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真怕了,什麽好吃不如餃子,好玩不如啥啥的,都是世人用來調侃的玩笑話,不要說人類固有的道德倫理觀念已經形成牢固的禁忌,就是一般人而言,對著如母一般年紀的長嫂,也不會有什麽性趣,至少況且是這種心態。
“還虛成這樣了,究竟怎麽迴事啊?”蕭妮兒擔心地問道。
“大哥大嫂著急要孩子,讓我給他們診脈開方子。”況且道。
“這個對你不是小菜一碟嗎,怎麽會這麽累啊?”蕭妮兒糊塗了。
“這個是不累,算了,你別問了。”況且擺擺手。
蕭妮兒看著況且煩躁的神情,忍住不問了,心裏卻還是有七八個問號,疑竇滿腹。
況且也沒怪侯爵夫人,在侯爵爵位的誘惑力下,人可以做出任何事,何況這種小事。在帝製時代,一家人如果沒有子嗣,隻有兩個辦法去解決,一是向有同樣血緣的家族裏的人借種,也可以偷偷瞞著所有人向外人借種,二就是過繼。
八月初九終於到了,這是鄉試的第一場。
明朝鄉試定在八月初九開始,一共是三場考試,每隔三天考一次,也就是初九、十二、十五這三天。
開考這一天,南京城沸騰了,萬頭攢動不足以喻也,街上人群擁擠,比肩接踵,揮汗如雨。
主考官禮部侍郎陳以學率領南京城所有大小官員起了個大早,先去聖廟拜祭了至聖先師孔子的牌位,然後又向著京城的方向叩謝天恩。這個固定儀式,十分*隆重。
隨後浩蕩的車駕隊伍開向考院,南京城裏許多人都跟著車駕隊伍跑著,大人小孩都喜氣洋洋,仿佛家裏已經有人上了金榜似的。鄉試就是這座城裏最大的節日,遠比春節更為熱鬧,也更能牽動萬人的心。
隊伍裏這次沒有學子的身影,他們現在都緊張地等候在考院的外麵,準備下場。
考院早已收拾停當,前幾天就由主考官率領監臨官、各房官還有南京都察院的禦史們進去檢查了考院,主要就是檢查裏麵是否有漏洞,是否有可能被外人向裏麵塞進答卷什麽的,還有就是防火等設施是否齊全到位。諸如此類的問題,必須一項項檢查,全部妥當後,由禦史封閉考院的大門,便不允許任何人再進入其中,主考官也不例外,隻有到了大考的這一天,才能解封開啟大門。
明朝科舉可是累積了百年經驗,各種準備工作都非常完備,製度更是嚴格完美。
後人經常詬病明清的科舉,實際上,明朝的科舉製度是最嚴格、最完善的,所有規定都能執行到位,幾乎沒有漏洞。一旦有瀆職現象出現,懲罰將是極其嚴厲的。
大明王朝若是所有的事都能像科舉這樣嚴格、認真、完備、完美,國祚(王朝理論上應該維持的時間)至少可以再延續二百年。科舉製度是帝製時代保證寒門學子向上的唯一通途,這跟後世的高考有相似之處,隻不過科舉比高考更難,當然前途也更為輝煌遠大。
況且也趕來送文賓進考場,唐伯虎、文征明、沈周等人自不用說,也都到場了,為他助威打氣。蘇州那些原先跟文賓不錯的朋友,提前數日就從蘇州趕過來,隻不過況且跟這些人已經有些陌生了。
“加油吧,文賓。”
“文賓這次你一定能連戰皆捷,我們相信你。”
“文賓你可是我們吳中四大才子之一,決不弱於他人。”
蘇州來的這些朋友都紛紛說著鼓勵的話。
況且、唐伯虎這些人都沒說這些激勵、吉利的廢話,這不是沒事給文賓增加心裏壓力嗎?人在那兒就是最好的支持,啥都不要說了。
忽然間學子人群中爆發出呐喊聲,大家向遠處一看,原來是主考官為首的車駕隊伍到了,已經有衙役、捕快等人站到考院的大門前,等著主考官和禦史先檢驗過封條後,確認封條無損,然後打開大門,學子們就可以進入裏麵正式考試了。
所有考生都帶著一個大籃子,裏麵裝著文房四寶、一些吃食、茶葉茶杯等物。
鄉試每輪考試都是一整天,進去後當然就別想出來,直到考試結束後才統一放人。隻要考生進入後,大門就會關閉,隻有幾種情況才可以緊急打開大門。
一是有聖旨到,當然必須打開大門接旨,二就是裏麵有人生了重病垂危,必須馬上抬出就醫,這種情況也有備案,裏麵已經有好的大夫帶著各種可能用得上的急救藥品,一般的小毛病會在裏麵救治,再就是考院裏麵失火,必須立即疏散考生。
除了這幾種情況外,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打開大門,包括這裏的所有官員。
文賓攜帶著個大籃子,形容怪模怪樣,大家看著忍不住都笑了。
隻有在科舉的考場裏,真正做到了一視同仁,不論你是文賓這樣豪富的兒子,還是尚書大學士的兒子,還是小門小戶、寒門出身的學子,進入考場接受的是同等待遇,沒有任何人能享受特殊照顧。
“東西帶足了嗎?藥品也得帶幾樣的。”況且過來問道。
“都準備了。”文賓給他看幾樣藥錠子,這是一種特殊樣式的藥,一般都是用來救急的,比如防暑、止瀉、止痛等簡單的作用,都是家常普通的備用藥。
食物倒也帶了幾樣,醬鴨、燒雞、燒餅等熟食類的,雖說裏麵也有炭火爐子,能烹茶,也能熱飯,卻還是越簡單越好,畢竟精力都要用在答卷上,吃食隻是為了維護正常的體力。
“記住一點,千萬別緊張,緊張就會出錯,一定要注意那些禁忌,千萬別犯了規矩,被直接黜落。”唐伯虎過來囑咐道。
考試有各種規矩,有的考生過於緊張,有時就會犯種種匪夷所思的過錯,比如答完卷卻忘記寫姓名了,忘記一些必須避諱的字了,這一類有很多,進場前腦子都很清楚,但進到裏麵一緊張,有時就會忘記一兩樣,然後這場考試的成績就作廢了。
文賓點點頭,他現在就有些緊張了,要說進到裏麵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第一次進考場都這樣,有人形容為進屠宰場,其實也差不多。
況且忽然感到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轉頭看去時,卻發現一個須發斑白的老者正盯視著自己。
“是大宗師。”唐伯虎在他耳邊說道。
況且也認出來了,不是從相貌上,而是從他所站立的位置上和官服上。他雙腳並立,向陳以學微微躬身行禮。
陳以學隻是點下頭,然後就跟一個都察院的禦史還有南京六科都給事中來到大門前,三個人查驗了封條,確認無誤,陳以學就撕開封條,馬上就有幾個兵卒過來開啟大門。
為了確保鄉試萬無一失,這天調集了許多軍隊在周圍,一是巡邏警戒,二是防止有人鬧事,衝擊考場,雖說這樣的事從來沒有發生過,卻還是預先防備。
應天府和所屬各縣的公差、衙役、捕快基本全都調集到南京城裏,大半現在都在考院附近,承擔維持秩序、巡邏警戒等公務。
大門打開後,考生們魚貫而入,在大門前接受最嚴格的搜身檢查,防止有人帶小抄進去,用當時的話來說,不叫小抄,叫夾帶。
搜身幹淨徹底,而且不分貴賤,都必須接受同樣嚴格的搜身。
況且看後感覺一陣悲哀,這些人裏將來一定會產生六部尚書侍郎、內閣大學士等高級官員,今日卻在這裏忍著這種近似羞辱的待遇。
這當然是他的瞎想,學子們沒有一人認為這是羞辱,旁邊那些大員裏麵早年也都是這樣過來的,大家都要走這一遭,沒什麽好奇怪的。
過了好一陣,將近一萬名學子陸續進入考場,大門再次關閉,大門前站滿了軍卒、公差,一個個神情嚴峻地警視著周圍。
“走吧,再出來就是晚上了。”唐伯虎笑道,率先走了。
況且剛要走,卻看到一人向他走來,急忙站住,然後躬身行禮:“老夫子,您老人家也來了?”
來人正是南京國子監祭酒孟梵孟老夫子。
“老夫當然得來,這次我們國子監有不少學子進場。”孟梵笑著看著他。
況且連哦了幾聲,表情十分謙遜。
“你什麽時候進南監啊,別讓我白收了你這個學生,還占用一個名額。”孟梵語含責備地問道。
“弟子結婚後就進入南監讀書,還請老夫子多多教導。”況且急忙答道。
“嗯,你進入南監可不許給我惹是生非。”
“老夫子,弟子像是那種惹是生非的人嗎?”況且笑道、
“我原來以為你的確不是,現在可不那麽確定了。前些日子,你還帶著軍隊跑到鳳陽鬧了一陣,有這事吧?”
“這個……您老人家怎麽都知道了。”況且有些吃驚。
這件事雖然鬧得沸沸揚揚,外界隻是知道中山王府的人去了鳳陽城,很少有人知道是他帶隊,更不知道是他率兩百精騎疾馳四百裏救美。
“我名下的弟子都快成了馳騁疆場的大將軍了,我怎麽可能不知道。”孟梵冷笑道。
“老夫子,這是有原因的。”況且解釋。
“我知道有原因,要是沒有充足的理由,你還能進我們南監嗎?”孟老夫子說完,轉身上了一輛馬車走了。
況且摸摸頭,今天出門沒看皇曆,可能是不宜出行吧。
“還虛成這樣了,究竟怎麽迴事啊?”蕭妮兒擔心地問道。
“大哥大嫂著急要孩子,讓我給他們診脈開方子。”況且道。
“這個對你不是小菜一碟嗎,怎麽會這麽累啊?”蕭妮兒糊塗了。
“這個是不累,算了,你別問了。”況且擺擺手。
蕭妮兒看著況且煩躁的神情,忍住不問了,心裏卻還是有七八個問號,疑竇滿腹。
況且也沒怪侯爵夫人,在侯爵爵位的誘惑力下,人可以做出任何事,何況這種小事。在帝製時代,一家人如果沒有子嗣,隻有兩個辦法去解決,一是向有同樣血緣的家族裏的人借種,也可以偷偷瞞著所有人向外人借種,二就是過繼。
八月初九終於到了,這是鄉試的第一場。
明朝鄉試定在八月初九開始,一共是三場考試,每隔三天考一次,也就是初九、十二、十五這三天。
開考這一天,南京城沸騰了,萬頭攢動不足以喻也,街上人群擁擠,比肩接踵,揮汗如雨。
主考官禮部侍郎陳以學率領南京城所有大小官員起了個大早,先去聖廟拜祭了至聖先師孔子的牌位,然後又向著京城的方向叩謝天恩。這個固定儀式,十分*隆重。
隨後浩蕩的車駕隊伍開向考院,南京城裏許多人都跟著車駕隊伍跑著,大人小孩都喜氣洋洋,仿佛家裏已經有人上了金榜似的。鄉試就是這座城裏最大的節日,遠比春節更為熱鬧,也更能牽動萬人的心。
隊伍裏這次沒有學子的身影,他們現在都緊張地等候在考院的外麵,準備下場。
考院早已收拾停當,前幾天就由主考官率領監臨官、各房官還有南京都察院的禦史們進去檢查了考院,主要就是檢查裏麵是否有漏洞,是否有可能被外人向裏麵塞進答卷什麽的,還有就是防火等設施是否齊全到位。諸如此類的問題,必須一項項檢查,全部妥當後,由禦史封閉考院的大門,便不允許任何人再進入其中,主考官也不例外,隻有到了大考的這一天,才能解封開啟大門。
明朝科舉可是累積了百年經驗,各種準備工作都非常完備,製度更是嚴格完美。
後人經常詬病明清的科舉,實際上,明朝的科舉製度是最嚴格、最完善的,所有規定都能執行到位,幾乎沒有漏洞。一旦有瀆職現象出現,懲罰將是極其嚴厲的。
大明王朝若是所有的事都能像科舉這樣嚴格、認真、完備、完美,國祚(王朝理論上應該維持的時間)至少可以再延續二百年。科舉製度是帝製時代保證寒門學子向上的唯一通途,這跟後世的高考有相似之處,隻不過科舉比高考更難,當然前途也更為輝煌遠大。
況且也趕來送文賓進考場,唐伯虎、文征明、沈周等人自不用說,也都到場了,為他助威打氣。蘇州那些原先跟文賓不錯的朋友,提前數日就從蘇州趕過來,隻不過況且跟這些人已經有些陌生了。
“加油吧,文賓。”
“文賓這次你一定能連戰皆捷,我們相信你。”
“文賓你可是我們吳中四大才子之一,決不弱於他人。”
蘇州來的這些朋友都紛紛說著鼓勵的話。
況且、唐伯虎這些人都沒說這些激勵、吉利的廢話,這不是沒事給文賓增加心裏壓力嗎?人在那兒就是最好的支持,啥都不要說了。
忽然間學子人群中爆發出呐喊聲,大家向遠處一看,原來是主考官為首的車駕隊伍到了,已經有衙役、捕快等人站到考院的大門前,等著主考官和禦史先檢驗過封條後,確認封條無損,然後打開大門,學子們就可以進入裏麵正式考試了。
所有考生都帶著一個大籃子,裏麵裝著文房四寶、一些吃食、茶葉茶杯等物。
鄉試每輪考試都是一整天,進去後當然就別想出來,直到考試結束後才統一放人。隻要考生進入後,大門就會關閉,隻有幾種情況才可以緊急打開大門。
一是有聖旨到,當然必須打開大門接旨,二就是裏麵有人生了重病垂危,必須馬上抬出就醫,這種情況也有備案,裏麵已經有好的大夫帶著各種可能用得上的急救藥品,一般的小毛病會在裏麵救治,再就是考院裏麵失火,必須立即疏散考生。
除了這幾種情況外,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打開大門,包括這裏的所有官員。
文賓攜帶著個大籃子,形容怪模怪樣,大家看著忍不住都笑了。
隻有在科舉的考場裏,真正做到了一視同仁,不論你是文賓這樣豪富的兒子,還是尚書大學士的兒子,還是小門小戶、寒門出身的學子,進入考場接受的是同等待遇,沒有任何人能享受特殊照顧。
“東西帶足了嗎?藥品也得帶幾樣的。”況且過來問道。
“都準備了。”文賓給他看幾樣藥錠子,這是一種特殊樣式的藥,一般都是用來救急的,比如防暑、止瀉、止痛等簡單的作用,都是家常普通的備用藥。
食物倒也帶了幾樣,醬鴨、燒雞、燒餅等熟食類的,雖說裏麵也有炭火爐子,能烹茶,也能熱飯,卻還是越簡單越好,畢竟精力都要用在答卷上,吃食隻是為了維護正常的體力。
“記住一點,千萬別緊張,緊張就會出錯,一定要注意那些禁忌,千萬別犯了規矩,被直接黜落。”唐伯虎過來囑咐道。
考試有各種規矩,有的考生過於緊張,有時就會犯種種匪夷所思的過錯,比如答完卷卻忘記寫姓名了,忘記一些必須避諱的字了,這一類有很多,進場前腦子都很清楚,但進到裏麵一緊張,有時就會忘記一兩樣,然後這場考試的成績就作廢了。
文賓點點頭,他現在就有些緊張了,要說進到裏麵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第一次進考場都這樣,有人形容為進屠宰場,其實也差不多。
況且忽然感到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轉頭看去時,卻發現一個須發斑白的老者正盯視著自己。
“是大宗師。”唐伯虎在他耳邊說道。
況且也認出來了,不是從相貌上,而是從他所站立的位置上和官服上。他雙腳並立,向陳以學微微躬身行禮。
陳以學隻是點下頭,然後就跟一個都察院的禦史還有南京六科都給事中來到大門前,三個人查驗了封條,確認無誤,陳以學就撕開封條,馬上就有幾個兵卒過來開啟大門。
為了確保鄉試萬無一失,這天調集了許多軍隊在周圍,一是巡邏警戒,二是防止有人鬧事,衝擊考場,雖說這樣的事從來沒有發生過,卻還是預先防備。
應天府和所屬各縣的公差、衙役、捕快基本全都調集到南京城裏,大半現在都在考院附近,承擔維持秩序、巡邏警戒等公務。
大門打開後,考生們魚貫而入,在大門前接受最嚴格的搜身檢查,防止有人帶小抄進去,用當時的話來說,不叫小抄,叫夾帶。
搜身幹淨徹底,而且不分貴賤,都必須接受同樣嚴格的搜身。
況且看後感覺一陣悲哀,這些人裏將來一定會產生六部尚書侍郎、內閣大學士等高級官員,今日卻在這裏忍著這種近似羞辱的待遇。
這當然是他的瞎想,學子們沒有一人認為這是羞辱,旁邊那些大員裏麵早年也都是這樣過來的,大家都要走這一遭,沒什麽好奇怪的。
過了好一陣,將近一萬名學子陸續進入考場,大門再次關閉,大門前站滿了軍卒、公差,一個個神情嚴峻地警視著周圍。
“走吧,再出來就是晚上了。”唐伯虎笑道,率先走了。
況且剛要走,卻看到一人向他走來,急忙站住,然後躬身行禮:“老夫子,您老人家也來了?”
來人正是南京國子監祭酒孟梵孟老夫子。
“老夫當然得來,這次我們國子監有不少學子進場。”孟梵笑著看著他。
況且連哦了幾聲,表情十分謙遜。
“你什麽時候進南監啊,別讓我白收了你這個學生,還占用一個名額。”孟梵語含責備地問道。
“弟子結婚後就進入南監讀書,還請老夫子多多教導。”況且急忙答道。
“嗯,你進入南監可不許給我惹是生非。”
“老夫子,弟子像是那種惹是生非的人嗎?”況且笑道、
“我原來以為你的確不是,現在可不那麽確定了。前些日子,你還帶著軍隊跑到鳳陽鬧了一陣,有這事吧?”
“這個……您老人家怎麽都知道了。”況且有些吃驚。
這件事雖然鬧得沸沸揚揚,外界隻是知道中山王府的人去了鳳陽城,很少有人知道是他帶隊,更不知道是他率兩百精騎疾馳四百裏救美。
“我名下的弟子都快成了馳騁疆場的大將軍了,我怎麽可能不知道。”孟梵冷笑道。
“老夫子,這是有原因的。”況且解釋。
“我知道有原因,要是沒有充足的理由,你還能進我們南監嗎?”孟老夫子說完,轉身上了一輛馬車走了。
況且摸摸頭,今天出門沒看皇曆,可能是不宜出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