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每一次火器聲響起來,就代表了慘重的傷亡,但是此時的劉士養還是十分的盼望著朝廷大軍的火器響起來,但是他的願望最終落空了!
朝廷的火器最終沒有響起來,劉士養的心裏充滿了怨念,這不是專跟自己過不去嗎?害他在寧王麵前又丟了老大的人!
這倒是劉士養誤會了,張知節倒不是專跟他過不去,而是根據實際情形作出的調整!按照寧王大軍的速度,隻能持續四次射擊!
但是劉士養不清楚啊,眼前沒有了第五次射擊,寧王狠狠的瞪了一眼劉士養,這時,射擊完的火銃兵全部撤了,從兩翼向後軍跑去!
而火銃兵之後就是五軍營和三千營的精騎,此時的騎兵已經開始提速了,馬蹄聲揚,揚起了滿天風塵!
南方瘦馬之名名揚天下,引得無數人趨之若鶩,卻鮮少有人提及戰馬!因為南方缺少戰馬!
所以寧王的大軍並無多少騎兵,少數的騎兵都是寧王和各個將領的親兵,那是戰場上保命用的,可舍不得投入到戰場上消耗!
所以寧王的大軍也沒有經曆過大規模的騎兵衝鋒,大股騎兵一旦提速衝了起來,那聲勢真如排山倒海一般,有席卷曠野之勢!
隆隆的馬蹄聲響徹天際,連地麵都在震顫,仿佛要地震一般,初次見這情景的寧王大軍都覺得真有毀天滅地之威!
很多人直接就膽寒了!他們或許都麵對過騎兵,麵對過一騎、兩騎,那並沒有什麽壓迫性,此時見到千軍萬馬那排山倒海之勢,真的感到腿腳發軟!
麵對騎兵衝鋒,步軍唯一能與之對抗的做法就是結陣自保!隻有步軍成陣,長槍如林,才能防止被騎兵衝散,而一旦被騎兵衝散,那就意味著被屠戮!
但是結陣這偏偏是寧王大軍的軟肋!連行軍的時候都不能成陣,更何況戰場上衝陣的時候!本就亂糟糟的大軍,在騎兵的衝鋒之下,隻能亂成一鍋粥!
其實要對抗騎兵,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以騎兵對抗騎兵,但是寧王偏偏也沒有騎兵!若是寧王不這麽急於求戰的話,選擇一地勢相對不這麽開闊的地形,還能對朝廷大軍的騎兵造成限製。
但是寧王偏偏急於求戰,選擇徑直來進攻張知節的大軍,張知節既然選擇了以逸待勞,自然選擇了這麽個最適合自己大軍作戰的地形!
本就有些散亂的寧王大軍,在騎兵的衝擊之下變得更加散亂了,張知節的騎兵靠著提起來的速度像是一支支巨大的利劍一般,狠狠的插進了寧王的大軍之中。
憑著提起來的速度,騎兵如入無人之境,在寧王的大軍中縱橫切割,將寧王的大軍徹底打散。
此時的寧王已經臉色鐵青了,雖說他的大軍不善戰陣,自認為更擅長亂中取勝,但是被張知節的騎兵切割成這個樣子,連基本的建製都沒有了,想要凝聚起來無疑十分困難!
但是寧王的大軍畢竟都是些悍匪出身的人,建製被打散了之後,就開始按照以前打家劫舍的習慣,開始唿朋喚友,或幾十人,或幾百人,各自抱團!
雖然各自抱團了,但是仍然是鬆鬆散散,最重要的是,這些寧王的大軍都擅長扛著刀砍人,很少有用長矛或者長槍的,麵對騎兵的衝擊,存在天然的劣勢!
雖然寧王大軍的損失很大,但是,張知節的騎兵也損失不小,因為此次南下,考慮道南方不利於騎兵作戰,所以張知節征調的騎兵並不多!麵對寧王的數萬大軍,還是有些吃力的!
這也就是寧王的大軍本來就不善結陣,要不然的話,能不能成功鑿穿寧王的大軍還兩說呢!
寧王自信自己的大軍野戰無敵,能夠亂中取勝,並不是毫無根據,那是因為寧王的大軍中匯聚了很多悍匪還有草莽中人,這些人一般都身手不錯!雖然不慣戰陣廝殺,但是當散開來之後,各自為戰的時候,還是很有殺傷力的!這也就是為什麽寧王覺得自己的大軍能夠亂中取勝了!
所以張知節的騎兵在切割的時候,還是不斷的有騎兵傷亡!見到寧王的大軍已經被打散了,張知節立即傳令騎兵遠撤,後軍開始列陣進擊。
隨著號角聲起,騎兵隊伍開始從雜亂的寧王大軍中殺出,匯聚到一起,一直到了寧王大軍的一側,開始恢複馬力,同時又對寧王的大軍虎視眈眈,造成足夠的震懾!
而寧王的大軍對此卻無能為力,因為兩條腿怎麽也跑不過四條腿,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方輕騎遠去,在遠處虎視眈眈,同時又對他們保持足夠的震懾,仿佛說不定下一刻就會撲擊而來!
鼓角聲鳴,龐大的後軍開始向寧王的大軍行來,神機營、騎兵營的散去之後,終於露出了後軍的猙獰獠牙!
長槍如林,陣型森嚴整齊,哪怕是大軍迅速向著寧王的大軍挺進,大軍也沒有任何的脫節,整齊的軍陣,一致的速度,朝著寧王的大軍壓來!
經曆了南昌城下之戰的寧王,現在終於看出來了不同,張知節所率領的大軍和彭澤的大軍完全不同!
雖然還沒有交鋒,但是從緩緩壓上來的軍陣之中,寧王已經感受到了一股凜然強悍的氣息!行動的大軍沒有嘈雜聲,像一頭沉默的巨獸,帶著猙獰的氣息和沉穩堅決的步伐,一往無前的向著自己的大軍逼來!
不管怎麽樣,已經沒有退路了!這一仗必須要打,還要打贏!騎兵也好,神機營也好,都隻是在給大軍的交鋒奠定優勢,但是真正的勝負還要看最終步軍的正麵碰撞!
雖然在騎兵營和神機營身上吃了大虧,但是麵對緩緩壓來的後軍,寧王和他的將領們雖然覺得非常棘手,神情非常凝重,但是他們並沒有完全喪失掉信心!
因為他們有天然的心理優勢,那就是他們曾經打敗過朝廷的大軍,曾經在安慶城下打的朝廷的大軍丟盔棄甲,落花流水,死傷無數!
朝廷的火器最終沒有響起來,劉士養的心裏充滿了怨念,這不是專跟自己過不去嗎?害他在寧王麵前又丟了老大的人!
這倒是劉士養誤會了,張知節倒不是專跟他過不去,而是根據實際情形作出的調整!按照寧王大軍的速度,隻能持續四次射擊!
但是劉士養不清楚啊,眼前沒有了第五次射擊,寧王狠狠的瞪了一眼劉士養,這時,射擊完的火銃兵全部撤了,從兩翼向後軍跑去!
而火銃兵之後就是五軍營和三千營的精騎,此時的騎兵已經開始提速了,馬蹄聲揚,揚起了滿天風塵!
南方瘦馬之名名揚天下,引得無數人趨之若鶩,卻鮮少有人提及戰馬!因為南方缺少戰馬!
所以寧王的大軍並無多少騎兵,少數的騎兵都是寧王和各個將領的親兵,那是戰場上保命用的,可舍不得投入到戰場上消耗!
所以寧王的大軍也沒有經曆過大規模的騎兵衝鋒,大股騎兵一旦提速衝了起來,那聲勢真如排山倒海一般,有席卷曠野之勢!
隆隆的馬蹄聲響徹天際,連地麵都在震顫,仿佛要地震一般,初次見這情景的寧王大軍都覺得真有毀天滅地之威!
很多人直接就膽寒了!他們或許都麵對過騎兵,麵對過一騎、兩騎,那並沒有什麽壓迫性,此時見到千軍萬馬那排山倒海之勢,真的感到腿腳發軟!
麵對騎兵衝鋒,步軍唯一能與之對抗的做法就是結陣自保!隻有步軍成陣,長槍如林,才能防止被騎兵衝散,而一旦被騎兵衝散,那就意味著被屠戮!
但是結陣這偏偏是寧王大軍的軟肋!連行軍的時候都不能成陣,更何況戰場上衝陣的時候!本就亂糟糟的大軍,在騎兵的衝鋒之下,隻能亂成一鍋粥!
其實要對抗騎兵,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以騎兵對抗騎兵,但是寧王偏偏也沒有騎兵!若是寧王不這麽急於求戰的話,選擇一地勢相對不這麽開闊的地形,還能對朝廷大軍的騎兵造成限製。
但是寧王偏偏急於求戰,選擇徑直來進攻張知節的大軍,張知節既然選擇了以逸待勞,自然選擇了這麽個最適合自己大軍作戰的地形!
本就有些散亂的寧王大軍,在騎兵的衝擊之下變得更加散亂了,張知節的騎兵靠著提起來的速度像是一支支巨大的利劍一般,狠狠的插進了寧王的大軍之中。
憑著提起來的速度,騎兵如入無人之境,在寧王的大軍中縱橫切割,將寧王的大軍徹底打散。
此時的寧王已經臉色鐵青了,雖說他的大軍不善戰陣,自認為更擅長亂中取勝,但是被張知節的騎兵切割成這個樣子,連基本的建製都沒有了,想要凝聚起來無疑十分困難!
但是寧王的大軍畢竟都是些悍匪出身的人,建製被打散了之後,就開始按照以前打家劫舍的習慣,開始唿朋喚友,或幾十人,或幾百人,各自抱團!
雖然各自抱團了,但是仍然是鬆鬆散散,最重要的是,這些寧王的大軍都擅長扛著刀砍人,很少有用長矛或者長槍的,麵對騎兵的衝擊,存在天然的劣勢!
雖然寧王大軍的損失很大,但是,張知節的騎兵也損失不小,因為此次南下,考慮道南方不利於騎兵作戰,所以張知節征調的騎兵並不多!麵對寧王的數萬大軍,還是有些吃力的!
這也就是寧王的大軍本來就不善結陣,要不然的話,能不能成功鑿穿寧王的大軍還兩說呢!
寧王自信自己的大軍野戰無敵,能夠亂中取勝,並不是毫無根據,那是因為寧王的大軍中匯聚了很多悍匪還有草莽中人,這些人一般都身手不錯!雖然不慣戰陣廝殺,但是當散開來之後,各自為戰的時候,還是很有殺傷力的!這也就是為什麽寧王覺得自己的大軍能夠亂中取勝了!
所以張知節的騎兵在切割的時候,還是不斷的有騎兵傷亡!見到寧王的大軍已經被打散了,張知節立即傳令騎兵遠撤,後軍開始列陣進擊。
隨著號角聲起,騎兵隊伍開始從雜亂的寧王大軍中殺出,匯聚到一起,一直到了寧王大軍的一側,開始恢複馬力,同時又對寧王的大軍虎視眈眈,造成足夠的震懾!
而寧王的大軍對此卻無能為力,因為兩條腿怎麽也跑不過四條腿,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方輕騎遠去,在遠處虎視眈眈,同時又對他們保持足夠的震懾,仿佛說不定下一刻就會撲擊而來!
鼓角聲鳴,龐大的後軍開始向寧王的大軍行來,神機營、騎兵營的散去之後,終於露出了後軍的猙獰獠牙!
長槍如林,陣型森嚴整齊,哪怕是大軍迅速向著寧王的大軍挺進,大軍也沒有任何的脫節,整齊的軍陣,一致的速度,朝著寧王的大軍壓來!
經曆了南昌城下之戰的寧王,現在終於看出來了不同,張知節所率領的大軍和彭澤的大軍完全不同!
雖然還沒有交鋒,但是從緩緩壓上來的軍陣之中,寧王已經感受到了一股凜然強悍的氣息!行動的大軍沒有嘈雜聲,像一頭沉默的巨獸,帶著猙獰的氣息和沉穩堅決的步伐,一往無前的向著自己的大軍逼來!
不管怎麽樣,已經沒有退路了!這一仗必須要打,還要打贏!騎兵也好,神機營也好,都隻是在給大軍的交鋒奠定優勢,但是真正的勝負還要看最終步軍的正麵碰撞!
雖然在騎兵營和神機營身上吃了大虧,但是麵對緩緩壓來的後軍,寧王和他的將領們雖然覺得非常棘手,神情非常凝重,但是他們並沒有完全喪失掉信心!
因為他們有天然的心理優勢,那就是他們曾經打敗過朝廷的大軍,曾經在安慶城下打的朝廷的大軍丟盔棄甲,落花流水,死傷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