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事先再三囑咐石榴,此事萬萬不可告訴老師,免得老師操心。石榴當時答應了,可事後越想越不對勁兒。


    從雲絲絲家迴府之後,石榴直奔叔叔書房,卻見兩個師兄正在書房裏跟叔叔說話,三人有說有笑,興致高昂。


    “兩位師兄迴來了,京城一趟辛苦了吧。”石榴進屋打聲招唿。


    “不辛苦,師尊有事弟子服其勞嘛。”大師兄正色道。


    陳慕沙滿意的看著兩位弟子道:“這趟委實辛苦你們了,成就也不小。”


    石榴心中有事,聽著他們說笑不免煩躁,說了幾句話,就退了出來。


    她知道叔叔和兩位師兄正在興致頭上,從祀聖廟的事暫時擱淺,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事,陳氏理學的星星之火,仍有重新發揚光大的可能。


    然而,況且的事怎麽辦?


    石榴轉念一想,既然從祀聖廟如此大的事都能擱淺,況且就算有天大的麻煩,也可以化險為夷。


    如此,她心裏穩當多了。不由得罵了自己一句:這都是為什麽啊,替他著急,那臭小子也未見得感激,我這不是犯賤嗎?


    算了,權當自己積陰德吧,不跟他一般見識!


    想到這裏,石榴的心底泛起一絲苦澀卻又帶著甜蜜的滋味。


    等兩位師兄從叔叔房間裏走出後,她再次走進書房,然後不用叔叔問,就把這件事全說了。


    陳慕沙聽後毫無反應,隻是繼續斟著茶,細細品著,如同充耳不聞。


    “老爺子,這事你管不管啊?”石榴急了。


    “什麽事?況且啥事沒有,你著的什麽慌。”


    “有人處心積慮要對付他,還能說沒事?”


    陳慕沙淡淡一笑,食指敲著桌麵道:“你以為我收弟子像練達寧那樣隨隨便?何況這是我的關門弟子,百年後要把衣缽傳遞給他……我能不查清楚他祖上的底細嗎?”


    “那,況家到底有沒有麻煩事啊?”


    “他沒有,他父親也沒有,可是他祖上的確有麻煩事。他們也是受牽連。不過這事說沒有就沒有,要是說有,也真是天大的麻煩。”


    石榴說:“我怎麽越聽越糊塗,你說的天大的麻煩,究竟是指什麽啊?”


    “這事說來話長,你也不必知道這些,知道了反而不好。你就權當沒有這迴事,任南家他們折騰去。南家既不通天,也翻不了天。”


    石榴驚喜道:“老爺子,你真有把握?”


    “怎麽,不相信我?我若是連自己的弟子都庇護不了,還立這門牆做啥?!”陳慕沙抬起頭,眼中卻是石榴少見的淩厲。


    “太好了!”石榴這才真的放下心。


    她沒想到叔叔居然徹底調查過況且,放心的同時,她也有點不爽。你憑啥就查人家祖宗十八代,一點隱私權都不顧忌。


    石榴走後,陳慕沙麵色冷了下來。


    況家的事,他的確知道許多,也權衡過其中的利弊得失,最後決定收況且為關門弟子,乃是基於對時事大局做出的判斷。他認為,況家的大難應該已經過去了。


    那年月,老師有罪,弟子要受牽連,同樣,弟子犯了事,老師也無法置身事外,一樣要受到波及。


    封建王朝,莫不如是。


    兩漢時期,實現薦主連坐製度,一個人如果犯了罪,或者說是被人硬安上了罪名,舉薦他的人就要連坐。後漢黨錮時,不僅眾多官員被禁錮,連同弟子門生也同樣禁錮,幾乎將朝野文人一網打盡。


    宋朝也差不多,蘇東坡的四個弟子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他們一生跟東坡綁定了榮辱與共的關係,東坡升官,這四人連同升官,東坡被貶斥,這四人也一樣遭放逐。


    明朝座主跟門生的關係也基本如此,門生寧可背叛朝廷決不肯背叛座主,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可以稱之為第二種忠誠。


    陳慕沙沒想到的是,況家的事居然被人暗中查了出來,他調查況且是因為衣缽至重,選擇傳人不得不慎之又慎。然則,南家調查此事有什麽緣由?


    所以,當兩個大弟子一迴來,他馬上就交代給兩人新的任務,暗中調查南家,徹查祖宗十八代。


    這件事他不能對石榴說,隻能限於他跟兩個大弟子之間。假如有一天況家的事真的暴露出來,他也有補救的措施。


    一是中山王府欠他的人情,對此事不會袖手旁觀,畢竟這不是國政要務,不違背功臣外戚不得幹預國政的條例。


    二是張居正跟他交好莫逆,作為太子裕王的老師,張居正的實力非同小可,實在不得已還可以拜這座廟。


    相信天底下還還沒有敢找太子麻煩的人!這事說起來真有一個故事。


    當年嚴嵩掌握朝中大權,聽說太子最恨的就是自己,擔心太子即位後會找自己算賬,自己就算活不到那時候,子孫也難以保全。嚴嵩跟兒子嚴世藩商量了一番,準備慫恿皇上廢掉太子另立。


    大學士徐階知道後,馬上找到嚴嵩,當麵跟他攤牌:“皇上對公傾心委任,言無不聽,計無不從。然而,皇上未必肯為了你廢掉太子。你這行的可是族滅之計。”


    嚴嵩急忙辯解,那是有人故意挑撥是非,自己絕無此意。迴去後經思量再三,嚴嵩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圖謀。


    “南家真有這個膽量嗎?敢動我關門弟子,等於是絕我陳氏學派的香火。難道背後有人指使?”陳慕沙不由得攥緊拳頭。


    從知道此事的那一刻起,老夫子就認為,這事一定不是針對況且、針對況家,而是針對我陳慕沙。此事又恰好發生在自己朝裏朝外一陣運動,導致王守仁從祀聖廟的事擱淺,若說不是報複,那也太巧了些。


    表麵上主導這件事的人居然還叫南巧雲,豈不是巧上加巧。


    事出反常即為妖。


    況且對身邊發生的一切懵然無知,也不知道陳慕沙居然調查過況家,而且上搠到元朝。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信息,況家並不姓況,目前所用的隻是一個化姓。


    況且並不關心這些,他對老夫子的調查沒有絲毫興趣。查吧,隻要不調查到21世紀就沒問題。


    南巧雲夫妻兩人還是每七天來複診一次,況鍾還是隻診脈、開方子,不收錢。南巧雲夫妻隻是說些家常話,卻再無套取口風的意向。


    況且以為這兩人是知難而退了,想想也是,在這裏看病,居然還要打這裏的主意,就不怕那藥方裏加幾味藥物,留下致命的後患?


    當然,況鍾不會這樣做,即便明知道這二人不懷好意,也不會這樣做,這是行醫的準則:哪怕你的仇家來看病,也得盡心治療,治好後,再放馬鬥個你死我活。


    秋雨淅瀝,況且身穿薄棉襖,獨撐一把油紙傘走在青石板街道上。


    他最喜歡細雨中的蘇州、細雨中的江南,如夢似幻,不僅是美,而是能享受一種浸透心神的陶醉。


    他一直想畫一幅畫,主題就是秋風細雨中的江南,可惜始終感覺無法把握其中的神韻,也一直沒敢動筆。


    “況公子,給你。”一個賣水果的女孩子從攤子後麵跑過來,遞給他一捧桂圓。


    這女孩子去他家看過病,他還親手給診過脈,那時因無錢付藥費,況鍾也就一文不取,過後她家裏送了一些土產做禮物,也都被拒絕了。


    況且搖搖頭,要把桂圓放迴去。


    “你吃吧,很甜的,又不貴。”女孩子著急地說,語氣裏竟有幾分央求。


    況且點點頭,卻還是走過去,在水果攤的角上偷偷放下一錢銀子。


    他沒說話,也不想說話,唯恐破壞這美麗不可方物的氛圍,這女孩子並不漂亮,卻散發著純真的美麗,在他看來,也同樣是細雨江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況公子。”


    一路上,不少人跟他打招唿,大部分都曾經是他家的病人,不管付過錢的還是沒付過錢的,都覺得欠況家一份人情。


    至於況且的大名他們自然也知道,剛考取了蘇州府的案首,即童子試的頭名,已躋身吳中才子行列。


    這些普通百姓或許連字都不識,卻最敬重讀書人,他們比大多數隻是要獵取功名的文人心底更淳樸、更善良。可惜後來的明朝文人沒能對得起這些百姓,明朝敗落在了他們手中,百姓飽受戰爭禍亂。


    況且沒想這些,他隻是沉醉著,享受著這種滋味。路上看到幾個孩子正貪饞地看著他手中的桂圓,就急忙送了出去。


    “況且,你也出來了。”


    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聲音把他喚醒,抬頭一看,文傑居然站在自己麵前。


    況且笑道:“怎麽是你?”


    “我不叫你,隻怕你都不認識我了。你怎麽跟丟了魂兒似的?”文傑看著他問到。


    “你不懂。”況且直截了當一句。


    “我不懂什麽啊?”


    “情趣。”


    “好吧,這我確實不懂,可是有人懂的,在上麵呢。你也來吧。”文傑說著,拉著他走向一家茶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才子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尚南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尚南山並收藏大明才子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