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四月份的時候,當大宇村的村民領到蓋有清河縣陽光鄉人民政府大印的《農民負擔稅費卡》時,發現跟往年的大不一樣。與往年相比,卡上列出的“村提留”和“鄉統籌”的應繳費用項目多了,平均攤在每人頭上的繳費金額增加了四十多元。村民對此議論紛紛。幾個膽子大的村民拿著這本“閻王賬”相邀著來到村委辦公室,問他們為什麽今年的農民負擔比往年高了一大截。趙基德推脫說,這是鄉裏定的,我們也沒有辦法。村民接著問為什麽鄉裏定得這麽高。趙基德說這是鄉裏領導的事,我們不太清楚。村民聽完忿忿不平,其中有一個摞下一句話:到時看你們怎麽收!幾個人悻悻地走了。
客觀地講,陽光鄉的農民的負擔是一年比一年重。上任鄉黨委書記吳良才在任時,先後上馬了兩個企業——礦泉水廠和石材加工廠。兩個廠都是因為對市場行情不了解,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再加上管理不善,不多久都倒閉了。兩個廠共損失兩百多萬元,而這些錢都是向銀行借來的。為了還銀行的錢,鄉政府公開要求各村委會多報農民的人均純收入,以便多收一些錢。向農民多收錢,村委會也得利,於是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在“一片大好形勢”下,每年都要比上年至少“增長”十個百分點。“閻王”接任之後,不僅沒有給“病重”的陽光鄉休養生息的機會,反而加重了這一負擔。項目一個接一個地上,鄉政府的債越欠越多,攤在村民頭上的負擔也就越來越重。
陽光鄉的幾任黨政領導對大宇村前任村委書記張敬民可謂是又恨又愛。恨的是他每年報給鄉政府的村民人均純收入始終排在全鄉十六個行政村的最後三名,而且每年的增長幅度從不會超過百分之五,領導罵他是“鐵公雞”;愛的是張敬民在執行鄉政府的其它指示時卻是最為積極、最為徹底的一個,而且從不給鄉政府捅婁子,這一點又令領導們大為讚賞。趙基德當上大宇村的村委書記後,村委會的開支猛增,單轎車的開支一年就要一萬多元;尤其是去年,“村提留”被鄉政府平調走之後,村委會的財政更是捉襟見襯。為了多收錢,趙基德報給鄉政府大宇村去年的人均為一千六百元,比去年報的多了一大截。趙春雷擔心地說,你一下多報這麽多,以後村民還怎麽活啊!趙基德卻不以為然,說有的村報得比我們還高,既然人家能收到錢,咱們為什麽不可以。趙春雷也不好再說什麽了,但他有種預感,下半年向村民收錢時肯定要出事。
當田地裏的農活忙得七七八八的時候,大宇村的幹部們開始上村民家收錢了。一個多星期前,趙家喜就帶著“四大金剛”在村裏的各顯眼處貼上了繳費通知。這次收錢,趙基德心裏早就謀劃好了,先帶著村幹部挨家挨戶走一圈,能收的先收,收不到的算是給村民上門再下一次通知;第二次收錢的時候就帶上“四大金剛”,誰要是再不給錢就搬東西。反正鄉政府一直以來支持村委會這樣幹——每當收“提留統籌”的時候,村幹部要是吃不爛群眾,鄉政府都會派人支援。
昨天晚上,趙基德召集村幹部照開了一次“擴大”會議(把“四大金剛”擴大進去了),商討了一下向村民收錢的事。今天一大早,趁村民還沒有出去勞動,趙基德就帶著村幹部開始挨家挨戶向村民收錢了。
他們一行人轉了幾戶後,來到了張夏劍家。張夏劍正坐在家門口用稻草編蒲團。
張夏劍見村幹部來“看望”自己,趕忙起身把他們讓進屋,撐著一支拐杖忙前忙後,給村幹部們涮茶倒水。
趙春雷笑著問張夏劍:“你編這麽多蒲團幹嗎?準備拿去賣錢麽?”
“這個能值幾個錢,是用來給向我老婆‘問事’的人坐的。”張夏劍說。
趙基德也笑著說:“你老婆的能耐真不小,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連王姆娘娘有幾個幹女兒她都知道。我看來找她‘問事’還真不少——怎麽樣,賺了不少錢吧?”
“她是替神辦事,目的是為大家消災解難,收不了幾個錢。”
“我婆婆那次腰痛,來找你老婆‘治病’。僅那一次她就給你老婆三十元,還說收不了幾外錢?”馮金花插話說。
“可她的病不也是治好了麽?”張夏劍為老婆辯解。
“治好個鬼!迴去後依然疼痛。我老公帶她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她原來是得了腎結石。”
張夏劍尷尬地笑了笑,說:“神也要問,醫生也要看,神藥兩醫病才好得快嘛。”
趙基德擺擺手,說:“神也好,醫也好,這個咱們先放一邊。今天我們是來收錢的,通知早就貼出來了,錢準備好了沒有?”
“什麽錢啊?”張夏劍明知故問。
“我說的是‘三提五統’。有哪些項目,卡上麵都寫得清清楚楚。”
“明明是‘三提五統’,但我數了數,好像有九提十七統;而且總的應繳費用比去年多了一大截。我算了一下,我家四口人加起來大概多了一百六十多元。”張夏劍扳著指頭說。
林正榮說:“你說的九提十七統是按細項寫的,目的是讓大家看著明白。歸納起來也就是‘三提五統’,沒有多列項目。總的錢數是比以前多了點,但多收有多收的用處,不會讓老百姓白掏錢的。”張夏劍想,你林正榮純屬放屁,照你這樣說向村民收十萬八萬也是應該的了?反正這個錢我不會急著交,先看看其他人對這事的態度,要是大家都拒絕交錢當然是最好不過了。他對村幹部說:“家裏的錢現在都是由我老婆管,她昨天迴娘家去了還沒有迴來。我手上沒有一分錢,要不等她迴來再說。”
趙基德板著臉說:“收款通知我們都貼了一個多星期,你們不會沒看到,怎麽一上門都說沒錢呢?這個錢誰都少不了,遲早都得交的!”
張夏劍陪著笑臉說:“我又沒說不交。”
“行了!也不和你多嚼舌頭。今天上門算是給你再次下通知,下次來你再不交錢可就說不過去了!”趙基德麵帶慍色,說完帶著村幹部離開了張夏劍家。
趙基德一行人來到了周桂珍家。周桂珍人在家裏,見村幹部來了,把他們讓進了屋。周桂珍自老公林木森坐牢後,家境一落千丈。同樣是婦人當家,孫鳳香有大哥和小叔子兩家人幫扶。林木森上無兄下無弟,周桂珍的娘家又離得遠,沒有人來幫扶她,她隻得自力更生,包括犁田這種由男人幹的活都得自己幹,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趙基德沒有繞彎子,開門見山地問周桂珍有沒有錢交。自從挨了趙基德一腳,周桂珍怕他了;而且自己現在沒有任何依靠,更加不敢得罪他。當看到村裏貼出的繳費通知時,周桂珍知道這錢遲早要交的,去娘家向弟弟借了五百元錢。周桂珍說:“沒有也得有,我向娘家人借了些錢,今天把該交的都給你們交上。”
“不是給我們交上,是交給政府,我們也是替政府辦差。”趙基德糾正說。
周桂珍去到房裏拿出錢,交到會計林正榮手中,說:“錢數剛好,你點點。”
林正榮接過錢數了兩遍,確實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看來她早就準備好了錢。林正榮笑著說:“沒錯,毫厘不差。要是大家都象你這麽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不知道有多省心。”
周桂珍苦笑了一下:“我是老實人,政府的命令我哪敢違抗。你們說要交,我就隻得交了。”
趙基德沒想到曾經是村裏罵人精的周桂珍變得比以前溫順了許多,對她的厭惡感也就減少了。他對周桂珍說:“不是上麵有任務壓著,我們不會輕易張口問老百姓要錢。其實我們當村幹部的也不容易,醜人由我們做,好人卻給別人當。說真的,如果村民都有你這種覺悟和態度,我們當村幹部的打心眼裏感激不盡。”
周桂珍點頭連連稱是,心裏卻說,今天我是交了錢你才說番好話,否則你不卸了我家門板才怪呢!從周桂珍家出來,村幹部上恩剛家收錢。趙家喜剛向恩剛提收錢的事,恩剛就質問他負擔卡上烏七八糟的收費項目是怎麽定出來的,每個項目後麵為什麽不寫具體收多少錢,而隻寫總計應繳多少。
趙家喜說:“寫不寫並不重要,反正總的錢數還是那麽多。”
恩剛問他:“為什麽今年應繳的錢會那麽多?”
趙基德接話迴答說:“以前張敬民隱瞞了村民的實際人均純收入,我們現在隻是把隱瞞的部分加上去了而已。”
恩剛對他的迴答嗤之以鼻,說:“村裏的情況你們誰不清楚,人均能個八九百元就不錯了;就算咱們村前年的人均純收入就是你們報給鄉政府一千二百五十元,怎麽去年一下子就成了一千六百元呢?村裏的地明明被人家租走了一半,純收入卻莫名其妙多了三百五十元,這怎麽解釋?還有,政策規定‘三提五統’不得超過上年人均收入的百分之五,可按卡上寫的我家應繳的費用卻達到了百分之十三,這又從何說起?如果你們不解釋清楚的話,這個錢我不交!”
趙基德說不出之所以然來,隻好拿這是上麵規定的來搪塞恩剛。恩剛說你向上麵的頭頭問清楚了再來收錢。說得他們非常狼狽,灰溜溜地走了。
恩剛事後又私下和趙滿堂等人“串通”好,先不交錢,聯合起來和村幹部耗著,看他們最後究竟怎樣處理這件事。
村民有的明明家裏有錢也拖著不給或少給,有的手頭上確實沒錢,一時給不了。趙基德他們花了三天時間,全村一圈轉下來沒收到多少錢。趙家喜擔憂地說:“像這樣收下去,收到何年何月才能收齊呢。”趙基德大氣地迴答說:“挨得日子少不了賬!國慶節前都得給我把錢交齊,否則就對他們進行專政!”
趙基德所謂的專政,就是請鄉政府的大員助陣,逼村民交錢。如不交,不好意思,扒糧拿物趕牲畜的伺侯。他心裏也多少已經預料到了,這次收錢不同與往,有很大一部分村民會進行抵觸。如果“四大金剛”擺平不了他們,就借鄉政府的力量進行鎮壓。
客觀地講,這種“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做法不但不會使農民變得馴服和聽話,反而“訓練”得他們更具“凝聚力”和“戰鬥力”,當然也更具破壞力。盡管陽光鄉的其他村幹部經常采用這種“工作方法”,但大宇村的前任村委書記張敬民以前卻從來沒有用過。這不是說他有多麽英明偉大,而是他不會置村民的死活而不顧,人為加大村民的負擔。再者他明人不做暗事,會把事情的真實情況如實向群眾說明,把道理掰開揉碎向大家反複講解,這需要巨大的耐心與韌勁,而他卻恰恰有這樣的耐心和韌勁;而且他在工作上也會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所以群眾都很信得過他。趙基德沒有這個本事,也不屑於那樣做,當然會想到這種“簡單實用”的方法。
中秋節快要到了。按鄉下的習俗,未婚女婿要給女方及其親戚家送節。端午節送粽子、包子;中秋節送月餅、柚子;春節則送年貨。這種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慢慢在變,不送東西改成直接送錢。現在佳節一天天臨近,村路上送節的人多了起來。
恩琴“五一”節的時候訂婚了,未婚夫是陽光鄉郵政所去年剛調來的一名職工,叫高清。高清雖是城裏人,但也按鄉下的習俗送節來了。恩剛那天和村幹部打完嘴仗後,心情一直很煩悶,見妹夫來了很高興,正好可以借機喝點酒寬寬心。
恩琴的這樁婚事的半個媒人是在大宇村蹲點的鄉幹部胡晴光。胡晴光和高清是中學同學,高清調來後,兩人經常在一起聊天或者喝小酒。胡晴光已經結婚了,他見老同學還“待在閨中”,於是想給他介紹一個對象。胡晴光想到的第一人個就是大宇村的恩琴,這姑娘人長得標致,縫衣服的手藝又好。
有一天,胡晴光帶著高清來到了蘭花家。他手裏故意拿了一塊料子,進門先和蘭花打了一聲招唿,然後笑嘻嘻對恩琴說你的手藝好,我特意向我的同學推薦你替他做件衣服,說著順勢把高清介紹給恩琴認識。恩琴友好地衝高清笑了笑,並給兩人各倒了一杯茶。高清見恩琴不僅長得好看,人也和氣,心裏頓時對她產生了好感。他接過恩琴遞過來的茶時,不禁向她多瞄了幾眼。
自從認識恩琴後,高清好像丟了魂,隔三差五買塊料子找恩琴替自己做衣服——其實他壓根兒就要不了那麽多衣服。高清的“詭計”被蘭花識破了,不過她沒有說出來,而是故意和他聊天,了解他的背景。有一次蘭花在村上碰到正要迴家的胡晴光,攔住他問:“你是不是有意讓高清認識恩琴?”
胡晴光詭秘一笑,說:“嫂子真是聰明,我正是想讓他們倆先接觸接觸,待時機成熟之後再來向嫂子提親。”
“我看高清有點書呆子氣,不過他人挺蹋實,問他什麽都老老實實迴答。”
“嫂子說得沒錯,他人很率真,沒什麽所謂的花花腸子。他的家境也挺好,家在縣城,父母都有工作,他是家中的獨子。他的單位目前效益還可以,除了工資還有獎金,比中學的老師強多了。高清對我說了,他相中了恩琴,現在就看你侄女的意見了。”
“我先跟我嫂子說一下,然後再跟她本人商量商量,不管結果怎樣,改天我一定給你一個準信。”
胡晴光說:“行!”
沒過幾天,蘭花給胡晴光答複,說我嫂子同意了,恩琴也沒有意見,你帶高清來恩琴家吃餐飯,讓他和她的家人都相互認識認識。
胡晴光高興地答應了,迴去把消息告訴了高清。高清聽完激動得嘴皮子打抖,擰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感覺很疼,才知道這不是在做夢。
胡晴光和蘭花約了一個日子,帶著高清去恩琴家。恩琴一家人那天都在家,還把恩琴的奶奶和嬸子鳳香都請過來了。在飯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輪番和高清搭話。高清知道自己是桌上的“眾矢之的”,不免有些緊張,說話也不如平日那麽利索了,磕磕巴巴的,不時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高清的率真嬴得全家人的好感。後來高清的父母也來到恩琴家認了親,兩家人在“五一”節那天為高清和恩琴辦了訂婚酒。吃酒席的那天,鳳香瞅了一個空,把小梅拉到一旁,羨慕地說:“大嫂你福氣真好,找了一個好兒媳,現在又有了個好女婿,好事都讓你趕上了。”鄭小梅當時心情很高興,對鳳香說:“是哩!這兩個草皮的婚事我都滿意。不過你也不用急,將來恩亞和恩琦找的對象肯定要比恩剛和恩琴的強,到時就該輪著我說你有福氣了。”
小梅確實很喜歡高清這個女婿,小夥子雖然是城裏人,卻沒有半點城裏人的傲氣;而且嘴巴很乖,大宇村的村民隻要是他認識的,碰麵時都會熱情地和人家打招唿。今天女婿上門,小梅做了滿滿的一桌子菜來招待他。恩剛和恩強陪著高清喝啤酒。金生嫌啤酒有股潲水味,喝的是自家釀的“土燒”。
高清見桌上的菜如此豐盛,有點過意不去,時不時地對準丈母娘說:“太浪費了!太浪費了!”
恩剛說:“中午吃不完晚上吃,人吃不完喂給豬吃,農村人把東西看得很精貴,哪能讓它浪費掉呢。”
“怎麽把人和豬擱一塊說呢?不像話!”小梅批評恩剛。
恩強對高清解釋道:“我哥是個直性子,說話不打草稿,姐夫莫往心裏去。”
金生嘿嘿地笑了,他越來越覺得小兒子懂事了。在金生看來,雖然恩強的膽子沒他哥大,但城府絕對比他哥深;而且為人處事都很有分寸,這一點像自己。兩個兒子比較起來,金生對恩剛更為操心。雖然恩剛年紀比恩強大,但他性格剛烈,容易衝動和得罪人,上次因帶頭毀壞糧食局的鐵絲網被派出所抓去罰款,著實讓做父親的為他心驚肉跳一迴。這一次恩剛又準備帶頭抵製交錢,真不敢想像他又會捅出什麽婁子。當然,當著女婿的麵,他不好說恩剛什麽。金生也挺喜歡高清,不時地提醒他多吃菜。高清心情高興,拿起酒碗敬了這個敬拿那個,結果最後喝醉了,吐了一地。事後恩琴埋怨恩剛不該給他倒那麽多酒。恩剛攤開手,一臉無辜地說:“是他自己讓我倒的!”
客觀地講,陽光鄉的農民的負擔是一年比一年重。上任鄉黨委書記吳良才在任時,先後上馬了兩個企業——礦泉水廠和石材加工廠。兩個廠都是因為對市場行情不了解,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再加上管理不善,不多久都倒閉了。兩個廠共損失兩百多萬元,而這些錢都是向銀行借來的。為了還銀行的錢,鄉政府公開要求各村委會多報農民的人均純收入,以便多收一些錢。向農民多收錢,村委會也得利,於是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在“一片大好形勢”下,每年都要比上年至少“增長”十個百分點。“閻王”接任之後,不僅沒有給“病重”的陽光鄉休養生息的機會,反而加重了這一負擔。項目一個接一個地上,鄉政府的債越欠越多,攤在村民頭上的負擔也就越來越重。
陽光鄉的幾任黨政領導對大宇村前任村委書記張敬民可謂是又恨又愛。恨的是他每年報給鄉政府的村民人均純收入始終排在全鄉十六個行政村的最後三名,而且每年的增長幅度從不會超過百分之五,領導罵他是“鐵公雞”;愛的是張敬民在執行鄉政府的其它指示時卻是最為積極、最為徹底的一個,而且從不給鄉政府捅婁子,這一點又令領導們大為讚賞。趙基德當上大宇村的村委書記後,村委會的開支猛增,單轎車的開支一年就要一萬多元;尤其是去年,“村提留”被鄉政府平調走之後,村委會的財政更是捉襟見襯。為了多收錢,趙基德報給鄉政府大宇村去年的人均為一千六百元,比去年報的多了一大截。趙春雷擔心地說,你一下多報這麽多,以後村民還怎麽活啊!趙基德卻不以為然,說有的村報得比我們還高,既然人家能收到錢,咱們為什麽不可以。趙春雷也不好再說什麽了,但他有種預感,下半年向村民收錢時肯定要出事。
當田地裏的農活忙得七七八八的時候,大宇村的幹部們開始上村民家收錢了。一個多星期前,趙家喜就帶著“四大金剛”在村裏的各顯眼處貼上了繳費通知。這次收錢,趙基德心裏早就謀劃好了,先帶著村幹部挨家挨戶走一圈,能收的先收,收不到的算是給村民上門再下一次通知;第二次收錢的時候就帶上“四大金剛”,誰要是再不給錢就搬東西。反正鄉政府一直以來支持村委會這樣幹——每當收“提留統籌”的時候,村幹部要是吃不爛群眾,鄉政府都會派人支援。
昨天晚上,趙基德召集村幹部照開了一次“擴大”會議(把“四大金剛”擴大進去了),商討了一下向村民收錢的事。今天一大早,趁村民還沒有出去勞動,趙基德就帶著村幹部開始挨家挨戶向村民收錢了。
他們一行人轉了幾戶後,來到了張夏劍家。張夏劍正坐在家門口用稻草編蒲團。
張夏劍見村幹部來“看望”自己,趕忙起身把他們讓進屋,撐著一支拐杖忙前忙後,給村幹部們涮茶倒水。
趙春雷笑著問張夏劍:“你編這麽多蒲團幹嗎?準備拿去賣錢麽?”
“這個能值幾個錢,是用來給向我老婆‘問事’的人坐的。”張夏劍說。
趙基德也笑著說:“你老婆的能耐真不小,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連王姆娘娘有幾個幹女兒她都知道。我看來找她‘問事’還真不少——怎麽樣,賺了不少錢吧?”
“她是替神辦事,目的是為大家消災解難,收不了幾個錢。”
“我婆婆那次腰痛,來找你老婆‘治病’。僅那一次她就給你老婆三十元,還說收不了幾外錢?”馮金花插話說。
“可她的病不也是治好了麽?”張夏劍為老婆辯解。
“治好個鬼!迴去後依然疼痛。我老公帶她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她原來是得了腎結石。”
張夏劍尷尬地笑了笑,說:“神也要問,醫生也要看,神藥兩醫病才好得快嘛。”
趙基德擺擺手,說:“神也好,醫也好,這個咱們先放一邊。今天我們是來收錢的,通知早就貼出來了,錢準備好了沒有?”
“什麽錢啊?”張夏劍明知故問。
“我說的是‘三提五統’。有哪些項目,卡上麵都寫得清清楚楚。”
“明明是‘三提五統’,但我數了數,好像有九提十七統;而且總的應繳費用比去年多了一大截。我算了一下,我家四口人加起來大概多了一百六十多元。”張夏劍扳著指頭說。
林正榮說:“你說的九提十七統是按細項寫的,目的是讓大家看著明白。歸納起來也就是‘三提五統’,沒有多列項目。總的錢數是比以前多了點,但多收有多收的用處,不會讓老百姓白掏錢的。”張夏劍想,你林正榮純屬放屁,照你這樣說向村民收十萬八萬也是應該的了?反正這個錢我不會急著交,先看看其他人對這事的態度,要是大家都拒絕交錢當然是最好不過了。他對村幹部說:“家裏的錢現在都是由我老婆管,她昨天迴娘家去了還沒有迴來。我手上沒有一分錢,要不等她迴來再說。”
趙基德板著臉說:“收款通知我們都貼了一個多星期,你們不會沒看到,怎麽一上門都說沒錢呢?這個錢誰都少不了,遲早都得交的!”
張夏劍陪著笑臉說:“我又沒說不交。”
“行了!也不和你多嚼舌頭。今天上門算是給你再次下通知,下次來你再不交錢可就說不過去了!”趙基德麵帶慍色,說完帶著村幹部離開了張夏劍家。
趙基德一行人來到了周桂珍家。周桂珍人在家裏,見村幹部來了,把他們讓進了屋。周桂珍自老公林木森坐牢後,家境一落千丈。同樣是婦人當家,孫鳳香有大哥和小叔子兩家人幫扶。林木森上無兄下無弟,周桂珍的娘家又離得遠,沒有人來幫扶她,她隻得自力更生,包括犁田這種由男人幹的活都得自己幹,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趙基德沒有繞彎子,開門見山地問周桂珍有沒有錢交。自從挨了趙基德一腳,周桂珍怕他了;而且自己現在沒有任何依靠,更加不敢得罪他。當看到村裏貼出的繳費通知時,周桂珍知道這錢遲早要交的,去娘家向弟弟借了五百元錢。周桂珍說:“沒有也得有,我向娘家人借了些錢,今天把該交的都給你們交上。”
“不是給我們交上,是交給政府,我們也是替政府辦差。”趙基德糾正說。
周桂珍去到房裏拿出錢,交到會計林正榮手中,說:“錢數剛好,你點點。”
林正榮接過錢數了兩遍,確實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看來她早就準備好了錢。林正榮笑著說:“沒錯,毫厘不差。要是大家都象你這麽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不知道有多省心。”
周桂珍苦笑了一下:“我是老實人,政府的命令我哪敢違抗。你們說要交,我就隻得交了。”
趙基德沒想到曾經是村裏罵人精的周桂珍變得比以前溫順了許多,對她的厭惡感也就減少了。他對周桂珍說:“不是上麵有任務壓著,我們不會輕易張口問老百姓要錢。其實我們當村幹部的也不容易,醜人由我們做,好人卻給別人當。說真的,如果村民都有你這種覺悟和態度,我們當村幹部的打心眼裏感激不盡。”
周桂珍點頭連連稱是,心裏卻說,今天我是交了錢你才說番好話,否則你不卸了我家門板才怪呢!從周桂珍家出來,村幹部上恩剛家收錢。趙家喜剛向恩剛提收錢的事,恩剛就質問他負擔卡上烏七八糟的收費項目是怎麽定出來的,每個項目後麵為什麽不寫具體收多少錢,而隻寫總計應繳多少。
趙家喜說:“寫不寫並不重要,反正總的錢數還是那麽多。”
恩剛問他:“為什麽今年應繳的錢會那麽多?”
趙基德接話迴答說:“以前張敬民隱瞞了村民的實際人均純收入,我們現在隻是把隱瞞的部分加上去了而已。”
恩剛對他的迴答嗤之以鼻,說:“村裏的情況你們誰不清楚,人均能個八九百元就不錯了;就算咱們村前年的人均純收入就是你們報給鄉政府一千二百五十元,怎麽去年一下子就成了一千六百元呢?村裏的地明明被人家租走了一半,純收入卻莫名其妙多了三百五十元,這怎麽解釋?還有,政策規定‘三提五統’不得超過上年人均收入的百分之五,可按卡上寫的我家應繳的費用卻達到了百分之十三,這又從何說起?如果你們不解釋清楚的話,這個錢我不交!”
趙基德說不出之所以然來,隻好拿這是上麵規定的來搪塞恩剛。恩剛說你向上麵的頭頭問清楚了再來收錢。說得他們非常狼狽,灰溜溜地走了。
恩剛事後又私下和趙滿堂等人“串通”好,先不交錢,聯合起來和村幹部耗著,看他們最後究竟怎樣處理這件事。
村民有的明明家裏有錢也拖著不給或少給,有的手頭上確實沒錢,一時給不了。趙基德他們花了三天時間,全村一圈轉下來沒收到多少錢。趙家喜擔憂地說:“像這樣收下去,收到何年何月才能收齊呢。”趙基德大氣地迴答說:“挨得日子少不了賬!國慶節前都得給我把錢交齊,否則就對他們進行專政!”
趙基德所謂的專政,就是請鄉政府的大員助陣,逼村民交錢。如不交,不好意思,扒糧拿物趕牲畜的伺侯。他心裏也多少已經預料到了,這次收錢不同與往,有很大一部分村民會進行抵觸。如果“四大金剛”擺平不了他們,就借鄉政府的力量進行鎮壓。
客觀地講,這種“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做法不但不會使農民變得馴服和聽話,反而“訓練”得他們更具“凝聚力”和“戰鬥力”,當然也更具破壞力。盡管陽光鄉的其他村幹部經常采用這種“工作方法”,但大宇村的前任村委書記張敬民以前卻從來沒有用過。這不是說他有多麽英明偉大,而是他不會置村民的死活而不顧,人為加大村民的負擔。再者他明人不做暗事,會把事情的真實情況如實向群眾說明,把道理掰開揉碎向大家反複講解,這需要巨大的耐心與韌勁,而他卻恰恰有這樣的耐心和韌勁;而且他在工作上也會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所以群眾都很信得過他。趙基德沒有這個本事,也不屑於那樣做,當然會想到這種“簡單實用”的方法。
中秋節快要到了。按鄉下的習俗,未婚女婿要給女方及其親戚家送節。端午節送粽子、包子;中秋節送月餅、柚子;春節則送年貨。這種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慢慢在變,不送東西改成直接送錢。現在佳節一天天臨近,村路上送節的人多了起來。
恩琴“五一”節的時候訂婚了,未婚夫是陽光鄉郵政所去年剛調來的一名職工,叫高清。高清雖是城裏人,但也按鄉下的習俗送節來了。恩剛那天和村幹部打完嘴仗後,心情一直很煩悶,見妹夫來了很高興,正好可以借機喝點酒寬寬心。
恩琴的這樁婚事的半個媒人是在大宇村蹲點的鄉幹部胡晴光。胡晴光和高清是中學同學,高清調來後,兩人經常在一起聊天或者喝小酒。胡晴光已經結婚了,他見老同學還“待在閨中”,於是想給他介紹一個對象。胡晴光想到的第一人個就是大宇村的恩琴,這姑娘人長得標致,縫衣服的手藝又好。
有一天,胡晴光帶著高清來到了蘭花家。他手裏故意拿了一塊料子,進門先和蘭花打了一聲招唿,然後笑嘻嘻對恩琴說你的手藝好,我特意向我的同學推薦你替他做件衣服,說著順勢把高清介紹給恩琴認識。恩琴友好地衝高清笑了笑,並給兩人各倒了一杯茶。高清見恩琴不僅長得好看,人也和氣,心裏頓時對她產生了好感。他接過恩琴遞過來的茶時,不禁向她多瞄了幾眼。
自從認識恩琴後,高清好像丟了魂,隔三差五買塊料子找恩琴替自己做衣服——其實他壓根兒就要不了那麽多衣服。高清的“詭計”被蘭花識破了,不過她沒有說出來,而是故意和他聊天,了解他的背景。有一次蘭花在村上碰到正要迴家的胡晴光,攔住他問:“你是不是有意讓高清認識恩琴?”
胡晴光詭秘一笑,說:“嫂子真是聰明,我正是想讓他們倆先接觸接觸,待時機成熟之後再來向嫂子提親。”
“我看高清有點書呆子氣,不過他人挺蹋實,問他什麽都老老實實迴答。”
“嫂子說得沒錯,他人很率真,沒什麽所謂的花花腸子。他的家境也挺好,家在縣城,父母都有工作,他是家中的獨子。他的單位目前效益還可以,除了工資還有獎金,比中學的老師強多了。高清對我說了,他相中了恩琴,現在就看你侄女的意見了。”
“我先跟我嫂子說一下,然後再跟她本人商量商量,不管結果怎樣,改天我一定給你一個準信。”
胡晴光說:“行!”
沒過幾天,蘭花給胡晴光答複,說我嫂子同意了,恩琴也沒有意見,你帶高清來恩琴家吃餐飯,讓他和她的家人都相互認識認識。
胡晴光高興地答應了,迴去把消息告訴了高清。高清聽完激動得嘴皮子打抖,擰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感覺很疼,才知道這不是在做夢。
胡晴光和蘭花約了一個日子,帶著高清去恩琴家。恩琴一家人那天都在家,還把恩琴的奶奶和嬸子鳳香都請過來了。在飯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輪番和高清搭話。高清知道自己是桌上的“眾矢之的”,不免有些緊張,說話也不如平日那麽利索了,磕磕巴巴的,不時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高清的率真嬴得全家人的好感。後來高清的父母也來到恩琴家認了親,兩家人在“五一”節那天為高清和恩琴辦了訂婚酒。吃酒席的那天,鳳香瞅了一個空,把小梅拉到一旁,羨慕地說:“大嫂你福氣真好,找了一個好兒媳,現在又有了個好女婿,好事都讓你趕上了。”鄭小梅當時心情很高興,對鳳香說:“是哩!這兩個草皮的婚事我都滿意。不過你也不用急,將來恩亞和恩琦找的對象肯定要比恩剛和恩琴的強,到時就該輪著我說你有福氣了。”
小梅確實很喜歡高清這個女婿,小夥子雖然是城裏人,卻沒有半點城裏人的傲氣;而且嘴巴很乖,大宇村的村民隻要是他認識的,碰麵時都會熱情地和人家打招唿。今天女婿上門,小梅做了滿滿的一桌子菜來招待他。恩剛和恩強陪著高清喝啤酒。金生嫌啤酒有股潲水味,喝的是自家釀的“土燒”。
高清見桌上的菜如此豐盛,有點過意不去,時不時地對準丈母娘說:“太浪費了!太浪費了!”
恩剛說:“中午吃不完晚上吃,人吃不完喂給豬吃,農村人把東西看得很精貴,哪能讓它浪費掉呢。”
“怎麽把人和豬擱一塊說呢?不像話!”小梅批評恩剛。
恩強對高清解釋道:“我哥是個直性子,說話不打草稿,姐夫莫往心裏去。”
金生嘿嘿地笑了,他越來越覺得小兒子懂事了。在金生看來,雖然恩強的膽子沒他哥大,但城府絕對比他哥深;而且為人處事都很有分寸,這一點像自己。兩個兒子比較起來,金生對恩剛更為操心。雖然恩剛年紀比恩強大,但他性格剛烈,容易衝動和得罪人,上次因帶頭毀壞糧食局的鐵絲網被派出所抓去罰款,著實讓做父親的為他心驚肉跳一迴。這一次恩剛又準備帶頭抵製交錢,真不敢想像他又會捅出什麽婁子。當然,當著女婿的麵,他不好說恩剛什麽。金生也挺喜歡高清,不時地提醒他多吃菜。高清心情高興,拿起酒碗敬了這個敬拿那個,結果最後喝醉了,吐了一地。事後恩琴埋怨恩剛不該給他倒那麽多酒。恩剛攤開手,一臉無辜地說:“是他自己讓我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