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曾經也是學習物理的人,雖然出於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最後沒有繼續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不過他當年曾經在這方麵做過什麽,一直都是穹乃相當好奇的內容。
不過,她也沒有想到過第一次看到父親當年的論文,居然會是這樣一個莫名的內容。
如何製造宇宙?
任何一個聽到這個問題的人,或許都會用一種看瘋子似的眼神去審視提出這個問題的人。
確實,宇宙中包含的能量和質量之大遠遠超出任何言語文字可以形容,僅僅隻是這個事實足以讓人對這個問題望而生畏。
然而,這個問題本身,也許就是個根本不存在的偽問題。因為,由引力衍生而來的能量,是負值。
這是一個小學生的數學問題,當正負值抵消之後,真正的剩餘將小得令人難以想象。甚至,就僅僅隻是我們身邊一瓶力保健的重量。
這個事實似乎是在告訴我們,物理定律本身,根本就沒有限製任何人為製造出宇宙的行為。這就帶來了科幻小說中最為常見的一個假設:一個無限發達的文明,能夠做到什麽樣的程度。
無限發達文明的定義,是假設這個文明僅受到物理定律的限製。換句話說,這個假設的文明既是物理學應用的上限所在。
父親的這篇論文,非常讓人意外的就是它探究的,正是無限發達文明用以創造宇宙的手段。不過,雖然標題實在是相當聳人聽聞,但當穹乃開始理解內容的時候,倒是意外地開始覺得也不是那麽奇怪了。
理論上的無限發達文明所能夠達到的極限,也意味著物理學規定的極限所在。事實上,物理定律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否定形式出現的。探究物理定律禁止什麽樣的情況出現,這就不是什麽難以理解的事了。要知道,曆史上就是使用同樣的方法斷絕了永動機的可能的。
隨手翻閱下去,無非就是標題聳人聽聞了一些,內容倒是出乎意料地嚴謹。僅僅隻是看了兩段,穹乃就開始順著論文的思維思考下一步。
這是她看論文的一個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她並不喜歡直接從論文中得到結論。她喜歡的是有人告訴她問題是什麽,然後她自己嚐試解決問題,再去和答案比對(注1)。
但是求解並不容易,需要一些其它的輔助工具。她想了想,先敲了敲隔音玻璃,然後伸手按下了和駕駛座交談的通話按鈕。
“有什麽事嗎?小姐。”
前方坐在副駕駛座上的瑞珀先生問道。
“不好意思,請問車裏有什麽計算器和紙張一類的東西嗎?”
乍一聽好像不太可能,不過按照常理來推斷,像這種豪華房車一般都是用來接送那些需要到處跑的老板之類的人物。聽說,頗有那麽一些重要的商業合同是在車上簽定的。所以想當然而,車上也許會預想到這樣的情況。
“右側置物箱裏就有準備,也有鋼筆。”
果不其然。得到了答案的穹乃按照指點很輕鬆地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而且比原本以為的還要好。本來隻是想要一個普通的計算器,打開置物箱後才發現,那竟然是一台便攜式的個人終端。
既然比本來預想的還要好,穹乃也就沒有考慮太多。她取下作為發夾的羽毛筆,拉開前排座位的簡易小桌開始計算起來。
穿著浴衣的美少女豪華房車的後座上心無旁騖地做著科學計算和驗證,這倒也是一個讓人不知道該怎麽評價的場麵。
其實稍有些常識的人都應該想得到,僅僅隻是這短短的前往煙火大會所在地的車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來不及算出答案。可惜作為當事人的穹乃本身,有著一旦過於投入就會忽視一些明顯的事實的壞毛病。
所以當她用羽毛筆寫下一個一個的數字和算符的時候,有一些東西是她所沒有注意到的。
一開始的時候,似乎是很正常。但寫著寫著,她的書寫似乎變得緩慢了。
並非因為困難而暫緩了計算的速度,而是她的書寫動作在旁人看來,變得緩慢了。
除了前排駕駛座上的兩位先生以外。
在這兩位先生的眼中,變得不同尋常的,也許反而是“前方”的概念。他們所駕駛的轎車明明正在前行,前方的標示物卻好像反而越來越遠,就好像橋車是在向後移動一樣;如果往前方看去,似乎風景中開始染上一層藍色。常態下司空見慣的物體,都變得扭曲而亂七八糟。
橋車就在這異常的風景中繼續前行,就像是眼前正變幻著的,都隻是再正常不過的景象。
_
沙沙沙。
羽毛筆的純白筆尖在同樣純白色的紙張上遊走著,留下了五倍子墨水獨有的深紫色軌跡。窗外的景物也隨著墨水的軌跡扭曲變化著,明明已經超過的車輛,此時也依然停留在視野裏。最大的變化,就是從此處遙然可見的天空。因為浩瀚的天空在縮小,沿著透視效果的軌跡,向遠方縮小。道路也失去了顏色,變成了純粹的黑與白。隻剩下光亮明暗的劃分,物體越是中間越是明亮,而越是邊緣越是暗淡。
這一切目所能視的異象,都是全神貫注於計算的少女所不知的。
“我們的小小姐,還真是幹勁十足。”
在異象頻生的道路上若無其事地駕駛著這輛豪華的轎車,司機鮑勃·諾夫特輕輕敲擊後視鏡。
“我們都知道,不是嗎?”副座上的唐納德·瑞珀嘀咕著。“不論什麽時候,她都是不得到答案就不會輕易罷手的類型。不過在小小姐忙完之前,我們就都得繼續看這種東西了。”
“哦,唐。這可是連當年的航班上都見不到的風景。而且,你以為現在過了多久?”
諾夫特先生敲了敲時鍾。
非常,非常地不可思議。雖然無論怎麽看穹乃都已經在後座上計算了超過一小時,然而時鍾上的指針卻僅僅隻是移動了5個刻度。
“我現在隻希望你的腦子不要像當年那樣出問題。”
“嘿,老夥計。哪怕是當年我也沒撐到腦子出問題的時候,記得嗎?”
“可惜現在出問題的可不是我們。希望小小姐能夠……”
兩位先生的交談仍在繼續,卻已經不是任何人能夠聽見的了。
甚至就連風的聲音,也在漸漸遠去。
靜謐無聲。唯有比童話更怪誕,更美麗,更永恆不變的光留存下來。
_
沙沙沙。
筆尖流轉的聲音,有如輕輕撥動的琴弦聲蓋過了一切的雜音。
答案正一點一點地從筆下浮現出來。
嗯,該怎麽說呢?雖然計算還沒有徹底完成,但穹乃在大致上已經明白了。
父親當年的論點,在匣子中製造宇宙的設計,至少在理論上並沒有什麽明顯的錯誤。倒不如說,反而是因為太有道理了,甚至於連達成這一目的的手段,穹乃也能夠根據論文自行設想一二。
比如說,效仿電場效應的虛電子-反電子對在集中的能量下變成真實的電子與反電子。如果能夠將一小塊空間加熱到一個驚人的程度,那麽當它冷卻下來的時候,原則上就會有虛電子-反電子對一樣微小的虛宇宙出現。當這個小小的虛宇宙成為真實的時候,它將有可能在反引力的作用下從奇點的另一端膨脹,從而成為我們所理解的真正宇宙。雖然在我們這一邊,將看不到這個過程,然而至少在相當的時間內,蟲洞會留存下來,讓我們能夠有機會能夠知曉在另一端誕生的全新的宇宙的真貌。
當然,這部分的具體設計並不存在於父親的論文中。父親僅僅隻是證明了製造宇宙的可行性,那些具體的製造宇宙的步驟,則完全是出自穹乃的自行發揮。
據說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曾經計算過需要用多少沙礫才能夠填滿整個宇宙,這已然是一個極大的意象。然而就算是阿基米德的天馬行空,與父親的這個證明相比,也顯得太過渺小。
究竟要到何時才能具備可行性,是一個完全無法評估的話題。但至少,在穹乃的驗證中,沒有發現能夠阻止這一點的理論存在。
到了這一步,書寫和計算已經成為了慣性。穹乃在計算走向尾聲的時候,心中免不了冒出了一種疑惑。
一如老師所說,父親的論文是一個奇談怪論。但排除奇談怪論的成分,也同樣如老師所言,不包含任何胡說八道的成分。
父親曾言,他因為沒有這方麵的才華,因而放棄了物理學,也因此獲得了一切別的東西。可僅僅從這篇似乎更接近於遊戲之作的論文來看,所謂的“沒有這方麵的才華”,無疑是難以成立的借口。
隻有完整進行了一遍數學驗證的穹乃才知道,父親這篇論文究竟正確到了什麽樣的程度。從理論到數學計算,幾近毫無瑕疵。隻要我們現在掌握的物理定律沒有太大的錯誤,父親假設的無限發達文明就將必然走上這條道路。也許,那就是人類非常遙遠的未來。
輕輕放下羽毛筆,名副其實從筆尖中算出的宇宙,就存在於這一疊紙張中。
當年究竟是什麽,改變了父親?
當她最後寫下“q.e.d”時,這份疑惑也蔓延到了內心的最深處。
將視線轉向車窗外。夜幕籠罩之下,燈光鋪設了嶄新的道路,筆直通向燈火管製而形成的黑暗。
夜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光的層次。
========================================================================
注1:捎帶一提,費因曼和惠勒也喜歡用這種方式閱讀他人的論文。
注2:以前提到過相對論收縮效應,應該還有不少人都記得。但這裏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我在提到相對論收縮效應的時候,提到了時間的變慢,卻沒有提到另一個表現,那就是運動方向上長度收縮。也就是說,當我們看一把高速運動的尺子時,我們應該會覺得尺子變短了。這可說是相對論的一個重要特征,但在本文裏我卻自始自終都刻意把它忽視了。為什麽呢?其實是因為,雖然相對論收縮效應確實會使得物體在運動方向上長度收縮,但當我們觀測的時候很可能不會“看到”這一現象。我們“眼中”的尺子很有可能依然是原本的長度。這裏麵的原因非常有趣,請各位想一想是為什麽。提示:光的速度有限。
但要注意的是,高速下我們看到的東西確實是被歪曲的。
不過,她也沒有想到過第一次看到父親當年的論文,居然會是這樣一個莫名的內容。
如何製造宇宙?
任何一個聽到這個問題的人,或許都會用一種看瘋子似的眼神去審視提出這個問題的人。
確實,宇宙中包含的能量和質量之大遠遠超出任何言語文字可以形容,僅僅隻是這個事實足以讓人對這個問題望而生畏。
然而,這個問題本身,也許就是個根本不存在的偽問題。因為,由引力衍生而來的能量,是負值。
這是一個小學生的數學問題,當正負值抵消之後,真正的剩餘將小得令人難以想象。甚至,就僅僅隻是我們身邊一瓶力保健的重量。
這個事實似乎是在告訴我們,物理定律本身,根本就沒有限製任何人為製造出宇宙的行為。這就帶來了科幻小說中最為常見的一個假設:一個無限發達的文明,能夠做到什麽樣的程度。
無限發達文明的定義,是假設這個文明僅受到物理定律的限製。換句話說,這個假設的文明既是物理學應用的上限所在。
父親的這篇論文,非常讓人意外的就是它探究的,正是無限發達文明用以創造宇宙的手段。不過,雖然標題實在是相當聳人聽聞,但當穹乃開始理解內容的時候,倒是意外地開始覺得也不是那麽奇怪了。
理論上的無限發達文明所能夠達到的極限,也意味著物理學規定的極限所在。事實上,物理定律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否定形式出現的。探究物理定律禁止什麽樣的情況出現,這就不是什麽難以理解的事了。要知道,曆史上就是使用同樣的方法斷絕了永動機的可能的。
隨手翻閱下去,無非就是標題聳人聽聞了一些,內容倒是出乎意料地嚴謹。僅僅隻是看了兩段,穹乃就開始順著論文的思維思考下一步。
這是她看論文的一個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她並不喜歡直接從論文中得到結論。她喜歡的是有人告訴她問題是什麽,然後她自己嚐試解決問題,再去和答案比對(注1)。
但是求解並不容易,需要一些其它的輔助工具。她想了想,先敲了敲隔音玻璃,然後伸手按下了和駕駛座交談的通話按鈕。
“有什麽事嗎?小姐。”
前方坐在副駕駛座上的瑞珀先生問道。
“不好意思,請問車裏有什麽計算器和紙張一類的東西嗎?”
乍一聽好像不太可能,不過按照常理來推斷,像這種豪華房車一般都是用來接送那些需要到處跑的老板之類的人物。聽說,頗有那麽一些重要的商業合同是在車上簽定的。所以想當然而,車上也許會預想到這樣的情況。
“右側置物箱裏就有準備,也有鋼筆。”
果不其然。得到了答案的穹乃按照指點很輕鬆地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而且比原本以為的還要好。本來隻是想要一個普通的計算器,打開置物箱後才發現,那竟然是一台便攜式的個人終端。
既然比本來預想的還要好,穹乃也就沒有考慮太多。她取下作為發夾的羽毛筆,拉開前排座位的簡易小桌開始計算起來。
穿著浴衣的美少女豪華房車的後座上心無旁騖地做著科學計算和驗證,這倒也是一個讓人不知道該怎麽評價的場麵。
其實稍有些常識的人都應該想得到,僅僅隻是這短短的前往煙火大會所在地的車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來不及算出答案。可惜作為當事人的穹乃本身,有著一旦過於投入就會忽視一些明顯的事實的壞毛病。
所以當她用羽毛筆寫下一個一個的數字和算符的時候,有一些東西是她所沒有注意到的。
一開始的時候,似乎是很正常。但寫著寫著,她的書寫似乎變得緩慢了。
並非因為困難而暫緩了計算的速度,而是她的書寫動作在旁人看來,變得緩慢了。
除了前排駕駛座上的兩位先生以外。
在這兩位先生的眼中,變得不同尋常的,也許反而是“前方”的概念。他們所駕駛的轎車明明正在前行,前方的標示物卻好像反而越來越遠,就好像橋車是在向後移動一樣;如果往前方看去,似乎風景中開始染上一層藍色。常態下司空見慣的物體,都變得扭曲而亂七八糟。
橋車就在這異常的風景中繼續前行,就像是眼前正變幻著的,都隻是再正常不過的景象。
_
沙沙沙。
羽毛筆的純白筆尖在同樣純白色的紙張上遊走著,留下了五倍子墨水獨有的深紫色軌跡。窗外的景物也隨著墨水的軌跡扭曲變化著,明明已經超過的車輛,此時也依然停留在視野裏。最大的變化,就是從此處遙然可見的天空。因為浩瀚的天空在縮小,沿著透視效果的軌跡,向遠方縮小。道路也失去了顏色,變成了純粹的黑與白。隻剩下光亮明暗的劃分,物體越是中間越是明亮,而越是邊緣越是暗淡。
這一切目所能視的異象,都是全神貫注於計算的少女所不知的。
“我們的小小姐,還真是幹勁十足。”
在異象頻生的道路上若無其事地駕駛著這輛豪華的轎車,司機鮑勃·諾夫特輕輕敲擊後視鏡。
“我們都知道,不是嗎?”副座上的唐納德·瑞珀嘀咕著。“不論什麽時候,她都是不得到答案就不會輕易罷手的類型。不過在小小姐忙完之前,我們就都得繼續看這種東西了。”
“哦,唐。這可是連當年的航班上都見不到的風景。而且,你以為現在過了多久?”
諾夫特先生敲了敲時鍾。
非常,非常地不可思議。雖然無論怎麽看穹乃都已經在後座上計算了超過一小時,然而時鍾上的指針卻僅僅隻是移動了5個刻度。
“我現在隻希望你的腦子不要像當年那樣出問題。”
“嘿,老夥計。哪怕是當年我也沒撐到腦子出問題的時候,記得嗎?”
“可惜現在出問題的可不是我們。希望小小姐能夠……”
兩位先生的交談仍在繼續,卻已經不是任何人能夠聽見的了。
甚至就連風的聲音,也在漸漸遠去。
靜謐無聲。唯有比童話更怪誕,更美麗,更永恆不變的光留存下來。
_
沙沙沙。
筆尖流轉的聲音,有如輕輕撥動的琴弦聲蓋過了一切的雜音。
答案正一點一點地從筆下浮現出來。
嗯,該怎麽說呢?雖然計算還沒有徹底完成,但穹乃在大致上已經明白了。
父親當年的論點,在匣子中製造宇宙的設計,至少在理論上並沒有什麽明顯的錯誤。倒不如說,反而是因為太有道理了,甚至於連達成這一目的的手段,穹乃也能夠根據論文自行設想一二。
比如說,效仿電場效應的虛電子-反電子對在集中的能量下變成真實的電子與反電子。如果能夠將一小塊空間加熱到一個驚人的程度,那麽當它冷卻下來的時候,原則上就會有虛電子-反電子對一樣微小的虛宇宙出現。當這個小小的虛宇宙成為真實的時候,它將有可能在反引力的作用下從奇點的另一端膨脹,從而成為我們所理解的真正宇宙。雖然在我們這一邊,將看不到這個過程,然而至少在相當的時間內,蟲洞會留存下來,讓我們能夠有機會能夠知曉在另一端誕生的全新的宇宙的真貌。
當然,這部分的具體設計並不存在於父親的論文中。父親僅僅隻是證明了製造宇宙的可行性,那些具體的製造宇宙的步驟,則完全是出自穹乃的自行發揮。
據說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曾經計算過需要用多少沙礫才能夠填滿整個宇宙,這已然是一個極大的意象。然而就算是阿基米德的天馬行空,與父親的這個證明相比,也顯得太過渺小。
究竟要到何時才能具備可行性,是一個完全無法評估的話題。但至少,在穹乃的驗證中,沒有發現能夠阻止這一點的理論存在。
到了這一步,書寫和計算已經成為了慣性。穹乃在計算走向尾聲的時候,心中免不了冒出了一種疑惑。
一如老師所說,父親的論文是一個奇談怪論。但排除奇談怪論的成分,也同樣如老師所言,不包含任何胡說八道的成分。
父親曾言,他因為沒有這方麵的才華,因而放棄了物理學,也因此獲得了一切別的東西。可僅僅從這篇似乎更接近於遊戲之作的論文來看,所謂的“沒有這方麵的才華”,無疑是難以成立的借口。
隻有完整進行了一遍數學驗證的穹乃才知道,父親這篇論文究竟正確到了什麽樣的程度。從理論到數學計算,幾近毫無瑕疵。隻要我們現在掌握的物理定律沒有太大的錯誤,父親假設的無限發達文明就將必然走上這條道路。也許,那就是人類非常遙遠的未來。
輕輕放下羽毛筆,名副其實從筆尖中算出的宇宙,就存在於這一疊紙張中。
當年究竟是什麽,改變了父親?
當她最後寫下“q.e.d”時,這份疑惑也蔓延到了內心的最深處。
將視線轉向車窗外。夜幕籠罩之下,燈光鋪設了嶄新的道路,筆直通向燈火管製而形成的黑暗。
夜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光的層次。
========================================================================
注1:捎帶一提,費因曼和惠勒也喜歡用這種方式閱讀他人的論文。
注2:以前提到過相對論收縮效應,應該還有不少人都記得。但這裏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我在提到相對論收縮效應的時候,提到了時間的變慢,卻沒有提到另一個表現,那就是運動方向上長度收縮。也就是說,當我們看一把高速運動的尺子時,我們應該會覺得尺子變短了。這可說是相對論的一個重要特征,但在本文裏我卻自始自終都刻意把它忽視了。為什麽呢?其實是因為,雖然相對論收縮效應確實會使得物體在運動方向上長度收縮,但當我們觀測的時候很可能不會“看到”這一現象。我們“眼中”的尺子很有可能依然是原本的長度。這裏麵的原因非常有趣,請各位想一想是為什麽。提示:光的速度有限。
但要注意的是,高速下我們看到的東西確實是被歪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