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國子監一些太學生聽說況且曾經給祭酒大人去過信,目的是要在國子監複興蘇學,一個個嚇得目瞪口呆。??況且的做法無異於摸老虎屁股,老虎咆哮是必然的,會不會吃人,就要看當時的情況了。
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蘇東坡文章究竟如何,也不知道那些老夫子們為什麽會對蘇東坡諱莫如深。科場由開始的告誡到完全禁止涉獵蘇學,經曆了漫長的時間,造成的結果就是大家習以為常。到了嘉靖年間,東坡文章不可讀,東坡文章就是科舉考場的毒藥,這個觀點已經深入人心。
古文派運動不提倡蘇學,另有出點,那是基於他們的原則,不光光是蘇學,兩漢下降的文章皆不讀,唯一的目標是複古。嘉靖年間這一派的領袖就是當今文壇盟主王世貞,張居正的同年進士。
在朝廷眼裏,一個文壇領袖遠沒有理學宗師重要,所以在朝廷和官場上,王世貞的地位還沒有陳慕沙高,他在朝廷裏的官職也不大,可是在文林中,他的崇高地位和威嚴卻無人撼動。
一篇文章,如果能得到他一句好評,就會傳送四海,此人便如同魚躍龍門,翱翔於九天之上。相反,如果一個人的文章被他貶斥一句,此人就毀了,一下子落入九幽深淵,一輩子都翻不了身。可以說在文林中,他的話語就是點石成金的手指,可以令頑石化成純金,卻也能讓一塊純金變成廢銅爛鐵。
王世貞對蘇東坡的文章一向持排斥態度,東坡的文章在文林中成為公敵也就不難理解了。八股文要求的不是寫出好文章,而是寫出法度謹嚴,中規中矩的文章,就像書法中的館閣體,藝術價值不大,卻美觀、工整,適合於公文和奏折,八股文可以說就是文章中的館閣體。
在這種曆史氛圍中,東坡文章汪洋恣肆,有一股骨子裏的傲氣和霸氣,根本不受任何法度束縛,如此的行文風格自然就會被科場排斥。
有了文林和科場的雙重阻礙,況且想要在國子監複興蘇學,想要人們重新重視並研究東坡文章,根本就是一條絕路,比唐代的韓愈複興古文還要困難若幹倍。
迎親隊伍迴來後,就是一係列儀式,最後新娘送入洞房,儀式已經結束,唐伯虎也就正式把秋香娶到家了。
“恭喜,唐兄。”
“恭喜,唐公子。”
一片恭喜聲不絕於耳,況且在人群後邊眯著眼隻是看著笑。
唐伯虎點秋香總算是成功了,況且心裏卻還是疑惑重重,一個人瞬移到某個曆史的節點,究竟能不能憑借個人的力量改變曆史的軌跡?
按他想來,這是絕不可能的事,人力卑微,絕對無法阻擋曆史車輪的滾動,天道高遠微妙難尋,更無法擾亂天道的軌跡。
所以曆來都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曆史上得以成就大功的偉人,無非也都是不期然間順應了曆史的規律,暗中符合天道的軌跡,才得以成為一世偉人,並不是哪個偉人能創造一個偉大的時代。
如此而言,那些混蛋把自己踢過來又有何意義,難道他們真的狂妄到以為派個人了就可以改變曆史的軌跡?應了一句話:想多了吧。
但是曆史也並非沒有改變,這種改變並不在於他,而在於那種穿越時空的瞬移技術擾亂了曆史中的天道軌跡,所以才會出現一點點偏差,唐伯虎點秋香就成了現在這種不倫不類的樣子,還是在他全力參與下,本應該明末才出現的李香君也提前登上了曆史舞台,這對李香君而言或許也是一種幸事吧。
況且想,我已經來到了南京,另一個瞬移者在哪裏?
到南京後,況且忽然有種感覺,那個人早已經過來了,而且很可能就在這座城裏。難道說自己就要跟另一個瞬移者碰麵了?
一旦碰麵估計就要針鋒相對的鬥爭了,他倒是不怕,心裏反而非常期待。
這不是他有神機妙算的能力,而是心中忽然有一種明悟,這種明悟可能來自於身體裏那無法找尋出來的莫名力量。
那種力量帶著他瞬移到了明朝,還曾帶著他從蘇州附近跨越空間瞬間到了鳳陽地界。在對抗空空道門的手段時,那種力量更是多次顯現出來,可是他卻捉不住身體裏的力量,它們來無影去無蹤。
也許是他適應環境的能力太強了,不但完全適應了況且這個身份,還完全適應了這種生活,乃至於他時常忘記自己是一個瞬移者,好像這就是自己本來的生活一樣。
“想什麽呢,過一個月就輪到你了,今天先觀摩一下吧。”文征明不知什麽時候走到他旁邊笑道。
“有什麽可觀摩的,不過是當一天木偶,任人擺弄罷了。”況且笑道。
“嗯,你說的也是,這已經算是大幅消減了,國初時代娶親才叫複雜,我看過一些雜記,然後就得了新婚恐懼症。”文征明笑道。
文征明拿到了五千兩銀票,心裏很是高興,跟況且說話間笑容不斷,完全沒有了往日生硬的痕跡,況且心裏也隻能感歎:還是銀子的力量大啊。
況且倒是不知明朝初年娶妻的儀式,隻是在各帝實錄中找到一些冊封太子以及太子皇子成親時的種種禮儀,那才叫複雜,幾乎是動用整個朝廷之力。
此時,徐子羽走過來,拍拍況且的肩膀笑道:“你這家夥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這一入學就要爬到我們頭上了,以後你究竟是我們師兄還是師弟啊?”
國子監分初中高三個部分,大約相當於後世的本科、碩士、博士,徐子羽入學多年了,卻也還是初級階段,相當於本科生。
國子監並沒有學年限製,隻要想讀,就可以一直在國子監讀下去,甚至有一輩子不離開國子監,當一輩子太學生的。所謂不離開是指保留國子監的學籍,國子監除了初級階段管理比較嚴格外,中高級都可以隨時去四方遊學,隻要出去時請假,迴來後銷假就是。太學生的地位在社會上本來就不低,一般情況出去之後可以直接做官。
陳慕沙跟南京國子監祭酒堅持的條件就是況且直接進入高級階段,相當於直接讀博士,跨過初中兩個階段。
孟梵君開始時表示不同意,覺得陳慕沙這是獅子大開口,開出的條件太離譜了,根本無法接受。若不是他聽說北京國子監也想招況且入學,他根本不會跟陳慕沙談下去。
兩人僵持了很長時間,阻力不單單來自孟梵君,更主要的是國子監那些元老。
國子監畢竟不是專門的衙門,祭酒也無法一手遮天,尤其是這種破壞規則的事,他也無法一個人做決斷。
他跟國子監那幾位元老講出了陳慕沙開出的條件,得到的是一片憤慨和抗議,沒有一個人能夠接受。然而一談到人,他們卻又猶豫了,有人主張盡量壓低條件,爭取把況且招收進來,不能讓北京國子監搶了先,讓一個江南才子從身邊溜走,未免有些丟臉。
兩京國子監明爭暗鬥已有多年,南京國子監認為自己才是正宗,北京國子監不過是後起之秀。北京國子監卻認為天子腳下才是真正的都城,也隻有都城裏的國子監才是正宗,南京國子監跟陪都的中央機構一樣,不過是附屬機構。
這些年來,北京國子監也的確穩壓南京國子監一頭,即便是江南學子,也大多以北京國子監為榮,隻有進不去北監的學子,才會降低身段進入南監。
南京國子監自然不甘認輸,在跟北京國子監爭奪人才上一向不遺餘力,況且此番也是占了這個便宜。南京國子監既不認可陳慕沙的條件,卻又急於想把況且招進來,孟梵君的意思是雙方各退一步,讓況且直接進入中級班,也就是相當於直接讀碩士,陳慕沙卻是分毫不讓。
某日,孟梵君聽說北京國子監計劃派人過來跟陳慕沙談況且入學事宜,而且張居正也有意招攬況且進入自己的幕府,他才知道事情已經到了節骨眼上,或者完全答應陳慕沙的要求,或者眼睜睜看著況且進入北京國子監。
情急之下,孟梵君隻好跟幾位元老攤牌了,討論了半天,結果是捏著鼻子認了,答應陳慕沙的全部條件。
陳慕沙將結果告訴況且,況且不禁大吃一驚,他也沒想到老師會這麽狠,居然開出這麽離譜的條件,更沒想到南監居然全部答應了,他雖然不知道內情,卻也能猜出來這其中的縱橫捭闔有多麽的激烈,老師若是個商人絕對是天底下最擅長利益最大化的高手,應該比周家還富有,或許會成為明朝的陶朱公。
徐子羽所說的師兄師弟指的就是況且進入國子監的身份,她甫一踏入門檻就成了眾多人的師兄,即便徐子羽與況且略有交情,話中也難免流露出羨慕嫉妒恨。
“你這家夥,什麽師兄師弟的,咱們就是兄弟。”況且笑著打岔道。
“況且,這位是鄭伯庸,名芝,字伯庸,你們認識一下。這位就是況且,字允明,以名行,還沒進咱們國子監,就已經把那裏鬧得翻天的那一位。”徐子羽介紹道。
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蘇東坡文章究竟如何,也不知道那些老夫子們為什麽會對蘇東坡諱莫如深。科場由開始的告誡到完全禁止涉獵蘇學,經曆了漫長的時間,造成的結果就是大家習以為常。到了嘉靖年間,東坡文章不可讀,東坡文章就是科舉考場的毒藥,這個觀點已經深入人心。
古文派運動不提倡蘇學,另有出點,那是基於他們的原則,不光光是蘇學,兩漢下降的文章皆不讀,唯一的目標是複古。嘉靖年間這一派的領袖就是當今文壇盟主王世貞,張居正的同年進士。
在朝廷眼裏,一個文壇領袖遠沒有理學宗師重要,所以在朝廷和官場上,王世貞的地位還沒有陳慕沙高,他在朝廷裏的官職也不大,可是在文林中,他的崇高地位和威嚴卻無人撼動。
一篇文章,如果能得到他一句好評,就會傳送四海,此人便如同魚躍龍門,翱翔於九天之上。相反,如果一個人的文章被他貶斥一句,此人就毀了,一下子落入九幽深淵,一輩子都翻不了身。可以說在文林中,他的話語就是點石成金的手指,可以令頑石化成純金,卻也能讓一塊純金變成廢銅爛鐵。
王世貞對蘇東坡的文章一向持排斥態度,東坡的文章在文林中成為公敵也就不難理解了。八股文要求的不是寫出好文章,而是寫出法度謹嚴,中規中矩的文章,就像書法中的館閣體,藝術價值不大,卻美觀、工整,適合於公文和奏折,八股文可以說就是文章中的館閣體。
在這種曆史氛圍中,東坡文章汪洋恣肆,有一股骨子裏的傲氣和霸氣,根本不受任何法度束縛,如此的行文風格自然就會被科場排斥。
有了文林和科場的雙重阻礙,況且想要在國子監複興蘇學,想要人們重新重視並研究東坡文章,根本就是一條絕路,比唐代的韓愈複興古文還要困難若幹倍。
迎親隊伍迴來後,就是一係列儀式,最後新娘送入洞房,儀式已經結束,唐伯虎也就正式把秋香娶到家了。
“恭喜,唐兄。”
“恭喜,唐公子。”
一片恭喜聲不絕於耳,況且在人群後邊眯著眼隻是看著笑。
唐伯虎點秋香總算是成功了,況且心裏卻還是疑惑重重,一個人瞬移到某個曆史的節點,究竟能不能憑借個人的力量改變曆史的軌跡?
按他想來,這是絕不可能的事,人力卑微,絕對無法阻擋曆史車輪的滾動,天道高遠微妙難尋,更無法擾亂天道的軌跡。
所以曆來都是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曆史上得以成就大功的偉人,無非也都是不期然間順應了曆史的規律,暗中符合天道的軌跡,才得以成為一世偉人,並不是哪個偉人能創造一個偉大的時代。
如此而言,那些混蛋把自己踢過來又有何意義,難道他們真的狂妄到以為派個人了就可以改變曆史的軌跡?應了一句話:想多了吧。
但是曆史也並非沒有改變,這種改變並不在於他,而在於那種穿越時空的瞬移技術擾亂了曆史中的天道軌跡,所以才會出現一點點偏差,唐伯虎點秋香就成了現在這種不倫不類的樣子,還是在他全力參與下,本應該明末才出現的李香君也提前登上了曆史舞台,這對李香君而言或許也是一種幸事吧。
況且想,我已經來到了南京,另一個瞬移者在哪裏?
到南京後,況且忽然有種感覺,那個人早已經過來了,而且很可能就在這座城裏。難道說自己就要跟另一個瞬移者碰麵了?
一旦碰麵估計就要針鋒相對的鬥爭了,他倒是不怕,心裏反而非常期待。
這不是他有神機妙算的能力,而是心中忽然有一種明悟,這種明悟可能來自於身體裏那無法找尋出來的莫名力量。
那種力量帶著他瞬移到了明朝,還曾帶著他從蘇州附近跨越空間瞬間到了鳳陽地界。在對抗空空道門的手段時,那種力量更是多次顯現出來,可是他卻捉不住身體裏的力量,它們來無影去無蹤。
也許是他適應環境的能力太強了,不但完全適應了況且這個身份,還完全適應了這種生活,乃至於他時常忘記自己是一個瞬移者,好像這就是自己本來的生活一樣。
“想什麽呢,過一個月就輪到你了,今天先觀摩一下吧。”文征明不知什麽時候走到他旁邊笑道。
“有什麽可觀摩的,不過是當一天木偶,任人擺弄罷了。”況且笑道。
“嗯,你說的也是,這已經算是大幅消減了,國初時代娶親才叫複雜,我看過一些雜記,然後就得了新婚恐懼症。”文征明笑道。
文征明拿到了五千兩銀票,心裏很是高興,跟況且說話間笑容不斷,完全沒有了往日生硬的痕跡,況且心裏也隻能感歎:還是銀子的力量大啊。
況且倒是不知明朝初年娶妻的儀式,隻是在各帝實錄中找到一些冊封太子以及太子皇子成親時的種種禮儀,那才叫複雜,幾乎是動用整個朝廷之力。
此時,徐子羽走過來,拍拍況且的肩膀笑道:“你這家夥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這一入學就要爬到我們頭上了,以後你究竟是我們師兄還是師弟啊?”
國子監分初中高三個部分,大約相當於後世的本科、碩士、博士,徐子羽入學多年了,卻也還是初級階段,相當於本科生。
國子監並沒有學年限製,隻要想讀,就可以一直在國子監讀下去,甚至有一輩子不離開國子監,當一輩子太學生的。所謂不離開是指保留國子監的學籍,國子監除了初級階段管理比較嚴格外,中高級都可以隨時去四方遊學,隻要出去時請假,迴來後銷假就是。太學生的地位在社會上本來就不低,一般情況出去之後可以直接做官。
陳慕沙跟南京國子監祭酒堅持的條件就是況且直接進入高級階段,相當於直接讀博士,跨過初中兩個階段。
孟梵君開始時表示不同意,覺得陳慕沙這是獅子大開口,開出的條件太離譜了,根本無法接受。若不是他聽說北京國子監也想招況且入學,他根本不會跟陳慕沙談下去。
兩人僵持了很長時間,阻力不單單來自孟梵君,更主要的是國子監那些元老。
國子監畢竟不是專門的衙門,祭酒也無法一手遮天,尤其是這種破壞規則的事,他也無法一個人做決斷。
他跟國子監那幾位元老講出了陳慕沙開出的條件,得到的是一片憤慨和抗議,沒有一個人能夠接受。然而一談到人,他們卻又猶豫了,有人主張盡量壓低條件,爭取把況且招收進來,不能讓北京國子監搶了先,讓一個江南才子從身邊溜走,未免有些丟臉。
兩京國子監明爭暗鬥已有多年,南京國子監認為自己才是正宗,北京國子監不過是後起之秀。北京國子監卻認為天子腳下才是真正的都城,也隻有都城裏的國子監才是正宗,南京國子監跟陪都的中央機構一樣,不過是附屬機構。
這些年來,北京國子監也的確穩壓南京國子監一頭,即便是江南學子,也大多以北京國子監為榮,隻有進不去北監的學子,才會降低身段進入南監。
南京國子監自然不甘認輸,在跟北京國子監爭奪人才上一向不遺餘力,況且此番也是占了這個便宜。南京國子監既不認可陳慕沙的條件,卻又急於想把況且招進來,孟梵君的意思是雙方各退一步,讓況且直接進入中級班,也就是相當於直接讀碩士,陳慕沙卻是分毫不讓。
某日,孟梵君聽說北京國子監計劃派人過來跟陳慕沙談況且入學事宜,而且張居正也有意招攬況且進入自己的幕府,他才知道事情已經到了節骨眼上,或者完全答應陳慕沙的要求,或者眼睜睜看著況且進入北京國子監。
情急之下,孟梵君隻好跟幾位元老攤牌了,討論了半天,結果是捏著鼻子認了,答應陳慕沙的全部條件。
陳慕沙將結果告訴況且,況且不禁大吃一驚,他也沒想到老師會這麽狠,居然開出這麽離譜的條件,更沒想到南監居然全部答應了,他雖然不知道內情,卻也能猜出來這其中的縱橫捭闔有多麽的激烈,老師若是個商人絕對是天底下最擅長利益最大化的高手,應該比周家還富有,或許會成為明朝的陶朱公。
徐子羽所說的師兄師弟指的就是況且進入國子監的身份,她甫一踏入門檻就成了眾多人的師兄,即便徐子羽與況且略有交情,話中也難免流露出羨慕嫉妒恨。
“你這家夥,什麽師兄師弟的,咱們就是兄弟。”況且笑著打岔道。
“況且,這位是鄭伯庸,名芝,字伯庸,你們認識一下。這位就是況且,字允明,以名行,還沒進咱們國子監,就已經把那裏鬧得翻天的那一位。”徐子羽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