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說,你一直在找救世主嗎?”
顧清問道,他還沒有注意到,手中的煙已經熄滅了。
“原本是沒有想過的。”
楚雙瞳接著說道。
“可是在我經曆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就越深地感受到那股力量的存在。”
“哪股力量?”
“就是我說的那股操縱人類的力量。”
“可是這股力量,跟救世主又有什麽關係?”
顧清想要一個答案,楚雙瞳卻在說一個故事。不過他也已經習慣,他知道,最終會等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世間萬物都有陰陽兩麵。”
楚雙瞳的雙手在空中比劃著,顧清感覺他似乎在畫著一個巨大的八卦。雖然他並不懂八卦究竟是什麽。
“陰陽不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東西嘛?五行八卦?”
顧清按照自己的理解問道。
“每個文明對此的稱謂不一樣。”
顧清感覺楚雙瞳又會說出一個漫長的故事。
“我們叫做易經,牽扯到五行,牽扯到八卦。西方稱為占星術,非洲、美洲被稱為巫術。其實這整個世界,都是按照陰陽規律來運行的。”
“現代社會也是嗎?”
在顧清的記憶裏,五行八卦,都隻是存在於古代的算命之中。在影視作品當中還有見過,現實生活已經很少見到了。
“就像肯德基和麥當勞,就像奔馳和寶馬,就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對相生的。”
“相對相生……”
顧清在口中默念著這句話。
“在現代科學中,將陰陽相生解釋為正物質和反物質。”
“還有現代科學的解釋?”
“當然,世間萬物都有其規律,隻是我們的理解能力達不到罷了。我聽過一個很奇妙的假設,想知道嗎?”
顧清默默地點了點頭。
“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費曼提出的反物質猜想。他由麥克斯韋方程推導出兩個解,發現在數學上,一個在時間中正向前進的負電子和一個在時間中逆行的正電子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反物質不過是在時間中逆行,即從未來向過去前進的正物質而已。反物質和正物質的對消泯滅,實質上是正物質在時間軸上的突然掉頭,迴到過去的同時變成了反物質。(即2分鍾前的反物質,在1分鍾前和正物質對消,實質上是該正物質在1分鍾前開始了時間上的逆行,變成了反物質。2分鍾前你看到的反物質就是在時間軸上逆行迴去的這個正物質而已。)更加震撼的理論是,費曼由此解決了困擾物理學界多年的基本粒子問題:為何世間萬物、大至星係、小到原子,都會展現出不同的屬性,例如銀河係和仙女星係、我和毛主席,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完全相同的個體。但是在電子身上是個例外,世上沒有‘大電子’、‘小電子’、‘性感電子’、‘高帥富電子’之說,你也無法在一個電子上刻字,然後送給自己的女友。組成宇宙萬物的無窮多的電子,是一模一樣的,找不出任何差異的。費曼由自己的反物質假設完美地解釋了這一困擾:因為從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個宇宙本來就隻有一個電子。沒錯,全宇宙的龐大的空間、數不盡的星體和物質,其實都是這一個電子在不同時空的分身而已。它從大爆炸開始,在時間軸上正向前進,直到宇宙的末日,又掉頭迴去,變成正電子,在時間裏逆行,逆行到了宇宙誕生之初。就這樣永世無休止地循環下去,這個電子出現在了時間軸上的每一個點,出現在了宇宙的每一個角落,在三維世界的我們看來,空間裏布滿了數不盡的電子,構成了世間萬物。其實它們,包括我們自身,你的父母親人,你的戀人,你養的狗,狗拉的屎,曼哈頓川流不息的人潮,塔克拉瑪幹寂如死水的無人區,蘭桂坊鶯歌燕舞的不夜城,海底兩萬裏那隻無盡孤獨的蛇頸龍,萬事萬物都一樣,都隻不過是那同一個電子正行逆行了無數次的分身而已。整個宇宙就這麽一個電子,孤零零地從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毀滅,再倒迴去重來,周而複始。”
顧清呆在了那裏,他仰著頭,盯著星空,心裏空蕩蕩的。
“這是李淳寫的《遠比你孤獨》。”
一股孤獨的感情瞬間席卷了顧清的心。讓他全然忘記了臥室裏躺著的海露,那個讓他放棄一切尊嚴也要在一起的女人。也忘記了身邊的楚雙瞳,那個在冰冷的江水之中拯救他生命的男人。
他望著滿天的星光,流下了孤獨的淚水。
顧清問道,他還沒有注意到,手中的煙已經熄滅了。
“原本是沒有想過的。”
楚雙瞳接著說道。
“可是在我經曆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就越深地感受到那股力量的存在。”
“哪股力量?”
“就是我說的那股操縱人類的力量。”
“可是這股力量,跟救世主又有什麽關係?”
顧清想要一個答案,楚雙瞳卻在說一個故事。不過他也已經習慣,他知道,最終會等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世間萬物都有陰陽兩麵。”
楚雙瞳的雙手在空中比劃著,顧清感覺他似乎在畫著一個巨大的八卦。雖然他並不懂八卦究竟是什麽。
“陰陽不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東西嘛?五行八卦?”
顧清按照自己的理解問道。
“每個文明對此的稱謂不一樣。”
顧清感覺楚雙瞳又會說出一個漫長的故事。
“我們叫做易經,牽扯到五行,牽扯到八卦。西方稱為占星術,非洲、美洲被稱為巫術。其實這整個世界,都是按照陰陽規律來運行的。”
“現代社會也是嗎?”
在顧清的記憶裏,五行八卦,都隻是存在於古代的算命之中。在影視作品當中還有見過,現實生活已經很少見到了。
“就像肯德基和麥當勞,就像奔馳和寶馬,就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對相生的。”
“相對相生……”
顧清在口中默念著這句話。
“在現代科學中,將陰陽相生解釋為正物質和反物質。”
“還有現代科學的解釋?”
“當然,世間萬物都有其規律,隻是我們的理解能力達不到罷了。我聽過一個很奇妙的假設,想知道嗎?”
顧清默默地點了點頭。
“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費曼提出的反物質猜想。他由麥克斯韋方程推導出兩個解,發現在數學上,一個在時間中正向前進的負電子和一個在時間中逆行的正電子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反物質不過是在時間中逆行,即從未來向過去前進的正物質而已。反物質和正物質的對消泯滅,實質上是正物質在時間軸上的突然掉頭,迴到過去的同時變成了反物質。(即2分鍾前的反物質,在1分鍾前和正物質對消,實質上是該正物質在1分鍾前開始了時間上的逆行,變成了反物質。2分鍾前你看到的反物質就是在時間軸上逆行迴去的這個正物質而已。)更加震撼的理論是,費曼由此解決了困擾物理學界多年的基本粒子問題:為何世間萬物、大至星係、小到原子,都會展現出不同的屬性,例如銀河係和仙女星係、我和毛主席,氫原子和氧原子,沒有完全相同的個體。但是在電子身上是個例外,世上沒有‘大電子’、‘小電子’、‘性感電子’、‘高帥富電子’之說,你也無法在一個電子上刻字,然後送給自己的女友。組成宇宙萬物的無窮多的電子,是一模一樣的,找不出任何差異的。費曼由自己的反物質假設完美地解釋了這一困擾:因為從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個宇宙本來就隻有一個電子。沒錯,全宇宙的龐大的空間、數不盡的星體和物質,其實都是這一個電子在不同時空的分身而已。它從大爆炸開始,在時間軸上正向前進,直到宇宙的末日,又掉頭迴去,變成正電子,在時間裏逆行,逆行到了宇宙誕生之初。就這樣永世無休止地循環下去,這個電子出現在了時間軸上的每一個點,出現在了宇宙的每一個角落,在三維世界的我們看來,空間裏布滿了數不盡的電子,構成了世間萬物。其實它們,包括我們自身,你的父母親人,你的戀人,你養的狗,狗拉的屎,曼哈頓川流不息的人潮,塔克拉瑪幹寂如死水的無人區,蘭桂坊鶯歌燕舞的不夜城,海底兩萬裏那隻無盡孤獨的蛇頸龍,萬事萬物都一樣,都隻不過是那同一個電子正行逆行了無數次的分身而已。整個宇宙就這麽一個電子,孤零零地從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毀滅,再倒迴去重來,周而複始。”
顧清呆在了那裏,他仰著頭,盯著星空,心裏空蕩蕩的。
“這是李淳寫的《遠比你孤獨》。”
一股孤獨的感情瞬間席卷了顧清的心。讓他全然忘記了臥室裏躺著的海露,那個讓他放棄一切尊嚴也要在一起的女人。也忘記了身邊的楚雙瞳,那個在冰冷的江水之中拯救他生命的男人。
他望著滿天的星光,流下了孤獨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