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鐵殺伐氣被蕭寧素體內勃發出的清靈氣一縷一縷地牽引過來,清靈氣包裹在暴虐無儔的金鐵氣,每過鼻翼一息,蕭寧素好似是置身火海中,非但不能捂鼻屏息,反而要迅猛地吸進火海煙塵,好在蕭寧素開靈後初成道體,如此磨難尚能堅持住三時四刻。
吸入體內的金鐵氣甫一包裹在外的清靈氣撤去,立時比最銳利的劍氣還要狠辣,甲士持刀劍沿著殿闕紫府一路電光火閃,誓將周遭一切劈個粉碎。一是由外及內的外來劍氣,一是發源肺腑的金鐵殺伐氣,孰輕孰重可想而知。
幾乎是散掉了體內大半個氣海的清靈氣,蕭寧素才終止了一應羅天網氣,隱隱泛出鏽金色的金鐵氣淤積在肺腑中,即便是如蕭寧素一般判了無上道體,這樣的內腑傷勢也決不能多受,一旦不能在承受極限裏煉化幹淨,修士道體自行接納了外來有靈濁氣,生根發芽下再難驅逐出去。
但,往哪煉化?
用於提升金行靈根根骨是金鐵氣不假,劍塚內棄劍斷劍枯劍無數,勾連出無窮殺伐氣融於一脈相承的金鐵氣中,金鐵氣誕於刀劍槍戟等百兵中,本是有些微靈性之萬物靈氣,但殺伐氣卻是追求修仙問道的修士所棄之如敝屐的惡氣,試想,修士周天納靈是至純至清的清靈氣,心性守正平和,采天補地,要與天道世間齊平,非是踏天逆天,而是順天昌天,仙道盛一分,天道盛一分,如此神州生生不息,鑄就萬世道統。
萬物有靈,皆在天道冥冥輪迴中,尤其仙修凡人、飛禽走獸,集天地菁華而生,若不是事出有因忍無可忍,怎可妄加殺戮?這金鐵氣中殺伐意乃是最最汙垢奸邪的殺戮。藏於劍塚的億萬枯劍,不單是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辟邪斬魔劍,同樣有沙場交戈之將帥佩劍,保家衛國將士之鐵劍,侵略如火的蠻夷大劍,諸般種種無法相提並論,要是蕭寧素僥幸接納了某一上古劍仙之殺伐意,是絕好的事情,要是氣運不濟下被邪魔附體,出了劍塚,棲月真人第一個就要當場斬殺!
修士修士,修仙問道!順天而行,不可綴奸附佞,更不可成魔化妖!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誌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正當蕭寧素微微踟躕時,心中油然而生一段箴言,不是其他,是蕭寧素抄寫到都能倒背如流的《道德經》,這本仙道初開即傳之於世的道家基石典籍,不單是神州道統勤加推研,凡間也是隨處可見,幾千年傳言不一,一致認定誰能參悟透了白日飛升的李聖手記,宇宙至理參悟明白,一念成仙。
不論其他,《道德經》一出,連《紫霞煉心錄》都難以抑製的殺戮意頃刻被消弭一空,隻剩下純粹的金鐵氣與至純的殺伐意,蕭寧素心中微微驚喜,原來上月抄到手痛的經書還有這妙用,不再猶豫,肺腑一動,凝成白金氣的金鐵起沒入了膻中靈根中。
一支小小的五瓣橘金獨占春搖曳在膻中穴中,蕭寧素心神沉浸,內視之下,方能緩緩地看出靈根投影,但修士靈根究竟是在體內何處,神州仙道爭論不止,有人推斷丹田能有靈根虛影,當在丹田,但也有人反駁膻中存有五氣,靈根投影同樣可見,諸如神庭、氣海,皆是莫衷一是眾說紛紜。
靈根資質乃是上天注定,蕭寧素本是庚金靈根,後天墜了一等成了辛金,尚還能後天補救,神完氣足下迴複庚金,但一開始便是辛金,哪怕是洗髓伐骨,血肉重生,生死人肉白骨都不會再進一步,除非是輪迴轉世。
金鐵氣涓涓流淌進膻中穴裏,風、暑、濕、燥、寒五氣唯恐避之不及,任由金鐵殺伐意匯入靈根投影中。天地造化,萬物有靈,修士一生皆是在與己鬥,究其一生依然是無法辨知自身道體。至純金鐵氣觸及獨占春投影,旋即海納百川地漸漸消失不見,蕭寧素隻感覺四肢百骸滅去了一絲一絲的五氣,至於金鐵氣?莫說她不知,棲月真人不知,非要修至臻境,才能管中窺豹,得見天道人道奧秘。
蕭寧素不再幹預靈根虛影自行吸收金鐵氣,而是將另一團經《道德經》洗煉過的純粹殺伐意引到了神庭中,剛一沒入識海,就與蕭寧素七情六欲五感融匯。按理而言殺伐意入體,蕭寧素當狂怒暴躁起來才對,然而她依然是神情安詳地坐在枯劍上,哪有鳳目圓睜,暴跳如雷的美人發怒模樣。
心思稍動,手中多出了兩顆靈玉,《雲及上清》一轉,靈玉中清靈氣源源不斷被送進雪山中,方才散靈牽引金鐵氣耗費甚多,劍塚是無靈之地,不誕萬物靈氣或清靈氣,蕭寧素也隻能忍痛取出靈玉補上氣海空虛。
汲取了六塊靈玉中清靈氣,蕭寧素氣海就已充盈,她有些納悶,當日在藏經洞中她算地很是清楚,一塊靈玉僅有百縷朝霞紫氣這般的清靈氣,何以今日一塊足有千縷?
思緒一動,蕭寧素敏銳地意識到心扉最深處隱隱有怒意,怒意精粹,不對人事物,僅是怒意,想來即是入體的殺伐意了。
蕭寧素也不再去思考靈玉清靈氣,或許是她當日運道不佳,拿了個幹涸靈玉吧。她漸漸入定,內視靈根獨占春虛影,將金鐵氣煉化完畢。
劍塚中無有日月,三刻前又是不離柱轟隆作響,蕭寧素猜是已過了一日,膻中穴中金鐵氣一滴不剩,盡數進了靈根中,即便是如此多的金鐵氣入身,橘金色的獨占春也才亮堂了一絲,距離銳金白金的庚金靈根所差甚遠。
唿出一口濁氣,蕭寧素輕身落下,踏在一柄白灰色的枯劍上,一觸成了齏粉,蕭寧素再是對劍器有敬慕之心,也無法一柄一柄地起開放在一邊,隻得盡可能地蜻蜓點水,一閃而過,是在支撐不住時再挖開劍墳,坐在黑土上小憩一會兒。
洗月枯劍塚號稱是三不知,一不知有幾多柄劍,二不知有幾多道劍修傳承,三不知有多無垠。至於金鐵氣、劍意劍氣地都隻能忝居末列。
劍塚並不是走地越遠就越能得到傳承或是尚未磨蝕的飛劍,氣運所至,腳下也說不定哪位真君道君的昔年佩劍,道宗劍道一脈有令,凡是劍修更換了佩劍,或是斬妖除魔等途徑得來的劍器,道宗一律等價交換,千百年來得來的仙凡妖魔劍器,全數在枯劍塚內。
蕭寧素自知修為幾斤幾兩,她不敢離不離柱太遠,即便她想走地遠些,與前輩修士一樣,探究探究劍塚廣闊,走到千丈遠時,劍塚諸氣幾乎要將她寒蠶絲織造的道袍割裂,而覆了真靈氣的肌膚血線叢生,走地越遠,越是要被萬劍穿心。
站在一座九丈高的劍墳上,蕭寧素望著近處蒼黃遠處血紅的劍塚天際,心中默然。洗月殿無疑是容納不下劍塚的,所在之地估計是在道宗秘境中,她一路走來,路過了千萬柄劍,無一柄是她適合的,非是不願,而是不敢。
荷包裏取出一盞小巧沙漏托在掌心,蕭寧素一路上又耗費了六塊靈玉補迴清靈氣,無意間翻出了一盞沙漏,底下有個“橘”字,不消說,肯定是南橘那個愛財的女人刻的。
沙漏翻轉,蕭寧素待在劍塚中約有一天半,止步於不離柱周遭千丈,再進一尺蕭寧素都無法做到,千丈內算是金鐵氣,千丈外就是金罡了,蕭寧素站在九百九十八丈處,右手粉甲短了一截,若不是一刻前蕭寧素直覺間停了一步,手先探出,恐怕她現在就是化作血水卷走。
掌中換成靈玉,覆在肌膚上的清靈氣被金鐵氣磨蝕地很快,每過半日蕭寧素就要費去六塊靈玉,蕭寧素無奈地搖了搖頭,目力所及處,大概就在一千三百丈處,有一柄淡藍青鋒,能在劍塚中堅持本色不滅的劍,無疑是值得一讀的。
蕭寧素也懶得尋找那位死得連灰都不剩的大能佩劍了,她有一柄素王,有一本《太華劍道初解》已經夠了,沒有必要傻站在這裏消耗寶貴的靈玉,轉身不再看著那柄淡藍色的劍,要退迴不離柱處,餘下一日半吞吐金鐵氣,能將橘金色提亮一點是一點。
循著不離柱,蕭寧素步履蹣跚地走迴了三百餘丈,剛要打坐歇息一會兒,眼角餘光一掃,似是有什麽黑影閃過,蕭寧素本是不以為意,天際中黑紅縱橫,一時眼花難免。但一而再,再而三後,蕭寧素頓覺詭異,站起來想反握住肩後素王,一握,握了個空。
驀然迴首間,蕭寧素乍起暴怒,所見不是什麽黑影,是個人!
崔元定!
(本章完)
吸入體內的金鐵氣甫一包裹在外的清靈氣撤去,立時比最銳利的劍氣還要狠辣,甲士持刀劍沿著殿闕紫府一路電光火閃,誓將周遭一切劈個粉碎。一是由外及內的外來劍氣,一是發源肺腑的金鐵殺伐氣,孰輕孰重可想而知。
幾乎是散掉了體內大半個氣海的清靈氣,蕭寧素才終止了一應羅天網氣,隱隱泛出鏽金色的金鐵氣淤積在肺腑中,即便是如蕭寧素一般判了無上道體,這樣的內腑傷勢也決不能多受,一旦不能在承受極限裏煉化幹淨,修士道體自行接納了外來有靈濁氣,生根發芽下再難驅逐出去。
但,往哪煉化?
用於提升金行靈根根骨是金鐵氣不假,劍塚內棄劍斷劍枯劍無數,勾連出無窮殺伐氣融於一脈相承的金鐵氣中,金鐵氣誕於刀劍槍戟等百兵中,本是有些微靈性之萬物靈氣,但殺伐氣卻是追求修仙問道的修士所棄之如敝屐的惡氣,試想,修士周天納靈是至純至清的清靈氣,心性守正平和,采天補地,要與天道世間齊平,非是踏天逆天,而是順天昌天,仙道盛一分,天道盛一分,如此神州生生不息,鑄就萬世道統。
萬物有靈,皆在天道冥冥輪迴中,尤其仙修凡人、飛禽走獸,集天地菁華而生,若不是事出有因忍無可忍,怎可妄加殺戮?這金鐵氣中殺伐意乃是最最汙垢奸邪的殺戮。藏於劍塚的億萬枯劍,不單是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辟邪斬魔劍,同樣有沙場交戈之將帥佩劍,保家衛國將士之鐵劍,侵略如火的蠻夷大劍,諸般種種無法相提並論,要是蕭寧素僥幸接納了某一上古劍仙之殺伐意,是絕好的事情,要是氣運不濟下被邪魔附體,出了劍塚,棲月真人第一個就要當場斬殺!
修士修士,修仙問道!順天而行,不可綴奸附佞,更不可成魔化妖!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誌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正當蕭寧素微微踟躕時,心中油然而生一段箴言,不是其他,是蕭寧素抄寫到都能倒背如流的《道德經》,這本仙道初開即傳之於世的道家基石典籍,不單是神州道統勤加推研,凡間也是隨處可見,幾千年傳言不一,一致認定誰能參悟透了白日飛升的李聖手記,宇宙至理參悟明白,一念成仙。
不論其他,《道德經》一出,連《紫霞煉心錄》都難以抑製的殺戮意頃刻被消弭一空,隻剩下純粹的金鐵氣與至純的殺伐意,蕭寧素心中微微驚喜,原來上月抄到手痛的經書還有這妙用,不再猶豫,肺腑一動,凝成白金氣的金鐵起沒入了膻中靈根中。
一支小小的五瓣橘金獨占春搖曳在膻中穴中,蕭寧素心神沉浸,內視之下,方能緩緩地看出靈根投影,但修士靈根究竟是在體內何處,神州仙道爭論不止,有人推斷丹田能有靈根虛影,當在丹田,但也有人反駁膻中存有五氣,靈根投影同樣可見,諸如神庭、氣海,皆是莫衷一是眾說紛紜。
靈根資質乃是上天注定,蕭寧素本是庚金靈根,後天墜了一等成了辛金,尚還能後天補救,神完氣足下迴複庚金,但一開始便是辛金,哪怕是洗髓伐骨,血肉重生,生死人肉白骨都不會再進一步,除非是輪迴轉世。
金鐵氣涓涓流淌進膻中穴裏,風、暑、濕、燥、寒五氣唯恐避之不及,任由金鐵殺伐意匯入靈根投影中。天地造化,萬物有靈,修士一生皆是在與己鬥,究其一生依然是無法辨知自身道體。至純金鐵氣觸及獨占春投影,旋即海納百川地漸漸消失不見,蕭寧素隻感覺四肢百骸滅去了一絲一絲的五氣,至於金鐵氣?莫說她不知,棲月真人不知,非要修至臻境,才能管中窺豹,得見天道人道奧秘。
蕭寧素不再幹預靈根虛影自行吸收金鐵氣,而是將另一團經《道德經》洗煉過的純粹殺伐意引到了神庭中,剛一沒入識海,就與蕭寧素七情六欲五感融匯。按理而言殺伐意入體,蕭寧素當狂怒暴躁起來才對,然而她依然是神情安詳地坐在枯劍上,哪有鳳目圓睜,暴跳如雷的美人發怒模樣。
心思稍動,手中多出了兩顆靈玉,《雲及上清》一轉,靈玉中清靈氣源源不斷被送進雪山中,方才散靈牽引金鐵氣耗費甚多,劍塚是無靈之地,不誕萬物靈氣或清靈氣,蕭寧素也隻能忍痛取出靈玉補上氣海空虛。
汲取了六塊靈玉中清靈氣,蕭寧素氣海就已充盈,她有些納悶,當日在藏經洞中她算地很是清楚,一塊靈玉僅有百縷朝霞紫氣這般的清靈氣,何以今日一塊足有千縷?
思緒一動,蕭寧素敏銳地意識到心扉最深處隱隱有怒意,怒意精粹,不對人事物,僅是怒意,想來即是入體的殺伐意了。
蕭寧素也不再去思考靈玉清靈氣,或許是她當日運道不佳,拿了個幹涸靈玉吧。她漸漸入定,內視靈根獨占春虛影,將金鐵氣煉化完畢。
劍塚中無有日月,三刻前又是不離柱轟隆作響,蕭寧素猜是已過了一日,膻中穴中金鐵氣一滴不剩,盡數進了靈根中,即便是如此多的金鐵氣入身,橘金色的獨占春也才亮堂了一絲,距離銳金白金的庚金靈根所差甚遠。
唿出一口濁氣,蕭寧素輕身落下,踏在一柄白灰色的枯劍上,一觸成了齏粉,蕭寧素再是對劍器有敬慕之心,也無法一柄一柄地起開放在一邊,隻得盡可能地蜻蜓點水,一閃而過,是在支撐不住時再挖開劍墳,坐在黑土上小憩一會兒。
洗月枯劍塚號稱是三不知,一不知有幾多柄劍,二不知有幾多道劍修傳承,三不知有多無垠。至於金鐵氣、劍意劍氣地都隻能忝居末列。
劍塚並不是走地越遠就越能得到傳承或是尚未磨蝕的飛劍,氣運所至,腳下也說不定哪位真君道君的昔年佩劍,道宗劍道一脈有令,凡是劍修更換了佩劍,或是斬妖除魔等途徑得來的劍器,道宗一律等價交換,千百年來得來的仙凡妖魔劍器,全數在枯劍塚內。
蕭寧素自知修為幾斤幾兩,她不敢離不離柱太遠,即便她想走地遠些,與前輩修士一樣,探究探究劍塚廣闊,走到千丈遠時,劍塚諸氣幾乎要將她寒蠶絲織造的道袍割裂,而覆了真靈氣的肌膚血線叢生,走地越遠,越是要被萬劍穿心。
站在一座九丈高的劍墳上,蕭寧素望著近處蒼黃遠處血紅的劍塚天際,心中默然。洗月殿無疑是容納不下劍塚的,所在之地估計是在道宗秘境中,她一路走來,路過了千萬柄劍,無一柄是她適合的,非是不願,而是不敢。
荷包裏取出一盞小巧沙漏托在掌心,蕭寧素一路上又耗費了六塊靈玉補迴清靈氣,無意間翻出了一盞沙漏,底下有個“橘”字,不消說,肯定是南橘那個愛財的女人刻的。
沙漏翻轉,蕭寧素待在劍塚中約有一天半,止步於不離柱周遭千丈,再進一尺蕭寧素都無法做到,千丈內算是金鐵氣,千丈外就是金罡了,蕭寧素站在九百九十八丈處,右手粉甲短了一截,若不是一刻前蕭寧素直覺間停了一步,手先探出,恐怕她現在就是化作血水卷走。
掌中換成靈玉,覆在肌膚上的清靈氣被金鐵氣磨蝕地很快,每過半日蕭寧素就要費去六塊靈玉,蕭寧素無奈地搖了搖頭,目力所及處,大概就在一千三百丈處,有一柄淡藍青鋒,能在劍塚中堅持本色不滅的劍,無疑是值得一讀的。
蕭寧素也懶得尋找那位死得連灰都不剩的大能佩劍了,她有一柄素王,有一本《太華劍道初解》已經夠了,沒有必要傻站在這裏消耗寶貴的靈玉,轉身不再看著那柄淡藍色的劍,要退迴不離柱處,餘下一日半吞吐金鐵氣,能將橘金色提亮一點是一點。
循著不離柱,蕭寧素步履蹣跚地走迴了三百餘丈,剛要打坐歇息一會兒,眼角餘光一掃,似是有什麽黑影閃過,蕭寧素本是不以為意,天際中黑紅縱橫,一時眼花難免。但一而再,再而三後,蕭寧素頓覺詭異,站起來想反握住肩後素王,一握,握了個空。
驀然迴首間,蕭寧素乍起暴怒,所見不是什麽黑影,是個人!
崔元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