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歐洲快速反應部隊
大國崛起:從軍工開始 作者:白白是隻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歐洲。
失去非洲的歐洲,以及在歐洲一體化遭到挫折,麵臨著美國在分化歐洲,再加上現在國際能源大幅度上漲,歐洲整體經濟發展疲軟。
但是歐洲並不願意選擇躺平,特別是法國與德國,不願意選擇躺平,他們有雄心,想要重振歐洲,讓歐洲成為世界最重要的一極。
這一次法國與德國聯手,強烈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為此甚至不惜與美國撕破臉。
而美國的報複也異常兇猛,將歐洲簽上老歐洲、新歐洲的標簽,然後在老歐洲的標簽上又貼上親美派、反美派標簽,沒少利用媒體輿論抨擊反美派老歐洲。
不僅僅如此,美國人還揮舞著製裁大棒,製裁反美派歐洲的汽車、空客等公司,意圖打擊法國、德國等國的經濟,並且在法國、德國等國扶持親美黨派。
更兇狠的是,在美國人的鼓動下,英國正在鬧脫歐,想要舉行脫歐公投。
這讓法德聯盟很是氣憤,大罵英國是歐洲的攪屎棍。
但是美國人的手段,更讓法德聯盟選擇與俄羅斯靠攏,畢竟俄羅斯可以為他們提供相對便宜的能源以及鋼鐵、木材等,而且俄羅斯也有意加強與法德聯係,融入歐洲。
雖然俄羅斯國土遼闊,橫跨亞歐國家,但是俄羅斯從不認為自己是東方國家,而是一直認為自己是屬於歐洲國家。
此次激光武器展現的威力,讓歐洲感到迫在眉睫,因為這種科技的進步,讓歐洲也感到壓力。
歐洲,必須有屬於自己的軍隊!歐盟,必須是歐洲的歐盟!
歐洲,始終有自己的驕傲,法德根本不願意放棄自己的驕傲,徹底臣服於美國。
為了反對土耳其提出的北約啟動集體防禦,法國甚至不惜擺出暫停重返北約的姿態。
雖然法國當年退出北約,但是1992年施特朗當政時期,法國軍官在波斯尼亞行動框架內重新參與了北約軍事委員的工作,同時法國出兵幹預波黑問題,開始向北約靠攏。1994年,法國正式出席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國防部長春季會議,在迴歸北約的道路上邁出了實際一步。1996年法國重返北約軍事委員會,1999年法國參加了北約對南聯盟的空襲行動,隨後又參加北約出兵科索沃的軍事行動。
可以說,法國已經差不多相當於重返北約,隻是法國與美國還在進行博弈,法國想要在北約軍事指揮機構中占有重要位置,而美國不怎麽願意。
其實歐盟早在1999年便開始研議籌設自己的武裝力量,稱為快速反應部隊,若確實成軍,會是在六萬人以上,成員以英、法為主,其他歐盟會員國為輔,可在六星期之內派遣執行準戰爭任務。
按照設想,這支快速反應部隊的任務,是對於出現不利的情況進行幹預、人道救援與救助、維和任務、預防衝突與調停。
2000年11月,歐盟各國外長及國防部長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決定在2003年創建歐洲快速反應部隊。
這支快速反應部隊由10萬人組成,包括60個營的地麵部隊、400架作戰飛機(其中法國75架、英國72架、德國80架)、161架運輸機、29架空中加油機和100餘艘艦船(包括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其作戰能力應能夠滿足60天內向距離4000公裏以外的衝突地區投送約6萬人的部隊,並保證相應的換防以維持一年的有效幹預。
這些部隊和裝備不是永久劃歸快速反應部隊指揮,而是根據麵臨的形勢從歐盟成員國武裝部隊抽調。歐洲快速反應部隊還將組建由數百人組成的特別常設指揮機構,即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作戰參謀部,以保證製定和指揮快速反應部隊的作戰行動。
在設想之中,這支歐洲快速反應部隊擁有著協調、行動高效的特點之外,還有三個優點。
一是它可以使歐盟各成員國感到同屬於歐洲共同安全防禦體係,必須優先考慮在歐洲範圍內實現各國之間的全麵接近,並尋求行動上的一致。
二是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的組建使歐盟各成員國在選擇和采購武器裝備時能更加協調一致,進而為歐洲的國防工業提供一個“統一”的市場,這將為歐洲在與美國進行軍事合作談判時提供十分重要的籌碼。
三是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的組建至少從象征意義上向建立歐洲自主防禦體係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一步與最近剛剛完成的歐洲國防工業的一體化,再次反映出冷戰結束後所形成的歐洲化防務體係的進程正在加速實現。
可因為美國人不願意看到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建立,從中幹涉,再加上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遇到的恐怖災難事件,世界從麵臨傳統威脅為主,轉為麵臨非傳統威脅,再加上美國人發動阿富汗戰爭,使得這支歐洲快速反應部隊遲遲沒有建立。
而現在,隨著法德聯盟成立,以法德聯盟為主的老歐洲國家與美國人撕破臉,以及麵臨著世界科技的突飛猛進,法德下定決心推動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建立。
而德國也將會在今年,不再允許美國人駐軍。
並且法德聯盟與俄羅斯靠攏,到時候雙方將會在政治、文化、科技、文化、軍事上進一步交流。
當然,法德聯盟也想推動歐洲與華夏的合作,然後也好讓美國人分身乏術,無法將力量集中在歐洲。
現在法國、德國日子都並不好過,在法國、德國與美國撕破臉,撤出在阿富汗戰場的法軍、德軍,甚至物資、武器彈藥都沒有撤,使得這些物資、武器彈藥落到了遊擊隊手中,讓美國人恨得牙齒直咬,對於法國、德國那可是重拳出擊,包括對兩國的經濟打壓、政治攻擊、輿論攻擊等。
甚至美國駐德國的美軍最近鬧事頻率遠高於之前,搞得德國人對此很是不滿,驅逐美國軍隊的聲音在德國不斷變大。
德國也認清楚,隻要美國在德國還有駐軍,那麽很多事就身不由己。
而雙方的利益,那可是有相當大差異的。
相反,法國、德國有很大的合作空間,法國更看重政治利益,想成為歐盟的領頭羊,而德國更看重經濟利益,在經濟方麵成為歐盟領頭羊。
雙方各退一步,反而合作空間變得非常大。
失去非洲的歐洲,以及在歐洲一體化遭到挫折,麵臨著美國在分化歐洲,再加上現在國際能源大幅度上漲,歐洲整體經濟發展疲軟。
但是歐洲並不願意選擇躺平,特別是法國與德國,不願意選擇躺平,他們有雄心,想要重振歐洲,讓歐洲成為世界最重要的一極。
這一次法國與德國聯手,強烈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為此甚至不惜與美國撕破臉。
而美國的報複也異常兇猛,將歐洲簽上老歐洲、新歐洲的標簽,然後在老歐洲的標簽上又貼上親美派、反美派標簽,沒少利用媒體輿論抨擊反美派老歐洲。
不僅僅如此,美國人還揮舞著製裁大棒,製裁反美派歐洲的汽車、空客等公司,意圖打擊法國、德國等國的經濟,並且在法國、德國等國扶持親美黨派。
更兇狠的是,在美國人的鼓動下,英國正在鬧脫歐,想要舉行脫歐公投。
這讓法德聯盟很是氣憤,大罵英國是歐洲的攪屎棍。
但是美國人的手段,更讓法德聯盟選擇與俄羅斯靠攏,畢竟俄羅斯可以為他們提供相對便宜的能源以及鋼鐵、木材等,而且俄羅斯也有意加強與法德聯係,融入歐洲。
雖然俄羅斯國土遼闊,橫跨亞歐國家,但是俄羅斯從不認為自己是東方國家,而是一直認為自己是屬於歐洲國家。
此次激光武器展現的威力,讓歐洲感到迫在眉睫,因為這種科技的進步,讓歐洲也感到壓力。
歐洲,必須有屬於自己的軍隊!歐盟,必須是歐洲的歐盟!
歐洲,始終有自己的驕傲,法德根本不願意放棄自己的驕傲,徹底臣服於美國。
為了反對土耳其提出的北約啟動集體防禦,法國甚至不惜擺出暫停重返北約的姿態。
雖然法國當年退出北約,但是1992年施特朗當政時期,法國軍官在波斯尼亞行動框架內重新參與了北約軍事委員的工作,同時法國出兵幹預波黑問題,開始向北約靠攏。1994年,法國正式出席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國防部長春季會議,在迴歸北約的道路上邁出了實際一步。1996年法國重返北約軍事委員會,1999年法國參加了北約對南聯盟的空襲行動,隨後又參加北約出兵科索沃的軍事行動。
可以說,法國已經差不多相當於重返北約,隻是法國與美國還在進行博弈,法國想要在北約軍事指揮機構中占有重要位置,而美國不怎麽願意。
其實歐盟早在1999年便開始研議籌設自己的武裝力量,稱為快速反應部隊,若確實成軍,會是在六萬人以上,成員以英、法為主,其他歐盟會員國為輔,可在六星期之內派遣執行準戰爭任務。
按照設想,這支快速反應部隊的任務,是對於出現不利的情況進行幹預、人道救援與救助、維和任務、預防衝突與調停。
2000年11月,歐盟各國外長及國防部長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決定在2003年創建歐洲快速反應部隊。
這支快速反應部隊由10萬人組成,包括60個營的地麵部隊、400架作戰飛機(其中法國75架、英國72架、德國80架)、161架運輸機、29架空中加油機和100餘艘艦船(包括法國‘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其作戰能力應能夠滿足60天內向距離4000公裏以外的衝突地區投送約6萬人的部隊,並保證相應的換防以維持一年的有效幹預。
這些部隊和裝備不是永久劃歸快速反應部隊指揮,而是根據麵臨的形勢從歐盟成員國武裝部隊抽調。歐洲快速反應部隊還將組建由數百人組成的特別常設指揮機構,即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作戰參謀部,以保證製定和指揮快速反應部隊的作戰行動。
在設想之中,這支歐洲快速反應部隊擁有著協調、行動高效的特點之外,還有三個優點。
一是它可以使歐盟各成員國感到同屬於歐洲共同安全防禦體係,必須優先考慮在歐洲範圍內實現各國之間的全麵接近,並尋求行動上的一致。
二是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的組建使歐盟各成員國在選擇和采購武器裝備時能更加協調一致,進而為歐洲的國防工業提供一個“統一”的市場,這將為歐洲在與美國進行軍事合作談判時提供十分重要的籌碼。
三是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的組建至少從象征意義上向建立歐洲自主防禦體係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一步與最近剛剛完成的歐洲國防工業的一體化,再次反映出冷戰結束後所形成的歐洲化防務體係的進程正在加速實現。
可因為美國人不願意看到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建立,從中幹涉,再加上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遇到的恐怖災難事件,世界從麵臨傳統威脅為主,轉為麵臨非傳統威脅,再加上美國人發動阿富汗戰爭,使得這支歐洲快速反應部隊遲遲沒有建立。
而現在,隨著法德聯盟成立,以法德聯盟為主的老歐洲國家與美國人撕破臉,以及麵臨著世界科技的突飛猛進,法德下定決心推動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建立。
而德國也將會在今年,不再允許美國人駐軍。
並且法德聯盟與俄羅斯靠攏,到時候雙方將會在政治、文化、科技、文化、軍事上進一步交流。
當然,法德聯盟也想推動歐洲與華夏的合作,然後也好讓美國人分身乏術,無法將力量集中在歐洲。
現在法國、德國日子都並不好過,在法國、德國與美國撕破臉,撤出在阿富汗戰場的法軍、德軍,甚至物資、武器彈藥都沒有撤,使得這些物資、武器彈藥落到了遊擊隊手中,讓美國人恨得牙齒直咬,對於法國、德國那可是重拳出擊,包括對兩國的經濟打壓、政治攻擊、輿論攻擊等。
甚至美國駐德國的美軍最近鬧事頻率遠高於之前,搞得德國人對此很是不滿,驅逐美國軍隊的聲音在德國不斷變大。
德國也認清楚,隻要美國在德國還有駐軍,那麽很多事就身不由己。
而雙方的利益,那可是有相當大差異的。
相反,法國、德國有很大的合作空間,法國更看重政治利益,想成為歐盟的領頭羊,而德國更看重經濟利益,在經濟方麵成為歐盟領頭羊。
雙方各退一步,反而合作空間變得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