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豐的大軍在曲女城幾乎全殲了北印度三國聯軍,不但瞿波羅一世被燒得屍骨無存,而且使整個北印度三國的軍隊主力全變成了恆河浮屍。
然後北印度成了他的狩獵場。
在接下來的四個月裏,他的大軍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收保護費,逼迫那些官員交錢交食物甚至交女人,誰敢不交他的大軍就屠城,就這樣一路向東像蝗蟲般掃蕩,當他在乾元二年初夏抵達華氏城下的時候,何履光和李皋率領的大軍已經在這裏等他了。他們是沿著恆河乘船到這裏的,這時候恆河下遊入海口不是現代孟加拉那裏,而是在加爾各答,也就是唐軍登陸的帕吉勒提河一帶,主要海港是加爾各答以西不到一百公裏的耽摩栗底,實際上恆河很像中國的黃河,入海口在整個恆河三角洲這個範圍內始終不定。
當然,李皋也不是把他的福船和鳥船直接開到華氏城,恆河航道還沒那麽深,汛期那些鳥船或許可以開過來,但福船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的。
他是以武力征集的當地船隻。
恆河上有的是船,無非就是把軍隊派過去抓,另外也從洗劫那些印度貴族的收入中拿出部分來雇用,那些普通老百姓不會管什麽入侵者不入侵者的,有錢可賺他們當然不會在意為入侵者服務,李皋兩人不但大量雇用印度人給他們運輸,還雇用他們為唐軍在加爾各答築城建港,而唐軍士兵則開到印度城市和楊豐一樣挨個收保護費……
這種事情肯定大家都懂的。
總之東西兩路大軍就這樣在華氏城下完成會師,然後達摩波羅率領王公大臣戰戰兢兢跑出來投降了。
楊豐接受了他的投降。
當然,接下來波羅王國得為他們提供糧餉,組織民夫運輸糧草,另外將加爾各答一帶割讓大唐,再將北部的已經被其吞並的奔那伐檀那城割讓給大唐,這座城市在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一條支流邊,是布拉馬普特拉河上遊通往恆河流域的交通要道,距離西裏古裏走廊也就是通往亞東的山口並不遠,非常適合作為攻擊起點,而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水運線路,也足以支撐大軍的後勤。
達摩波羅當然不敢拒絕,這時候楊豐滅他也不過一句話而已,就這樣波羅王國也正式成為大唐屬國,大唐軍隊在其境內可以自由行動,需要的情況下還可以征兵征糧。
當然,他們也得去大唐朝貢。
最終大唐就這樣踏出了殖民印度的第一步,同樣在楊豐主持下,大唐東印度公司正式成立,按照之前的利益分配,百分之五十五股權交給何履光迴嶺南後募集,楊豐,李皋,代表高仙芝的張光晟各分百分之十五,迴去以後西域,閩浙,安南三個集團內部如何分配也就是自己的事情。總之龍牙門以西,獅子國也就是斯裏蘭卡以東的貿易權歸東印度公司,而這條線以西歸楊豐,他準備再開一家西印度公司,加上高仙芝控製的東南亞和李皋控製的北方各國,四家瓜分了整個海上貿易權。
這樣也就避免了內部衝突,各自範圍內的貿易殖民各自負責,需要的時候也可以聯合行動。
楊豐在華氏城休整了兩個月。
期間他和蟲娘還擺出神仙姿態遊覽一下王舍城,靈鷲山,野鹿苑,那爛陀寺,超戒寺等處,與那些密宗的大師們進行一番學術交流,或者說展現一下神跡,讓老百姓見識見識究竟誰才是真神,是擁有神力的他和美得明顯不是凡人的蟲娘,還是那些髒兮兮的,他一個手指頭就能按死的大師們。
總之就是去上門打臉,尤其是在那爛陀寺,甚至他還召喚得天河奔流無數魚蝦從天而降。
其中包括一頭鯨魚。
可憐一位大師躲閃不及,居然被這頭小灰鯨給砸死了。
就在他跑去裝逼打臉時候,他的大軍則北上奔那伐檀那,並且完成了進入吐蕃的一切準備,就在這一年的八月,楊大王率領三萬仆從軍一人三馬,北上越過喜馬拉雅山,一戰打開山口防禦後,用了僅僅五天時間突襲至邏些。主力全都在隴右和河西等地和唐軍對峙的吐蕃人,絲毫沒想到會有唐軍從南方突襲,留守邏些的少量吐蕃軍盡管浴血奮戰但終究實力相差太大,被楊豐率領的大軍一戰攻破邏些城,並且將吐蕃王室包括讚普在內,在邏些的所有成員全部俘虜,整個邏些被他付之一炬,而且城內無論男女老幼沒死的全部抓起來,然後拿繩子串起來迅速撤離返迴印度。
兩個月後,從北方撤迴的吐蕃軍主力近五萬大軍,就像他猜測的那樣憤而殺出高原。
楊豐以折磨那些吐蕃俘虜為誘餌,引誘其不斷南下,最終雙方在奔那伐檀那城下展開決戰,盡管楊豐沒有召喚什麽流星火雨,但吐蕃軍在醉氧的折磨下仍然被他親自帶領具裝騎兵輕鬆衝垮,隨後遭到包括征調的天竺軍在內總計十五萬象騎步三軍圍毆,而張光晟率領的安南步兵堵死亞東山口,五萬吐蕃軍精銳全軍覆沒於印度。
隨後楊豐再次率領騎兵北上進入高原,開始進行全麵掃蕩,所有吐蕃人無論男女全部抓走,將整個高原最大限度清空,牲畜能帶走帶走,不能帶走的就地放血,莊稼焚燒或者縱馬踐踏,總之將整個高原一掃而光。
至此吐蕃滅亡。
雖然在康桑及青藏象雄等地還有部分吐蕃部落,但吐蕃這個國家已經不複存在,而且高原上人口幾乎損失了超過一半,以這個時代的人口增長速度和那裏環境的惡劣,估計百年內不會再有什麽值得注意的勢力會在那裏崛起了,事實上那裏能有勢力崛起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如果這樣的奇跡還能再重複一次那真是ri了狗。
楊豐沒有在那裏留軍隊。
一來沒人願意去長期駐守那種鬼地方,二來那裏極其容易產生軍閥之類,楊豐可不想派去一個大唐將軍然後給那裏帶去現代文明,再整合殘餘勢力,重新搞出一個新吐蕃來。
所以幹脆就棄之不管了。
總之,他的吐蕃之戰順利結束。
然後他在加爾各答留下了三千唐軍駐守,奔那伐檀那留下兩千,同時仿照英國人,再招募一萬阿三組建唐印軍,由唐軍充當軍官,給他們充足的軍餉和精良的裝備,作為唐軍的仆從,至於駐印唐軍,這個自然由嶺南軍來出,未來這可就是嶺南士紳們的殖民據點,東印度公司的財富將從這裏開始源源不斷流入他們口袋,自然他們要出兵駐守,另外在這裏還要維持一支海軍和內河艦隊,於是楊豐設想中的大唐車船航行恆河的壯觀景象可以上演了。
至於海軍全部鳥船就行,留五十艘鳥船在這裏,同樣招募部分阿三作為水手,實際上也就是武裝商船。
當然,這是楊豐提議的。
這地方又不歸他,他沒必要操太多的心,這次遠征過程中在印度搜刮的黃金珠寶,尤其是孟加拉一帶特產的珍珠,早已經讓何履光的臉上笑開了花,而且他已經知道了,天竺南部還有一個出產大量寶石的地方,更別說這裏還有數不盡的大象犀牛之類可以收象牙犀角,另外這裏還是最主要的棉布產地,所有這些都是可以為嶺南軍上下帶來源源不斷收入,這樣的地方當然必須控製。
另外不隻是印度。
以加爾各答為基地,向東北到伽摩縷波,向西南到獅子國都在這座據點的輻射範圍內。
說到底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可以了,對楊豐來說印度洋上的布局這就算完成了,不過接下來他還得去把信德一帶的大食人攆走然後占領那裏,信德也就是卡拉奇,大食對印度的擴張就是從那裏開始,楊豐想要掌控西印度洋,那麽那裏是一個最好的據點。他已經事實上控製了從河中經吐火羅和高附的商道,這樣完全可以把河中的工業品向南運輸到卡拉奇,然後從那裏運往印度洋沿岸各地,而未來從黑海開出的商船,可以為他壟斷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貿易路線,甚至在地中海上搶一塊殖民地,比如說某個大一些的島,再以這塊殖民地為基地,開辟通往美洲的航線,畢竟這樣要近的多。
以這種方式帶動著漢人不斷向西擴張。
這種事情必須以利益來引誘。
當他在河中通過西方的貿易獲得源源不斷財富的時候,肯定會不斷誘使東方的漢人不斷向西到他的手下一起去追求財富,西歐或許帶不來太多的收入,最多抓些白奴,但跨大西洋的美洲航線建立起來後,這時候正是鼎盛時期的瑪雅帝國的黃金和寶石之類肯定會引發瘋狂的。
河中軍的萬馬救中原,已經通過些習慣拿銀幣甚至金幣買東西的士兵告訴了內地百姓,西域這邊是多麽的富裕,楊豐帶迴來的移民,很多都是被這一點所引誘的。
說到底黃金才是殖民的動力。
然後北印度成了他的狩獵場。
在接下來的四個月裏,他的大軍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收保護費,逼迫那些官員交錢交食物甚至交女人,誰敢不交他的大軍就屠城,就這樣一路向東像蝗蟲般掃蕩,當他在乾元二年初夏抵達華氏城下的時候,何履光和李皋率領的大軍已經在這裏等他了。他們是沿著恆河乘船到這裏的,這時候恆河下遊入海口不是現代孟加拉那裏,而是在加爾各答,也就是唐軍登陸的帕吉勒提河一帶,主要海港是加爾各答以西不到一百公裏的耽摩栗底,實際上恆河很像中國的黃河,入海口在整個恆河三角洲這個範圍內始終不定。
當然,李皋也不是把他的福船和鳥船直接開到華氏城,恆河航道還沒那麽深,汛期那些鳥船或許可以開過來,但福船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的。
他是以武力征集的當地船隻。
恆河上有的是船,無非就是把軍隊派過去抓,另外也從洗劫那些印度貴族的收入中拿出部分來雇用,那些普通老百姓不會管什麽入侵者不入侵者的,有錢可賺他們當然不會在意為入侵者服務,李皋兩人不但大量雇用印度人給他們運輸,還雇用他們為唐軍在加爾各答築城建港,而唐軍士兵則開到印度城市和楊豐一樣挨個收保護費……
這種事情肯定大家都懂的。
總之東西兩路大軍就這樣在華氏城下完成會師,然後達摩波羅率領王公大臣戰戰兢兢跑出來投降了。
楊豐接受了他的投降。
當然,接下來波羅王國得為他們提供糧餉,組織民夫運輸糧草,另外將加爾各答一帶割讓大唐,再將北部的已經被其吞並的奔那伐檀那城割讓給大唐,這座城市在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一條支流邊,是布拉馬普特拉河上遊通往恆河流域的交通要道,距離西裏古裏走廊也就是通往亞東的山口並不遠,非常適合作為攻擊起點,而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水運線路,也足以支撐大軍的後勤。
達摩波羅當然不敢拒絕,這時候楊豐滅他也不過一句話而已,就這樣波羅王國也正式成為大唐屬國,大唐軍隊在其境內可以自由行動,需要的情況下還可以征兵征糧。
當然,他們也得去大唐朝貢。
最終大唐就這樣踏出了殖民印度的第一步,同樣在楊豐主持下,大唐東印度公司正式成立,按照之前的利益分配,百分之五十五股權交給何履光迴嶺南後募集,楊豐,李皋,代表高仙芝的張光晟各分百分之十五,迴去以後西域,閩浙,安南三個集團內部如何分配也就是自己的事情。總之龍牙門以西,獅子國也就是斯裏蘭卡以東的貿易權歸東印度公司,而這條線以西歸楊豐,他準備再開一家西印度公司,加上高仙芝控製的東南亞和李皋控製的北方各國,四家瓜分了整個海上貿易權。
這樣也就避免了內部衝突,各自範圍內的貿易殖民各自負責,需要的時候也可以聯合行動。
楊豐在華氏城休整了兩個月。
期間他和蟲娘還擺出神仙姿態遊覽一下王舍城,靈鷲山,野鹿苑,那爛陀寺,超戒寺等處,與那些密宗的大師們進行一番學術交流,或者說展現一下神跡,讓老百姓見識見識究竟誰才是真神,是擁有神力的他和美得明顯不是凡人的蟲娘,還是那些髒兮兮的,他一個手指頭就能按死的大師們。
總之就是去上門打臉,尤其是在那爛陀寺,甚至他還召喚得天河奔流無數魚蝦從天而降。
其中包括一頭鯨魚。
可憐一位大師躲閃不及,居然被這頭小灰鯨給砸死了。
就在他跑去裝逼打臉時候,他的大軍則北上奔那伐檀那,並且完成了進入吐蕃的一切準備,就在這一年的八月,楊大王率領三萬仆從軍一人三馬,北上越過喜馬拉雅山,一戰打開山口防禦後,用了僅僅五天時間突襲至邏些。主力全都在隴右和河西等地和唐軍對峙的吐蕃人,絲毫沒想到會有唐軍從南方突襲,留守邏些的少量吐蕃軍盡管浴血奮戰但終究實力相差太大,被楊豐率領的大軍一戰攻破邏些城,並且將吐蕃王室包括讚普在內,在邏些的所有成員全部俘虜,整個邏些被他付之一炬,而且城內無論男女老幼沒死的全部抓起來,然後拿繩子串起來迅速撤離返迴印度。
兩個月後,從北方撤迴的吐蕃軍主力近五萬大軍,就像他猜測的那樣憤而殺出高原。
楊豐以折磨那些吐蕃俘虜為誘餌,引誘其不斷南下,最終雙方在奔那伐檀那城下展開決戰,盡管楊豐沒有召喚什麽流星火雨,但吐蕃軍在醉氧的折磨下仍然被他親自帶領具裝騎兵輕鬆衝垮,隨後遭到包括征調的天竺軍在內總計十五萬象騎步三軍圍毆,而張光晟率領的安南步兵堵死亞東山口,五萬吐蕃軍精銳全軍覆沒於印度。
隨後楊豐再次率領騎兵北上進入高原,開始進行全麵掃蕩,所有吐蕃人無論男女全部抓走,將整個高原最大限度清空,牲畜能帶走帶走,不能帶走的就地放血,莊稼焚燒或者縱馬踐踏,總之將整個高原一掃而光。
至此吐蕃滅亡。
雖然在康桑及青藏象雄等地還有部分吐蕃部落,但吐蕃這個國家已經不複存在,而且高原上人口幾乎損失了超過一半,以這個時代的人口增長速度和那裏環境的惡劣,估計百年內不會再有什麽值得注意的勢力會在那裏崛起了,事實上那裏能有勢力崛起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如果這樣的奇跡還能再重複一次那真是ri了狗。
楊豐沒有在那裏留軍隊。
一來沒人願意去長期駐守那種鬼地方,二來那裏極其容易產生軍閥之類,楊豐可不想派去一個大唐將軍然後給那裏帶去現代文明,再整合殘餘勢力,重新搞出一個新吐蕃來。
所以幹脆就棄之不管了。
總之,他的吐蕃之戰順利結束。
然後他在加爾各答留下了三千唐軍駐守,奔那伐檀那留下兩千,同時仿照英國人,再招募一萬阿三組建唐印軍,由唐軍充當軍官,給他們充足的軍餉和精良的裝備,作為唐軍的仆從,至於駐印唐軍,這個自然由嶺南軍來出,未來這可就是嶺南士紳們的殖民據點,東印度公司的財富將從這裏開始源源不斷流入他們口袋,自然他們要出兵駐守,另外在這裏還要維持一支海軍和內河艦隊,於是楊豐設想中的大唐車船航行恆河的壯觀景象可以上演了。
至於海軍全部鳥船就行,留五十艘鳥船在這裏,同樣招募部分阿三作為水手,實際上也就是武裝商船。
當然,這是楊豐提議的。
這地方又不歸他,他沒必要操太多的心,這次遠征過程中在印度搜刮的黃金珠寶,尤其是孟加拉一帶特產的珍珠,早已經讓何履光的臉上笑開了花,而且他已經知道了,天竺南部還有一個出產大量寶石的地方,更別說這裏還有數不盡的大象犀牛之類可以收象牙犀角,另外這裏還是最主要的棉布產地,所有這些都是可以為嶺南軍上下帶來源源不斷收入,這樣的地方當然必須控製。
另外不隻是印度。
以加爾各答為基地,向東北到伽摩縷波,向西南到獅子國都在這座據點的輻射範圍內。
說到底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可以了,對楊豐來說印度洋上的布局這就算完成了,不過接下來他還得去把信德一帶的大食人攆走然後占領那裏,信德也就是卡拉奇,大食對印度的擴張就是從那裏開始,楊豐想要掌控西印度洋,那麽那裏是一個最好的據點。他已經事實上控製了從河中經吐火羅和高附的商道,這樣完全可以把河中的工業品向南運輸到卡拉奇,然後從那裏運往印度洋沿岸各地,而未來從黑海開出的商船,可以為他壟斷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貿易路線,甚至在地中海上搶一塊殖民地,比如說某個大一些的島,再以這塊殖民地為基地,開辟通往美洲的航線,畢竟這樣要近的多。
以這種方式帶動著漢人不斷向西擴張。
這種事情必須以利益來引誘。
當他在河中通過西方的貿易獲得源源不斷財富的時候,肯定會不斷誘使東方的漢人不斷向西到他的手下一起去追求財富,西歐或許帶不來太多的收入,最多抓些白奴,但跨大西洋的美洲航線建立起來後,這時候正是鼎盛時期的瑪雅帝國的黃金和寶石之類肯定會引發瘋狂的。
河中軍的萬馬救中原,已經通過些習慣拿銀幣甚至金幣買東西的士兵告訴了內地百姓,西域這邊是多麽的富裕,楊豐帶迴來的移民,很多都是被這一點所引誘的。
說到底黃金才是殖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