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野長槍》一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塞野長槍》並非新作,卻是一兩年前一篇未竟的舊文。
今天寫作完《鐵甲封印》第八章,其中的一段自認是十分的得意之作,尤其是隨手拈來的那句“你能認識到自己的平凡,就是最值得敬佩的偉大”,令自己感動良久,便決定放在章節的開頭。
一時興起,取出以前用筆書寫的老故事來細細品讀,竟然覺得甚是有趣。有的幼稚可笑,自己看著也覺臉紅;有的特意模仿,令人慚愧,隻在其中發掘出兩篇可讀的故事。一篇即是《塞野》,另一篇則是《郎戰的劍·獵人》(中篇,未竟,筆者有補全的打算,就是不知寫出的味道變不會變),那是另一個長篇故事的周邊,原本並不在計劃之中,誰知故事來不及動筆,如今已是忘得一幹二淨,反倒把這個小周邊遺留下來了。
《塞野》的故事背景,是曆史上胡漢相爭的我國西漢時期,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影響民族大家庭的內部團結。故而也學習曹霑先生,“真事隱去”,虛化出一個華夏朝來,其中的‘胡人’,也是虛構的民族,不和任何現實民族沾邊。年代雖假,故事也是虛構,筆者卻並非架空紀錄一段江湖往事,自然也不敢妄推其為武俠小說。
《塞野》是一部以《史記》中對漢史的紀錄為初始設定的描寫胡漢兩國戰爭的半曆史小說,雖然是小說,為了追求真實感,筆者依靠微薄的曆史知識盡量避免故事內容的架空化,以期讀者一看便知說的是漢代的事,而不至認為又是一部《天龍八部》。
《塞野》是一個人物列傳,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陸衡的一生事跡。其中穿插了胡漢兩國一段相當重要的戰爭史。故事以胡人的“雁門之襲”為起點,陸衡族人為抗擊胡人全部戰死,陸衡遂投筆從戎,入褚將軍麾下當了校尉,從此征戰塞北荒野,斬右賢王努多,拒胡患於雁門。孤軍深入胡地險境數千裏,驚單於王庭;數百甲騎,勤天子於危難。“塞野長槍”之威名,漢人為之振奮,胡兒為之膽寒。與褚丘石之子褚熙浩並稱為“塞野雙雄”。
陸衡的勇猛英武,頗似楚霸王項籍;機智之處,又師從於“驃騎將軍”霍去病(兩個人都英年早逝,結局不好)。雖是虛構,其不凡的生平也令人敬佩三分。《塞野》是一部足以寫出民族感情的小說,隻是筆者自忖很難有這樣的功力。
《塞野》除了以戰爭為主線外,另一條重要的線索就是陸衡與胡人少女貝兒的愛情。貝兒是胡人右穀蠡王的女兒,陸衡是華夏朝的戍邊大將,這段跨越國界、跨越仇恨的愛戀,注定會是無比的苦澀。貝兒的哥哥在戰場上被陸衡所殺,父親也被擄走,並在自己的麵前自殺而亡。陸衡是她的愛人,也是仇人。
沒有了貝兒的陸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屠夫,沒有了貝兒的《塞野》隻是一本歌頌戰爭和屠殺,把人引向墮落的邪書。我也決不會為戰爭販子著書立傳!
貝兒的出現改變了陸衡,她的真摯的愛感化了陸衡,讓他從一個隻知道殺人的機器變迴有良知的人。天大的仇恨在兩人之間都被冰消瓦解,他們找到了共同的理想,要在胡漢之間實現長久的和平,這一理想在後來成為他們愛情的堅強支柱。終於,不知經曆了多少風雨,和平的那天終於到來!他們為了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已經付出太多。
兩個人漫長的愛情,也應該有所結果了。貝兒的胡人身份掀起了最後一道巨浪,這巨浪如此洶湧,將貝兒最美好的願望擊打得粉碎。
對《塞野》,我選擇了最悲劇也最偉大的結局。陸衡為了洗刷自己和貝兒的冤屈,以軍人的方式揮劍自盡於朝堂;貝兒穿著胡地女人出嫁時的裝束,點燃了裝殮陸衡屍身的棺木,縱馬躍入火焰之中;同他出生入死的沙場兄弟,聽聞死訊後,殺退了胡人的叛軍,集體自盡於軍營中,展現了中國武者“士為知己者死”,‘忠義兩全’高貴品格的最後一抹光輝。
寫至結局梗概這一段,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每每想到那些場麵,感到悲,痛,敬佩,讚頌。這一段寫出了一國國民的品格,也是相比較其他任何武俠小說筆者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可能有人會說自殺不是日本人才會這樣嗎?不是!我們的祖先曾經也是這樣!自殺是最高貴的死亡方式,是對尊嚴的最大維護,一個自殺者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而不必理睬生前是否有錯。遺憾的是這種高貴的品格不知從什麽時候起銷聲匿跡,到現在我們竟然認為那是別國的特色,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也是我說《塞野》中眾兵士自盡是“中國武者……高貴品格的最後一抹光輝”的原因。希望祖先的優秀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下去。
《塞野》是一部紮根於列傳,又超越列傳的傳記故事。
此外一些和《塞野》有關的小插曲,也可以向讀者介紹一些。
首先,關於貝兒的名字。當年的設定中貝兒這個角色其實並不是叫“貝兒”,而是另外的名字,隻是當年用於記錄的小紙片現在已經找不到了,自己也實在想不起她的“貴姓芳名”,才臨時取了個名字叫“貝兒”,還算好聽,不過似乎當年的原名更符合她的身份。我記得當時想到那個名字後興奮了好久,應該是比“貝兒”更好聽些。熟悉我另一部作品的讀者可能覺得“貝兒”這名字聽著耳熟,確實如此,這個名字是由《鐵甲》中的女主角“瑞兒”稍作變化得來的。
其次,重讀自己昔日的文字,竟不敢相信居然出自自己手中,語言的老練雕琢,雖比不上名家巨擘,但比之今日的不才實在厲害了不知多少。當時還沒有電腦,所以可以慢想慢寫,而且由於寫成之後不便修改,用字也求盡量準確無誤,免得騰不出空間供修正之用,反而練出了一手好文筆。如今有了電腦,速度雖然提高了,但一味地貪多求快,心也不似當時的平淡,寫出的東西反倒令人慚愧。
其三,現在正全力完成另一部科幻題材作品《鐵甲封印》,對自然科學、哲學和北歐神話關注較多,對曆史尤其是漢史倒沒怎麽注意,為了完成《塞野》,看來是要好好惡補秦漢的相關史料,以免寫不出東西來。也希望各位對筆者現在的文筆稍微持寬容的態度。
同時,由於可能同時進行兩部以上作品的寫作,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因此後續的更新可能會慢一些,希望讀者多一點耐心,也多多見諒。
《塞野長槍》並非新作,卻是一兩年前一篇未竟的舊文。
今天寫作完《鐵甲封印》第八章,其中的一段自認是十分的得意之作,尤其是隨手拈來的那句“你能認識到自己的平凡,就是最值得敬佩的偉大”,令自己感動良久,便決定放在章節的開頭。
一時興起,取出以前用筆書寫的老故事來細細品讀,竟然覺得甚是有趣。有的幼稚可笑,自己看著也覺臉紅;有的特意模仿,令人慚愧,隻在其中發掘出兩篇可讀的故事。一篇即是《塞野》,另一篇則是《郎戰的劍·獵人》(中篇,未竟,筆者有補全的打算,就是不知寫出的味道變不會變),那是另一個長篇故事的周邊,原本並不在計劃之中,誰知故事來不及動筆,如今已是忘得一幹二淨,反倒把這個小周邊遺留下來了。
《塞野》的故事背景,是曆史上胡漢相爭的我國西漢時期,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影響民族大家庭的內部團結。故而也學習曹霑先生,“真事隱去”,虛化出一個華夏朝來,其中的‘胡人’,也是虛構的民族,不和任何現實民族沾邊。年代雖假,故事也是虛構,筆者卻並非架空紀錄一段江湖往事,自然也不敢妄推其為武俠小說。
《塞野》是一部以《史記》中對漢史的紀錄為初始設定的描寫胡漢兩國戰爭的半曆史小說,雖然是小說,為了追求真實感,筆者依靠微薄的曆史知識盡量避免故事內容的架空化,以期讀者一看便知說的是漢代的事,而不至認為又是一部《天龍八部》。
《塞野》是一個人物列傳,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陸衡的一生事跡。其中穿插了胡漢兩國一段相當重要的戰爭史。故事以胡人的“雁門之襲”為起點,陸衡族人為抗擊胡人全部戰死,陸衡遂投筆從戎,入褚將軍麾下當了校尉,從此征戰塞北荒野,斬右賢王努多,拒胡患於雁門。孤軍深入胡地險境數千裏,驚單於王庭;數百甲騎,勤天子於危難。“塞野長槍”之威名,漢人為之振奮,胡兒為之膽寒。與褚丘石之子褚熙浩並稱為“塞野雙雄”。
陸衡的勇猛英武,頗似楚霸王項籍;機智之處,又師從於“驃騎將軍”霍去病(兩個人都英年早逝,結局不好)。雖是虛構,其不凡的生平也令人敬佩三分。《塞野》是一部足以寫出民族感情的小說,隻是筆者自忖很難有這樣的功力。
《塞野》除了以戰爭為主線外,另一條重要的線索就是陸衡與胡人少女貝兒的愛情。貝兒是胡人右穀蠡王的女兒,陸衡是華夏朝的戍邊大將,這段跨越國界、跨越仇恨的愛戀,注定會是無比的苦澀。貝兒的哥哥在戰場上被陸衡所殺,父親也被擄走,並在自己的麵前自殺而亡。陸衡是她的愛人,也是仇人。
沒有了貝兒的陸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屠夫,沒有了貝兒的《塞野》隻是一本歌頌戰爭和屠殺,把人引向墮落的邪書。我也決不會為戰爭販子著書立傳!
貝兒的出現改變了陸衡,她的真摯的愛感化了陸衡,讓他從一個隻知道殺人的機器變迴有良知的人。天大的仇恨在兩人之間都被冰消瓦解,他們找到了共同的理想,要在胡漢之間實現長久的和平,這一理想在後來成為他們愛情的堅強支柱。終於,不知經曆了多少風雨,和平的那天終於到來!他們為了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已經付出太多。
兩個人漫長的愛情,也應該有所結果了。貝兒的胡人身份掀起了最後一道巨浪,這巨浪如此洶湧,將貝兒最美好的願望擊打得粉碎。
對《塞野》,我選擇了最悲劇也最偉大的結局。陸衡為了洗刷自己和貝兒的冤屈,以軍人的方式揮劍自盡於朝堂;貝兒穿著胡地女人出嫁時的裝束,點燃了裝殮陸衡屍身的棺木,縱馬躍入火焰之中;同他出生入死的沙場兄弟,聽聞死訊後,殺退了胡人的叛軍,集體自盡於軍營中,展現了中國武者“士為知己者死”,‘忠義兩全’高貴品格的最後一抹光輝。
寫至結局梗概這一段,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每每想到那些場麵,感到悲,痛,敬佩,讚頌。這一段寫出了一國國民的品格,也是相比較其他任何武俠小說筆者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可能有人會說自殺不是日本人才會這樣嗎?不是!我們的祖先曾經也是這樣!自殺是最高貴的死亡方式,是對尊嚴的最大維護,一個自殺者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而不必理睬生前是否有錯。遺憾的是這種高貴的品格不知從什麽時候起銷聲匿跡,到現在我們竟然認為那是別國的特色,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哀——也是我說《塞野》中眾兵士自盡是“中國武者……高貴品格的最後一抹光輝”的原因。希望祖先的優秀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下去。
《塞野》是一部紮根於列傳,又超越列傳的傳記故事。
此外一些和《塞野》有關的小插曲,也可以向讀者介紹一些。
首先,關於貝兒的名字。當年的設定中貝兒這個角色其實並不是叫“貝兒”,而是另外的名字,隻是當年用於記錄的小紙片現在已經找不到了,自己也實在想不起她的“貴姓芳名”,才臨時取了個名字叫“貝兒”,還算好聽,不過似乎當年的原名更符合她的身份。我記得當時想到那個名字後興奮了好久,應該是比“貝兒”更好聽些。熟悉我另一部作品的讀者可能覺得“貝兒”這名字聽著耳熟,確實如此,這個名字是由《鐵甲》中的女主角“瑞兒”稍作變化得來的。
其次,重讀自己昔日的文字,竟不敢相信居然出自自己手中,語言的老練雕琢,雖比不上名家巨擘,但比之今日的不才實在厲害了不知多少。當時還沒有電腦,所以可以慢想慢寫,而且由於寫成之後不便修改,用字也求盡量準確無誤,免得騰不出空間供修正之用,反而練出了一手好文筆。如今有了電腦,速度雖然提高了,但一味地貪多求快,心也不似當時的平淡,寫出的東西反倒令人慚愧。
其三,現在正全力完成另一部科幻題材作品《鐵甲封印》,對自然科學、哲學和北歐神話關注較多,對曆史尤其是漢史倒沒怎麽注意,為了完成《塞野》,看來是要好好惡補秦漢的相關史料,以免寫不出東西來。也希望各位對筆者現在的文筆稍微持寬容的態度。
同時,由於可能同時進行兩部以上作品的寫作,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因此後續的更新可能會慢一些,希望讀者多一點耐心,也多多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