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次主考的勃泥城是第一次並規東淩國的科舉,又因離京城路途遙遠,朝中對兩人鄉試之後歸京的時間隻做了一個大概的要求,行程相當寬裕。
不過蘇誠誌與錢林都是那種中規中距的嚴謹之人,能趁此機會拐來葛山村看看已屬不易,自是不會在葛山村久留。
柳東安是與蘇誠誌一同長大的同齡人,最是清楚蘇誠誌的為人,自是明白這一點,卻也不願意錯過這個大好時機,雖在得知蘇誠誌可能會迴來看看的時候,就已經在心裏打量著要趁此機會請蘇誠誌給村學的讀書郎們講幾堂課。
待他得知與蘇誠誌同來的錢林錢大人是比蘇誠誌更早考是進士,不但是當時的榜眼如今還是翰林院的侍讀,自然更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於是第二日一早就帶著村老和村學的先生們來神泉山莊華拜會蘇誠誌,希望蘇誠誌和錢林能抽出時間來為村學的讀書人講幾堂課。
對於這個邀請,蘇誠誌本人自然義無反顧,而且講課這種事對他來說本就是信手拈來的事,隻是請錢林講課,蘇誠誌心裏有些沒底,隻用詢問的目光略些為難的看著錢林,錢林倒是十分淡然地點頭答應了下來。
葛山村的村學如今在秀水縣都是排得上的好學堂,主要招收葛山村以及在作坊做工的子弟,同時也兼收附近村莊的孩子以及慕名而來的讀書郎。
當年蘇家離開葛山村前往京城之時,不過隻有三位先生,其中還有個是臨時的先生孫宏飛,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的村學足足有十位先生。
這些先生中既有蘇誠誌當年的同窗兼林溪鎮學的同事,也有蘇誠誌的學生,比如柳玉立,連原本去了林溪鎮學的袁騰飛也迴在三年前就迴了村學,還有兩位是當年與蘇誠誌一起參加鄉試的同年,其中一位就是左家兄弟之一的左爾。
當年左家兄弟與蘇誠誌同屆參加鄉試皆中了舉,又同去京城參加會試,蘇誠誌和左贏如願高中,左爾卻落了榜。
高中的左贏在陸瑾康幫助下得了個外放的機會去南方某縣當了個縣令,左贏十分珍惜這個機會,考評連年得優,如今已升為六品知州。
左贏雖得了陸瑾康的暗中幫助得了這個外放的機會,赴任時也帶上了陸瑾康為他尋摸來的師爺,卻因為沒有家族的支持,隻有個同樣沒有官場經驗的左爾陪著他,初入官場之時自是十分艱難。
好在左贏很有韌性,硬是靠著有限的資源,闖出了一條生路。
待左贏穩住了腳跟,左爾這才帶著左佑和左玲迴到了秀水縣。
左佑和左玲是可憐也是幸運的,雖說很小的小時父親就去了,等到左贏左爾中了舉人,家中經濟有所好轉,偏他們的娘親早已沉屙難起,在左贏會試高中並謀得縣令一職的消息傳迴秀水縣不久就撒手人寰。
左贏和左爾幾經商議,決定帶上左佑和左鈴去任上,偏左佑和左玲這對小兄妹對南方的生活很不適應,在南方的兩年裏,左佑還好些,左鈴則半日一大病十日一小病,讓人心疼不已。
左爾心疼侄兒侄女,早就打算帶著一對侄兒侄女迴秀水縣,隻是他同樣也心疼左贏,加之左家當時全靠左贏在支撐,若是左贏不能更進一步,左家的日子將更艱難,再三考慮之後左爾決定先留下來協助左贏。
待左贏漸漸做出了一些成績,不但在官場立穩了腳跟,還得了上官的賞識,知府大人甚至還將家中嫡次女許給左贏為正妻,左爾這才以左佑需要迴鄉科舉為由,帶著左佑和左鈴重新迴到秀水縣。
左贏在南方做官,左爾帶著左佑和左鈴迴秀水縣,京城是必經之路,左贏感念蘇誠誌和陸瑾康對他的幫助,特地讓左爾替他往東明坊和鎮國公府送了些當地的土儀。
那日左爾與蘇誠誌並在蘇誠誌的書房裏說了許久的話,兩人到底談了些什麽無人知曉,隻知道左爾離開東明坊之時眼圈微微有些發紅。
待他迴到秀水縣並沒有在秀水縣城安家,而是帶著左佑和左鈴到葛山村落了腳,一邊在葛山村的村學當先生,一邊督促左佑進學。
兩年前由孔老夫人做媒,在葛山村的藥坊裏找了位勤勞踏實的姑娘成了家。
如今兩人已育有一兒,日子過得既富足又自在。
左佑在迴鄉的第二年就考取了秀才功名,參加了今年的鄉試,雖說上了桂榜,名次卻不那麽盡如人意。
以他現在的成績參加會試,就算超常發揮最多也隻能掛尾,故而左爾打算讓左佑再多讀幾年書,待打實了基礎再參加會試一拚前程,隻是接下來該讓左佑去哪裏進學,讓左爾十分為難。
自出了桂榜,左爾為難的快抓破了頭。
他倒是記得幾年前從南方迴來經過京城與蘇誠誌見麵時蘇誠誌曾經提過的建議,若真能讓左佑進國子監讀書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可是京城離燕山府那麽遠,讓左佑獨自一人去京城左爾如何放心,偏他自己又有俗務纏身暫時離不了秀水縣。
正左右為難之時,卻忽然聽說蘇誠誌迴來了。
左爾自是不敢相信的,畢竟蘇誠誌如今已是國子監的司業,輕易哪裏能離得了京城,直到此刻見到蘇誠誌才知道這是真的,心裏頓時心裏鬆快了許多。
雖說年幼失怙,左佑到底算是個有福氣的孩子,連帶著左爾也在心裏暗道自己也當是個有福之人。
蘇誠誌與錢林在葛山村隻待了三日,應柳東安和村學的邀請下分別為村學的讀書郎上了幾堂課,反響十分熱烈,當日下午得到消息的秀水縣令和縣學的先生們都特地從秀水縣城趕來葛山村,盛情邀請蘇誠誌和錢林去縣學為縣學的學子們講課,最終卻沒能如願,隻得每日從秀水縣趕來葛山村一聽為快。
蘇誠誌與錢林離開葛山村的時候,帶走了左佑,卻將蘇澤臣留在了葛山村。
蘇澤臣能留下來,固然是蘇澤臣堅持的結果,當然少不了蘇雲朵從旁協助。
蘇澤臣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迴到葛山村在師父麵前承歡,下次還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自然要爭取更多的時間,既可多多向孔老大夫討教以提高他在醫學造詣,也能借此機會盡盡他身為弟子的孝心。
蘇雲朵希望蘇澤臣留在葛山村,自然有她的目的。
她這次迴葛山村來,除了迴來看看,與孔老大夫商議有關葛山村藥材種植以及作坊的發展構架,還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辦,那就是為寧華有明年下場做先期的準備工作。
她早從蘇誠誌那裏得知左爾就在葛山村學裏當先生,這也是她早早帶著寧華有迴葛山村的原因。
當然蘇雲朵雖說將寧華有托付給左爾,卻也不是十分放心將寧華有獨自留在葛山村,畢竟葛山村裏並沒有寧華有熟悉的人,那麽留蘇澤臣在葛山村就成了最佳的選擇,既能滿足蘇澤臣在孔老大夫麵前學習盡孝心的心願,也能陪著寧華有。
這對表兄弟雖說年齡相差個三四歲,卻很能玩在一處,寧華有在京城蘇氏族學讀書的那幾年,都是與蘇澤臣住在一處。
蘇澤臣留在這裏,孔老大夫監管蘇澤臣的同時也能幫著她看顧一下寧華有,算是一舉幾得的好事。
蘇誠誌在帶著蘇澤臣來北地的時候,當然十分清楚蘇澤臣必不會那麽輕易就跟著他迴京城,既然他說得頭頭是道又有蘇雲朵從旁幫忙,最終自然是讓蘇澤臣如願。
不過蘇誠誌卻也留下話,來年蘇雲朵和陸瑾康迴京之時,蘇澤臣須得一同歸京。
蘇澤臣自是連連點頭稱是,爹娘祖母兄弟都在京城,他本也沒打算就此長住葛山村,自是要迴京城的。
蘇誠誌和錢林離開葛山村之後,蘇雲朵又在葛山村多留了兩日,安排好寧華有和蘇澤臣,就葛山村的作坊與鐵頭等人進行了一番安排,這才帶著幾車藥材離開葛山村返迴勃泥城。
不過這次離開葛山村可就沒有上次那麽依依不舍了,畢竟比起京城來,勃泥城離這裏可就近多了。
再說待過了年,蘇雲朵必是要趕來親自送寧華有下場的,這次離去不過兩、三月便能迴來。
雖說才剛進入十月,北地卻連下了幾場雪,蘇雲朵帶著藥材抵達庸城之後並沒有馬上迴勃泥城,而是先帶柳家林去城外的康雲酒坊。
柳家林在蘇氏族學讀了幾年書,雖說十分刻苦,卻因天資所限,去年才堪堪考中秀才,今年鄉試倒是下場試了試,毫無懸念地落了榜。
這幾年柳家林能在京城生活在蘇氏族學讀書,自然是靠族裏和蘇誠誌的資助,如今年齡大了,心裏也清楚再讀下去也難有進步,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放棄科舉一途。
柳東安得知柳家林打算不再繼續讀書,與村老、族老們商量之後,決定聘他為先生,偏柳家林對當先生沒有興趣,而對釀酒更感興趣。
蘇雲朵想到康雲酒坊正是用人的時候,既然柳家林願意去酒坊,那就帶他去就是了,
康雲酒坊自七月二十八那日開坊釀酒以來,已經陸續向市場推出了數種果酒。
青稞酒的釀造因為各方麵的因素並沒有預期那麽順利,多次失敗之後,張平安帶著曾小師傅特地往西北去了一趟,迴來之後又試驗了多數,上個月終於在兩人的不懈努力下釀成了一批,隻是品質還達不到蘇雲朵預期的要求。
蘇雲朵在去葛山村之前,又特地到康雲酒坊與張平安和曾小師傅進行了一番探討,覺得釀酒的過程沒有問題,使用的酒曲也沒有問題,那麽會不會是水源和當地的自然環境的問題?
蘇雲朵讓張平安和小曾師傅從這兩方麵著手進行改進,一是尋找更清透的水源,二是模擬西北的氣候環境。
時間又過去了大半個月,以張平安的鑽勁小曾師傅在釀酒方麵的天賦,蘇雲朵覺得應該會有不錯的收獲。
張平安和小曾師傅果然不負蘇雲朵的重托,兩人一個帶著人冒著雪進山尋找水源,一個留在酒坊裏琢磨青稞酒的釀酒環境,很快各有收獲,當張平安端出最新釀成的青稞酒,隻看那色澤就已經遠勝過上次的青稞酒,再聞再品,蘇雲朵頓時眉開眼笑。
雖說青稞需從西北運來庸城,可就算如此成本依然比用高粱、玉米釀酒要低上至少兩成,再說用青稞釀成的青稞酒比用高粱、玉米釀成的酒要烈些,用於提煉醫用白酒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家林,你怎麽來了?”張平安的心思一直都在酒上,直到蘇雲朵將柳家林推到他的麵前才發現柳家林的存在,驚訝地看著柳家林問道。
柳家林略有些不好意思地上前對著張平安行了個禮,驚得張平安忙忙退開。
雖說早就知道蘇雲朵一直沒去衙門落實他的奴籍,但是柳家林卻是有功名在身的人,他哪裏好受柳家林的這個禮,在慌亂中卻聽柳家林道:“以後還得張總管多多指教。”
張平安驚得被自己的口水給嗆得直咳嗽,他十分清楚柳家林這些年為了完成他爹娘的遺願是如何的努力,這是要放棄了嗎?
柳家林自是明白張平安為何如此驚訝,露出一個自嘲的笑容道:“我讀書方麵的天賦有限,如今能有秀才功名已是難得,再繼續讀下去也不過是枉然,與其繼續虛度年華,倒不如趁著年輕做自己想做的事。”
張平安看了柳家林一眼,他們年齡相仿,都已是二十二三歲的人了,他兩年前成的親已算是晚的了,不過如今兒子卻已經會走路了。
柳家林因為一直在讀書二十大幾的人了,除了幾身衣服幾箱書,就是在葛山村的幾間破屋,如今他既不願再繼續蹉跎下去,那就正經找個差事,積點家資再找個好姑娘成親,為柳家開枝散葉,想必更能安撫他地下的爹娘。
如此這般想著,張平安看著柳家林緩緩點了頭,爾後轉向蘇雲朵。
蘇雲朵隻淡淡一笑,並沒有多話,既然她已經將康雲酒坊完全交給張平安管理,那麽該如何安排柳家林的差事,自然是張平安說了算。
為了康雲酒坊的發展,在康雲酒坊開坊之後,張平安就直接捎信迴京城的樂遊酒坊,讓申俏帶著兒子隨樂遊酒坊往勃泥城送酒的隊伍一同來了庸城,他是打算在庸城這邊定居了。
張平安先讓柳家林先跟著老賬房學記賬,柳家林卻更願意去跟在小曾師傅後麵學釀酒,無奈張平安隻得與小曾師傅商量讓柳家林先跟著做段時間學徒。
柳家林在京城的時候,每個月都會去樂遊酒坊找張平安,小曾師傅自是認識他的,聽說他要跟著自己學釀酒,隻看了柳家林一眼倒也沒有反對。
隻不過柳家林這人酒量實在太淺,在釀酒坊內待了不過一個時辰就直接被裏麵的酒氣給熏倒了,醒來之後隻得乖乖地跟著老賬房學做賬。
消息傳到蘇雲朵耳邊,讓她很是樂嗬了一番。
不過蘇誠誌與錢林都是那種中規中距的嚴謹之人,能趁此機會拐來葛山村看看已屬不易,自是不會在葛山村久留。
柳東安是與蘇誠誌一同長大的同齡人,最是清楚蘇誠誌的為人,自是明白這一點,卻也不願意錯過這個大好時機,雖在得知蘇誠誌可能會迴來看看的時候,就已經在心裏打量著要趁此機會請蘇誠誌給村學的讀書郎們講幾堂課。
待他得知與蘇誠誌同來的錢林錢大人是比蘇誠誌更早考是進士,不但是當時的榜眼如今還是翰林院的侍讀,自然更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於是第二日一早就帶著村老和村學的先生們來神泉山莊華拜會蘇誠誌,希望蘇誠誌和錢林能抽出時間來為村學的讀書人講幾堂課。
對於這個邀請,蘇誠誌本人自然義無反顧,而且講課這種事對他來說本就是信手拈來的事,隻是請錢林講課,蘇誠誌心裏有些沒底,隻用詢問的目光略些為難的看著錢林,錢林倒是十分淡然地點頭答應了下來。
葛山村的村學如今在秀水縣都是排得上的好學堂,主要招收葛山村以及在作坊做工的子弟,同時也兼收附近村莊的孩子以及慕名而來的讀書郎。
當年蘇家離開葛山村前往京城之時,不過隻有三位先生,其中還有個是臨時的先生孫宏飛,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的村學足足有十位先生。
這些先生中既有蘇誠誌當年的同窗兼林溪鎮學的同事,也有蘇誠誌的學生,比如柳玉立,連原本去了林溪鎮學的袁騰飛也迴在三年前就迴了村學,還有兩位是當年與蘇誠誌一起參加鄉試的同年,其中一位就是左家兄弟之一的左爾。
當年左家兄弟與蘇誠誌同屆參加鄉試皆中了舉,又同去京城參加會試,蘇誠誌和左贏如願高中,左爾卻落了榜。
高中的左贏在陸瑾康幫助下得了個外放的機會去南方某縣當了個縣令,左贏十分珍惜這個機會,考評連年得優,如今已升為六品知州。
左贏雖得了陸瑾康的暗中幫助得了這個外放的機會,赴任時也帶上了陸瑾康為他尋摸來的師爺,卻因為沒有家族的支持,隻有個同樣沒有官場經驗的左爾陪著他,初入官場之時自是十分艱難。
好在左贏很有韌性,硬是靠著有限的資源,闖出了一條生路。
待左贏穩住了腳跟,左爾這才帶著左佑和左玲迴到了秀水縣。
左佑和左玲是可憐也是幸運的,雖說很小的小時父親就去了,等到左贏左爾中了舉人,家中經濟有所好轉,偏他們的娘親早已沉屙難起,在左贏會試高中並謀得縣令一職的消息傳迴秀水縣不久就撒手人寰。
左贏和左爾幾經商議,決定帶上左佑和左鈴去任上,偏左佑和左玲這對小兄妹對南方的生活很不適應,在南方的兩年裏,左佑還好些,左鈴則半日一大病十日一小病,讓人心疼不已。
左爾心疼侄兒侄女,早就打算帶著一對侄兒侄女迴秀水縣,隻是他同樣也心疼左贏,加之左家當時全靠左贏在支撐,若是左贏不能更進一步,左家的日子將更艱難,再三考慮之後左爾決定先留下來協助左贏。
待左贏漸漸做出了一些成績,不但在官場立穩了腳跟,還得了上官的賞識,知府大人甚至還將家中嫡次女許給左贏為正妻,左爾這才以左佑需要迴鄉科舉為由,帶著左佑和左鈴重新迴到秀水縣。
左贏在南方做官,左爾帶著左佑和左鈴迴秀水縣,京城是必經之路,左贏感念蘇誠誌和陸瑾康對他的幫助,特地讓左爾替他往東明坊和鎮國公府送了些當地的土儀。
那日左爾與蘇誠誌並在蘇誠誌的書房裏說了許久的話,兩人到底談了些什麽無人知曉,隻知道左爾離開東明坊之時眼圈微微有些發紅。
待他迴到秀水縣並沒有在秀水縣城安家,而是帶著左佑和左鈴到葛山村落了腳,一邊在葛山村的村學當先生,一邊督促左佑進學。
兩年前由孔老夫人做媒,在葛山村的藥坊裏找了位勤勞踏實的姑娘成了家。
如今兩人已育有一兒,日子過得既富足又自在。
左佑在迴鄉的第二年就考取了秀才功名,參加了今年的鄉試,雖說上了桂榜,名次卻不那麽盡如人意。
以他現在的成績參加會試,就算超常發揮最多也隻能掛尾,故而左爾打算讓左佑再多讀幾年書,待打實了基礎再參加會試一拚前程,隻是接下來該讓左佑去哪裏進學,讓左爾十分為難。
自出了桂榜,左爾為難的快抓破了頭。
他倒是記得幾年前從南方迴來經過京城與蘇誠誌見麵時蘇誠誌曾經提過的建議,若真能讓左佑進國子監讀書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可是京城離燕山府那麽遠,讓左佑獨自一人去京城左爾如何放心,偏他自己又有俗務纏身暫時離不了秀水縣。
正左右為難之時,卻忽然聽說蘇誠誌迴來了。
左爾自是不敢相信的,畢竟蘇誠誌如今已是國子監的司業,輕易哪裏能離得了京城,直到此刻見到蘇誠誌才知道這是真的,心裏頓時心裏鬆快了許多。
雖說年幼失怙,左佑到底算是個有福氣的孩子,連帶著左爾也在心裏暗道自己也當是個有福之人。
蘇誠誌與錢林在葛山村隻待了三日,應柳東安和村學的邀請下分別為村學的讀書郎上了幾堂課,反響十分熱烈,當日下午得到消息的秀水縣令和縣學的先生們都特地從秀水縣城趕來葛山村,盛情邀請蘇誠誌和錢林去縣學為縣學的學子們講課,最終卻沒能如願,隻得每日從秀水縣趕來葛山村一聽為快。
蘇誠誌與錢林離開葛山村的時候,帶走了左佑,卻將蘇澤臣留在了葛山村。
蘇澤臣能留下來,固然是蘇澤臣堅持的結果,當然少不了蘇雲朵從旁協助。
蘇澤臣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迴到葛山村在師父麵前承歡,下次還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自然要爭取更多的時間,既可多多向孔老大夫討教以提高他在醫學造詣,也能借此機會盡盡他身為弟子的孝心。
蘇雲朵希望蘇澤臣留在葛山村,自然有她的目的。
她這次迴葛山村來,除了迴來看看,與孔老大夫商議有關葛山村藥材種植以及作坊的發展構架,還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辦,那就是為寧華有明年下場做先期的準備工作。
她早從蘇誠誌那裏得知左爾就在葛山村學裏當先生,這也是她早早帶著寧華有迴葛山村的原因。
當然蘇雲朵雖說將寧華有托付給左爾,卻也不是十分放心將寧華有獨自留在葛山村,畢竟葛山村裏並沒有寧華有熟悉的人,那麽留蘇澤臣在葛山村就成了最佳的選擇,既能滿足蘇澤臣在孔老大夫麵前學習盡孝心的心願,也能陪著寧華有。
這對表兄弟雖說年齡相差個三四歲,卻很能玩在一處,寧華有在京城蘇氏族學讀書的那幾年,都是與蘇澤臣住在一處。
蘇澤臣留在這裏,孔老大夫監管蘇澤臣的同時也能幫著她看顧一下寧華有,算是一舉幾得的好事。
蘇誠誌在帶著蘇澤臣來北地的時候,當然十分清楚蘇澤臣必不會那麽輕易就跟著他迴京城,既然他說得頭頭是道又有蘇雲朵從旁幫忙,最終自然是讓蘇澤臣如願。
不過蘇誠誌卻也留下話,來年蘇雲朵和陸瑾康迴京之時,蘇澤臣須得一同歸京。
蘇澤臣自是連連點頭稱是,爹娘祖母兄弟都在京城,他本也沒打算就此長住葛山村,自是要迴京城的。
蘇誠誌和錢林離開葛山村之後,蘇雲朵又在葛山村多留了兩日,安排好寧華有和蘇澤臣,就葛山村的作坊與鐵頭等人進行了一番安排,這才帶著幾車藥材離開葛山村返迴勃泥城。
不過這次離開葛山村可就沒有上次那麽依依不舍了,畢竟比起京城來,勃泥城離這裏可就近多了。
再說待過了年,蘇雲朵必是要趕來親自送寧華有下場的,這次離去不過兩、三月便能迴來。
雖說才剛進入十月,北地卻連下了幾場雪,蘇雲朵帶著藥材抵達庸城之後並沒有馬上迴勃泥城,而是先帶柳家林去城外的康雲酒坊。
柳家林在蘇氏族學讀了幾年書,雖說十分刻苦,卻因天資所限,去年才堪堪考中秀才,今年鄉試倒是下場試了試,毫無懸念地落了榜。
這幾年柳家林能在京城生活在蘇氏族學讀書,自然是靠族裏和蘇誠誌的資助,如今年齡大了,心裏也清楚再讀下去也難有進步,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放棄科舉一途。
柳東安得知柳家林打算不再繼續讀書,與村老、族老們商量之後,決定聘他為先生,偏柳家林對當先生沒有興趣,而對釀酒更感興趣。
蘇雲朵想到康雲酒坊正是用人的時候,既然柳家林願意去酒坊,那就帶他去就是了,
康雲酒坊自七月二十八那日開坊釀酒以來,已經陸續向市場推出了數種果酒。
青稞酒的釀造因為各方麵的因素並沒有預期那麽順利,多次失敗之後,張平安帶著曾小師傅特地往西北去了一趟,迴來之後又試驗了多數,上個月終於在兩人的不懈努力下釀成了一批,隻是品質還達不到蘇雲朵預期的要求。
蘇雲朵在去葛山村之前,又特地到康雲酒坊與張平安和曾小師傅進行了一番探討,覺得釀酒的過程沒有問題,使用的酒曲也沒有問題,那麽會不會是水源和當地的自然環境的問題?
蘇雲朵讓張平安和小曾師傅從這兩方麵著手進行改進,一是尋找更清透的水源,二是模擬西北的氣候環境。
時間又過去了大半個月,以張平安的鑽勁小曾師傅在釀酒方麵的天賦,蘇雲朵覺得應該會有不錯的收獲。
張平安和小曾師傅果然不負蘇雲朵的重托,兩人一個帶著人冒著雪進山尋找水源,一個留在酒坊裏琢磨青稞酒的釀酒環境,很快各有收獲,當張平安端出最新釀成的青稞酒,隻看那色澤就已經遠勝過上次的青稞酒,再聞再品,蘇雲朵頓時眉開眼笑。
雖說青稞需從西北運來庸城,可就算如此成本依然比用高粱、玉米釀酒要低上至少兩成,再說用青稞釀成的青稞酒比用高粱、玉米釀成的酒要烈些,用於提煉醫用白酒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家林,你怎麽來了?”張平安的心思一直都在酒上,直到蘇雲朵將柳家林推到他的麵前才發現柳家林的存在,驚訝地看著柳家林問道。
柳家林略有些不好意思地上前對著張平安行了個禮,驚得張平安忙忙退開。
雖說早就知道蘇雲朵一直沒去衙門落實他的奴籍,但是柳家林卻是有功名在身的人,他哪裏好受柳家林的這個禮,在慌亂中卻聽柳家林道:“以後還得張總管多多指教。”
張平安驚得被自己的口水給嗆得直咳嗽,他十分清楚柳家林這些年為了完成他爹娘的遺願是如何的努力,這是要放棄了嗎?
柳家林自是明白張平安為何如此驚訝,露出一個自嘲的笑容道:“我讀書方麵的天賦有限,如今能有秀才功名已是難得,再繼續讀下去也不過是枉然,與其繼續虛度年華,倒不如趁著年輕做自己想做的事。”
張平安看了柳家林一眼,他們年齡相仿,都已是二十二三歲的人了,他兩年前成的親已算是晚的了,不過如今兒子卻已經會走路了。
柳家林因為一直在讀書二十大幾的人了,除了幾身衣服幾箱書,就是在葛山村的幾間破屋,如今他既不願再繼續蹉跎下去,那就正經找個差事,積點家資再找個好姑娘成親,為柳家開枝散葉,想必更能安撫他地下的爹娘。
如此這般想著,張平安看著柳家林緩緩點了頭,爾後轉向蘇雲朵。
蘇雲朵隻淡淡一笑,並沒有多話,既然她已經將康雲酒坊完全交給張平安管理,那麽該如何安排柳家林的差事,自然是張平安說了算。
為了康雲酒坊的發展,在康雲酒坊開坊之後,張平安就直接捎信迴京城的樂遊酒坊,讓申俏帶著兒子隨樂遊酒坊往勃泥城送酒的隊伍一同來了庸城,他是打算在庸城這邊定居了。
張平安先讓柳家林先跟著老賬房學記賬,柳家林卻更願意去跟在小曾師傅後麵學釀酒,無奈張平安隻得與小曾師傅商量讓柳家林先跟著做段時間學徒。
柳家林在京城的時候,每個月都會去樂遊酒坊找張平安,小曾師傅自是認識他的,聽說他要跟著自己學釀酒,隻看了柳家林一眼倒也沒有反對。
隻不過柳家林這人酒量實在太淺,在釀酒坊內待了不過一個時辰就直接被裏麵的酒氣給熏倒了,醒來之後隻得乖乖地跟著老賬房學做賬。
消息傳到蘇雲朵耳邊,讓她很是樂嗬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