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給趙家老太爺最後一次針灸後,眼見效果還不錯,真是鬆了口氣,畢竟完成了一件大事。∮頂∮∮∮,..
如果在家中,這樣的病人即便他父親也要慎重對待,不定比他用的方法還要保守。
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再者當時也隻有針灸是唯一可用的方案,畢竟他在藥物學上跟父親相比還是差些火候,力有不逮。
眼下,他開始考慮多使用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哪怕治療周期長一些,後期副作用會很多,尤其是對於垂暮之年的老人。
老爺子身體恢複的狀況堪稱完美,甚至超出了他的預想,這跟趙家老太爺壯年時身體底子好有關,但他還是擔心後期會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一般病人而言可能沒什麽,但對老太爺這個年紀就難了。
況且對針灸治療的大膽嚐試,成效是明顯的,大家都看到了,但結果卻無法掌控。如果就這樣離開鎮,況且心裏不踏實,這是行醫的大忌。
為了防止出現不測,況且留下了藥方,不是一張,而是三十多張,頭一年是半個月換一次藥方,第二年後一個月換一次藥方。
兩年之內的情況他還大略能把握得住,無法測定的就是兩年後的事。那時他還能否迴到這裏,給老太爺治病,隻能聽天由命了。
在醫治若幹病人後,況且發現一個問題,他隻能測算出病人在一定年限內的病情發展,以及好轉情況,之後就模糊不清了。
難道,這涉及到了病人的壽命問題?
國醫聖手完全能測算一個人的壽命,這是肯定的。況且當然沒有自視為神醫,更為達到聖手的水平,但對內心出現的模糊現象,還是感到幾分新奇。
從脈理上,不應該出現這種現象,這種推算雖然精微神妙,總是可以推算出來的,就如他懸測老太爺前二十年的病情一樣。
然則,為何兩年後的情況他卻感到模糊,無法測出了呢?
難道兩年後是命定而非病情,所以他測算不出?
此事他已經想了多日,總是一頭霧水,最後索性不想了。病可以診斷,命卻不行,或許還有更多的無法測算的事,謂之天有不測風雲。
不過有件令他極為欣慰的事,就是呂郎中這位徒弟。
呂郎中並不聰明,年歲也不了,不過他卻有一般醫生無法相比的地方,他有幾十年豐富的臨床經驗。
所以教這個弟子,他感到格外省力,而且神速非凡,許多時候不過是幫他捅破一層窗戶紙,雖然隻是一層薄薄的窗戶紙,若是無人捅破,也許這輩子就無法再進一步,捅破了就會登上一層樓。
禪學如此,其他學識也是一樣。
呂郎中這些日子天天都在無比激動中度過,況且不免有擔憂他的心髒承受力。呂郎中感到自己好像被刮開一層眼翳,得以看到真正的醫學世界。
醫學真的如此神妙,醫道竟然如此廣闊無邊。
限於時間,況且除了與他探討那些藥方外,就是填鴨似的把許多東西灌給他。這些都跟家傳的醫道無關,而是他父親跟它討論時講述的一些普通道理,他不管呂郎中能理解多少,反正先灌下去再。
呂郎中豎著耳朵聽,用筆記下來,晚上迴家還要用恭楷謄錄一遍,這可是能做傳家寶的寶物啊。
況且有時看著呂郎中驚喜若狂的樣子,心中都感到愧疚,這就像富豪子弟見到赤貧人家的孩子一樣,跟人的天分、能力無關,純粹就是家世的關係,生在況家,隻要不是白癡,也沒笨到家,再能勤奮些,想不成為名醫都難。而一般人想得到這些知識根本就是做夢了。
不管你怎樣拜師,怎樣苦學,也沒用。靠自悟,在醫學上根本不可能,醫學必須由臨床實踐作為基礎。
所以不管鎮上的人跟呂郎中怎樣膜拜自己,他自己心裏明白,這不過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外麵的世界廣闊無邊,真正的神醫也不是在禦醫堂,往往是在民間。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朱元璋身上。
開國之初,朱元璋以殘酷的手法對待醫生,尤其是那些名醫,比對文人的殘酷有過之無不及。
凡功臣生病,他就會派去禦醫,而且不止一個。如果能治好這些功臣的病就算了,一旦功臣病歿,所有醫生一律斬首,無一例外。
這種政策的製訂讓人匪夷所思,顯然朱元璋從來也不跟人講道理。所以名醫國醫都逃命似的四處躲藏,唯恐被朝廷征去。
這段曆史並非後人汙蔑。
就連朱元璋的結發妻子馬皇後也不能接受,她在病重時堅決拒絕給她請醫生,朱元璋問她原因,馬皇後坦言:我不能因我之故讓你去殺那些醫生!
不能請醫生,就改請和尚道士,好在朱元璋對和尚道士還算開恩,馬皇後雖然病薨,這些和尚道士沒殺一個,真是要謝主隆恩了。
那麽,朱元璋為何如此痛恨醫生,卻也找不到依據,曆史上隻有秦始皇如此對待醫生。始皇時期,醫生如果不能一副藥治愈他的病,馬上就被砍頭。相比之下,朱元璋還算寬厚了,畢竟是秋後算賬。
朱棣之後,這種政策廢除了,但餘威所懾,還是沒有名醫願意在朝廷當禦醫,禦醫堂裏基本都是當初不得已入宮,從朱元璋刀口下僥幸逃出命的人的後代。
況且想到這些,是因為他祖上就是開國初的名醫,後來逃入民間,這些事他父親都跟他講過。
現在有人要抓我,是不是跟此事有關?
他忽然心頭一震,好像找到了一個解開自己身世之謎的突破。但轉念想想又放棄了。難道朱元璋對他祖上下過必殺令?即便如此,那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朝廷做事再認真,也不可能還有人現今還再執行太祖的旨意吧。
然則,自己祖上還能犯什麽事呢?況且百思不得其解。
父親是自己年輕時闖的禍事,留下了禍根。況且對此根本不信。父親的為人他很清楚,父親完全是一個彬彬君子,決不會得罪什麽人,更不會惹出這等被人四海追殺,甚至牽連到皇家的禍事。
世事自有原委,花開自有芬芳。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兩天後,況且訂的筆墨紙硯到了,他迫不及待地鋪開紙、磨起墨,眉笑顏開。很顯然,他對這次送來的貨比較滿意。
這些日子,他一直用劣質的筆跟粗墨寫藥方,感覺不是帶著鐐銬跳舞,而是饑餓難耐時大嚼木頭。
他知道有的書法宗師不挑筆紙墨硯,他卻不行,隻有自己用慣的東西才能得心應手,寫出最好效果。
王爺師兄曾經送他幾管貢品紫毫,筆杆鍍金,上麵還有蛟龍盤柱,看上去富麗奢華,當藝術品供著倒是不錯,真正用起來並不稱手,倒是陳慕沙送他的紫毫才真是好筆,比他日常所用的不知好多少倍。
況且並不單純追求上乘的筆,製筆宗師的作品,在市麵上基本買不到。那也就罷了,起碼拿在手上自己的感覺要對。
“你怎麽不等我,這活是我的,別搶!”
蕭妮兒一陣風似的闖進來,劈手奪過他手中的墨塊,然後細心磨起來。
況且苦笑一聲,這都有人搶,磨墨而已,難道這也能上癮不成?
“跟你,以後你要寫字,就叫我一聲,一定要我來磨墨。”蕭妮兒抬頭道。
“為什麽?磨墨難道是你的職業,你磨得一定比別人好?”
“我不會幹別的,就會幹這個,誰讓咱是丫環的命,隻能幹丫環的活。”
“得如此可憐,倒是我的不對了,你放心,我絕不會讓你當丫環。”況且順手摸了一下她的頭,這這動作還真有“老人家”的味道。
“那還能當少奶奶啊,哥,你對我好,我知道,可是別哄我了。”蕭妮兒安之若素地幹著這丫環的活。
況且一陣頭痛,這幾乎是無解的問題。但他知道自己心裏有個底線,絕不可能真讓蕭妮兒給自己當什麽丫環,究竟把她什麽位置上,他現在也不知道,隻能等到以後再想出辦法來再。
不過,蕭妮兒磨的墨還真是有一股奇特的香味。
“這兩天沒見你,都在忙什麽?” 況且趕緊轉換話題。
“我還能忙什麽,什麽也做不了,在屋裏呆著唄。”蕭妮兒幽幽道。
這兩天況且把病人都交給呂郎中了,鎮上幾乎沒有新的病人來問診,都是來複診治療的,這些人的病情呂郎中也很清楚,治療方法自然也知道。
況且就專門在自己的屋裏給呂郎中上課,真像教徒弟一般,把要傳授的醫道一股腦講述出來。他也沒什麽教材,就是先跟呂郎中探討一些脈案和藥方,遇到問題,現場開講,凡是涉及到的問題一律不放過。
呂郎中那是如醉如癡,天天都跟吃了仙丹人參果似的,人都年輕了不下二十歲,恨不得況且一直講下去,講到天昏地暗,地老天荒。
蕭妮兒卻不願意了,況且不給病人治病,她就不好人前人後跟著。況且給呂郎中講課,連端茶倒水的活兒也搶走了。本想耐著性子聽聽況且講課,不定自己也能學些,可是聽著那些藥材亂七八糟的名字,她暈死了,隻好怏怏退出去。
所以今天一看到藥鋪送貨來,知道是訂的筆墨紙硯到了,趕緊過來要搶些活兒幹,不成想況且自己先磨上了,她焉能不急。
如果在家中,這樣的病人即便他父親也要慎重對待,不定比他用的方法還要保守。
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再者當時也隻有針灸是唯一可用的方案,畢竟他在藥物學上跟父親相比還是差些火候,力有不逮。
眼下,他開始考慮多使用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哪怕治療周期長一些,後期副作用會很多,尤其是對於垂暮之年的老人。
老爺子身體恢複的狀況堪稱完美,甚至超出了他的預想,這跟趙家老太爺壯年時身體底子好有關,但他還是擔心後期會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一般病人而言可能沒什麽,但對老太爺這個年紀就難了。
況且對針灸治療的大膽嚐試,成效是明顯的,大家都看到了,但結果卻無法掌控。如果就這樣離開鎮,況且心裏不踏實,這是行醫的大忌。
為了防止出現不測,況且留下了藥方,不是一張,而是三十多張,頭一年是半個月換一次藥方,第二年後一個月換一次藥方。
兩年之內的情況他還大略能把握得住,無法測定的就是兩年後的事。那時他還能否迴到這裏,給老太爺治病,隻能聽天由命了。
在醫治若幹病人後,況且發現一個問題,他隻能測算出病人在一定年限內的病情發展,以及好轉情況,之後就模糊不清了。
難道,這涉及到了病人的壽命問題?
國醫聖手完全能測算一個人的壽命,這是肯定的。況且當然沒有自視為神醫,更為達到聖手的水平,但對內心出現的模糊現象,還是感到幾分新奇。
從脈理上,不應該出現這種現象,這種推算雖然精微神妙,總是可以推算出來的,就如他懸測老太爺前二十年的病情一樣。
然則,為何兩年後的情況他卻感到模糊,無法測出了呢?
難道兩年後是命定而非病情,所以他測算不出?
此事他已經想了多日,總是一頭霧水,最後索性不想了。病可以診斷,命卻不行,或許還有更多的無法測算的事,謂之天有不測風雲。
不過有件令他極為欣慰的事,就是呂郎中這位徒弟。
呂郎中並不聰明,年歲也不了,不過他卻有一般醫生無法相比的地方,他有幾十年豐富的臨床經驗。
所以教這個弟子,他感到格外省力,而且神速非凡,許多時候不過是幫他捅破一層窗戶紙,雖然隻是一層薄薄的窗戶紙,若是無人捅破,也許這輩子就無法再進一步,捅破了就會登上一層樓。
禪學如此,其他學識也是一樣。
呂郎中這些日子天天都在無比激動中度過,況且不免有擔憂他的心髒承受力。呂郎中感到自己好像被刮開一層眼翳,得以看到真正的醫學世界。
醫學真的如此神妙,醫道竟然如此廣闊無邊。
限於時間,況且除了與他探討那些藥方外,就是填鴨似的把許多東西灌給他。這些都跟家傳的醫道無關,而是他父親跟它討論時講述的一些普通道理,他不管呂郎中能理解多少,反正先灌下去再。
呂郎中豎著耳朵聽,用筆記下來,晚上迴家還要用恭楷謄錄一遍,這可是能做傳家寶的寶物啊。
況且有時看著呂郎中驚喜若狂的樣子,心中都感到愧疚,這就像富豪子弟見到赤貧人家的孩子一樣,跟人的天分、能力無關,純粹就是家世的關係,生在況家,隻要不是白癡,也沒笨到家,再能勤奮些,想不成為名醫都難。而一般人想得到這些知識根本就是做夢了。
不管你怎樣拜師,怎樣苦學,也沒用。靠自悟,在醫學上根本不可能,醫學必須由臨床實踐作為基礎。
所以不管鎮上的人跟呂郎中怎樣膜拜自己,他自己心裏明白,這不過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外麵的世界廣闊無邊,真正的神醫也不是在禦醫堂,往往是在民間。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朱元璋身上。
開國之初,朱元璋以殘酷的手法對待醫生,尤其是那些名醫,比對文人的殘酷有過之無不及。
凡功臣生病,他就會派去禦醫,而且不止一個。如果能治好這些功臣的病就算了,一旦功臣病歿,所有醫生一律斬首,無一例外。
這種政策的製訂讓人匪夷所思,顯然朱元璋從來也不跟人講道理。所以名醫國醫都逃命似的四處躲藏,唯恐被朝廷征去。
這段曆史並非後人汙蔑。
就連朱元璋的結發妻子馬皇後也不能接受,她在病重時堅決拒絕給她請醫生,朱元璋問她原因,馬皇後坦言:我不能因我之故讓你去殺那些醫生!
不能請醫生,就改請和尚道士,好在朱元璋對和尚道士還算開恩,馬皇後雖然病薨,這些和尚道士沒殺一個,真是要謝主隆恩了。
那麽,朱元璋為何如此痛恨醫生,卻也找不到依據,曆史上隻有秦始皇如此對待醫生。始皇時期,醫生如果不能一副藥治愈他的病,馬上就被砍頭。相比之下,朱元璋還算寬厚了,畢竟是秋後算賬。
朱棣之後,這種政策廢除了,但餘威所懾,還是沒有名醫願意在朝廷當禦醫,禦醫堂裏基本都是當初不得已入宮,從朱元璋刀口下僥幸逃出命的人的後代。
況且想到這些,是因為他祖上就是開國初的名醫,後來逃入民間,這些事他父親都跟他講過。
現在有人要抓我,是不是跟此事有關?
他忽然心頭一震,好像找到了一個解開自己身世之謎的突破。但轉念想想又放棄了。難道朱元璋對他祖上下過必殺令?即便如此,那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朝廷做事再認真,也不可能還有人現今還再執行太祖的旨意吧。
然則,自己祖上還能犯什麽事呢?況且百思不得其解。
父親是自己年輕時闖的禍事,留下了禍根。況且對此根本不信。父親的為人他很清楚,父親完全是一個彬彬君子,決不會得罪什麽人,更不會惹出這等被人四海追殺,甚至牽連到皇家的禍事。
世事自有原委,花開自有芬芳。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兩天後,況且訂的筆墨紙硯到了,他迫不及待地鋪開紙、磨起墨,眉笑顏開。很顯然,他對這次送來的貨比較滿意。
這些日子,他一直用劣質的筆跟粗墨寫藥方,感覺不是帶著鐐銬跳舞,而是饑餓難耐時大嚼木頭。
他知道有的書法宗師不挑筆紙墨硯,他卻不行,隻有自己用慣的東西才能得心應手,寫出最好效果。
王爺師兄曾經送他幾管貢品紫毫,筆杆鍍金,上麵還有蛟龍盤柱,看上去富麗奢華,當藝術品供著倒是不錯,真正用起來並不稱手,倒是陳慕沙送他的紫毫才真是好筆,比他日常所用的不知好多少倍。
況且並不單純追求上乘的筆,製筆宗師的作品,在市麵上基本買不到。那也就罷了,起碼拿在手上自己的感覺要對。
“你怎麽不等我,這活是我的,別搶!”
蕭妮兒一陣風似的闖進來,劈手奪過他手中的墨塊,然後細心磨起來。
況且苦笑一聲,這都有人搶,磨墨而已,難道這也能上癮不成?
“跟你,以後你要寫字,就叫我一聲,一定要我來磨墨。”蕭妮兒抬頭道。
“為什麽?磨墨難道是你的職業,你磨得一定比別人好?”
“我不會幹別的,就會幹這個,誰讓咱是丫環的命,隻能幹丫環的活。”
“得如此可憐,倒是我的不對了,你放心,我絕不會讓你當丫環。”況且順手摸了一下她的頭,這這動作還真有“老人家”的味道。
“那還能當少奶奶啊,哥,你對我好,我知道,可是別哄我了。”蕭妮兒安之若素地幹著這丫環的活。
況且一陣頭痛,這幾乎是無解的問題。但他知道自己心裏有個底線,絕不可能真讓蕭妮兒給自己當什麽丫環,究竟把她什麽位置上,他現在也不知道,隻能等到以後再想出辦法來再。
不過,蕭妮兒磨的墨還真是有一股奇特的香味。
“這兩天沒見你,都在忙什麽?” 況且趕緊轉換話題。
“我還能忙什麽,什麽也做不了,在屋裏呆著唄。”蕭妮兒幽幽道。
這兩天況且把病人都交給呂郎中了,鎮上幾乎沒有新的病人來問診,都是來複診治療的,這些人的病情呂郎中也很清楚,治療方法自然也知道。
況且就專門在自己的屋裏給呂郎中上課,真像教徒弟一般,把要傳授的醫道一股腦講述出來。他也沒什麽教材,就是先跟呂郎中探討一些脈案和藥方,遇到問題,現場開講,凡是涉及到的問題一律不放過。
呂郎中那是如醉如癡,天天都跟吃了仙丹人參果似的,人都年輕了不下二十歲,恨不得況且一直講下去,講到天昏地暗,地老天荒。
蕭妮兒卻不願意了,況且不給病人治病,她就不好人前人後跟著。況且給呂郎中講課,連端茶倒水的活兒也搶走了。本想耐著性子聽聽況且講課,不定自己也能學些,可是聽著那些藥材亂七八糟的名字,她暈死了,隻好怏怏退出去。
所以今天一看到藥鋪送貨來,知道是訂的筆墨紙硯到了,趕緊過來要搶些活兒幹,不成想況且自己先磨上了,她焉能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