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是個掌管玄武門執行禁衛的副總領。
而且太子東宮裏送來了一批錢財,李扶搖一夜之間暴富,按照自己曆史維修工的人設,應該視錢財如糞土。
事實也是如此,這些錢財對自己都沒有意義。
但是……
為了徹底消除東宮的疑心,李扶搖還是拿出了大部分以上的錢,在長安最繁華的地段買了個三重三進的大院。
又大肆買了丫鬟奴仆。
東宮送來的錢,就這麽沒了。
不過,就在當日傍晚,馮立又來了,這一次又帶來了金銀珠寶,供李扶搖揮霍。
也在有意無意之中詢問平陽昭公主的事情。
被李扶搖忽悠了過去。
送走馮立,李扶搖出了一身冷汗,李建成送錢財給自己,果然是在試探。
他知道給自己的錢財隻夠買一套大院子和一些奴仆丫鬟,如果直接舍不得花這些錢,東宮就會覺得自己並不是真的想過富貴生活。
從而懷疑自己的目的。
畢竟天下安定,一夜暴富的人,誰不是先給自己買個豪宅,再買上一打漂亮的丫鬟?
就在李扶搖喬遷新居的當夜。
常何死了。
墜河溺死!
李扶搖遷新居,隻請了兩個人:馮立和常何。
三人喝得醉醺醺後,馮立騎馬迴府,常何也騎馬迴府,也因為醉酒墜入河中被溺死,屍體是第二日發現的。
仵作驗屍後很快得出結論:意外死亡。
然後長安官府很快結案,同時上報。
根本沒有一點風浪。
沒有人關心常何是不是真的溺死,就算有微弱的聲音,也很快銷聲匿跡,仿佛隻是武德九年的一陣微風拂過,驚不起半點風浪。
但實際上,武德九年的大幕遮掩下,暗湧流動。
常何死了。
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空缺,在朝堂上引起了一番爭鬥,最終還是太子李建成勝出,將李扶搖擢升為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
這估計和柴紹有關。
畢竟太子和秦王的明爭暗鬥李淵是看在心裏的。
對玄武門這個要地還是很看重,而李扶搖是霍國公柴紹舉薦,算是中立勢力,萬一哪天某個兒子反了,他也能忠心保護自己不是?
隻是李淵怎麽也沒想到,李扶搖表麵上被太子拉了過去。
實則,是秦王的棋子!
接到任命文書後,李扶搖並不意外,畢竟自己已經徹底打消了東宮疑慮,常何死後,李建成怎麽都會想辦法把自己安插到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這個位置上去。
辦好交接事宜,對中下屬袍澤說今晚在家裏宴請眾人,李扶搖先迴了一趟府,換了幹淨利落的衣衫,配了純淨蒼穹,然後趁著馬廄無人時對踏雲烏騅說道:“我要去東宮,你給我老實點,不要露出任何馬腳,東宮有可能存在穿越者的。”
踏雲烏騅馬臉很是無辜,語氣也很無辜,“大哥,我還不老實麽?”
李扶搖一陣無語,“常何死那夜,是誰在勾搭馮立的那匹小母馬?”
踏雲烏騅頓時一臉尷尬,馬臉拉得極長,狡辯道:“大哥啊,你是飽漢不知餓漢饑,你倒是好憑空得了個小美人兒,我呢,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變迴人身,可我是名馬啊,精力充沛啊,總得發泄啊,而且不知道怎麽迴事,我看那匹小紅馬,怎麽都感覺像是個清純的少女,所以一時沒忍住……”
李扶搖翻了翻白眼,“再這樣下去你就完了,堅持好你的底限!”
老實說,還是挺喜歡這貨的賤性。
有他在身邊,感覺任務也不是那麽枯燥了。
出門,直奔東宮。
執行禁衛總領的東宮太子李建成為自己爭取來的,作為被馮立拉攏過去的人,當然要過去在言語上表一番忠心——如果有機會,再要點錢財或者美人,徹底讓李建成信任自己。
當然,如果有機會,還要使用無間金手指。
太子東宮在皇城。
不過盛唐的皇城宮禁沒有後世宋、明、清那麽嚴格,去見太子倒也不難。
經過層層通報。
李扶搖等了小半柱香的功夫,便有人通報說太子在書房等待自己。
李扶搖正衣冠,穿過重重殿宇,來到太子書房外,問門外的侍衛,“需要摘劍麽?”
侍衛還沒發聲,書房裏傳來溫厚的聲音,“無妨,李總領請進。”
李扶搖拾階而上。
李建成坐在書桌上,看見自己進門,立即起身笑容滿麵,“先要恭喜李總領了,今後皇城安危,還請李總領多多盡責!”
這就是太子李建成,一個被李二李世民黑化了的……仁君!
是的,李建成如果登基,必然是一代仁君。
他雖然謀略平庸,但是性格仁厚,好謀能聽,能禮賢下士,這些優點,已足以讓他成為一位出色的皇帝!
但是他也很可能無法打造出貞觀盛世。
所以說,李家祖墳埋的好,無論李建成還是李世民登基,大唐都是繼續走向輝煌,隻不過是輝煌程度不同而已。
但李建成登基的話,估摸著也沒武則天什麽事了,更不會有安祿山什麽事。
李扶搖按照禮節見禮。
李建成笑容溫和,“李總領不需多禮,都是一朝臣子,今後當戮力齊心,共謀我大唐盛世!”
這話一語雙關。
一朝臣子,意思說大家都是條船上的人了。
共謀我大唐盛世。
這話更是微妙,我是泛指天下,還是僅僅指他太子李建成?
估摸著兩者都有。
李建成示意李扶搖坐下,立即有小廝捧茶過來。
李扶搖這才發現房間裏還有一人。
一位四十多歲的留著長須的中年人,寬而隆高的額頭昭示著此人睿智,五官削瘦又目光如炬,透著一副耿直的率性氣質。
李扶搖迅速思索,然後鎖定人選:應是太子洗馬魏徵!
一個在大唐建國期間,屢次更換侍奉之主,最後卻成為史上最知名的骨鯁諫臣的人!
李世民曾有一句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由此可見魏徵其人。
而且太子東宮裏送來了一批錢財,李扶搖一夜之間暴富,按照自己曆史維修工的人設,應該視錢財如糞土。
事實也是如此,這些錢財對自己都沒有意義。
但是……
為了徹底消除東宮的疑心,李扶搖還是拿出了大部分以上的錢,在長安最繁華的地段買了個三重三進的大院。
又大肆買了丫鬟奴仆。
東宮送來的錢,就這麽沒了。
不過,就在當日傍晚,馮立又來了,這一次又帶來了金銀珠寶,供李扶搖揮霍。
也在有意無意之中詢問平陽昭公主的事情。
被李扶搖忽悠了過去。
送走馮立,李扶搖出了一身冷汗,李建成送錢財給自己,果然是在試探。
他知道給自己的錢財隻夠買一套大院子和一些奴仆丫鬟,如果直接舍不得花這些錢,東宮就會覺得自己並不是真的想過富貴生活。
從而懷疑自己的目的。
畢竟天下安定,一夜暴富的人,誰不是先給自己買個豪宅,再買上一打漂亮的丫鬟?
就在李扶搖喬遷新居的當夜。
常何死了。
墜河溺死!
李扶搖遷新居,隻請了兩個人:馮立和常何。
三人喝得醉醺醺後,馮立騎馬迴府,常何也騎馬迴府,也因為醉酒墜入河中被溺死,屍體是第二日發現的。
仵作驗屍後很快得出結論:意外死亡。
然後長安官府很快結案,同時上報。
根本沒有一點風浪。
沒有人關心常何是不是真的溺死,就算有微弱的聲音,也很快銷聲匿跡,仿佛隻是武德九年的一陣微風拂過,驚不起半點風浪。
但實際上,武德九年的大幕遮掩下,暗湧流動。
常何死了。
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空缺,在朝堂上引起了一番爭鬥,最終還是太子李建成勝出,將李扶搖擢升為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
這估計和柴紹有關。
畢竟太子和秦王的明爭暗鬥李淵是看在心裏的。
對玄武門這個要地還是很看重,而李扶搖是霍國公柴紹舉薦,算是中立勢力,萬一哪天某個兒子反了,他也能忠心保護自己不是?
隻是李淵怎麽也沒想到,李扶搖表麵上被太子拉了過去。
實則,是秦王的棋子!
接到任命文書後,李扶搖並不意外,畢竟自己已經徹底打消了東宮疑慮,常何死後,李建成怎麽都會想辦法把自己安插到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這個位置上去。
辦好交接事宜,對中下屬袍澤說今晚在家裏宴請眾人,李扶搖先迴了一趟府,換了幹淨利落的衣衫,配了純淨蒼穹,然後趁著馬廄無人時對踏雲烏騅說道:“我要去東宮,你給我老實點,不要露出任何馬腳,東宮有可能存在穿越者的。”
踏雲烏騅馬臉很是無辜,語氣也很無辜,“大哥,我還不老實麽?”
李扶搖一陣無語,“常何死那夜,是誰在勾搭馮立的那匹小母馬?”
踏雲烏騅頓時一臉尷尬,馬臉拉得極長,狡辯道:“大哥啊,你是飽漢不知餓漢饑,你倒是好憑空得了個小美人兒,我呢,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變迴人身,可我是名馬啊,精力充沛啊,總得發泄啊,而且不知道怎麽迴事,我看那匹小紅馬,怎麽都感覺像是個清純的少女,所以一時沒忍住……”
李扶搖翻了翻白眼,“再這樣下去你就完了,堅持好你的底限!”
老實說,還是挺喜歡這貨的賤性。
有他在身邊,感覺任務也不是那麽枯燥了。
出門,直奔東宮。
執行禁衛總領的東宮太子李建成為自己爭取來的,作為被馮立拉攏過去的人,當然要過去在言語上表一番忠心——如果有機會,再要點錢財或者美人,徹底讓李建成信任自己。
當然,如果有機會,還要使用無間金手指。
太子東宮在皇城。
不過盛唐的皇城宮禁沒有後世宋、明、清那麽嚴格,去見太子倒也不難。
經過層層通報。
李扶搖等了小半柱香的功夫,便有人通報說太子在書房等待自己。
李扶搖正衣冠,穿過重重殿宇,來到太子書房外,問門外的侍衛,“需要摘劍麽?”
侍衛還沒發聲,書房裏傳來溫厚的聲音,“無妨,李總領請進。”
李扶搖拾階而上。
李建成坐在書桌上,看見自己進門,立即起身笑容滿麵,“先要恭喜李總領了,今後皇城安危,還請李總領多多盡責!”
這就是太子李建成,一個被李二李世民黑化了的……仁君!
是的,李建成如果登基,必然是一代仁君。
他雖然謀略平庸,但是性格仁厚,好謀能聽,能禮賢下士,這些優點,已足以讓他成為一位出色的皇帝!
但是他也很可能無法打造出貞觀盛世。
所以說,李家祖墳埋的好,無論李建成還是李世民登基,大唐都是繼續走向輝煌,隻不過是輝煌程度不同而已。
但李建成登基的話,估摸著也沒武則天什麽事了,更不會有安祿山什麽事。
李扶搖按照禮節見禮。
李建成笑容溫和,“李總領不需多禮,都是一朝臣子,今後當戮力齊心,共謀我大唐盛世!”
這話一語雙關。
一朝臣子,意思說大家都是條船上的人了。
共謀我大唐盛世。
這話更是微妙,我是泛指天下,還是僅僅指他太子李建成?
估摸著兩者都有。
李建成示意李扶搖坐下,立即有小廝捧茶過來。
李扶搖這才發現房間裏還有一人。
一位四十多歲的留著長須的中年人,寬而隆高的額頭昭示著此人睿智,五官削瘦又目光如炬,透著一副耿直的率性氣質。
李扶搖迅速思索,然後鎖定人選:應是太子洗馬魏徵!
一個在大唐建國期間,屢次更換侍奉之主,最後卻成為史上最知名的骨鯁諫臣的人!
李世民曾有一句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由此可見魏徵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