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兩位大學士心裏憂心忡忡,正德皇帝是恨的牙癢癢,對於一個想要害死他的人,沒得說,必須弄死他!
正德皇帝沉聲道:“既然已經試探出來了長春觀就是紅衣教的據點,但還等什麽?趕緊將長春觀一窩端了,好好審一審!”
張知節無奈迴道:“迴皇上,得到消息後,臣就安排人去長春觀試探,若是證實了就將長春觀的道姑全部抓起來!但是,雖然試出來了,但是長春觀竟然存在一條密道!臣等率領錦衣衛趕到的時候,那些紅衣教教徒都已經通過密道逃走了!逃走前還放下了斷龍石,屬下追之不及!”
正德皇帝聽了不由歎道:“這真是太可惜了!這閑雲道姑倒是狡猾的很!”
張知節請罪道:“是臣等無能!請皇上恕罪!”
正德皇帝擺手道:“是你偵破了寧王的陰謀,當有功才是,朕又怎麽會怪罪你!事已至此,該當如何?”
“雖然寧王有不臣之心,罪無可恕,但是還需從長計議,如今朝廷已經失去了對江西的控製,若是逼的急了,恐會逼反寧王!”李東陽沉吟道。
“臣倒是有一計!”張知節沉聲道。
正德皇帝大喜道:“知節,快快道來!”
“皇上,不如找個理由召寧王入京!”張知節沉聲道。
李東陽和楊廷和聽了忍不住眼前一亮,這真是一個絕妙的方法!若是寧王離開了他的江西老巢,那就隻能是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到時候無論朝廷怎麽處置他,都不會引起什麽波瀾!
正德皇帝也明白,京城可是他的地盤,他的親信手握重兵,寧王來了京裏,還不是任他炮製!哼哼,幾次三番的想要害自己,若是落到自己的手裏,豈能輕饒他?
但是寧王赴京那是最好的情形了,可是如果寧王不入京呢!正德皇帝疑惑道:“若是,寧王找理由拒絕入京呢?”
“寧王若是不入京,也隻能借口生病,但是這種事瞞不過多久,隻要派個信得過得禦醫去,一試便知!這樣寧王就隻有起兵造反了!”張知節沉聲道。
李東陽歎道:“若是寧王造反,那就又是一場大動蕩,若是能和平解決這事自然是最好的!”
“閣老,若是寧王心裏早有反意,那肯定不會甘心束手就擒的!而且他一定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造反的,那個時候就是他準備充足的時候!”
“現在若是逼反了,反而讓他準備不充足,這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張知節沉聲解釋道。
兩位閣老也明白張知節的意思,若是寧王無意起兵造反,就算召他入京他也不會造反!若是寧王心裏本來就有反意,就算現在不反,也會在將來的某一天造反,而那個時候寧王肯定已經準備的更加充分!
正德皇帝點頭道:“確實是這個道理!如此就要想一個妥帖的借口召寧王入京才是!”
大殿裏一時無言,自太宗皇帝靖難成功之後,幾次三番下旨,各地藩王無詔不得入京,自此之後的每一任皇帝都將此視為金科玉律,嚴防各地藩王入京!
所以要找借口召藩王入京這還是頭一次!不過正德皇帝知道張知節的鬼點子多,期待的看著張知節。
張知節沉吟道:“快要郊祭了吧?不如就假意稱先帝托夢給皇上,讓皇上委派一位親王主持這次郊祭,從而下詔寧王入京!”
這倒是確實是一個辦法!但是,具體的詳情畢竟不能對外透露,若是就此下詔寧王進京主持郊祭的話,那肯定會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的!
反對勸諫的奏折肯定會像雪花一樣飛來,而皇上若是下詔,肯定要內閣同意才是,那這次內閣有苦難言,肯定會承擔很大的壓力。
所以聽了張知節的話,李東陽和楊廷和立即皺起了眉頭。楊廷和苦著臉道:“此舉勢必會引起朝臣的非議啊!”
“閣老,要召寧王入京,無論是什麽借口,都會引起朝臣非議的!況且,閣老還有什麽別的借口嗎?”張知節一臉木然,但是心裏已經有些幸災樂禍了。
正德皇帝咳了一聲,點頭道:“知節說的也有道理,還請兩位閣老多多擔待一些了!”
這畢竟是朝廷大事,所以兩位閣老也隻能點頭應允。這時張知節繼續沉吟道:“雖然不想寧王會因此造反,但是不得不承認,寧王因此而造反的可能性真的很大!因此不得不防啊!”
兩位大學士也明白,李東陽心裏凜然道:“雖說出兵還為時尚早,但是有些事情確實要早作準備了!”
接下來的事情兩位閣老就有些忙碌了,他們要會同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為可能要到來的戰事做準備!兩位閣老憂心忡忡的離開了之後,張知節仍然被留了下來!
“雖說一位藩王造反讓人感覺沉甸甸的,但是當年的刺殺大案和冷香丸一案都像一根刺一樣一直紮在朕的心裏!如今終於真相大白了,朕心裏還真有些鬆了口氣的感覺!”正德皇帝歎道。
張知節也是這般感覺,這幾年來張知節的神經也一直繃著,實在是這紅衣教神秘莫測,一直讓人無法上手!現在不僅紅衣教教主露了行跡,就連紅衣教背後的大魚也浮出了水麵,確實讓人感覺豁然開朗!
一直隱藏的暗處才讓人防不勝防,現在已經暴露出來了,還能怕他不成?不就是一個藩王嗎?古往今來藩王造反無數,但是成功的不就是隻有一個太宗皇帝嗎?
永樂大帝是何等樣的人物?難不成這個寧王還是和當年的燕王一樣的存在?怎麽可能呢?
當年的燕王可是經曆了血與火的曆練,數次率兵遠征大漠,是真正的名將!而寧王不過是個太平王爺,苟延殘喘在江西境內!南方又素無可戰之兵,就算他能起兵逞一時之勇,難道還能比得上北方的驕兵悍卒?
所以說張知節不信沒有準備完全的寧王真的能夠反了天去!張知節仔細分析了一下認為寧王不可能有什麽作為!
正德皇帝沉聲道:“既然已經試探出來了長春觀就是紅衣教的據點,但還等什麽?趕緊將長春觀一窩端了,好好審一審!”
張知節無奈迴道:“迴皇上,得到消息後,臣就安排人去長春觀試探,若是證實了就將長春觀的道姑全部抓起來!但是,雖然試出來了,但是長春觀竟然存在一條密道!臣等率領錦衣衛趕到的時候,那些紅衣教教徒都已經通過密道逃走了!逃走前還放下了斷龍石,屬下追之不及!”
正德皇帝聽了不由歎道:“這真是太可惜了!這閑雲道姑倒是狡猾的很!”
張知節請罪道:“是臣等無能!請皇上恕罪!”
正德皇帝擺手道:“是你偵破了寧王的陰謀,當有功才是,朕又怎麽會怪罪你!事已至此,該當如何?”
“雖然寧王有不臣之心,罪無可恕,但是還需從長計議,如今朝廷已經失去了對江西的控製,若是逼的急了,恐會逼反寧王!”李東陽沉吟道。
“臣倒是有一計!”張知節沉聲道。
正德皇帝大喜道:“知節,快快道來!”
“皇上,不如找個理由召寧王入京!”張知節沉聲道。
李東陽和楊廷和聽了忍不住眼前一亮,這真是一個絕妙的方法!若是寧王離開了他的江西老巢,那就隻能是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了!到時候無論朝廷怎麽處置他,都不會引起什麽波瀾!
正德皇帝也明白,京城可是他的地盤,他的親信手握重兵,寧王來了京裏,還不是任他炮製!哼哼,幾次三番的想要害自己,若是落到自己的手裏,豈能輕饒他?
但是寧王赴京那是最好的情形了,可是如果寧王不入京呢!正德皇帝疑惑道:“若是,寧王找理由拒絕入京呢?”
“寧王若是不入京,也隻能借口生病,但是這種事瞞不過多久,隻要派個信得過得禦醫去,一試便知!這樣寧王就隻有起兵造反了!”張知節沉聲道。
李東陽歎道:“若是寧王造反,那就又是一場大動蕩,若是能和平解決這事自然是最好的!”
“閣老,若是寧王心裏早有反意,那肯定不會甘心束手就擒的!而且他一定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造反的,那個時候就是他準備充足的時候!”
“現在若是逼反了,反而讓他準備不充足,這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張知節沉聲解釋道。
兩位閣老也明白張知節的意思,若是寧王無意起兵造反,就算召他入京他也不會造反!若是寧王心裏本來就有反意,就算現在不反,也會在將來的某一天造反,而那個時候寧王肯定已經準備的更加充分!
正德皇帝點頭道:“確實是這個道理!如此就要想一個妥帖的借口召寧王入京才是!”
大殿裏一時無言,自太宗皇帝靖難成功之後,幾次三番下旨,各地藩王無詔不得入京,自此之後的每一任皇帝都將此視為金科玉律,嚴防各地藩王入京!
所以要找借口召藩王入京這還是頭一次!不過正德皇帝知道張知節的鬼點子多,期待的看著張知節。
張知節沉吟道:“快要郊祭了吧?不如就假意稱先帝托夢給皇上,讓皇上委派一位親王主持這次郊祭,從而下詔寧王入京!”
這倒是確實是一個辦法!但是,具體的詳情畢竟不能對外透露,若是就此下詔寧王進京主持郊祭的話,那肯定會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的!
反對勸諫的奏折肯定會像雪花一樣飛來,而皇上若是下詔,肯定要內閣同意才是,那這次內閣有苦難言,肯定會承擔很大的壓力。
所以聽了張知節的話,李東陽和楊廷和立即皺起了眉頭。楊廷和苦著臉道:“此舉勢必會引起朝臣的非議啊!”
“閣老,要召寧王入京,無論是什麽借口,都會引起朝臣非議的!況且,閣老還有什麽別的借口嗎?”張知節一臉木然,但是心裏已經有些幸災樂禍了。
正德皇帝咳了一聲,點頭道:“知節說的也有道理,還請兩位閣老多多擔待一些了!”
這畢竟是朝廷大事,所以兩位閣老也隻能點頭應允。這時張知節繼續沉吟道:“雖然不想寧王會因此造反,但是不得不承認,寧王因此而造反的可能性真的很大!因此不得不防啊!”
兩位大學士也明白,李東陽心裏凜然道:“雖說出兵還為時尚早,但是有些事情確實要早作準備了!”
接下來的事情兩位閣老就有些忙碌了,他們要會同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為可能要到來的戰事做準備!兩位閣老憂心忡忡的離開了之後,張知節仍然被留了下來!
“雖說一位藩王造反讓人感覺沉甸甸的,但是當年的刺殺大案和冷香丸一案都像一根刺一樣一直紮在朕的心裏!如今終於真相大白了,朕心裏還真有些鬆了口氣的感覺!”正德皇帝歎道。
張知節也是這般感覺,這幾年來張知節的神經也一直繃著,實在是這紅衣教神秘莫測,一直讓人無法上手!現在不僅紅衣教教主露了行跡,就連紅衣教背後的大魚也浮出了水麵,確實讓人感覺豁然開朗!
一直隱藏的暗處才讓人防不勝防,現在已經暴露出來了,還能怕他不成?不就是一個藩王嗎?古往今來藩王造反無數,但是成功的不就是隻有一個太宗皇帝嗎?
永樂大帝是何等樣的人物?難不成這個寧王還是和當年的燕王一樣的存在?怎麽可能呢?
當年的燕王可是經曆了血與火的曆練,數次率兵遠征大漠,是真正的名將!而寧王不過是個太平王爺,苟延殘喘在江西境內!南方又素無可戰之兵,就算他能起兵逞一時之勇,難道還能比得上北方的驕兵悍卒?
所以說張知節不信沒有準備完全的寧王真的能夠反了天去!張知節仔細分析了一下認為寧王不可能有什麽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