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玲見木嘉婉收下了東西,心中才鬆了一口氣,不枉費她廢了這麽多的口舌勸說。
開頭進展的似乎很順利。
就在姚玲暗自得意之時,木嘉婉邊打量手中的發釵,邊隨口問道:“對了,你是如何知道我住在這裏的?之前的問題你還沒迴答我呢?”
姚玲聽得微愣了一下,她遲疑了一下,想了想,不動聲色的迴答道:“你是顧家少夫人的妹妹,光憑這一點,打聽就不難了。你可別忘了,我從小在大都長大,我們姚家在大都也算是有點威望的,所以打聽你的住處,也不是什麽難事。”
她找了一理由來應對木嘉婉的問題,隻字未提她派人跟蹤的事情。
木嘉婉目光都在那支發釵上麵,隻點了下頭,並沒有多想,自然而然也就相信了姚玲的話。不知為何,越看這支發釵,木嘉婉就越發的喜歡,似有迫不及待的想戴上看看,要不是礙於姚玲在場,或許她真就這麽做了。再如何的喜歡,也不能在人家輕易表現出來,否則讓對方覺得她沒見過這般貴重之物。
怎麽說她也是千金小姐,從小生活過得也算是舒適,別人的東西再好,再如何的貴重,她都得表現出一副淡定的模樣,絕不能讓人看出她此刻歡喜的心情。
隻是木嘉婉如何個心裏,姚玲怎能看不出來。可惜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就這麽拱手送人,心裏多少有些不甘和不舍,沒辦法,若想事情進展如她所想,就得狠心割舍一些才行。
姚玲強顏笑道:“要不你戴上試試,看看我的眼光如何?直覺告訴我,你戴上這支發釵一定十分好看。”
木嘉婉看了她一眼,仿佛對方說中了她的心思一般,暗自欣喜。其實她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了,奈何不能表現出太過刻意了。
她一臉嬌羞模樣,故作推辭的說道:“瞧你說的,你怎知我戴上就一定好看,莫不是拿話框我來著,還是不戴上了,萬一不好看呢。”
姚玲也就是隨口一說罷了,沒想到木嘉婉卻還當真了,她心裏無疑是有些不屑和鄙視的。
她嘴角的笑容更添了幾分真誠,說道:“我可不是同你開玩笑,更不是拿話框你才這麽說的,我是真心覺得這支發釵與你很是相配,要不我別的首飾不送,偏偏選了這支發釵呢。”
“你說的可當真?”木嘉婉半信半疑的問道,骨子裏卻更傾向於姚玲的話。
“騙你做甚?既然你不相信,何不戴上給大家看看?看我說的是否有錯。”一雙眼眸瞧著再真誠無比了。
木嘉婉也就不再推辭,來到妝台,吩咐采伏過去幫她把發釵戴上。
采伏應答了一聲,動作十分嫻熟的把發釵戴在了木嘉婉頭上。
看著木嘉婉朝著鏡子裏仔細打量,姚玲不得不走過去,臉上帶著笑意稱讚道:“你看,我就說嘛,你戴上就是很好看,好像這支發釵就是為你訂做的呢。”
木嘉婉聽了,頭微微低了下去,有些不大好意思。
她說:“哪有你說的這般誇張,說到底也是你的眼光好才是。”
這還用得著說嗎,姚玲自然知道她自己的眼光不差。
這時,木嘉婉高興之餘忽然想起了什麽事,出聲問道:“對了你剛剛說這支發釵很久就開始訂做了,怎麽不戴呢?”
這麽好看的東西,居然沒戴過,想想都覺得讓人匪夷所思。
不等姚玲開口迴答,她身邊的丫鬟秀翠一個機靈,趁機解釋道:“我家小姐原本訂做這支發釵,是想著有一天戴給顧家大少爺看的,隻是如今大少爺娶了親,想著沒什麽機會了,便一直收著沒拿出來。”
說完,秀翠不忘看了一眼姚玲,隻見她神色淡然,並未說話,想來是有意讓她說的。
聽到這樣的解釋,還是跟木笙歌有關,木嘉婉看著眼前的女子,忽然有了一種同病相憐之感,她問:“這麽說,你對顧家大少爺心存愛慕之情?”
姚玲羞澀的低著頭,沒有說話,倒是她的丫鬟秀翠替她解釋說:“我家小姐認準了誰,便一門心思的把心放在對方身上,別人隻怕是都不會瞧上一眼。不瞞夫人,我家小姐對顧少爺那可謂是一往情深,曾許諾這輩子非他不嫁,隻可惜天不遂人願,大少爺有了少夫人,隻怕我家小姐……”
秀翠的話並未說完就落了下來,身為過來人,木嘉婉自然明白她話中的意思。說到木笙歌,瞬時眼眸閃過一絲憤怒來,原以為隻有她有傷心之事,沒想到今日卻意外知曉比她更不幸的還有別人,而且都是因木笙歌而起,一時之間,心中生出了幾分同情來。或許都是由於愛而不得的緣故吧。
最起碼她嘉給了齊誌昊,然對方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卻得不到,這種心情她能體會到。
她是木家的嫡女,無心與同父異母的一較高下,隻想靜守一偶,嫁給自小傾慕的男子,奈何錯付。
他是鎮國大將軍獨子,英俊瀟灑,才氣過人,多少閨中女子隻一眼便願把終身托付,誰知花燈會上的驚鴻一瞥,從此成一生一念的牽絆,再難忘卻,任憑弱水三千,他隻取這一瓢!
然一紙婚約,一直心心念念找尋的女子竟是自己不屑的新娘。
又到了一年紅梅盛開之計,當諸多誤會和陰謀阻擋在兩人之間,是否能解開心中的心結,執手相看餘生花開?
四歲時,她錯過了母親最後一麵,出嫁之日,自小傾慕男子正與同父異母的妹妹在拜堂成親,她這一生總在錯失。覺得此生已再無期盼,誰知與自己一紙婚書的男子,竟是花燈會上的恩人。
任憑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笙歌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四歲時,她錯過了母親最後一麵,出嫁之日
四歲時,她錯過了母親最後一麵,出嫁之日,傾心的男子卻正與她的妹妹拜堂成親。
她這一生總是在錯失,誰知這世上竟有那麽一人卻在試圖溫暖她冷硬的心。
任憑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笙歌仿佛看到了當年那個倔強的自己……
開頭進展的似乎很順利。
就在姚玲暗自得意之時,木嘉婉邊打量手中的發釵,邊隨口問道:“對了,你是如何知道我住在這裏的?之前的問題你還沒迴答我呢?”
姚玲聽得微愣了一下,她遲疑了一下,想了想,不動聲色的迴答道:“你是顧家少夫人的妹妹,光憑這一點,打聽就不難了。你可別忘了,我從小在大都長大,我們姚家在大都也算是有點威望的,所以打聽你的住處,也不是什麽難事。”
她找了一理由來應對木嘉婉的問題,隻字未提她派人跟蹤的事情。
木嘉婉目光都在那支發釵上麵,隻點了下頭,並沒有多想,自然而然也就相信了姚玲的話。不知為何,越看這支發釵,木嘉婉就越發的喜歡,似有迫不及待的想戴上看看,要不是礙於姚玲在場,或許她真就這麽做了。再如何的喜歡,也不能在人家輕易表現出來,否則讓對方覺得她沒見過這般貴重之物。
怎麽說她也是千金小姐,從小生活過得也算是舒適,別人的東西再好,再如何的貴重,她都得表現出一副淡定的模樣,絕不能讓人看出她此刻歡喜的心情。
隻是木嘉婉如何個心裏,姚玲怎能看不出來。可惜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就這麽拱手送人,心裏多少有些不甘和不舍,沒辦法,若想事情進展如她所想,就得狠心割舍一些才行。
姚玲強顏笑道:“要不你戴上試試,看看我的眼光如何?直覺告訴我,你戴上這支發釵一定十分好看。”
木嘉婉看了她一眼,仿佛對方說中了她的心思一般,暗自欣喜。其實她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了,奈何不能表現出太過刻意了。
她一臉嬌羞模樣,故作推辭的說道:“瞧你說的,你怎知我戴上就一定好看,莫不是拿話框我來著,還是不戴上了,萬一不好看呢。”
姚玲也就是隨口一說罷了,沒想到木嘉婉卻還當真了,她心裏無疑是有些不屑和鄙視的。
她嘴角的笑容更添了幾分真誠,說道:“我可不是同你開玩笑,更不是拿話框你才這麽說的,我是真心覺得這支發釵與你很是相配,要不我別的首飾不送,偏偏選了這支發釵呢。”
“你說的可當真?”木嘉婉半信半疑的問道,骨子裏卻更傾向於姚玲的話。
“騙你做甚?既然你不相信,何不戴上給大家看看?看我說的是否有錯。”一雙眼眸瞧著再真誠無比了。
木嘉婉也就不再推辭,來到妝台,吩咐采伏過去幫她把發釵戴上。
采伏應答了一聲,動作十分嫻熟的把發釵戴在了木嘉婉頭上。
看著木嘉婉朝著鏡子裏仔細打量,姚玲不得不走過去,臉上帶著笑意稱讚道:“你看,我就說嘛,你戴上就是很好看,好像這支發釵就是為你訂做的呢。”
木嘉婉聽了,頭微微低了下去,有些不大好意思。
她說:“哪有你說的這般誇張,說到底也是你的眼光好才是。”
這還用得著說嗎,姚玲自然知道她自己的眼光不差。
這時,木嘉婉高興之餘忽然想起了什麽事,出聲問道:“對了你剛剛說這支發釵很久就開始訂做了,怎麽不戴呢?”
這麽好看的東西,居然沒戴過,想想都覺得讓人匪夷所思。
不等姚玲開口迴答,她身邊的丫鬟秀翠一個機靈,趁機解釋道:“我家小姐原本訂做這支發釵,是想著有一天戴給顧家大少爺看的,隻是如今大少爺娶了親,想著沒什麽機會了,便一直收著沒拿出來。”
說完,秀翠不忘看了一眼姚玲,隻見她神色淡然,並未說話,想來是有意讓她說的。
聽到這樣的解釋,還是跟木笙歌有關,木嘉婉看著眼前的女子,忽然有了一種同病相憐之感,她問:“這麽說,你對顧家大少爺心存愛慕之情?”
姚玲羞澀的低著頭,沒有說話,倒是她的丫鬟秀翠替她解釋說:“我家小姐認準了誰,便一門心思的把心放在對方身上,別人隻怕是都不會瞧上一眼。不瞞夫人,我家小姐對顧少爺那可謂是一往情深,曾許諾這輩子非他不嫁,隻可惜天不遂人願,大少爺有了少夫人,隻怕我家小姐……”
秀翠的話並未說完就落了下來,身為過來人,木嘉婉自然明白她話中的意思。說到木笙歌,瞬時眼眸閃過一絲憤怒來,原以為隻有她有傷心之事,沒想到今日卻意外知曉比她更不幸的還有別人,而且都是因木笙歌而起,一時之間,心中生出了幾分同情來。或許都是由於愛而不得的緣故吧。
最起碼她嘉給了齊誌昊,然對方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卻得不到,這種心情她能體會到。
她是木家的嫡女,無心與同父異母的一較高下,隻想靜守一偶,嫁給自小傾慕的男子,奈何錯付。
他是鎮國大將軍獨子,英俊瀟灑,才氣過人,多少閨中女子隻一眼便願把終身托付,誰知花燈會上的驚鴻一瞥,從此成一生一念的牽絆,再難忘卻,任憑弱水三千,他隻取這一瓢!
然一紙婚約,一直心心念念找尋的女子竟是自己不屑的新娘。
又到了一年紅梅盛開之計,當諸多誤會和陰謀阻擋在兩人之間,是否能解開心中的心結,執手相看餘生花開?
四歲時,她錯過了母親最後一麵,出嫁之日,自小傾慕男子正與同父異母的妹妹在拜堂成親,她這一生總在錯失。覺得此生已再無期盼,誰知與自己一紙婚書的男子,竟是花燈會上的恩人。
任憑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笙歌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四歲時,她錯過了母親最後一麵,出嫁之日
四歲時,她錯過了母親最後一麵,出嫁之日,傾心的男子卻正與她的妹妹拜堂成親。
她這一生總是在錯失,誰知這世上竟有那麽一人卻在試圖溫暖她冷硬的心。
任憑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笙歌仿佛看到了當年那個倔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