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睿明歎息道:“不論薄長老是否真兇,經過昨夜一事,六大門派恐是自亂陣腳,相互戒備之下,實難同心協力與魔道決戰啊。”
元晉想了想,突然笑道:“其實也無需太過悲觀,我們的立場本來就不是站在正道這邊,若六大門派與魔道兩敗俱傷,不正好給了飛仙教趁勢崛起的機會麽?”
蒯睿明啞然失笑,“說得也是,‘天尊’這次發布的任務確實有些莫名其妙。”
“我們似乎遺漏了一件很關鍵的事情,主線任務二要求我們保證飛仙教在正魔決戰後的利益,難道就隻靠我們幾個外人?”
東方未明雖然平時極為冷漠,不大說話,但每每出言必是有的放矢,一針見血。
他接著說道:“飛仙教絕對另有一支人馬藏身暗處,就等正魔兩敗俱傷之後,坐收漁翁之利!”
元晉也有相同的猜測,“現在的局勢可謂是一灘渾水,我們缺乏可信的情報,很難分辨出正道六派中隱藏的魔道奸細,更別是說更加神秘的飛仙教人馬。”
“但是我有一種感覺,飛仙教的人,一定就藏身於正魔兩道之中,隻等關鍵時刻就顯露身份!”
宋季翔雙手抱胸,“既然如此,我們隻管順水推舟,等到最後飛仙教現身,再做圖謀不遲。”
正商談間,外麵突然傳來清脆的叩門聲,蒯睿明打開房門,就見一位年輕僧人等在門外,合十一禮道:“正陽宗、峨眉、丐幫三派掌門、長老已經抵達,住持大師請飛仙教眾位前去大堂見麵。”
蒯睿明頷首示意,迴首招唿上元晉、幽若、東方未明和宋季翔,一行人便鎖上房門,往客棧大堂而去。
靈空寺住持了悟大師,華山掌門孫劍一,臨清掌門何道坦,正陽宗宗主天陽子,峨眉掌門風陵師太,丐幫幫主汪大通,六派掌門圍坐一堂,身後各自站著門中長老,六大門派高層盡數在此,可見對魔道約戰的重視。
元晉五人找了張桌子坐下,安然靜坐旁聽,就見六大門派眾人先說了一番除魔衛道,還天下朗朗乾坤的口號,端的是俠肝義膽,義薄雲天。
群情激奮,士氣正濃,六派高手恨不得立刻就殺上陰岐山,將魔道剿滅,可是隨後不久,正陽宗天陽子道長一席言語,卻是潑了一盆冷水,將火熱的氣氛冷卻下來。
“昨晚我等將八大魔將中的銀龍和銅駝一殺一擒,令人激憤啊,雖然早就知道‘金銀銅’三魔將身份隱秘,神出鬼沒,但萬萬沒想到,這兩個臭名昭著、作惡多端的魔頭,竟然就是峨眉長峰真人和丐幫鐵背奇丐!”
此言一出,峨眉風陵師太和丐幫汪大通頓時皺起了眉頭,風陵師太雖是出家修行,但脾氣極為火爆,當即就質問道:“天陽子你是什麽意思?!”
天陽子高冠道袍,身形頎長,配上頷下三縷長須,頗有些得道高人的意味,他捋了捋胡子,淡然道:“貧道並無他意,隻是就事論事而已。既然峨眉和丐幫都有長老被魔道收買,難免不會有更多魔道奸細潛伏在兩派之中!”
“一派胡言!我峨眉弟子皆是一身正氣,以除魔衛道為己任,怎麽會與魔道勾結!”
風陵師太麵色淩厲,言辭堅決,但有長峰真人在前,任何言語都顯得蒼白無力。
丐幫幫主汪大通愁眉苦臉,沒有反駁,倒是他身後一位長老出言爭辯了幾句。
一旁,元晉聽天陽子提及昨夜之事,就似有所料地一歎,果不其然,隨後六大門派的商議就變成了一鍋粥似的爭吵,先是峨眉、丐幫和正陽宗,然後又不可避免地牽扯進了靈空寺和華山派。
元晉與蒯睿明、宋季翔等人對視一眼,事已至此,也就沒了繼續旁觀的意義,他們交換了一個眼色,悄悄離開了大堂。
了悟大師身為六大門派會盟的發起者,眼看著元晉五人離開,輕聲一歎,終於是主動站了出來,宣了一聲佛號道:“還請諸位冷靜下來,聽老衲一言!”
了悟大師真氣渾厚,這一聲仿若佛門獅吼,作暮鼓晨鍾,驚醒塵世眾生。
“昨夜之事乃是魔道陰謀,就是為了讓我等六大門派自相猜忌,但老衲相信,六大門派中潛伏的魔門奸細終究是少數,否則魔道也不會玩弄這些鬼蜮伎倆,而不敢與我們正麵交鋒!”
“明日一戰,事關天下蒼生,我等……”
不知了悟大師是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但最後六大門派終究是放下成見,達成共識,一致對外,休息一晚之後,第二天一早,六派高層當先,身後數百名各派精銳弟子,氣勢洶洶地往陰岐山而去。
元晉、幽若、蒯睿明、東方未明和宋季翔代表飛仙教一方勢力,兼且實力高強,因此得以與六派高層站在一起,並獲得了自由行動的權利。
陰岐山地處西北,氣候幹旱,出鎮後不久便是一片荒蕪幹涸的土地,放眼望去,遍地黃土,近乎寸草不生,零星幾顆植物也不見半點鮮活的綠色。
大地因為幹旱而開裂著,綿延幽深的溝壑就仿佛一條條蜿蜒遊動的虯龍,奔向遠方黑黢黢的山巒,那裏,就是六大門派此行的目的地——陰岐山。
蒼茫荒涼的環境中,眾人皆失去了談笑的活力,一言不發,埋頭趕路,不時以手掌抹過額頭,往旁邊一甩,就灑下一片渾濁的汗水。
元晉微眯著眼睛,感悟著荒涼的土地上更顯死寂沉悶的風息,品味著與平時截然不同的風之意境,恍惚間,似有所悟。
神思縹緲,超乎物外,冥冥之中,元晉仿佛與風融為一體,蒼茫天地之間,風有些倦怠,沉悶,但壓抑之後,更隱藏醞釀著風暴般撕裂天地的威力。
下意識地,元晉運起‘捕風捉影’心法,身影變幻間,不見如何迅疾,但每一步踩下,腳底都仿佛有清風托扶,身過而無痕。
蒯睿明見狀輕聲笑道:“元師弟果然天資聰穎,竟然在這種環境下又有領悟。”
宋季翔亦精通輕身功法,不過他所修行的《馬踏飛燕》身法更重氣勢,講究的是勢如奔馬,一往無前,不比元晉這般輕盈靈巧,如輕風般隨心所欲。
他迴首一看,在眾多雜亂的腳印中找到了兩人留下的痕跡,隻見宋季翔每一步踏下,腳印入地寸許,清晰可辨,而元晉的腳印,隻是淺淺一層,似乎隻要一陣細風吹來,就會被沙土掩去痕跡。
元晉想了想,突然笑道:“其實也無需太過悲觀,我們的立場本來就不是站在正道這邊,若六大門派與魔道兩敗俱傷,不正好給了飛仙教趁勢崛起的機會麽?”
蒯睿明啞然失笑,“說得也是,‘天尊’這次發布的任務確實有些莫名其妙。”
“我們似乎遺漏了一件很關鍵的事情,主線任務二要求我們保證飛仙教在正魔決戰後的利益,難道就隻靠我們幾個外人?”
東方未明雖然平時極為冷漠,不大說話,但每每出言必是有的放矢,一針見血。
他接著說道:“飛仙教絕對另有一支人馬藏身暗處,就等正魔兩敗俱傷之後,坐收漁翁之利!”
元晉也有相同的猜測,“現在的局勢可謂是一灘渾水,我們缺乏可信的情報,很難分辨出正道六派中隱藏的魔道奸細,更別是說更加神秘的飛仙教人馬。”
“但是我有一種感覺,飛仙教的人,一定就藏身於正魔兩道之中,隻等關鍵時刻就顯露身份!”
宋季翔雙手抱胸,“既然如此,我們隻管順水推舟,等到最後飛仙教現身,再做圖謀不遲。”
正商談間,外麵突然傳來清脆的叩門聲,蒯睿明打開房門,就見一位年輕僧人等在門外,合十一禮道:“正陽宗、峨眉、丐幫三派掌門、長老已經抵達,住持大師請飛仙教眾位前去大堂見麵。”
蒯睿明頷首示意,迴首招唿上元晉、幽若、東方未明和宋季翔,一行人便鎖上房門,往客棧大堂而去。
靈空寺住持了悟大師,華山掌門孫劍一,臨清掌門何道坦,正陽宗宗主天陽子,峨眉掌門風陵師太,丐幫幫主汪大通,六派掌門圍坐一堂,身後各自站著門中長老,六大門派高層盡數在此,可見對魔道約戰的重視。
元晉五人找了張桌子坐下,安然靜坐旁聽,就見六大門派眾人先說了一番除魔衛道,還天下朗朗乾坤的口號,端的是俠肝義膽,義薄雲天。
群情激奮,士氣正濃,六派高手恨不得立刻就殺上陰岐山,將魔道剿滅,可是隨後不久,正陽宗天陽子道長一席言語,卻是潑了一盆冷水,將火熱的氣氛冷卻下來。
“昨晚我等將八大魔將中的銀龍和銅駝一殺一擒,令人激憤啊,雖然早就知道‘金銀銅’三魔將身份隱秘,神出鬼沒,但萬萬沒想到,這兩個臭名昭著、作惡多端的魔頭,竟然就是峨眉長峰真人和丐幫鐵背奇丐!”
此言一出,峨眉風陵師太和丐幫汪大通頓時皺起了眉頭,風陵師太雖是出家修行,但脾氣極為火爆,當即就質問道:“天陽子你是什麽意思?!”
天陽子高冠道袍,身形頎長,配上頷下三縷長須,頗有些得道高人的意味,他捋了捋胡子,淡然道:“貧道並無他意,隻是就事論事而已。既然峨眉和丐幫都有長老被魔道收買,難免不會有更多魔道奸細潛伏在兩派之中!”
“一派胡言!我峨眉弟子皆是一身正氣,以除魔衛道為己任,怎麽會與魔道勾結!”
風陵師太麵色淩厲,言辭堅決,但有長峰真人在前,任何言語都顯得蒼白無力。
丐幫幫主汪大通愁眉苦臉,沒有反駁,倒是他身後一位長老出言爭辯了幾句。
一旁,元晉聽天陽子提及昨夜之事,就似有所料地一歎,果不其然,隨後六大門派的商議就變成了一鍋粥似的爭吵,先是峨眉、丐幫和正陽宗,然後又不可避免地牽扯進了靈空寺和華山派。
元晉與蒯睿明、宋季翔等人對視一眼,事已至此,也就沒了繼續旁觀的意義,他們交換了一個眼色,悄悄離開了大堂。
了悟大師身為六大門派會盟的發起者,眼看著元晉五人離開,輕聲一歎,終於是主動站了出來,宣了一聲佛號道:“還請諸位冷靜下來,聽老衲一言!”
了悟大師真氣渾厚,這一聲仿若佛門獅吼,作暮鼓晨鍾,驚醒塵世眾生。
“昨夜之事乃是魔道陰謀,就是為了讓我等六大門派自相猜忌,但老衲相信,六大門派中潛伏的魔門奸細終究是少數,否則魔道也不會玩弄這些鬼蜮伎倆,而不敢與我們正麵交鋒!”
“明日一戰,事關天下蒼生,我等……”
不知了悟大師是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但最後六大門派終究是放下成見,達成共識,一致對外,休息一晚之後,第二天一早,六派高層當先,身後數百名各派精銳弟子,氣勢洶洶地往陰岐山而去。
元晉、幽若、蒯睿明、東方未明和宋季翔代表飛仙教一方勢力,兼且實力高強,因此得以與六派高層站在一起,並獲得了自由行動的權利。
陰岐山地處西北,氣候幹旱,出鎮後不久便是一片荒蕪幹涸的土地,放眼望去,遍地黃土,近乎寸草不生,零星幾顆植物也不見半點鮮活的綠色。
大地因為幹旱而開裂著,綿延幽深的溝壑就仿佛一條條蜿蜒遊動的虯龍,奔向遠方黑黢黢的山巒,那裏,就是六大門派此行的目的地——陰岐山。
蒼茫荒涼的環境中,眾人皆失去了談笑的活力,一言不發,埋頭趕路,不時以手掌抹過額頭,往旁邊一甩,就灑下一片渾濁的汗水。
元晉微眯著眼睛,感悟著荒涼的土地上更顯死寂沉悶的風息,品味著與平時截然不同的風之意境,恍惚間,似有所悟。
神思縹緲,超乎物外,冥冥之中,元晉仿佛與風融為一體,蒼茫天地之間,風有些倦怠,沉悶,但壓抑之後,更隱藏醞釀著風暴般撕裂天地的威力。
下意識地,元晉運起‘捕風捉影’心法,身影變幻間,不見如何迅疾,但每一步踩下,腳底都仿佛有清風托扶,身過而無痕。
蒯睿明見狀輕聲笑道:“元師弟果然天資聰穎,竟然在這種環境下又有領悟。”
宋季翔亦精通輕身功法,不過他所修行的《馬踏飛燕》身法更重氣勢,講究的是勢如奔馬,一往無前,不比元晉這般輕盈靈巧,如輕風般隨心所欲。
他迴首一看,在眾多雜亂的腳印中找到了兩人留下的痕跡,隻見宋季翔每一步踏下,腳印入地寸許,清晰可辨,而元晉的腳印,隻是淺淺一層,似乎隻要一陣細風吹來,就會被沙土掩去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