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署中也設得有診室,專為求醫之人看診。
署中眾人考績,也要計入診治病人數目,以及痊愈數。
經過小兒夜啼事件,杜清檀等人又被編入了診室,參與學習普通的問診。
目的是為了在實踐中驗證、考察她們對病症到底有多少了解,以及掌握情況如何。
用李岱的話來說,他之前認為,簡單的根據藥性和症狀作出判斷就可以食醫了。
但經過這件事,他深受啟發,認為好的食醫,精通醫理、藥理,懂得對症施方才是關鍵。
杜清檀被一群婦人圍住,熱情地邀請她給自家的孩子看診。
這群孩子要麽就是積食發熱,要麽就是夜驚,要麽就是外感風寒的小毛病。
都是些不太能吃藥的小嬰兒,杜清檀如魚得水,言笑晏晏,開的方子都很簡單易尋,效果顯著。
許多百姓慕名而來,不過短短幾天,小杜大夫之名又開始響亮起來。
劉魚娘等人都是從最底層開始做起的,髒臭亂都不怕,普通的診療也還能做,還懂得許多民間秘法。
因而也有專信民間秘法的病患請她們診治,她們各人看診都有自己的一套,病人是不缺的。
唯有蕭三娘不同。
她被彭三娘抓爛了臉,不得不戴上麵紗遮醜。
加上出自高門,從前過的也是富貴日子,雖然也懂得民間秘法,卻是很少給普通百姓看病。
她衣飾華貴,戴著麵紗,往那兒一坐,不像是大夫,反倒像是個貴婦。
普通百姓誰敢請她瞧病呀,都有意識地繞開她,去尋別人。
這就導致她很尷尬——所有人麵前都有病人求醫,隻有她麵前空蕩蕩的。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三天,饒是她背景深厚,太醫署中也是流言紛紛。
話說得非常難聽,隻是不敢當著她的麵說而已。
她自己也知道,便換了一身簡單樸實的粗布衣裙,陪著笑,主動想給一個孩童瞧病。
人家勉為其難讓她看了,她也終於鬆了一口氣,準備去尋下一個病人。
不想旁邊傳來一聲唿喝:“蕭如月,過來幫忙!”
叫她的是醫博士王博士,他正給一個生了瘡的病人治療,其餘人都在忙,唯有蕭三娘一人閑著。
蕭三娘想要討好王博士,趕緊地走過去:“博士需要學生做什麽?”
王博士道:“把瘡裏的膿血和蛆蟲清理幹淨,我去配藥。”
蕭三娘一看,差點吐出來。
病人的腿上生了很大一個毒瘡,散發著惡臭,又有膿血,白色的蛆蟲在裏頭蠕動不休。
她下意識地後退了幾步,隻想逃走。
王博士臭著臉道:“你不想做?”
蕭三娘默了片刻,強忍下來:“學生能做。”
王博士這才轉身走了。
蕭三娘沉默地替病人清理著病瘡,目光看向其他食醫。
然後看到劉魚娘在糞罐裏扒著查看患者的大便,麵不改色,又看到申小紅在耐心地哄一個髒兮兮的患兒不要哭。
雷燕娘在給一個女病患查看頭蘚,嶽麗娘在搗藥,宋大娘在給人看鼻衄,被弄了一身的血。
至於杜清檀,仿佛永不知疲倦,送走一個病人又一個病人,始終保持笑容。
她轉過目光,在門邊看到了一個長得特別漂亮的男人。
男人年約三十左右,穿著灰色的圓領缺胯袍,寬肩長腿,膚白貌美,眉眼深邃,儀表堂堂,站姿端正。
他在那站著,麵容肅穆,一直盯著杜清檀看,看樣子是已經站了許久。
蕭三娘眼裏閃過一絲冷光,倒也忘了惡心,忙著把患者的創口清理幹淨,找王博士交差。
王博士檢查過創口,勉強還算滿意:“若要清高端架子,就不要行醫。”
“是,學生記住了。”蕭三娘低眉順眼。
王博士又道:“多跟杜清檀學學。”
“是。”蕭三娘應付好王博士,不露聲色地朝那個漂亮男人走去。
“這位郎君是要問診嗎?”
她笑吟吟的行了個禮,“我是新來的食醫,不知是否能夠幫您的忙?”
男人看了她一眼,淡淡頷首:“你也是食醫。”
“對。”蕭三娘指著杜清檀等人,笑眯眯地道:“我們一起進來的,都是食醫。”
男人的目光停在杜清檀身上:“這位小杜大夫,醫術如何?人品如何?”
蕭三娘笑道:“小杜大夫啊,她人緣特別好,醫術也很精湛。”
男人看向她的目光就要柔和了些:“你們很熟?”
蕭三娘道:“我們是朋友,來這裏之前就已經交好了。”
男人又問:“你可知道她家中情形?她本人性情如何?”
“小杜是京兆杜氏女,她自幼父母雙亡,跟著伯母和堂弟過活,伯母也是守寡了的。
她為了養家糊口,很早就出來做食醫,進出王公之家,在長安挺有名的。
性情自是疏闊豪爽,朋友遍天下。我們才來洛陽沒多久,就有許多人來看望她。
前些天,還有一位留仙縣主接她去宴飲呢,那位縣主是武氏宗女,可威風了。
我們都羨慕得不得了,琅琊王,周醫令,白助教,都很喜歡小杜……”
蕭三娘眼看男人的神色越來越冷,就略帶惶恐地停下。
“不知郎君尊姓大名,找小杜有什麽事?我幫您叫她?”
“不必。”男人淡淡地瞥了她一眼,轉身就走。
蕭三娘若無其事地走開,再次尋到王博士:“博士,學生想拜您為師,跟您學習醫術,不知您可願意收我?”
王博士很是意外:“我才疏學淺,怕是擔不起。”
蕭三娘就一直糾纏他:“怎麽會呢?我不怕吃苦也不怕髒……”
王博士正是最忙的時候,見她不知趣,忍不住高聲唿喝。
“你若不怕吃苦受累,就去把診室內所有髒物清理幹淨!連續堅持十天,我便收你!”
這一聲怒喝驚動了所有的人。
杜清檀隻看了一眼就收迴了目光,她實在太忙了。
這病人比她在長安時多了許多,始終還是太醫署更受人信任啊。
所以這一趟,無論如何,她都不後悔。
將來迴去,隻需把太醫署這塊招牌提溜出來,她就不缺病人。
署中眾人考績,也要計入診治病人數目,以及痊愈數。
經過小兒夜啼事件,杜清檀等人又被編入了診室,參與學習普通的問診。
目的是為了在實踐中驗證、考察她們對病症到底有多少了解,以及掌握情況如何。
用李岱的話來說,他之前認為,簡單的根據藥性和症狀作出判斷就可以食醫了。
但經過這件事,他深受啟發,認為好的食醫,精通醫理、藥理,懂得對症施方才是關鍵。
杜清檀被一群婦人圍住,熱情地邀請她給自家的孩子看診。
這群孩子要麽就是積食發熱,要麽就是夜驚,要麽就是外感風寒的小毛病。
都是些不太能吃藥的小嬰兒,杜清檀如魚得水,言笑晏晏,開的方子都很簡單易尋,效果顯著。
許多百姓慕名而來,不過短短幾天,小杜大夫之名又開始響亮起來。
劉魚娘等人都是從最底層開始做起的,髒臭亂都不怕,普通的診療也還能做,還懂得許多民間秘法。
因而也有專信民間秘法的病患請她們診治,她們各人看診都有自己的一套,病人是不缺的。
唯有蕭三娘不同。
她被彭三娘抓爛了臉,不得不戴上麵紗遮醜。
加上出自高門,從前過的也是富貴日子,雖然也懂得民間秘法,卻是很少給普通百姓看病。
她衣飾華貴,戴著麵紗,往那兒一坐,不像是大夫,反倒像是個貴婦。
普通百姓誰敢請她瞧病呀,都有意識地繞開她,去尋別人。
這就導致她很尷尬——所有人麵前都有病人求醫,隻有她麵前空蕩蕩的。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三天,饒是她背景深厚,太醫署中也是流言紛紛。
話說得非常難聽,隻是不敢當著她的麵說而已。
她自己也知道,便換了一身簡單樸實的粗布衣裙,陪著笑,主動想給一個孩童瞧病。
人家勉為其難讓她看了,她也終於鬆了一口氣,準備去尋下一個病人。
不想旁邊傳來一聲唿喝:“蕭如月,過來幫忙!”
叫她的是醫博士王博士,他正給一個生了瘡的病人治療,其餘人都在忙,唯有蕭三娘一人閑著。
蕭三娘想要討好王博士,趕緊地走過去:“博士需要學生做什麽?”
王博士道:“把瘡裏的膿血和蛆蟲清理幹淨,我去配藥。”
蕭三娘一看,差點吐出來。
病人的腿上生了很大一個毒瘡,散發著惡臭,又有膿血,白色的蛆蟲在裏頭蠕動不休。
她下意識地後退了幾步,隻想逃走。
王博士臭著臉道:“你不想做?”
蕭三娘默了片刻,強忍下來:“學生能做。”
王博士這才轉身走了。
蕭三娘沉默地替病人清理著病瘡,目光看向其他食醫。
然後看到劉魚娘在糞罐裏扒著查看患者的大便,麵不改色,又看到申小紅在耐心地哄一個髒兮兮的患兒不要哭。
雷燕娘在給一個女病患查看頭蘚,嶽麗娘在搗藥,宋大娘在給人看鼻衄,被弄了一身的血。
至於杜清檀,仿佛永不知疲倦,送走一個病人又一個病人,始終保持笑容。
她轉過目光,在門邊看到了一個長得特別漂亮的男人。
男人年約三十左右,穿著灰色的圓領缺胯袍,寬肩長腿,膚白貌美,眉眼深邃,儀表堂堂,站姿端正。
他在那站著,麵容肅穆,一直盯著杜清檀看,看樣子是已經站了許久。
蕭三娘眼裏閃過一絲冷光,倒也忘了惡心,忙著把患者的創口清理幹淨,找王博士交差。
王博士檢查過創口,勉強還算滿意:“若要清高端架子,就不要行醫。”
“是,學生記住了。”蕭三娘低眉順眼。
王博士又道:“多跟杜清檀學學。”
“是。”蕭三娘應付好王博士,不露聲色地朝那個漂亮男人走去。
“這位郎君是要問診嗎?”
她笑吟吟的行了個禮,“我是新來的食醫,不知是否能夠幫您的忙?”
男人看了她一眼,淡淡頷首:“你也是食醫。”
“對。”蕭三娘指著杜清檀等人,笑眯眯地道:“我們一起進來的,都是食醫。”
男人的目光停在杜清檀身上:“這位小杜大夫,醫術如何?人品如何?”
蕭三娘笑道:“小杜大夫啊,她人緣特別好,醫術也很精湛。”
男人看向她的目光就要柔和了些:“你們很熟?”
蕭三娘道:“我們是朋友,來這裏之前就已經交好了。”
男人又問:“你可知道她家中情形?她本人性情如何?”
“小杜是京兆杜氏女,她自幼父母雙亡,跟著伯母和堂弟過活,伯母也是守寡了的。
她為了養家糊口,很早就出來做食醫,進出王公之家,在長安挺有名的。
性情自是疏闊豪爽,朋友遍天下。我們才來洛陽沒多久,就有許多人來看望她。
前些天,還有一位留仙縣主接她去宴飲呢,那位縣主是武氏宗女,可威風了。
我們都羨慕得不得了,琅琊王,周醫令,白助教,都很喜歡小杜……”
蕭三娘眼看男人的神色越來越冷,就略帶惶恐地停下。
“不知郎君尊姓大名,找小杜有什麽事?我幫您叫她?”
“不必。”男人淡淡地瞥了她一眼,轉身就走。
蕭三娘若無其事地走開,再次尋到王博士:“博士,學生想拜您為師,跟您學習醫術,不知您可願意收我?”
王博士很是意外:“我才疏學淺,怕是擔不起。”
蕭三娘就一直糾纏他:“怎麽會呢?我不怕吃苦也不怕髒……”
王博士正是最忙的時候,見她不知趣,忍不住高聲唿喝。
“你若不怕吃苦受累,就去把診室內所有髒物清理幹淨!連續堅持十天,我便收你!”
這一聲怒喝驚動了所有的人。
杜清檀隻看了一眼就收迴了目光,她實在太忙了。
這病人比她在長安時多了許多,始終還是太醫署更受人信任啊。
所以這一趟,無論如何,她都不後悔。
將來迴去,隻需把太醫署這塊招牌提溜出來,她就不缺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