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太子的笑,魏芳凝就知道,她問了一個傻問題。
好吧,除了納許染衣做側妃之外,幹武帝也隱約地承認太子腦子還是夠使喚的。既然戒備、提防不了,那麽碰見解決不了的事,利用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更何況太子其實也為幹武帝解決了不少的事了。
其實太子已經給許染衣找好了去處,但他不能說。許多事情,由他說,或由他做,不管結果如何,過程就不會太愉快。
所以太子才會讓自己表現得那樣的沉痛,沉痛得讓幹武帝覺得浮誇。
魏芳凝瞅著太子,最終心痛地說:「我能同情他們嗎?」
太子笑著親自滅了屋內的燭火,然後將魏芳凝拉上床,在她的耳邊說:「賢妻還是先心疼下夫君吧。」
然後夫妻兩個和和美美,太子在魏芳凝的耳邊輕聲說:
「凝妹不用急,我一定將東宮控製在手裏,到時候你就安安生生地生娃,其他的,我都會解決掉,你不用操半點的心。」
魏芳凝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說:「我記得有人一連生九個女兒,都生不出一個兒子來,怎麽辦?」
這樣美的時候,正是造人最努力的時候,眼看著就要爬到頂峰,魏芳凝的話,若不是太子夠抗打擊,真就掉到穀底了。
咬著牙,太子說:「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放心吧,女兒我也喜歡。」
可是他家有皇位要繼承啊!
太子發起狠來,終於讓魏芳凝忘了剛剛的話,隨著太子一起起舞。然後想,車到山前必有路,又何必先苦惱呢。再說了,她不會這樣倒黴,真的生出九個女兒來吧?
被砸出包來的太子,第二天去平準閣報導,終於不再假裝沉痛,而是木著一張臉。
因為太子也不知道為什麽,從昨天晚上開始,大概是魏芳凝一直說九個女兒,導致他真的在想,若魏芳凝真的一直生女兒,生足九個也沒一個兒子怎麽辦?
看樣子,他被魏芳凝給帶歪了,經過一個晚上,都還沒有正迴來的意思。
腦中迴旋著的,就是他家有皇位要繼承,可是愛妻生了九個女兒。哦,九個女兒!
太子人已經進到平準閣裏,但說實話,太子想跑迴東宮裏,揍魏芳凝一頓。他的聰明腦子,此時應該想的是怎麽算計人,而不是想那該死的九個女兒!
不過幹武帝見太子魂遊天外,半分表情沒有的臉上,似是有著糾結,卻是瞬間平衡了。看向太子的眼裏,火氣小了很多。
就說他這當爹的,被每日一哭的無上長公主,還有梁太後快要逼瘋,太子卻過得如神仙,還在哪兒給他裝,他不讓人將太子拉出去,杖責一頓,已經很仁慈了。
然而,幹武帝的好心情,並沒有維持上一刻鍾。當太子給幹武帝行完禮,木著一張臉坐到幹武帝下手上,太子的專案後麵,開始一麵幫著幹武帝看一些個,幹武帝挑出來,能讓太子做決策的摺子,一麵像往日一樣,默默聽著幹武帝召見大臣,處理國事。
因為今天不是上朝日,所以會在平準閣裏接見重臣。解決一些大臣無法自己拿主意的國家大事。
然後無上長公主從梁太後哪兒出,便就哭著跪到了平準閣。
準確地說法,她是直接衝進平準閣的。根本就沒等著太監進來通報,也沒有退避大臣的意思。與自事發之後的每一天一樣。
無上長公主進來,跪地上就哭說:
「皇兄要為染衣做主,我是無論如何也不同意,將染衣嫁給施璋的。」
大臣們垂下頭,默默地退了出去。皇家的熱鬧,不是他們不喜歡看,可天天看,真的會膩歪。
這些天,也算是幹武帝忍耐地極限了,咬著牙說:
「朕說過無數次了,決不會將染衣嫁給施璋的。你要朕怎麽說,才會相信?」
無上長公主並不買帳,吼著說:「皇上與我大聲什麽?能寧得過母後?我剛從母後哪兒過來,母後說一定要將染衣嫁給施璋。」
邊上聽著的太子很想說,既然皇上寧不過梁太後,那還天天找皇上哭訴,又是為了什麽?
抬眼瞅著被戳了痛處,臉色鐵黑的幹武帝,太子很是機靈地抿了抿唇,將頭低下,不加入這兩個人的戰爭。他,隻要靜靜地看著就行了。
這時候要是白目的隨便搭言,幾乎不用想也知道,無上長公主就會上前扒著他,逼他吐口說要對許染衣負責。
太子倒不是不能說,反正知道內幕,隨他怎麽說,幹武帝不會答應。
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話說多了,幹武帝察覺出什麽來,太子可就不會美妙了。
他會聯想,有時候事情的敗露不在證據,而就在一句兩句話的漏洞上。就如同他根本就沒有證據證明,許染衣是幹武帝的女兒,他的妹妹,但卻也不影響那就是事實。
幹武帝目光陰鷙地瞅向了無上長公主,沒有說話,整個臉部線條,緊繃得就像是隨時會裂開。
無上長公主卻沒有發現。除去一開始時的驚慌失措,自出事以來,這些日子她與梁太後、幹武帝的爭鬥,無上長公主儼然覺得,這娘倆個,是要將許染衣賣了。
無論是嫁施璋,或是和親,都不是無上長公主所能接受的。
所以無上長公主仍是大聲地哭著,說:「我不管,我知道你不想讓染衣嫁施璋,皇上是想讓染衣和親?除非我死了,要不然,做夢,這事,我死也不會同意的。」
幹武帝沒理她,吩咐太監說:「將長公主送到皇後哪兒安撫吧。」
語氣裏,滿是無奈與無力。
對於當年,他將許染衣與無上長公主的兒子掉包,幹武帝不能說不後悔。若不然,他完全可能將許染衣送到東宮裏。
太監們得了令,於是喊了幾個力壯的嬤嬤來,不顧無上長公主的掙紮,將她架走了。
無上長公主的哭叫聲,整個平準閣都鎮得三抖。
外麵的大臣們垂著頭,默念著他們看不見、聽不見、什麽也不知道。
</br>
好吧,除了納許染衣做側妃之外,幹武帝也隱約地承認太子腦子還是夠使喚的。既然戒備、提防不了,那麽碰見解決不了的事,利用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更何況太子其實也為幹武帝解決了不少的事了。
其實太子已經給許染衣找好了去處,但他不能說。許多事情,由他說,或由他做,不管結果如何,過程就不會太愉快。
所以太子才會讓自己表現得那樣的沉痛,沉痛得讓幹武帝覺得浮誇。
魏芳凝瞅著太子,最終心痛地說:「我能同情他們嗎?」
太子笑著親自滅了屋內的燭火,然後將魏芳凝拉上床,在她的耳邊說:「賢妻還是先心疼下夫君吧。」
然後夫妻兩個和和美美,太子在魏芳凝的耳邊輕聲說:
「凝妹不用急,我一定將東宮控製在手裏,到時候你就安安生生地生娃,其他的,我都會解決掉,你不用操半點的心。」
魏芳凝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說:「我記得有人一連生九個女兒,都生不出一個兒子來,怎麽辦?」
這樣美的時候,正是造人最努力的時候,眼看著就要爬到頂峰,魏芳凝的話,若不是太子夠抗打擊,真就掉到穀底了。
咬著牙,太子說:「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放心吧,女兒我也喜歡。」
可是他家有皇位要繼承啊!
太子發起狠來,終於讓魏芳凝忘了剛剛的話,隨著太子一起起舞。然後想,車到山前必有路,又何必先苦惱呢。再說了,她不會這樣倒黴,真的生出九個女兒來吧?
被砸出包來的太子,第二天去平準閣報導,終於不再假裝沉痛,而是木著一張臉。
因為太子也不知道為什麽,從昨天晚上開始,大概是魏芳凝一直說九個女兒,導致他真的在想,若魏芳凝真的一直生女兒,生足九個也沒一個兒子怎麽辦?
看樣子,他被魏芳凝給帶歪了,經過一個晚上,都還沒有正迴來的意思。
腦中迴旋著的,就是他家有皇位要繼承,可是愛妻生了九個女兒。哦,九個女兒!
太子人已經進到平準閣裏,但說實話,太子想跑迴東宮裏,揍魏芳凝一頓。他的聰明腦子,此時應該想的是怎麽算計人,而不是想那該死的九個女兒!
不過幹武帝見太子魂遊天外,半分表情沒有的臉上,似是有著糾結,卻是瞬間平衡了。看向太子的眼裏,火氣小了很多。
就說他這當爹的,被每日一哭的無上長公主,還有梁太後快要逼瘋,太子卻過得如神仙,還在哪兒給他裝,他不讓人將太子拉出去,杖責一頓,已經很仁慈了。
然而,幹武帝的好心情,並沒有維持上一刻鍾。當太子給幹武帝行完禮,木著一張臉坐到幹武帝下手上,太子的專案後麵,開始一麵幫著幹武帝看一些個,幹武帝挑出來,能讓太子做決策的摺子,一麵像往日一樣,默默聽著幹武帝召見大臣,處理國事。
因為今天不是上朝日,所以會在平準閣裏接見重臣。解決一些大臣無法自己拿主意的國家大事。
然後無上長公主從梁太後哪兒出,便就哭著跪到了平準閣。
準確地說法,她是直接衝進平準閣的。根本就沒等著太監進來通報,也沒有退避大臣的意思。與自事發之後的每一天一樣。
無上長公主進來,跪地上就哭說:
「皇兄要為染衣做主,我是無論如何也不同意,將染衣嫁給施璋的。」
大臣們垂下頭,默默地退了出去。皇家的熱鬧,不是他們不喜歡看,可天天看,真的會膩歪。
這些天,也算是幹武帝忍耐地極限了,咬著牙說:
「朕說過無數次了,決不會將染衣嫁給施璋的。你要朕怎麽說,才會相信?」
無上長公主並不買帳,吼著說:「皇上與我大聲什麽?能寧得過母後?我剛從母後哪兒過來,母後說一定要將染衣嫁給施璋。」
邊上聽著的太子很想說,既然皇上寧不過梁太後,那還天天找皇上哭訴,又是為了什麽?
抬眼瞅著被戳了痛處,臉色鐵黑的幹武帝,太子很是機靈地抿了抿唇,將頭低下,不加入這兩個人的戰爭。他,隻要靜靜地看著就行了。
這時候要是白目的隨便搭言,幾乎不用想也知道,無上長公主就會上前扒著他,逼他吐口說要對許染衣負責。
太子倒不是不能說,反正知道內幕,隨他怎麽說,幹武帝不會答應。
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話說多了,幹武帝察覺出什麽來,太子可就不會美妙了。
他會聯想,有時候事情的敗露不在證據,而就在一句兩句話的漏洞上。就如同他根本就沒有證據證明,許染衣是幹武帝的女兒,他的妹妹,但卻也不影響那就是事實。
幹武帝目光陰鷙地瞅向了無上長公主,沒有說話,整個臉部線條,緊繃得就像是隨時會裂開。
無上長公主卻沒有發現。除去一開始時的驚慌失措,自出事以來,這些日子她與梁太後、幹武帝的爭鬥,無上長公主儼然覺得,這娘倆個,是要將許染衣賣了。
無論是嫁施璋,或是和親,都不是無上長公主所能接受的。
所以無上長公主仍是大聲地哭著,說:「我不管,我知道你不想讓染衣嫁施璋,皇上是想讓染衣和親?除非我死了,要不然,做夢,這事,我死也不會同意的。」
幹武帝沒理她,吩咐太監說:「將長公主送到皇後哪兒安撫吧。」
語氣裏,滿是無奈與無力。
對於當年,他將許染衣與無上長公主的兒子掉包,幹武帝不能說不後悔。若不然,他完全可能將許染衣送到東宮裏。
太監們得了令,於是喊了幾個力壯的嬤嬤來,不顧無上長公主的掙紮,將她架走了。
無上長公主的哭叫聲,整個平準閣都鎮得三抖。
外麵的大臣們垂著頭,默念著他們看不見、聽不見、什麽也不知道。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