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芷蘭書院的擴招,雲初淨已經在心裏設想過無數遍,馬上向開元帝解釋。
“父皇,如今招收的方式不變,我隻是想另外招收五十名七品以上官眷之女。剩下三十個名額,我想給普通平民女子或者商戶之女。”
開元帝聞言神色複雜,看著雲初淨道:“青鸞,你覺得這三種不同等級之人,能混在一起讀書?”
“父皇,可以將她們分為天、地、玄、黃,四個班,上課內容也不盡相同,怎麽就不能和平相處?”
雲初淨侃侃而談,顯然已經胸有成竹,開元帝饒有興致的望著她,笑道:“繼續說。”
“是,父皇。我覺得三品以上二十人為天班,教學等和安排與現在並無變動。一般官眷分玄、黃兩班,一班各二十五人,學習內容也與天班一致,隻是天班由梅夫子親自教授,她們由普通夫子教授。”
雲初淨將早已經爛熟於心的計劃娓娓道來,還隨時在宣紙上補充說明。
開元帝和宗政晟都聽得津津有味,雲初淨也就越說越來勁:“至於地班,因為都是普通人家女兒和商戶女,所以三十人一個班,也由普通夫子教導。但是課程內容有別,琴棋書畫可以有,算學和刺繡也可以有,隻是禮儀和調香就不用學,規矩普通即可。”
宗政晟聽到這裏,忍不住道:“阿初,你這樣不如分開辦三所女學,豈不是更方便,還能招收更多女子。”
雲初淨嗔怪的看他一眼,解釋道:“我倒是想,可什麽經驗也沒有,更沒有那麽多適合的夫子,怎麽辦女學?再說,難不成我辦個女學,就有人來參加?”
開元帝看著神采奕奕的雲初淨,突然想起當年皇姐辦芷蘭女學時所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雲初淨還在解釋:“當年皇太女辦學之初,不是根本沒有什麽人報名?各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底蘊和教導方式,不會輕易改變。如今,為什麽各大家族,皇親國戚都蜂擁而來?”
雲初淨一雙黑白分明的杏眼裏,滿是光彩,和前段時間鬱鬱寡歡的樣子,判若兩人。
宗政晟沉思一下道:“那是因為芷蘭書院出來的學生,都是各大家族和世家的佳媳人選。要想嫁得好,就要考入芷蘭女學?”
“對!要是普通官吏的女兒,也能考入芷蘭書院,哪怕不能讀天班,可終歸也是同書院之人。這樣那些娶不了天班女子的人家,自然會眼睛盯著玄、黃二班。地班也是如此,隻有讓世人知道,女兒家讀書之後能找好夫家,那以後書院才開得下去,才有人讀書。”
雲初淨已經想好了,在芷蘭書院試三年,再多培養一些夫子,以後讓芷蘭書院開遍大周各大城池。
開元帝就這樣定定的看著雲初淨,她那神采飛揚的樣子,和記憶中的皇姐的樣子慢慢重合在一起。
要不是雲初淨已經十五歲,皇姐走了才十四年,開元帝幾乎都要以為雲初淨是皇姐轉世。
“青鸞,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
開元帝有點複雜的神色,雲初淨也看在眼裏,知道他應該是起了疑心。可她不願意再碌碌無為做一個後宅女子,哪怕被開元帝看出端倪,她也要試上一試。
“父皇,這的確是我想出來的。芷蘭書院的事還需要您的同意,你答應我好不好?”
宗政晟也在旁幫腔讚同道:“父皇,阿初是皇上禦封的公主,現在由她接管芷蘭書院合情合理。隻要父皇支持,我相信阿初一定能做得很好。”
開元帝又定定出了會神,這才欣然道:“好,那朕寫道手諭給你,你明日去芷蘭書院和梅芙談談。”
“多謝父皇!”
雲初淨現在渾身充滿了幹勁,如今前朝後宮一片安寧,她終於可以做一些她想做的事。
常公公從門外進來,後麵跟著提食盒的兩個內侍。常公公指揮他們擺放整齊,這才道:“皇上,公主,世子爺,先來用點東西吧,熱乎著。”
開元帝笑著起身,對雲初淨道:“快來嚐嚐,這新點心味道如何?”
這些日子住在宮裏,雲初淨基本把所有糕點都嚐了個遍,聽說有新點心,興致勃勃上前一看。
入目都是現代流行的小食,雲初淨不禁啞然失笑。沒想到汪婧芳手腳這樣快,什麽蛋撻、紅糖糍粑、蛋烘糕、薯條,都被她鼓搗出來。
開元帝一直注視著她的眼神,看她先是一驚,接著又是懷念和感歎,心裏對雲初淨的來曆更肯定了幾分。
“青鸞,你這杏仁茶加了牛乳和糖,先嚐嚐。”
開元帝剛把有牛乳的杏仁茶,推到雲初淨麵前,宗政晟已經好奇的拿了個蛋撻來嚐。
“阿初,這個味道不錯。常公公,這是什麽?”
常公公悄悄看了開元帝一眼看他微一頷首,這才笑眯眯道:“迴世子爺這叫蛋撻,是雞蛋和小麥粉做成,這可是汪小姐進上的獨家秘方。”
宗政晟幾口吃了一個,又捏了一個蛋撻在手上,仔細觀看道:“蛋塔?這是異世的東西吧,哪裏像塔?明明是個盆狀,不過味道不錯。”
雲初淨笑而不語,將糕點都嚐了個遍,這才對開元帝笑道:“的確不錯,以後慶雲殿裏,這幾樣糕點每日上點。”
開元帝也不揭穿,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第二日一早,雲初淨早早起身,喚進來木棉和木曉梳洗。本想穿以前芷蘭書院那套衣服,可沒有帶進宮,趕製也來不及,隻好換了套玫瑰羊毛呢的對襟宮裝。
外麵風雪比較大,出入要戴兜帽,所以隻梳了個簡便的單螺髻,簪了兩朵輕巧別致的寶石絹花。
雲初淨梳洗妥當,正準備隻帶木曉和木落出宮,卻被伏嬤嬤攔下。
“公主,皇上讓小卓子過來傳話,您去芷蘭書院可以,但必須要公主儀仗,至少一百禦林軍護衛。”
“伏嬤嬤,不用這麽麻煩,我有木落和木曉就好。”
雲初淨雖然如此說,可伏嬤嬤半步不讓,無奈之下,隻好一切聽從伏嬤嬤安排。
“父皇,如今招收的方式不變,我隻是想另外招收五十名七品以上官眷之女。剩下三十個名額,我想給普通平民女子或者商戶之女。”
開元帝聞言神色複雜,看著雲初淨道:“青鸞,你覺得這三種不同等級之人,能混在一起讀書?”
“父皇,可以將她們分為天、地、玄、黃,四個班,上課內容也不盡相同,怎麽就不能和平相處?”
雲初淨侃侃而談,顯然已經胸有成竹,開元帝饒有興致的望著她,笑道:“繼續說。”
“是,父皇。我覺得三品以上二十人為天班,教學等和安排與現在並無變動。一般官眷分玄、黃兩班,一班各二十五人,學習內容也與天班一致,隻是天班由梅夫子親自教授,她們由普通夫子教授。”
雲初淨將早已經爛熟於心的計劃娓娓道來,還隨時在宣紙上補充說明。
開元帝和宗政晟都聽得津津有味,雲初淨也就越說越來勁:“至於地班,因為都是普通人家女兒和商戶女,所以三十人一個班,也由普通夫子教導。但是課程內容有別,琴棋書畫可以有,算學和刺繡也可以有,隻是禮儀和調香就不用學,規矩普通即可。”
宗政晟聽到這裏,忍不住道:“阿初,你這樣不如分開辦三所女學,豈不是更方便,還能招收更多女子。”
雲初淨嗔怪的看他一眼,解釋道:“我倒是想,可什麽經驗也沒有,更沒有那麽多適合的夫子,怎麽辦女學?再說,難不成我辦個女學,就有人來參加?”
開元帝看著神采奕奕的雲初淨,突然想起當年皇姐辦芷蘭女學時所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雲初淨還在解釋:“當年皇太女辦學之初,不是根本沒有什麽人報名?各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底蘊和教導方式,不會輕易改變。如今,為什麽各大家族,皇親國戚都蜂擁而來?”
雲初淨一雙黑白分明的杏眼裏,滿是光彩,和前段時間鬱鬱寡歡的樣子,判若兩人。
宗政晟沉思一下道:“那是因為芷蘭書院出來的學生,都是各大家族和世家的佳媳人選。要想嫁得好,就要考入芷蘭女學?”
“對!要是普通官吏的女兒,也能考入芷蘭書院,哪怕不能讀天班,可終歸也是同書院之人。這樣那些娶不了天班女子的人家,自然會眼睛盯著玄、黃二班。地班也是如此,隻有讓世人知道,女兒家讀書之後能找好夫家,那以後書院才開得下去,才有人讀書。”
雲初淨已經想好了,在芷蘭書院試三年,再多培養一些夫子,以後讓芷蘭書院開遍大周各大城池。
開元帝就這樣定定的看著雲初淨,她那神采飛揚的樣子,和記憶中的皇姐的樣子慢慢重合在一起。
要不是雲初淨已經十五歲,皇姐走了才十四年,開元帝幾乎都要以為雲初淨是皇姐轉世。
“青鸞,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
開元帝有點複雜的神色,雲初淨也看在眼裏,知道他應該是起了疑心。可她不願意再碌碌無為做一個後宅女子,哪怕被開元帝看出端倪,她也要試上一試。
“父皇,這的確是我想出來的。芷蘭書院的事還需要您的同意,你答應我好不好?”
宗政晟也在旁幫腔讚同道:“父皇,阿初是皇上禦封的公主,現在由她接管芷蘭書院合情合理。隻要父皇支持,我相信阿初一定能做得很好。”
開元帝又定定出了會神,這才欣然道:“好,那朕寫道手諭給你,你明日去芷蘭書院和梅芙談談。”
“多謝父皇!”
雲初淨現在渾身充滿了幹勁,如今前朝後宮一片安寧,她終於可以做一些她想做的事。
常公公從門外進來,後麵跟著提食盒的兩個內侍。常公公指揮他們擺放整齊,這才道:“皇上,公主,世子爺,先來用點東西吧,熱乎著。”
開元帝笑著起身,對雲初淨道:“快來嚐嚐,這新點心味道如何?”
這些日子住在宮裏,雲初淨基本把所有糕點都嚐了個遍,聽說有新點心,興致勃勃上前一看。
入目都是現代流行的小食,雲初淨不禁啞然失笑。沒想到汪婧芳手腳這樣快,什麽蛋撻、紅糖糍粑、蛋烘糕、薯條,都被她鼓搗出來。
開元帝一直注視著她的眼神,看她先是一驚,接著又是懷念和感歎,心裏對雲初淨的來曆更肯定了幾分。
“青鸞,你這杏仁茶加了牛乳和糖,先嚐嚐。”
開元帝剛把有牛乳的杏仁茶,推到雲初淨麵前,宗政晟已經好奇的拿了個蛋撻來嚐。
“阿初,這個味道不錯。常公公,這是什麽?”
常公公悄悄看了開元帝一眼看他微一頷首,這才笑眯眯道:“迴世子爺這叫蛋撻,是雞蛋和小麥粉做成,這可是汪小姐進上的獨家秘方。”
宗政晟幾口吃了一個,又捏了一個蛋撻在手上,仔細觀看道:“蛋塔?這是異世的東西吧,哪裏像塔?明明是個盆狀,不過味道不錯。”
雲初淨笑而不語,將糕點都嚐了個遍,這才對開元帝笑道:“的確不錯,以後慶雲殿裏,這幾樣糕點每日上點。”
開元帝也不揭穿,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第二日一早,雲初淨早早起身,喚進來木棉和木曉梳洗。本想穿以前芷蘭書院那套衣服,可沒有帶進宮,趕製也來不及,隻好換了套玫瑰羊毛呢的對襟宮裝。
外麵風雪比較大,出入要戴兜帽,所以隻梳了個簡便的單螺髻,簪了兩朵輕巧別致的寶石絹花。
雲初淨梳洗妥當,正準備隻帶木曉和木落出宮,卻被伏嬤嬤攔下。
“公主,皇上讓小卓子過來傳話,您去芷蘭書院可以,但必須要公主儀仗,至少一百禦林軍護衛。”
“伏嬤嬤,不用這麽麻煩,我有木落和木曉就好。”
雲初淨雖然如此說,可伏嬤嬤半步不讓,無奈之下,隻好一切聽從伏嬤嬤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