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向西突進,則在黃沙河一帶與紅軍決戰;
三、如果紅軍主力進出永安關、龍虎關,向全縣、興安、靈川之線突進,便由桂軍力堵,而湘軍以主力包圍紅軍右側背,與桂軍協力殲滅之。
三套方案中,何鍵以為第二套方案的可能性最大。他與紅軍作戰多年,深知紅軍善於從兩省兩軍的銜接處鑽縫乘隙。黃沙河是湘、桂兩省交界處,又是湘、桂兩軍防務銜接點,所以判斷紅軍選中該點突破的可能性極大。何鍵指示部下:“預期可於黃沙河附近與匪遭遇,即以主力迫匪決戰。”
劉建緒按照何鍵黃沙河決戰的設想,展開部署:
令十九師師長李覺率補充第一、二、三、四團及沿江保安第九、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等三團共計7個團的兵力,固守黃沙河、零陵之線,主力置於零陵;
令章亮基第十六師由祁陽經零陵向黃沙河前進,限11月16日以前在黃沙河附近集結完畢,與桂軍聯係銜接;
令陶廣第六十二師由文明司經郴縣、新田向黃沙河前進,限20日前全部到達;
令陳光中第六十三師由大汾、資興向黃沙河前進,限21日以前集結完畢。
這樣在11月21日,劉建緒指揮第十六、第六十二、第六十三師和第十九師一部,及補充四團、保安團等部,在黃沙河附近集結完畢。
何鍵估算的決戰地點,比後來的實際地點偏北了一百多裏。
眼前的失誤源於過去的失誤。
李宗仁19世紀50年代在美國撰寫迴憶錄,把國民黨丟失大陸的原因簡單歸結為二:
一、蔣介石剿共不力,卻專門消滅異己;
二、何鍵部下出了個彭德懷。
說蔣介石剿共不力查無實據,為剿共蔣介石連日本侵略皆置之不顧了,“攘外必先安內”,還不力嗎?
對何鍵的指責卻事出有因。
問題出在何鍵最為風光的高峰。
1927年北伐,稱“鐵軍”的第四軍和稱“鋼軍”的第七軍久攻武昌不克;唐生智的第八軍調上來,何鍵師利用西門守軍久圍厭戰的情緒,攀城賺開西門首先衝入,然後迎接大部隊進城。四軍、八軍3個小時巷戰即將守敵全部繳械,還活捉了湖北督軍陳嘉謨和鄂軍戰將劉玉春。蔣介石連發兩電嘉獎:“該江左先遣縱隊指揮何鍵,默運間謀,建樹偉績”,“所有江左部隊,並特犒賞洋兩萬元
”。
戰後何鍵出任三十五軍軍長,從此躋身北伐名將行列。
最為風光之時,克星出現在了三十五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
第一師是由湖南獨立第一師改編過來的。第一團第一營又是該師戰鬥力最強、軍紀最嚴明的一個營。
營長就是彭德懷。
如果說李漢魂當師長很長時間都不知道林彪是他手下的連長,那麽何鍵當軍長時間不長,便知道了他手下的這位彭營長。
兩件事。
一件是三十五軍成立後,何鍵怕有軍官不聽他的話,便請來一個和尚,令準尉以上全體軍官受戒。彭德懷偏不聽這一套,整個第一師,唯彭營軍官皆不受戒。
另一件是何鍵嫡係戴鬥垣旅有人打死農會幹部,當地農民聚集於該旅司令部前舉行哀祭,彭德懷竟然率全營官兵參加,還在大會上講話,迫使旅長戴鬥垣不得不親自出來,向農民道歉。
兩件事都傳到了何鍵耳朵裏。他找到一團團長,說,彭德懷怕是過激黨吧?把他調開,給個厘金局局長當,讓他多搞些錢,就沒有危險了。
彭德懷沒有當何鍵的厘金局局長,他當了共產黨紅三軍團的軍團長。
這就是國民黨兵敗大陸後,李宗仁在美國對何鍵的指責。
這指責也對何鍵不公。他對彭德懷非但無絲毫縱容包庇,且二人多次在戰場上麵對麵廝殺,可謂血海深仇。
土地革命戰爭中國民黨軍第一個攻下井岡山的,就是何鍵。而當時防守井岡山的,正是彭德懷。
土地革命戰爭中紅軍裏唯一攻下省會的,便是彭德懷。而當時防守省會的,恰又是何鍵。
1929年元旦,何鍵出任湘贛兩省“剿共”代總指揮,用6旅18團兵力,分5路向井岡山發動進攻。規定拿獲朱德、毛澤東各給賞洋5000元;拿獲李維漢賞3000元;以下不等。
此仗代總指揮何鍵打得很順,紅五軍軍長彭德懷打得很苦。
1月29日,何鍵部王捷俊旅收買遊民帶路從小路偷襲,使井岡山最重要的哨口黃洋界失守,紅五軍麵臨全軍覆滅之險。彭德懷率部攀懸崖峭壁,沿獵人和野獸出沒的小道用馬刀砍樹開路。時值嚴冬,天降大雪,彭德懷幹糧袋也丟失了,整整兩天粒米未進。
衝破包圍的彭德懷最後饑餓疲乏到寸步難行之時,酒足飯飽的何鍵正在領受蔣介石嘉獎:“迭克
寧岡、五井諸要塞,具見該代總指揮等調度有方,深堪嘉慰。”
從此二人冤家路窄。
1930年7月,彭德懷率紅三軍團猛撲長沙。何鍵特從湘南返迴守城,指揮優勢兵力向紅軍反擊。
紅軍部隊後退了,彭德懷親自守在瀏陽河邊,下令拆掉浮橋,後退者軍法從事,硬是用氣勢將湘軍壓垮。
湘軍部隊後退了,何鍵親自到城外雨花亭督戰,宣布後退者格殺勿論!
他雖然在長沙城內出示布告:“市民住戶不要驚慌,本人決與長沙共存亡。”但見紅軍攻勢如排山倒海。湘軍潰兵似洪水決堤,自己也兩腿發軟,連馬背都爬不上去,由馬弁攙扶逃到湘江對岸。
何鍵從此最怕曾是他部下的彭德懷。
此番紅軍突圍西進,偵察情報與南昌行營的通報都表明,彭德懷的紅三軍團仍是突擊前鋒。
軍事行動無不包含有雙方指揮者的個性特點。黃沙河決戰的部署,有何鍵對敵手的估算,也有他對自身的斟酌。蔣以他為總司令,主要想讓湘軍出省作戰。但何鍵卻不想出省。長沙丟過一次,讓他在國民黨軍政界失盡臉麵,這次無論如何不能再有絲毫閃失。幾年來紅軍剿而不滅,這次是否能堵住紅軍,何鍵信心不足。對他來說隻要紅軍不侵入湖南腹地,就是萬幸。
所以他要劉建緒集結主力於黃沙河附近,嚴密布防,完成與桂軍的接防便既行停止。
蔣介石精心構築的湘江追堵計劃之實施關鍵,在湘、桂兩軍的協同配合。但何鍵使湘軍主力劉建緒部的位置稍稍偏北。
於是真正將與紅軍迎麵的,是剛剛在全、灌、興地區部署完畢的桂軍白崇禧。
白崇禧能全力完成蔣介石的重托嗎?
三、如果紅軍主力進出永安關、龍虎關,向全縣、興安、靈川之線突進,便由桂軍力堵,而湘軍以主力包圍紅軍右側背,與桂軍協力殲滅之。
三套方案中,何鍵以為第二套方案的可能性最大。他與紅軍作戰多年,深知紅軍善於從兩省兩軍的銜接處鑽縫乘隙。黃沙河是湘、桂兩省交界處,又是湘、桂兩軍防務銜接點,所以判斷紅軍選中該點突破的可能性極大。何鍵指示部下:“預期可於黃沙河附近與匪遭遇,即以主力迫匪決戰。”
劉建緒按照何鍵黃沙河決戰的設想,展開部署:
令十九師師長李覺率補充第一、二、三、四團及沿江保安第九、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等三團共計7個團的兵力,固守黃沙河、零陵之線,主力置於零陵;
令章亮基第十六師由祁陽經零陵向黃沙河前進,限11月16日以前在黃沙河附近集結完畢,與桂軍聯係銜接;
令陶廣第六十二師由文明司經郴縣、新田向黃沙河前進,限20日前全部到達;
令陳光中第六十三師由大汾、資興向黃沙河前進,限21日以前集結完畢。
這樣在11月21日,劉建緒指揮第十六、第六十二、第六十三師和第十九師一部,及補充四團、保安團等部,在黃沙河附近集結完畢。
何鍵估算的決戰地點,比後來的實際地點偏北了一百多裏。
眼前的失誤源於過去的失誤。
李宗仁19世紀50年代在美國撰寫迴憶錄,把國民黨丟失大陸的原因簡單歸結為二:
一、蔣介石剿共不力,卻專門消滅異己;
二、何鍵部下出了個彭德懷。
說蔣介石剿共不力查無實據,為剿共蔣介石連日本侵略皆置之不顧了,“攘外必先安內”,還不力嗎?
對何鍵的指責卻事出有因。
問題出在何鍵最為風光的高峰。
1927年北伐,稱“鐵軍”的第四軍和稱“鋼軍”的第七軍久攻武昌不克;唐生智的第八軍調上來,何鍵師利用西門守軍久圍厭戰的情緒,攀城賺開西門首先衝入,然後迎接大部隊進城。四軍、八軍3個小時巷戰即將守敵全部繳械,還活捉了湖北督軍陳嘉謨和鄂軍戰將劉玉春。蔣介石連發兩電嘉獎:“該江左先遣縱隊指揮何鍵,默運間謀,建樹偉績”,“所有江左部隊,並特犒賞洋兩萬元
”。
戰後何鍵出任三十五軍軍長,從此躋身北伐名將行列。
最為風光之時,克星出現在了三十五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
第一師是由湖南獨立第一師改編過來的。第一團第一營又是該師戰鬥力最強、軍紀最嚴明的一個營。
營長就是彭德懷。
如果說李漢魂當師長很長時間都不知道林彪是他手下的連長,那麽何鍵當軍長時間不長,便知道了他手下的這位彭營長。
兩件事。
一件是三十五軍成立後,何鍵怕有軍官不聽他的話,便請來一個和尚,令準尉以上全體軍官受戒。彭德懷偏不聽這一套,整個第一師,唯彭營軍官皆不受戒。
另一件是何鍵嫡係戴鬥垣旅有人打死農會幹部,當地農民聚集於該旅司令部前舉行哀祭,彭德懷竟然率全營官兵參加,還在大會上講話,迫使旅長戴鬥垣不得不親自出來,向農民道歉。
兩件事都傳到了何鍵耳朵裏。他找到一團團長,說,彭德懷怕是過激黨吧?把他調開,給個厘金局局長當,讓他多搞些錢,就沒有危險了。
彭德懷沒有當何鍵的厘金局局長,他當了共產黨紅三軍團的軍團長。
這就是國民黨兵敗大陸後,李宗仁在美國對何鍵的指責。
這指責也對何鍵不公。他對彭德懷非但無絲毫縱容包庇,且二人多次在戰場上麵對麵廝殺,可謂血海深仇。
土地革命戰爭中國民黨軍第一個攻下井岡山的,就是何鍵。而當時防守井岡山的,正是彭德懷。
土地革命戰爭中紅軍裏唯一攻下省會的,便是彭德懷。而當時防守省會的,恰又是何鍵。
1929年元旦,何鍵出任湘贛兩省“剿共”代總指揮,用6旅18團兵力,分5路向井岡山發動進攻。規定拿獲朱德、毛澤東各給賞洋5000元;拿獲李維漢賞3000元;以下不等。
此仗代總指揮何鍵打得很順,紅五軍軍長彭德懷打得很苦。
1月29日,何鍵部王捷俊旅收買遊民帶路從小路偷襲,使井岡山最重要的哨口黃洋界失守,紅五軍麵臨全軍覆滅之險。彭德懷率部攀懸崖峭壁,沿獵人和野獸出沒的小道用馬刀砍樹開路。時值嚴冬,天降大雪,彭德懷幹糧袋也丟失了,整整兩天粒米未進。
衝破包圍的彭德懷最後饑餓疲乏到寸步難行之時,酒足飯飽的何鍵正在領受蔣介石嘉獎:“迭克
寧岡、五井諸要塞,具見該代總指揮等調度有方,深堪嘉慰。”
從此二人冤家路窄。
1930年7月,彭德懷率紅三軍團猛撲長沙。何鍵特從湘南返迴守城,指揮優勢兵力向紅軍反擊。
紅軍部隊後退了,彭德懷親自守在瀏陽河邊,下令拆掉浮橋,後退者軍法從事,硬是用氣勢將湘軍壓垮。
湘軍部隊後退了,何鍵親自到城外雨花亭督戰,宣布後退者格殺勿論!
他雖然在長沙城內出示布告:“市民住戶不要驚慌,本人決與長沙共存亡。”但見紅軍攻勢如排山倒海。湘軍潰兵似洪水決堤,自己也兩腿發軟,連馬背都爬不上去,由馬弁攙扶逃到湘江對岸。
何鍵從此最怕曾是他部下的彭德懷。
此番紅軍突圍西進,偵察情報與南昌行營的通報都表明,彭德懷的紅三軍團仍是突擊前鋒。
軍事行動無不包含有雙方指揮者的個性特點。黃沙河決戰的部署,有何鍵對敵手的估算,也有他對自身的斟酌。蔣以他為總司令,主要想讓湘軍出省作戰。但何鍵卻不想出省。長沙丟過一次,讓他在國民黨軍政界失盡臉麵,這次無論如何不能再有絲毫閃失。幾年來紅軍剿而不滅,這次是否能堵住紅軍,何鍵信心不足。對他來說隻要紅軍不侵入湖南腹地,就是萬幸。
所以他要劉建緒集結主力於黃沙河附近,嚴密布防,完成與桂軍的接防便既行停止。
蔣介石精心構築的湘江追堵計劃之實施關鍵,在湘、桂兩軍的協同配合。但何鍵使湘軍主力劉建緒部的位置稍稍偏北。
於是真正將與紅軍迎麵的,是剛剛在全、灌、興地區部署完畢的桂軍白崇禧。
白崇禧能全力完成蔣介石的重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