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張世華所說的一樣,在第二天一早,數以千百計的新兵士卒,便就乘坐這船隻,由北向南,駛向了南方的宜城。
就和前文說的一樣,宜城距離襄陽城並不算太遠,由漢水走水路的話,順流而下也就是一個白天的時間。
所以足足兩萬四千餘新兵士卒,也不過就花了兩天時間,便就全部從水路來到了宜城。
宜城並不是什麽大城,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城罷了。而且因為戰亂的原因,宜城這個作為門戶之地的縣城,久經戰火的蹂躪。等在張世華攻占這裏時,宜城全城加起來的人口,甚至也不過就區區四千多人了。
這麽點人口根本就不足以支撐起來一座縣城,所以早在兩個月前,張世華便分撥給了這些人一部分軍糧,用船隻將他們安置在南漳去了。
反正因為戰亂的原因,現在的襄陽路到處都是無主的土地,尤其是在張世華滅了襄陽那六家大戶以後,手中的無主土地更是多的用不了。所以將這四千人安置在南漳,對張世華來講並不算是什麽負擔。
所以,因為這個原因,現在的宜城也變成了一座徹徹底底的軍事堡壘。
城中除了即將征討安陸府和荊門州的數萬黑衣軍兵馬之外,便也就沒有其他的百姓了。
安陸府和荊門州都是富庶的地方不說,在加上這兩個地方都在荊湖北道宣慰司治下,而且還緊挨著中興路,也就是江陵府,所以攻打起來並不容易。
因而這一次,張世華除了鎮守在北境的飛虎軍和守衛在礦區等重要地區的兵馬沒有調動之外,餘下的兵馬也是全額征調。一下子便足足征調了四萬大軍。
足足四萬兵馬,攻打安陸府和荊門州這樣的地方,張世華卻也是有著必勝的信心的。
不過雖然要攻打的是一東一西兩處地方,但張世華倒也沒有幹分兵這樣的蠢事情。
畢竟和整個荊湖北道宣慰司比起來,他的兵馬本就處於劣勢。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分兵的話,張世華就真的是作死了。
所以在四萬大軍集結完畢,運糧的船隻和民夫都征調完畢以後,等到三天之後,也就是九月十四號這天,厲兵秣馬的張世華便也不由率領著麾下的大軍,走水路直撲向了安陸府的治所——長壽城。
不得不說,元朝在地方行政區的上劃分,其實是相當的籠統混亂的。
尤其是州、府、路這三個行政區的劃分,簡直就是操蛋到家來。以至於在某些情況下,你根本就不知道這群家夥們到底是按什麽劃分的州府路,也不知道到底是誰高誰地。
就比如安陸府這個地方,在明麵上,它和南陽府還有襄陽路都是平級的存在。
可是整個安陸府加起來,卻也隻有區區兩座城池。所以這個安陸府,它就隻是有府城的名,但卻根本就沒有府城的實。
而這也就是為什麽,荊門州和它挨的那麽近,卻偏偏和它平級的原因。
但不得不說的是,安陸府的治所長壽城,卻真的是一座少有的大城。
別的不說,在此時長壽城的人口規模、城市麵積和繁華程度,都是要遠超南陽府城的。
而由此也可知,長壽城守軍的數量,也是要遠超其他城市的。不過再怎麽樣,在人口基數的限製下,安陸府境內的兵馬全部加起來其實也就七八千人而已。
所以對於攻打這裏,張世華也是有著十足的把握的。
畢竟不同於荊門州這樣的地方,安陸府根本就不是什麽戰略要地,境內也沒有什麽險要的地方可以用來防守。
所以在知道張世華要南下的時候,荊湖北道宣慰司方麵也就將安陸府給放棄掉了。
畢竟這個地方實在是太雞肋了,堅守這裏除了會死更多人之外,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
長壽城就在漢水東岸,張世華沿著水路南下,元蒙朝廷方麵根本就無法防禦。繼續死守這個地方不放的話,那不是有病嗎。
所以攻打長壽城,除了要麵對安陸府當地的守軍之外,就並沒有人會阻攔張世華的大軍了。
故而,當張世華用了整整一天時間,由水路浩浩蕩蕩的帶著麾下的四萬殺到長壽府城時,長壽府城那些被拋棄了的漢軍們為了自保,當即便殺掉了城中的官員,為張世華他們打開了城門。
所以就這樣武裝遊行了一圈,黑衣軍的士卒們連兵器還沒亮出來呢,這就這樣兵不血刃的占領了安陸府,並還額外得到了六千主動投降的官兵漢軍。
而這樣的一個結果,無疑也讓黑衣軍上下士氣大振。以至於在現在在黑衣軍中,就連一個剛剛從新兵營中出來還沒有見過血的小卒,也都堅信著這一次戰爭,己方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而對於此,張世華這個做主公的自然也是樂見其成的。不過不同於士卒們的樂觀,張世華他在表麵上裝的若無其事的同時,內心卻一直還是很謹慎的。
因為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這一仗黑衣軍之所以能贏得那麽輕鬆,完全就是因為官兵一方為了保存實力,沒有想和黑衣軍在此對抗。
現在,據張世華手下的情報人員所說,荊湖北道宣慰司那邊已經峽州路、沔陽府、中興路這三個地方的兵馬全部集結在了荊門州。而在加上荊門州原有的一些兵馬,荊門州那邊的全部兵馬甚至達到了六萬人。
而這也就是說,接下來的那一戰,才將會是一場真正的戰爭。
同樣這場戰爭的勝負,也將再一次關係到張世華和黑衣軍一方的生死存亡。
畢竟現在的張世華乃是處在一種坐吃山空的狀態之中,這一仗如果不能取勝,不能奪取更多的地盤和疆土,那麽等到了來年開春,龐大無比的軍費開支,就足以將張世華他們拖入粉身碎骨的深淵地獄。
所以在攻占了長壽城之後,張世華甚至來不及攻打毫無防備的京山城。在長壽城休整了三天時間,便就帶著那六千新附漢軍,共計四萬五千餘人的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西走官道,對著荊門州的治所——長林城,直撲了過去。
長林,這個地方到了明洪武九年時間,便就被朱元璋合並入了荊門縣。所以這個地方在後世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它。算的上是一個在曆史上很不起眼的地方。
不過不同於後世的沒落。在今天,長林城不但是一個人口突破了十萬人的大城市,它更是一個無比重要的戰略要地。
長林,在有元一代,乃是荊門州的治所。而荊門州,你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了,它其實就是大元北邊中興路(江陵府)的門戶之地。
如前文所說,中興路本來的名字叫做江陵府,但到了天曆二年,因為這個地方那是大元文宗皇帝潛籓的原因,所以就被改名為了中興路。想以此來紀念大元朝這個前後兩次在位的皇帝的功業。
(ps:雖然這貨前後當了兩次皇帝,可這貨兩次在位的時間加起來才不過三年半。)
所以,中興路這個地方,對於元蒙朝廷而言,還是有著一定的政治地位的。當然政治地位很底下。畢竟,文宗一脈的皇太子,就是被現在的元順帝(元惠帝)給幹掉的,死的時候才十五歲。
你說在這個時候,像中興路這樣的文宗潛籓能有多高的政治地位。
所以對於攻打中興路,張世華也一點都不在乎。畢竟一個已經死了,而且死後連繼承人都被人弄死的皇帝的潛籓,打了也就打了,能出個毛線事情。這就不是大明朝,張世華打的又不是鳳陽府,怕個毛線。
好了,言歸正傳,再說張世華那邊。
因為荊門州這個地方水路不通,隻能走漫長的官道來攻打。所以由安陸府到荊門州這一段距離,張世華他們也足足走了兩天半的時間。直到第三天中午,也就是九月二十一號這一天的中午,張世華率領著四萬五千餘人的大部隊,才趕到長林城外。
和張世華所預料的一樣,為了對抗張世華的兵馬,守衛在長林城的六萬大軍分成了兩部分。一隊四萬人駐紮在了長林城外,而餘下的兩萬人馬,則守備在了城池之中。
這般守野守城,倒也頗有幾分章法。
不過對此,張世華卻並不在意。畢竟從起兵到現在,他打的每一場仗,敵人的兵馬都要遠超於他。極端的情況下,敵人的兵馬甚至是他的三四倍。
可即便是如此又能如何,每一次笑道最後的還不都是他,都是他麾下的黑衣軍。
所以對於在兵力上隻比自己多出三分之一的官兵,張世華也是絲毫都不懼怕。而那些和張世華一起經曆過無數戰事的將官們,則更是如此。
“大哥,您說這個時候我們是安營紮寨呢,才是先派一隊兵馬,試試這群韃子的深淺?”帶著浩浩蕩蕩的大軍殺到長林城東十裏之外後,遙望著長林城外密密麻麻的官兵營壘,張世輝也不由向自己大哥做起了請示。
而張世華聽到自家兄弟這話,轉身看著自己兄弟臉上那掩飾不住的戰意,微微一笑,便也不由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樣吧,世輝你和二牛帶上你們的本部兵馬,先過去試試這群韃子的手段吧。”
“是,末將遵命!”聽到張世華同意出戰,張世輝高興的答應了一聲。便也不由和身旁的李二牛一起,率領著本部共計一萬四千人的兵馬,對著敵人殺了過去。
而張世華見此,轉而又看了身旁的郭羽一眼,也不由說道:“阿羽,準備率部掠陣,免得出了意外。”
“是,末將遵命!”高唱了一聲肥諾,然後郭羽便也不由率領著麾下擴充到五千人的騎兵隊,跟在了張世輝他們身後三四裏的位置,準備掠陣支援。
而在對麵,長林城的城牆之上,看著黑衣軍大搖大擺的來犯殺來,作為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臉色也不由變得凝重。
是的,和答失八都魯一樣,咬住他同樣也是四川行省平章政事。不過真的比較起來,咬住的官職其實是比答失八都魯更高的。這樣說吧,答失八都魯的平章職位並不是正式的,而是元蒙朝廷封他為資善大夫之後,為了方便他統兵,又給了他這樣的一個虛職。(注1)
而且早在一開始的時候,答失八都魯其實就是咬住手下的將領。
在元史上便記載了,至正十二年閏三月,詔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以兵東討荊襄賊。不過在接到這個詔命之後,咬住同樣也帶上了當時作為行省樞密的答失八都魯。
答失八都魯攻打荊門襄陽的孟海馬,他咬住則攻打了占據了中興府的俞君正。
所以這一次抵抗張世華的黑衣軍,他咬住自然也是當仁不讓的成為了主帥。
不過雖然他咬住本人的身份地位很高,但說實話他本人的能力其實並不怎麽樣。如果不是因為張世華的來到改變的曆史,其實咬住在下個月就會因為討賊不利喪師辱國而被朝廷處死。
所以對於這樣一個敵人,張世華並沒有緊張。畢竟他連答失八都魯都擊敗了,還會怕一個沒什麽名聲的咬住。
“平章大人,您看那就是擊敗了答失八都魯大人的黑衣賊了。現在他們派人主動殺來應該是為了試探我軍,您看我們應不應戰?”話說在看到張世輝率領著萬餘人馬主動殺過來時,作為漢官的荊門州知州聶炳,也不由如此請示道。
“恩,這個。我聽說黑衣賊勇猛難擋,就連答失八都魯都被他們打的一敗塗地,所以還是不要冒這樣的風險了。咱們高掛免戰牌,先暫避鋒芒。”一臉凝重的咬住這樣說著。
而聽到他這話,知州聶炳皺了一下眉頭,卻還是應聲領命,沒有再說什麽。
(未完待續………………………………)
ps:感謝大唐劍俠客的打賞,所以下午還有一章。
就和前文說的一樣,宜城距離襄陽城並不算太遠,由漢水走水路的話,順流而下也就是一個白天的時間。
所以足足兩萬四千餘新兵士卒,也不過就花了兩天時間,便就全部從水路來到了宜城。
宜城並不是什麽大城,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城罷了。而且因為戰亂的原因,宜城這個作為門戶之地的縣城,久經戰火的蹂躪。等在張世華攻占這裏時,宜城全城加起來的人口,甚至也不過就區區四千多人了。
這麽點人口根本就不足以支撐起來一座縣城,所以早在兩個月前,張世華便分撥給了這些人一部分軍糧,用船隻將他們安置在南漳去了。
反正因為戰亂的原因,現在的襄陽路到處都是無主的土地,尤其是在張世華滅了襄陽那六家大戶以後,手中的無主土地更是多的用不了。所以將這四千人安置在南漳,對張世華來講並不算是什麽負擔。
所以,因為這個原因,現在的宜城也變成了一座徹徹底底的軍事堡壘。
城中除了即將征討安陸府和荊門州的數萬黑衣軍兵馬之外,便也就沒有其他的百姓了。
安陸府和荊門州都是富庶的地方不說,在加上這兩個地方都在荊湖北道宣慰司治下,而且還緊挨著中興路,也就是江陵府,所以攻打起來並不容易。
因而這一次,張世華除了鎮守在北境的飛虎軍和守衛在礦區等重要地區的兵馬沒有調動之外,餘下的兵馬也是全額征調。一下子便足足征調了四萬大軍。
足足四萬兵馬,攻打安陸府和荊門州這樣的地方,張世華卻也是有著必勝的信心的。
不過雖然要攻打的是一東一西兩處地方,但張世華倒也沒有幹分兵這樣的蠢事情。
畢竟和整個荊湖北道宣慰司比起來,他的兵馬本就處於劣勢。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分兵的話,張世華就真的是作死了。
所以在四萬大軍集結完畢,運糧的船隻和民夫都征調完畢以後,等到三天之後,也就是九月十四號這天,厲兵秣馬的張世華便也不由率領著麾下的大軍,走水路直撲向了安陸府的治所——長壽城。
不得不說,元朝在地方行政區的上劃分,其實是相當的籠統混亂的。
尤其是州、府、路這三個行政區的劃分,簡直就是操蛋到家來。以至於在某些情況下,你根本就不知道這群家夥們到底是按什麽劃分的州府路,也不知道到底是誰高誰地。
就比如安陸府這個地方,在明麵上,它和南陽府還有襄陽路都是平級的存在。
可是整個安陸府加起來,卻也隻有區區兩座城池。所以這個安陸府,它就隻是有府城的名,但卻根本就沒有府城的實。
而這也就是為什麽,荊門州和它挨的那麽近,卻偏偏和它平級的原因。
但不得不說的是,安陸府的治所長壽城,卻真的是一座少有的大城。
別的不說,在此時長壽城的人口規模、城市麵積和繁華程度,都是要遠超南陽府城的。
而由此也可知,長壽城守軍的數量,也是要遠超其他城市的。不過再怎麽樣,在人口基數的限製下,安陸府境內的兵馬全部加起來其實也就七八千人而已。
所以對於攻打這裏,張世華也是有著十足的把握的。
畢竟不同於荊門州這樣的地方,安陸府根本就不是什麽戰略要地,境內也沒有什麽險要的地方可以用來防守。
所以在知道張世華要南下的時候,荊湖北道宣慰司方麵也就將安陸府給放棄掉了。
畢竟這個地方實在是太雞肋了,堅守這裏除了會死更多人之外,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
長壽城就在漢水東岸,張世華沿著水路南下,元蒙朝廷方麵根本就無法防禦。繼續死守這個地方不放的話,那不是有病嗎。
所以攻打長壽城,除了要麵對安陸府當地的守軍之外,就並沒有人會阻攔張世華的大軍了。
故而,當張世華用了整整一天時間,由水路浩浩蕩蕩的帶著麾下的四萬殺到長壽府城時,長壽府城那些被拋棄了的漢軍們為了自保,當即便殺掉了城中的官員,為張世華他們打開了城門。
所以就這樣武裝遊行了一圈,黑衣軍的士卒們連兵器還沒亮出來呢,這就這樣兵不血刃的占領了安陸府,並還額外得到了六千主動投降的官兵漢軍。
而這樣的一個結果,無疑也讓黑衣軍上下士氣大振。以至於在現在在黑衣軍中,就連一個剛剛從新兵營中出來還沒有見過血的小卒,也都堅信著這一次戰爭,己方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而對於此,張世華這個做主公的自然也是樂見其成的。不過不同於士卒們的樂觀,張世華他在表麵上裝的若無其事的同時,內心卻一直還是很謹慎的。
因為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這一仗黑衣軍之所以能贏得那麽輕鬆,完全就是因為官兵一方為了保存實力,沒有想和黑衣軍在此對抗。
現在,據張世華手下的情報人員所說,荊湖北道宣慰司那邊已經峽州路、沔陽府、中興路這三個地方的兵馬全部集結在了荊門州。而在加上荊門州原有的一些兵馬,荊門州那邊的全部兵馬甚至達到了六萬人。
而這也就是說,接下來的那一戰,才將會是一場真正的戰爭。
同樣這場戰爭的勝負,也將再一次關係到張世華和黑衣軍一方的生死存亡。
畢竟現在的張世華乃是處在一種坐吃山空的狀態之中,這一仗如果不能取勝,不能奪取更多的地盤和疆土,那麽等到了來年開春,龐大無比的軍費開支,就足以將張世華他們拖入粉身碎骨的深淵地獄。
所以在攻占了長壽城之後,張世華甚至來不及攻打毫無防備的京山城。在長壽城休整了三天時間,便就帶著那六千新附漢軍,共計四萬五千餘人的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西走官道,對著荊門州的治所——長林城,直撲了過去。
長林,這個地方到了明洪武九年時間,便就被朱元璋合並入了荊門縣。所以這個地方在後世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它。算的上是一個在曆史上很不起眼的地方。
不過不同於後世的沒落。在今天,長林城不但是一個人口突破了十萬人的大城市,它更是一個無比重要的戰略要地。
長林,在有元一代,乃是荊門州的治所。而荊門州,你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了,它其實就是大元北邊中興路(江陵府)的門戶之地。
如前文所說,中興路本來的名字叫做江陵府,但到了天曆二年,因為這個地方那是大元文宗皇帝潛籓的原因,所以就被改名為了中興路。想以此來紀念大元朝這個前後兩次在位的皇帝的功業。
(ps:雖然這貨前後當了兩次皇帝,可這貨兩次在位的時間加起來才不過三年半。)
所以,中興路這個地方,對於元蒙朝廷而言,還是有著一定的政治地位的。當然政治地位很底下。畢竟,文宗一脈的皇太子,就是被現在的元順帝(元惠帝)給幹掉的,死的時候才十五歲。
你說在這個時候,像中興路這樣的文宗潛籓能有多高的政治地位。
所以對於攻打中興路,張世華也一點都不在乎。畢竟一個已經死了,而且死後連繼承人都被人弄死的皇帝的潛籓,打了也就打了,能出個毛線事情。這就不是大明朝,張世華打的又不是鳳陽府,怕個毛線。
好了,言歸正傳,再說張世華那邊。
因為荊門州這個地方水路不通,隻能走漫長的官道來攻打。所以由安陸府到荊門州這一段距離,張世華他們也足足走了兩天半的時間。直到第三天中午,也就是九月二十一號這一天的中午,張世華率領著四萬五千餘人的大部隊,才趕到長林城外。
和張世華所預料的一樣,為了對抗張世華的兵馬,守衛在長林城的六萬大軍分成了兩部分。一隊四萬人駐紮在了長林城外,而餘下的兩萬人馬,則守備在了城池之中。
這般守野守城,倒也頗有幾分章法。
不過對此,張世華卻並不在意。畢竟從起兵到現在,他打的每一場仗,敵人的兵馬都要遠超於他。極端的情況下,敵人的兵馬甚至是他的三四倍。
可即便是如此又能如何,每一次笑道最後的還不都是他,都是他麾下的黑衣軍。
所以對於在兵力上隻比自己多出三分之一的官兵,張世華也是絲毫都不懼怕。而那些和張世華一起經曆過無數戰事的將官們,則更是如此。
“大哥,您說這個時候我們是安營紮寨呢,才是先派一隊兵馬,試試這群韃子的深淺?”帶著浩浩蕩蕩的大軍殺到長林城東十裏之外後,遙望著長林城外密密麻麻的官兵營壘,張世輝也不由向自己大哥做起了請示。
而張世華聽到自家兄弟這話,轉身看著自己兄弟臉上那掩飾不住的戰意,微微一笑,便也不由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樣吧,世輝你和二牛帶上你們的本部兵馬,先過去試試這群韃子的手段吧。”
“是,末將遵命!”聽到張世華同意出戰,張世輝高興的答應了一聲。便也不由和身旁的李二牛一起,率領著本部共計一萬四千人的兵馬,對著敵人殺了過去。
而張世華見此,轉而又看了身旁的郭羽一眼,也不由說道:“阿羽,準備率部掠陣,免得出了意外。”
“是,末將遵命!”高唱了一聲肥諾,然後郭羽便也不由率領著麾下擴充到五千人的騎兵隊,跟在了張世輝他們身後三四裏的位置,準備掠陣支援。
而在對麵,長林城的城牆之上,看著黑衣軍大搖大擺的來犯殺來,作為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臉色也不由變得凝重。
是的,和答失八都魯一樣,咬住他同樣也是四川行省平章政事。不過真的比較起來,咬住的官職其實是比答失八都魯更高的。這樣說吧,答失八都魯的平章職位並不是正式的,而是元蒙朝廷封他為資善大夫之後,為了方便他統兵,又給了他這樣的一個虛職。(注1)
而且早在一開始的時候,答失八都魯其實就是咬住手下的將領。
在元史上便記載了,至正十二年閏三月,詔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咬住以兵東討荊襄賊。不過在接到這個詔命之後,咬住同樣也帶上了當時作為行省樞密的答失八都魯。
答失八都魯攻打荊門襄陽的孟海馬,他咬住則攻打了占據了中興府的俞君正。
所以這一次抵抗張世華的黑衣軍,他咬住自然也是當仁不讓的成為了主帥。
不過雖然他咬住本人的身份地位很高,但說實話他本人的能力其實並不怎麽樣。如果不是因為張世華的來到改變的曆史,其實咬住在下個月就會因為討賊不利喪師辱國而被朝廷處死。
所以對於這樣一個敵人,張世華並沒有緊張。畢竟他連答失八都魯都擊敗了,還會怕一個沒什麽名聲的咬住。
“平章大人,您看那就是擊敗了答失八都魯大人的黑衣賊了。現在他們派人主動殺來應該是為了試探我軍,您看我們應不應戰?”話說在看到張世輝率領著萬餘人馬主動殺過來時,作為漢官的荊門州知州聶炳,也不由如此請示道。
“恩,這個。我聽說黑衣賊勇猛難擋,就連答失八都魯都被他們打的一敗塗地,所以還是不要冒這樣的風險了。咱們高掛免戰牌,先暫避鋒芒。”一臉凝重的咬住這樣說著。
而聽到他這話,知州聶炳皺了一下眉頭,卻還是應聲領命,沒有再說什麽。
(未完待續………………………………)
ps:感謝大唐劍俠客的打賞,所以下午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