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嬤嬤神色自若,轉而對神色各異的雲初淨幾人道:“你們都是名門小姐,行走坐臥的禮儀,都是從小練習的,如果還是在姑蘇,那也是數一數二。可是,這裏是京城,不是姑蘇。”
雲初珍低頭一福,恭敬道:“請周嬤嬤賜教。”
她已經從母親董姨娘哪裏了解到,大夫人已經給她看好了,戶部尚書胡家的三少爺。雖然隻是續弦所出,可還是嫡子,自己已經是高攀。
而且聽說胡大少爺娶的是嫡母娘家侄女,胡二少爺娶的是大理寺卿次女。她擔心自己隻是庶出,以後妯娌間低頭,更是迫切想學好規矩。
“四小姐,賜教不敢當,我本就是來教導你們。今日第一課,就先學習行,其它人可以出去了。”
文夢、知畫、知琴都退了出去,隻有木曉一動不動,等雲初淨頜首示意後,這才退出花廳。
周嬤嬤麵無表情,心裏卻是微驚,掃了眼雲初淨,看她如此小的年紀就懂馭下之道,在心裏高看了一眼。
然後才道:“剛才你們走進來,我已經看見了,走得不知所謂!”
此話一出,雲初珍臊得臉微紅,雲初靈露出驚愕不信的模樣,雲初淨臉皮厚本也不懂無所謂,隻是雲初蓮不服氣,目露不忿。
“行本該: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閑二寸,端股整足,體不搖肘。”
周嬤嬤說著又學著,她們幾個行走的姿勢道:“可幾位小姐呢?”
“四小姐肩不平,頸不夠直。五小姐微含胸,而且腰部以下,幅度太大。六小姐左顧右盼,尺步不均。七小姐手部擺動過多,尺步過大。”
周嬤嬤學來惟妙惟肖,又準確指出大家的缺點所在。
雲初淨她們幾個都紅了臉,對周嬤嬤開始另眼相待,也對行走坐臥的禮儀有了向往。
“女子行走坐臥禮儀繁多,要做來舉手抬足渾然天成,需要常年累月的練習。將它們融入血肉,任何時候都要循規蹈矩,不可差池半分方算學成。”
“你們的底子不錯,作為一般人家的應對已經足夠。隻是天子腳下,貴人繁多,要想出類拔萃,就要在立、行、跪、坐、福五禮上下功夫。”
“首先是立禮,身體肅立,手臂自然下垂放於身體兩側,眼觀鼻鼻觀心不可左右遊曳。行禮,身體肅立,手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步伐大小一致,步履莊重臀部不能擺動。跪禮……,坐禮……,福禮要身體肅立,兩手交疊相扣,右手在上,放於左腰側,微俯身,微屈膝。”
周嬤嬤說來簡單,可要做來行雲流水,姿勢優美著實不易。
雲初淨覺得自己出門老是遇貴人,先把行禮和立禮等放一邊,專攻福禮。
等一個半時辰過去,哪怕隻是在重複簡單的動作,幾人都累得腰酸背痛,疲憊不堪。
“今日的課程到此為止,請小姐們重點先學行禮,下次上課我會檢查你們進來的姿勢。”
雲初淨她們幾個恭敬福禮道:“多謝周嬤嬤。”
剛走出花廳,雲初淨就半靠在木曉身上休息。暗歎,這古時候的女人也真是累。
什麽都要講規矩,後世雖然成天叫嚷著男女不平等,可女人的生活,真的能比現在隨心得多。
這時,葉氏正在青梧院裏哭訴:“大嫂,這個周嬤嬤太刁橫了!我晶兒那麽小,還不準嬤嬤伺候。”
馮氏一邊吩咐著芳若處理一些家務,一邊聽著葉氏哭訴,等她翻來覆去說得差不多了,這才迴應她。
“三弟妹,九姑娘還小,本就沒到學禮儀的時候,你還是帶她呆在福詳院裏。”
葉氏自知理虧,又哭道:“晶兒小,寶兒不小了吧?那周嬤嬤又兇又惡,還拿了戒尺要打人,還是另請一個人教吧?”
馮氏看了眼葉氏,也沒有應付的心情,撫了撫鬢角,不軟不硬道:“三弟妹不知道,宮裏出來的嬤嬤太難得,周嬤嬤可是我好不容易請來的。我一月給四十兩銀子束脩,還一季四套衣裳,逢年過節還有紅封,才請得她來。三弟妹要是不滿意,大可以自己去請一個。”
葉氏驚訝得忘了哭泣,咋舌不解道:“不過是宮裏出來的奴婢,那麽金貴?”
“三弟妹也知道是宮裏出來的,那禮儀規矩就是最好的。要不是我父親打聽到周嬤嬤出宮,遲一步我們想請還請不來呢!”
馮氏這樣一說,葉氏也覺得難得,顧不得哭了,還是趕緊迴去勸寶兒好好學比較重要。
等葉氏走後,芳若過來為馮氏沏了杯楓露茶,低聲道:“三夫人真不知好歹,以為宮裏出來的人那麽好請?張口就換一個人,她以為是隨便的丫頭婆子?”
馮氏接過茶盅,抿了兩口,鄙夷不屑的一笑,這才道:“她那出身,哪裏有什麽見識!以後帶她出門,還不知道鬧多少笑話!”
“剛才董姨娘又來了,親手給夫人做了兩套衣裳,她和四小姐,對親事滿意得不得了!”
芳若看馮氏臉頰發紅,有點熱的跡象,忙拿了把團扇輕輕扇著,小聲笑道。
馮氏得意一笑。
“那是當然,要不是嬌兒從中說和,這樣的好親事,哪裏輪得到她!”
的確,這門親事是馮氏的侄女馮嬌率先提起,原本馮氏也隻打算給雲初珍,找個官宦家的庶子而已。
芳若恭維的笑道:“還是夫人心善,從不磋磨庶女,還給她們盡心安排。難怪董姨娘和周姨娘對夫人感恩戴德,老爺也對夫人敬愛有加。”
馮氏聽著高興,她這半輩子也算風光。丈夫穩步高升已做到閣老,自己又夫妻和順有兒有女,還十多年不用伺候婆母,嫁過來就當家做主。就算現在雲母來了京城,也不是個多事的性子,不爭權也不多嘴,真正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正準備賞嘴乖的芳若點什麽,突然芳落來報:“夫人,越國公府來人了。”
“越國公府?來的是誰?知道什麽事嗎?”
馮氏一驚,趕緊問道。
芳落稟道:“來的是世子爺的侍衛,說是奉世子之命,前來迴禮的,牛管家正招待著。”
雲初珍低頭一福,恭敬道:“請周嬤嬤賜教。”
她已經從母親董姨娘哪裏了解到,大夫人已經給她看好了,戶部尚書胡家的三少爺。雖然隻是續弦所出,可還是嫡子,自己已經是高攀。
而且聽說胡大少爺娶的是嫡母娘家侄女,胡二少爺娶的是大理寺卿次女。她擔心自己隻是庶出,以後妯娌間低頭,更是迫切想學好規矩。
“四小姐,賜教不敢當,我本就是來教導你們。今日第一課,就先學習行,其它人可以出去了。”
文夢、知畫、知琴都退了出去,隻有木曉一動不動,等雲初淨頜首示意後,這才退出花廳。
周嬤嬤麵無表情,心裏卻是微驚,掃了眼雲初淨,看她如此小的年紀就懂馭下之道,在心裏高看了一眼。
然後才道:“剛才你們走進來,我已經看見了,走得不知所謂!”
此話一出,雲初珍臊得臉微紅,雲初靈露出驚愕不信的模樣,雲初淨臉皮厚本也不懂無所謂,隻是雲初蓮不服氣,目露不忿。
“行本該: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閑二寸,端股整足,體不搖肘。”
周嬤嬤說著又學著,她們幾個行走的姿勢道:“可幾位小姐呢?”
“四小姐肩不平,頸不夠直。五小姐微含胸,而且腰部以下,幅度太大。六小姐左顧右盼,尺步不均。七小姐手部擺動過多,尺步過大。”
周嬤嬤學來惟妙惟肖,又準確指出大家的缺點所在。
雲初淨她們幾個都紅了臉,對周嬤嬤開始另眼相待,也對行走坐臥的禮儀有了向往。
“女子行走坐臥禮儀繁多,要做來舉手抬足渾然天成,需要常年累月的練習。將它們融入血肉,任何時候都要循規蹈矩,不可差池半分方算學成。”
“你們的底子不錯,作為一般人家的應對已經足夠。隻是天子腳下,貴人繁多,要想出類拔萃,就要在立、行、跪、坐、福五禮上下功夫。”
“首先是立禮,身體肅立,手臂自然下垂放於身體兩側,眼觀鼻鼻觀心不可左右遊曳。行禮,身體肅立,手臂自然下垂,目視前方,步伐大小一致,步履莊重臀部不能擺動。跪禮……,坐禮……,福禮要身體肅立,兩手交疊相扣,右手在上,放於左腰側,微俯身,微屈膝。”
周嬤嬤說來簡單,可要做來行雲流水,姿勢優美著實不易。
雲初淨覺得自己出門老是遇貴人,先把行禮和立禮等放一邊,專攻福禮。
等一個半時辰過去,哪怕隻是在重複簡單的動作,幾人都累得腰酸背痛,疲憊不堪。
“今日的課程到此為止,請小姐們重點先學行禮,下次上課我會檢查你們進來的姿勢。”
雲初淨她們幾個恭敬福禮道:“多謝周嬤嬤。”
剛走出花廳,雲初淨就半靠在木曉身上休息。暗歎,這古時候的女人也真是累。
什麽都要講規矩,後世雖然成天叫嚷著男女不平等,可女人的生活,真的能比現在隨心得多。
這時,葉氏正在青梧院裏哭訴:“大嫂,這個周嬤嬤太刁橫了!我晶兒那麽小,還不準嬤嬤伺候。”
馮氏一邊吩咐著芳若處理一些家務,一邊聽著葉氏哭訴,等她翻來覆去說得差不多了,這才迴應她。
“三弟妹,九姑娘還小,本就沒到學禮儀的時候,你還是帶她呆在福詳院裏。”
葉氏自知理虧,又哭道:“晶兒小,寶兒不小了吧?那周嬤嬤又兇又惡,還拿了戒尺要打人,還是另請一個人教吧?”
馮氏看了眼葉氏,也沒有應付的心情,撫了撫鬢角,不軟不硬道:“三弟妹不知道,宮裏出來的嬤嬤太難得,周嬤嬤可是我好不容易請來的。我一月給四十兩銀子束脩,還一季四套衣裳,逢年過節還有紅封,才請得她來。三弟妹要是不滿意,大可以自己去請一個。”
葉氏驚訝得忘了哭泣,咋舌不解道:“不過是宮裏出來的奴婢,那麽金貴?”
“三弟妹也知道是宮裏出來的,那禮儀規矩就是最好的。要不是我父親打聽到周嬤嬤出宮,遲一步我們想請還請不來呢!”
馮氏這樣一說,葉氏也覺得難得,顧不得哭了,還是趕緊迴去勸寶兒好好學比較重要。
等葉氏走後,芳若過來為馮氏沏了杯楓露茶,低聲道:“三夫人真不知好歹,以為宮裏出來的人那麽好請?張口就換一個人,她以為是隨便的丫頭婆子?”
馮氏接過茶盅,抿了兩口,鄙夷不屑的一笑,這才道:“她那出身,哪裏有什麽見識!以後帶她出門,還不知道鬧多少笑話!”
“剛才董姨娘又來了,親手給夫人做了兩套衣裳,她和四小姐,對親事滿意得不得了!”
芳若看馮氏臉頰發紅,有點熱的跡象,忙拿了把團扇輕輕扇著,小聲笑道。
馮氏得意一笑。
“那是當然,要不是嬌兒從中說和,這樣的好親事,哪裏輪得到她!”
的確,這門親事是馮氏的侄女馮嬌率先提起,原本馮氏也隻打算給雲初珍,找個官宦家的庶子而已。
芳若恭維的笑道:“還是夫人心善,從不磋磨庶女,還給她們盡心安排。難怪董姨娘和周姨娘對夫人感恩戴德,老爺也對夫人敬愛有加。”
馮氏聽著高興,她這半輩子也算風光。丈夫穩步高升已做到閣老,自己又夫妻和順有兒有女,還十多年不用伺候婆母,嫁過來就當家做主。就算現在雲母來了京城,也不是個多事的性子,不爭權也不多嘴,真正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正準備賞嘴乖的芳若點什麽,突然芳落來報:“夫人,越國公府來人了。”
“越國公府?來的是誰?知道什麽事嗎?”
馮氏一驚,趕緊問道。
芳落稟道:“來的是世子爺的侍衛,說是奉世子之命,前來迴禮的,牛管家正招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