餘脈遠遠鋪走過去,如青虯黑龍一般,直蜿蜒盤結到青灰色的天際,尤不可望到盡頭,翻過山去便是無邊朔漠。這便是顧逢恩六七年來見慣了的景色。
此時顧逢恩以手按劍,正跟隨在代理宣威將軍李明安的身後,行走在長州城頭。這位二十七歲的副將本有著與太子同出一脈的俊秀容顏,隻是久居塞外,手臉上的肌膚皆已是黝黑發亮,越發襯得一雙眸子精光四射,炯炯有神。常年的戎馬倥傯,軍中生涯,不必解甲,便可明白
感知那鎧甲下的精壯身軀。李明安在兵部任員
外郎時,也曾見過這位年輕副將數麵,隻依稀記得彼時他的兄長顧承恩尚在,他留居京中,一行一止,分明還是一個儒雅書生。不想幾年的時間,便生生又被顧思林鍛煉成了一員剽悍猛將。此刻不必迴頭,單聽那鎧甲的沉沉響動,便可想知此人步伐的穩健端方。
李明安還是迴過了頭,笑道:“顧將軍,今日還要勞你來陪本鎮巡城,本鎮心下頗有些過意不去啊。”顧逢恩亦不含糊,立刻抱拳施禮道:
“將軍言重了,屬下不敢承當!”李明安道:“本將隻是暫理,待得令尊身體康和,不必他說,陛下自然馬上便會有旨意,到時我依舊是迴我的承州,此處也不過是代顧將軍看管一二個月罷了。”說話間一陣疾風略過城頭,扯直得那幾麵旌旗獵獵有聲,隻是翻飛其上的已然換作了李字。顧逢恩不由微微闔起了眼睛,道:“末將一向不會說話,將軍如此客氣,末將便不知該如何作答了。”
李明安笑了兩聲道:“訥於言則必敏於行,大司馬家風一貫如此,隻是本將的話到底也是孟浪了,那幾個卻是什麽人?”顧逢恩順他所指望去,看了片刻,道:“這是這城內的黎庶,出來割草喂馬。近來軍情也算安和,這門禁也便不似戰時那般緊嚴。小民亦要求生,隻要不犯了朝廷的禁令,末將也就抬手放過了。”李明安細細分辨,見果然皆是束發右衽,這才幹笑道:“是了,本鎮方方接手過來,不免要多用兩分心思,還請顧將軍莫怪。”顧逢恩忙道:“將軍言重。”李明安道:“顧將軍再過幾刻便要動身,還請迴到城中再稍事歇息,此去路遙,將軍千萬保重,到京後務請代本將向令尊問安致意。巳時再過去相送,說的便都是場麵上的話了,是以這幾句言語,本鎮便在此處先說了吧。”顧逢恩躬身抱拳道:“末將謝過將軍厚意。”李明安點頭道:“顧將軍請吧。”顧逢恩又告了聲退,這才轉身離去。李明安見他大踏步去得遠了,喚過一名親兵吩咐道:“你隨著那幾人,看看他們到底是不是居於城內。若是居於城內,平素又是做什麽的,總之,要一一打探清楚了。”
那親兵個把時辰後方才折返,隻報道那幾人果然隻是城中小民,已在此處居了十數年了,李明安這才放下心來。看看時辰將至,便起身跨馬出了城門,看見顧逢恩一行人等早已等候在那裏了。二人又說了幾句惺惺話語,顧逢恩才道時辰不早,要依旨上路。李明安亦不相留,隻又泛泛囑咐了兩句。眼瞧著顧逢恩認鐙上馬,帶著一路人馬和兩名敕使
向城外馳去。待那漫天的揚塵再落定之候,早已看不見了人影。
這邊顧逢恩甫出了長州城,李明安和承州刺史的奏疏便抄山道快馬馳達了京城。皇帝三日後便收到了奏報,看過後又遞到齊王手中,略略沉吟了片刻,方問道:“小顧走得是不是有些太幹脆了?”齊王默默看完,雙手遞還道:“陛下的聖旨,頒詔天下,顧逢恩又豈敢不遵?更何況……”略頓了頓才道:“顧將軍如今還在京中。”皇帝瞥了他一眼,知他話中有話,也不去點破,隻道:“朕已有旨意給了李明安,叫他諸事謹慎,隻要過了這個月,朕便安得下心來了。此事上你還是多留意些,去吧。”看著齊王遠去,
定權微微失望,笑道:“爾等的心意我已知曉了。許主簿請起吧,我如今也沒什麽可招待你的,喝過了這盞茶再迴去吧。”許昌平道了聲謝,這才站起身來。定權又邀他坐了,二人隻是相對默默飲茶,待得一盞茶盡,許昌平便起身向定權辭行。定權亦知再無可私談的機會,隻得道:“勞動許主簿了。你送主簿出去吧。”後一句卻是說與那內侍聽的。
許昌平也無話可說,隻是又撩袍跪倒,向定權叩首道:“臣告退,殿下保重。”定權點頭道:“多謝了。”一麵拂袖入了內室。許昌平心中暗暗歎了口氣,也隻得隨著那侍者出去了。一路細細想算定權的話,走到宗正寺門外時,竟覺腿都軟了。
定權迴到內室,一語不發,隻是在榻上抱膝而坐。不知為何,耳邊卻一直響著那隻蟋蟀的“唧唧”叫聲,時近時遠,就是不止不歇。
定權被它聒噪得不過,終是用手在那牆上狠狠一擊。阿寶見他不脫鞋便上床,已是覺得奇怪,此刻心上更是微微一驚,問道:“殿下?”定權抬頭看了她一眼,過了半晌才問:“你聽到了沒有?”阿寶疑道:“聽到什麽?”定權低語道:“你聽見他說的話了麽?”阿寶搖頭道:“沒有。”思忖了半晌,才又低聲加了一句:“妾聽見,是許大人來了。”定權卻沒有再說話,隻是又低下了頭。阿寶知他心中有事,也隻得在一旁悄悄坐了。四下依舊靜得出奇,一喘一促,皆聽得明明白白,難道風不流麽?鳥不鳴麽?院內的金吾他們不走動麽?阿寶突然覺得心頭狠狠跳了一下,不覺便有了一瞬的恍惚,急忙轉頭,看見定權仍在自己身旁,這才暗暗鬆了口氣。
不知呆坐了多久,忽聞門響,阿寶怔忡抬首,輕輕喚了一聲:“殿下,請用晚膳。”定權隻若不聞,阿寶下地走到他麵前,勸道:“殿下午膳便沒有用好……”話猶未完,定權卻登時暴怒道:“出去!”連那個送飯的內侍都嚇了一跳,隻是愣在了當地。阿寶默默走了出去,輕聲對他道:“先放下吧。”
然而一直放到月渡東牆,送來飯食已經全然冷透,定權卻終是一口未動。那內侍過來收碗,見太子不食,隻得又報到了王慎處。王慎不免又帶了一幹人等趕來問詢,卻隻見定權已拉過一床被子,麵牆睡下了。便又朝阿寶嘮叨了半晌,詢問殿下是否當真身體不適,下午可說過些什麽,若是睡起來想進膳,便隻管吩咐雲雲。阿寶終是敷衍到他肯離開,迴首見定權外袍也未脫,歎了口氣,自己拎了本書倚桌而看,又看不進去,不過
尋個由頭,不必尷尬相對而已。
定權卻並未能夠睡得安生,不住輾轉反側。阿寶見他焦躁,話過嘴邊幾次,皆壓了迴去,到底還是忍不住問道:“殿下,可是身上不適麽?妾服侍殿下寬了衣,再睡可好?”定權聽了這話,終於停了動作,亦不言語,阿寶方自悔又多了口,忽聞他低低道:“阿寶,孤覺得有些冷。”
阿寶放下書,站起身道:“妾給殿下再添一床被子來。”定權隻覺略略有些失望,卻也沒有再多說,便見阿寶將自己床上的被褥搬了過來,
輕聲道:“我幫殿下暖暖手。”定權點了點頭,道:“你也坐過來。”待她在自己身邊坐定,便將手伸進了她的兩隻袖管中。阿寶隻覺那雙手冷得如冰一般,不由微微皺了皺眉頭,問道:“殿下的手足總是這般易冷麽?”定權點頭道:“我自幼便有四逆的毛病,太醫也說是天生。開過方子,藥要常服,我沒有那個耐性,最後也就作罷了。”想了想又道:“從前太子妃在的時候,還總記得此事。”
他從未提起過太子妃的事情,阿寶想到蔻珠從前說過的話,隻低聲道:“妾並沒有那個福氣侍奉娘娘。”定權略笑了笑道:“就是前年的事情,太醫圍了滿滿一室,從醜時到酉時,母子兩個人都還是沒有保住。是個小世子,我在外頭好像還聽見他哭了一聲,但旁人都說沒有,是我聽錯了。陛下連名字都已擬好了,就叫蕭濟。”說罷略側了側身子,抓緊了阿寶的臂膊,道:“太子妃從前也總是這般幫我暖手,若是那孩子還在,現在應該也會叫爹爹了。”
阿寶默默低頭,他閉著眼睛靜靜蜷在自己身邊,周身上下已沒了絲毫的戾氣,自己就還如方方束起發的少年一般,若不曾相知相處,卻怎麽也思想不到他亦會有妻有子,為夫為父。半晌才勸道:“殿下還這般青春,謝娘子也是,趙娘子也是,小郡王,小郡主都是還會有的。”定權笑道:“我隻要太子妃的孩子。我想過了,若是將來自己也有了世子,便絕不會叫他受半分的委屈。”阿寶從不知道,從他口中居然也會說出這般傻話來,一時不由呆住了,還沒等迴過神的時候,便見一行眼淚已從他顴邊滑了下來。
定權亦不想掩飾,阿寶抽手不開,隻得默默看著他肩頭抽動,半晌方聞他又繼續道:“那時候陛下還隻是寧王,舅舅經常會到寧王府上來,和陛下說半日的話,然後再瞧瞧母親,瞧瞧我。我總是守在府門口,等著舅舅過來,他來了,就會將我頂在頭上。我有時淘氣,將他的簪子拔掉,把冠也扔到地上,若是叫母親看見了
,便會說我不懂事。舅舅卻總是笑著說,將軍的帽子想摘就摘,想摜就摜,郡王將來是要做天大事情的人。
“趙妃她們總在背後說我長得像舅舅,不像陛下。我還想過,像舅舅又有什麽不好,別人都叫他‘馬上潘安’,舅舅又會打仗,書也讀得好,我長大了就做他那樣的人。有一迴,母親在午睡,我偷偷溜到府門口等舅舅過來。聽見外頭有馬蹄聲,我真是歡喜,可是最後走進來的卻是陛下。我心裏一向害怕陛下,他總是板著臉,從不對我笑,也從不對母親笑,我看他那天臉上又黑著,嚇得轉身跑開,就聽陛下在後麵喝了一聲:‘蕭定權!’母親從不那麽叫我,我迴過頭,方說了一句:‘我不叫蕭定權。’陛下突然就生了氣,一把抓起我,掉過手裏的鞭柄就往我身上亂打。我一麵哭,一麵喊母親,喊舅舅,陛下下手就愈發的重,王常侍勸不過來,隻得去將母親喚了起來。陛下這才放開了我,也不理母親,一個人甩袖便走了。”
定權說到此處,卻忽然笑了,淚水不及收迴,便已從笑彎的眼角溢了出來:“陛下和我最親近的,便是那一次,所以我才一直記得。自那以後,舅舅也來很少來看我了。可是我知道,他是心疼我的,除了祖父和母親,這世上就隻有他真心疼我。”
阿寶慌忙牽袖去拭他的眼淚,卻被他一把推開了,兀自半晌,定權才自己匆匆擦了一把臉,道:“祖父,母親,太子妃,盧先生,他們都不在了。隻剩下舅舅一個人了,我寧可這次和二伯一樣,就死在了這裏,也絕不願意出去看見,絕不願意看見……阿寶,你明白嗎?”
阿寶先是搖了搖頭,複又點了點頭,輕聲安慰他道:“妾明白。”一麵摸了摸他的手,見已略略溫熱,這才取過巾帕來,幫他細細將麵上淚痕拭淨。定權拉過她的手,抬頭問道:“阿寶,真是齊王叫你來的麽?你真的姓顧麽?你真的叫阿寶麽?”阿寶臉色一白,方欲說話,便聽定權喃喃道:“不要說出來,說出來了,我也許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定權一天裏早已是疲憊不堪,此刻哭得眼酸,又喝了兩口水,過不了多久倒沉沉睡了過去。阿寶卻如何再也安不下心來,怕驚醒了他,亦不敢走動。過了半晌,方想起身,才發覺自己的袖口已被他抓在了手中。再去摸他的手時,卻又變作了冰冷,她的心念一動,一滴眼淚忽然落在他的衣袖上,便再也按捺不住,緊緊捂住了那隻手,一麵任由滂沱淚水,恣意奪眶而出。人生在世,便是能夠順應此心,毫無顧忌的慟哭一場,本來也是奢侈。隻是此夜,便任
由它去吧。
阿寶抬起臉,用嘴唇輕輕觸了觸定權的眉頭,安然在他身側躺了下來。
你我原本就都想錯了,是以一直在為明日做著打算。可是此刻才知道,隻要今晚是天道淨土,誰還會怕明朝水火蹈天?
日邊清夢
待阿寶再掙開眼睛的時候,窗外還隻有蒙蒙的微光,定權卻已經不在身邊。身上的被子亦不知是何時加上的,阿寶急忙翻身起來,見內室外室皆無定權的身影,思想了一下,又折返進去匆匆理了理鬢發,連帶整頓了一下衣裙,這才推門外望。果見定權已自己著好了衫袍,背手立在院中。聽見門響,迴過頭來,那張臉上還略微帶著些疲憊,嘴角仍舊是垂著,細細分辨,雙眼也依然微微發腫,但望向她的神情已然平靜之極。這是她再熟悉不過的太子殿下的眼神,就如同一汪凝滯的秋水,無光無影,無波無瀾,從那其中看不出半分喜怒。阿寶扶門的手慢慢滑落了下來,滑到裙邊,順勢纂拳向定權恭恭敬敬福了一福,低聲道:“殿下。”定權收迴了目光,也沒有答話,便轉過了臉去。阿寶立在門口,一時隻不知此身該進該出,心中唯一清明的,便是太子的那一瞥。她終是輕輕退進了內室,坐迴到床沿上,用手撫了撫那床被子的被角。東西與人不同,尤自還隱隱帶著一脈淡薄的暖意,阿寶忽而收緊了手,心中也隻是焦躁莫名,卻終究不知想要抓住什麽。然而那枕席終究冷了下來,變得和這屋內的一桌一椅,一磚一石再無分別。一道門檻,一個眼波,便是鴻溝天涯。昨夜,卻真的已經過去了。
長州地方的天氣,說是肅殺晚秋,相比起京城的冬日來也所差無多。邊陲塞上,從城樓放目遠去,隻見連天的枯黃敗草,朔風掠過,便低伏出一片慘白顏色。河道早已枯涸,偶有些許積水的地方,也連著那淤泥衰草一同凝成了醃臢冰層,隱在草下,隻有風過時才間或微微一閃。一輪澹澹白日已然升上,萬裏長空一片微茫,大片的流雲走得飛快,適才眼見著還在遠山巔上,一錯目便已壓到了城頭。雁山的餘脈遠遠鋪走過去,如青虯黑龍一般,直蜿蜒盤結到青灰色的天際,尤不可望到盡頭,翻過山去便是無邊朔漠。這便是顧逢恩六七年來見慣了的景色。
此時顧逢恩以手按劍,正跟隨在代理宣威將軍李明安的身後,行走在長州城頭。這位二十七歲的副將本有著與太子同出一脈的俊秀容顏,隻是久居塞外,手臉上的肌膚皆已是黝黑發亮,越發襯得一雙眸子精光四射,炯炯有神。常年的戎馬倥傯,軍中生涯,不必解甲,便可明白
感知那鎧甲下的精壯身軀。李明安在兵部任員
外郎時,也曾見過這位年輕副將數麵,隻依稀記得彼時他的兄長顧承恩尚在,他留居京中,一行一止,分明還是一個儒雅書生。不想幾年的時間,便生生又被顧思林鍛煉成了一員剽悍猛將。此刻不必迴頭,單聽那鎧甲的沉沉響動,便可想知此人步伐的穩健端方。
李明安還是迴過了頭,笑道:“顧將軍,今日還要勞你來陪本鎮巡城,本鎮心下頗有些過意不去啊。”顧逢恩亦不含糊,立刻抱拳施禮道:
“將軍言重了,屬下不敢承當!”李明安道:“本將隻是暫理,待得令尊身體康和,不必他說,陛下自然馬上便會有旨意,到時我依舊是迴我的承州,此處也不過是代顧將軍看管一二個月罷了。”說話間一陣疾風略過城頭,扯直得那幾麵旌旗獵獵有聲,隻是翻飛其上的已然換作了李字。顧逢恩不由微微闔起了眼睛,道:“末將一向不會說話,將軍如此客氣,末將便不知該如何作答了。”
李明安笑了兩聲道:“訥於言則必敏於行,大司馬家風一貫如此,隻是本將的話到底也是孟浪了,那幾個卻是什麽人?”顧逢恩順他所指望去,看了片刻,道:“這是這城內的黎庶,出來割草喂馬。近來軍情也算安和,這門禁也便不似戰時那般緊嚴。小民亦要求生,隻要不犯了朝廷的禁令,末將也就抬手放過了。”李明安細細分辨,見果然皆是束發右衽,這才幹笑道:“是了,本鎮方方接手過來,不免要多用兩分心思,還請顧將軍莫怪。”顧逢恩忙道:“將軍言重。”李明安道:“顧將軍再過幾刻便要動身,還請迴到城中再稍事歇息,此去路遙,將軍千萬保重,到京後務請代本將向令尊問安致意。巳時再過去相送,說的便都是場麵上的話了,是以這幾句言語,本鎮便在此處先說了吧。”顧逢恩躬身抱拳道:“末將謝過將軍厚意。”李明安點頭道:“顧將軍請吧。”顧逢恩又告了聲退,這才轉身離去。李明安見他大踏步去得遠了,喚過一名親兵吩咐道:“你隨著那幾人,看看他們到底是不是居於城內。若是居於城內,平素又是做什麽的,總之,要一一打探清楚了。”
那親兵個把時辰後方才折返,隻報道那幾人果然隻是城中小民,已在此處居了十數年了,李明安這才放下心來。看看時辰將至,便起身跨馬出了城門,看見顧逢恩一行人等早已等候在那裏了。二人又說了幾句惺惺話語,顧逢恩才道時辰不早,要依旨上路。李明安亦不相留,隻又泛泛囑咐了兩句。眼瞧著顧逢恩認鐙上馬,帶著一路人馬和兩名敕使
向城外馳去。待那漫天的揚塵再落定之候,早已看不見了人影。
這邊顧逢恩甫出了長州城,李明安和承州刺史的奏疏便抄山道快馬馳達了京城。皇帝三日後便收到了奏報,看過後又遞到齊王手中,略略沉吟了片刻,方問道:“小顧走得是不是有些太幹脆了?”齊王默默看完,雙手遞還道:“陛下的聖旨,頒詔天下,顧逢恩又豈敢不遵?更何況……”略頓了頓才道:“顧將軍如今還在京中。”皇帝瞥了他一眼,知他話中有話,也不去點破,隻道:“朕已有旨意給了李明安,叫他諸事謹慎,隻要過了這個月,朕便安得下心來了。此事上你還是多留意些,去吧。”看著齊王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