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一直沿著不知名的國道往西走,一路上的山也不是很高,卻莫名散發出一種寧靜和諧的氣息。胡月海對那尋龍點穴之術似乎頗有研究,一路上老嘴說個不停,一會兒這肯定有個縣官墓,一會兒又那保準有個高官陵,大夥兒真的恨不得把他的老嘴給堵上。
湘西北的雪峰山脈一直從張家界延伸到這裏,依然保留著一絲餘勢。勤勞的人們自古以來就在這片土地勞作,文明在這裏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車又走進了四通八達的鄉道,直到後來,甚至連車都行不了了,我們隻得背著裝備下車,沿著山路進入山裏。
一路走來,我在感歎祖國河山大好的同時,也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感到由衷的佩服,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勤勞、他們的樸實,無一不是我想學習的東西。
......
“呂哥,怎麽還沒到啊,是不是走錯了啊。”我揉著酸酸的腿說道。
此時我們已經在這大山中走了至少兩個小時了,連個人影都沒見著,大家也是叫苦連篇。
“差不多到啦,再忍一會兒。”呂哥手裏拿著張地圖,說道:“這地方能叔以前來踩過,他說這兒可能有肥鬥,隻是點太硬,當時條件又不好,所以就沒有下去刨土。”
正說著呢,我就看見不遠的地方正飄著屢屢炊煙。
“看到了吧,我就說沒有走錯。”呂哥得意地撇了撇嘴。
我們趕緊加快了腳步,小路的盡頭是一個小山坡的坡頂,一個整體土黃色的小村莊就坐落在坡下,小村莊四麵環山,看起來這小山坡就是唯一的出路了。
村子看起來很少有外人來。老人們怡然自得地各自躺在自家門前的藤椅上,哼著小曲兒;孩童們在溪邊嬉戲玩鬧,嘰嘰喳喳的聲音就像曬穀場裏飛來飛去的麻雀似的;男人們都在溪水深處捕魚;婦女們則在屋裏燒菜。
此時正是吃午飯的時間,魚香味兒伴隨著不知名的野菜味兒飄進我們的鼻子裏。我轉頭看看易昌大,發現他正咽著口水呢。
孩子們發現了山坡上的這一群外來人,急忙去喊大人。老人們、婦女們也以戒備的眼神看著我們。
“你們是哪個?”漢子們手拿魚叉,從遠處向我們喊道。
“老鄉,我們是縣城考察隊的。過來考察考察,我們沒有惡意。”還是胡月海機靈,他舉起雙手示意。
“伢子,去找老書記去,就說外頭有人來了。”一個漢子拍了拍小孩的屁股,拿手上抓著的小蝦米把小孩兒給打發走了。
不過一會兒,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拄著拐緩緩走了過來,老人們、孩子們、年輕小夥兒們都跟在他後麵湊著熱鬧。那老人穿著舊時的軍大衣,頭上戴著頂紅星帽兒,歲月悄然漂白了他的頭發,在他幹瘦的麵頰上刻下無數痕跡。
“你們這些伢子就是胡鬧!把魚叉給老子放下,我們鴿子丘村可丟不起這人兒。”那老人抬起拐杖,作勢要打。
那些個漢子似乎真的有些畏懼這個老人,趕緊放下魚叉,一齊跑迴隊伍裏去,生怕一下子運氣不好被這老頭子逮著來罵。
“你們是縣城考察隊的同誌?”處理完眼前的事後,老頭兒趕緊走過來,親切地握了握我們的手。
“是啊,我們是特地過來對你們鴿子丘村周圍的地質進行考察的,請老書記多多關照。”胡月海一眼就看出麵前的老人是個什麽角色,趕緊迴答道。
老書記擺了擺手,說道:“我們這兒啊,從八幾年開始就沒人進來過,之前還有貨郎進來,聽說外頭啥經濟開放後就沒有人進來過了,你們進來,老漢我還高興呢,別提啥子關照不關照的,有啥子要幫忙的盡管說就是了。”
在全村人民的目送下,我們跟著老書記前往他家。老書記的家就住在村子西邊兒,和其他村民一樣,他家也是一個普通的土瓦房。青灰色的石地板,藤蔓沿著牆壁往上竄去,整個屋頂都被點綴成綠色。在我們看來,別有一番風味。值得一說的是,院子的牆頭上還寫著“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樣有著時代特色的標語。
老書記非常客氣,對我們是言而不盡。經過老書記的訴說,我們也明白了他的過去。
屋裏非常簡樸,隻是一些簡單的家具而已,一旁的書架,疊著一排一排整整齊齊的書,一副茶具擺放在小破茶幾上,看來這屋主人也是雅人一個。
老書記原本是城裏的學生,五十年代響應國家號召,和一批青年一起來到這裏。正逢家裏出變故,他這一來也就在也沒有迴去,同來的知青都陸續離去了,就他還留在這裏,因為是文化人,所以就留在村子裏當村支書,這一留就是幾十年啊。
我輕輕地抿了抿熱乎乎的茶,茶是山裏摘的苦茶,真苦啊,苦得就像老書記的青春歲月。
老書記無奈地歎了口氣,接著說道:“這鴿子丘啊,生活還是挺愜意的,該吃吃,該喝喝,隻是交通實在是太不發達了。時代發展咯,我這把老骨頭,總得費勁最後一絲力氣把村兒裏這些個伢子給推出大山外啊。”
“老書記說的沒錯,人總得向上看的嘛,您放心吧,我們來這兒就是為了看一看能不能推動這兒的旅遊業發展,也算是為這兒的村民做了件大好事了。”我搶在胡月海前頭接了老書記的話,大家都用詫異的眼神看著我。
其實我很明白老書記的煩惱。大學時,我曾經去山區支教過一年,所以我比任何人都懂山裏人的想法。我已經暗暗下定決心,這次下鬥,無論能不能淘到好的明器,我也得幫這個忙,也算是了卻老書記的心事了。
這時,呂哥從包裏掏出一個老照片,遞給了老書記:“老書記,您老人家在這兒生活那麽久,有見過這地方嗎。”
“這地方不能去啊!”老書記拿出老花眼鏡戴上,看著看著,突然眉頭一皺。
我聞言趕緊湊上去看了看這張老照片。
照片整體是黑白的,有一些地方還有些缺失,不過還是能夠很好地看出大致的畫麵。照片裏幾個年輕的男人勾肩搭背地站在一片桃樹林外,而那樹林雖然在陽光照射下,內部仍然是漆黑無比,從外看來,猶如一個無盡的黑洞,將會吞噬所有進入的一切。
老書記見我們不太清楚這地方,於是他便解釋說:“這地方啊,叫桃花溝,別看名字好聽,可邪乎著呢,進去的人,一個都沒有出來過,傳說裏麵埋著髒東西,有山鬼,會吃人的,你們還是別去了......別去了......”
“老書記,您是一名知青,還信山裏有鬼呢?”易昌大打趣道。
“哎呀,你是不知道啊,那地方一直都是村裏人的禁區,人們捕魚或者打獵都得離這桃花溝遠遠的,村裏人啊都叫他死人溝。”老書記見我們不相信,急忙補充道。
剛剛答應了老書記要為村子做些貢獻,此時還是我的話比較有說服力。
“這桃花溝我們是一定得進去的了,老書記您能幫幫忙嗎?”我斬釘截鐵地道。
“唉,為什麽你們這些個小同誌一個兩個都要進去呢?”老書記無奈地搖了搖頭,接著又說道:“你們去找找二娃吧,他要供他弟弟出去讀小學,桃花溝附近他經常去,你可以找找他,我也隻能幫你到這了。”
湘西北的雪峰山脈一直從張家界延伸到這裏,依然保留著一絲餘勢。勤勞的人們自古以來就在這片土地勞作,文明在這裏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車又走進了四通八達的鄉道,直到後來,甚至連車都行不了了,我們隻得背著裝備下車,沿著山路進入山裏。
一路走來,我在感歎祖國河山大好的同時,也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感到由衷的佩服,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勤勞、他們的樸實,無一不是我想學習的東西。
......
“呂哥,怎麽還沒到啊,是不是走錯了啊。”我揉著酸酸的腿說道。
此時我們已經在這大山中走了至少兩個小時了,連個人影都沒見著,大家也是叫苦連篇。
“差不多到啦,再忍一會兒。”呂哥手裏拿著張地圖,說道:“這地方能叔以前來踩過,他說這兒可能有肥鬥,隻是點太硬,當時條件又不好,所以就沒有下去刨土。”
正說著呢,我就看見不遠的地方正飄著屢屢炊煙。
“看到了吧,我就說沒有走錯。”呂哥得意地撇了撇嘴。
我們趕緊加快了腳步,小路的盡頭是一個小山坡的坡頂,一個整體土黃色的小村莊就坐落在坡下,小村莊四麵環山,看起來這小山坡就是唯一的出路了。
村子看起來很少有外人來。老人們怡然自得地各自躺在自家門前的藤椅上,哼著小曲兒;孩童們在溪邊嬉戲玩鬧,嘰嘰喳喳的聲音就像曬穀場裏飛來飛去的麻雀似的;男人們都在溪水深處捕魚;婦女們則在屋裏燒菜。
此時正是吃午飯的時間,魚香味兒伴隨著不知名的野菜味兒飄進我們的鼻子裏。我轉頭看看易昌大,發現他正咽著口水呢。
孩子們發現了山坡上的這一群外來人,急忙去喊大人。老人們、婦女們也以戒備的眼神看著我們。
“你們是哪個?”漢子們手拿魚叉,從遠處向我們喊道。
“老鄉,我們是縣城考察隊的。過來考察考察,我們沒有惡意。”還是胡月海機靈,他舉起雙手示意。
“伢子,去找老書記去,就說外頭有人來了。”一個漢子拍了拍小孩的屁股,拿手上抓著的小蝦米把小孩兒給打發走了。
不過一會兒,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拄著拐緩緩走了過來,老人們、孩子們、年輕小夥兒們都跟在他後麵湊著熱鬧。那老人穿著舊時的軍大衣,頭上戴著頂紅星帽兒,歲月悄然漂白了他的頭發,在他幹瘦的麵頰上刻下無數痕跡。
“你們這些伢子就是胡鬧!把魚叉給老子放下,我們鴿子丘村可丟不起這人兒。”那老人抬起拐杖,作勢要打。
那些個漢子似乎真的有些畏懼這個老人,趕緊放下魚叉,一齊跑迴隊伍裏去,生怕一下子運氣不好被這老頭子逮著來罵。
“你們是縣城考察隊的同誌?”處理完眼前的事後,老頭兒趕緊走過來,親切地握了握我們的手。
“是啊,我們是特地過來對你們鴿子丘村周圍的地質進行考察的,請老書記多多關照。”胡月海一眼就看出麵前的老人是個什麽角色,趕緊迴答道。
老書記擺了擺手,說道:“我們這兒啊,從八幾年開始就沒人進來過,之前還有貨郎進來,聽說外頭啥經濟開放後就沒有人進來過了,你們進來,老漢我還高興呢,別提啥子關照不關照的,有啥子要幫忙的盡管說就是了。”
在全村人民的目送下,我們跟著老書記前往他家。老書記的家就住在村子西邊兒,和其他村民一樣,他家也是一個普通的土瓦房。青灰色的石地板,藤蔓沿著牆壁往上竄去,整個屋頂都被點綴成綠色。在我們看來,別有一番風味。值得一說的是,院子的牆頭上還寫著“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樣有著時代特色的標語。
老書記非常客氣,對我們是言而不盡。經過老書記的訴說,我們也明白了他的過去。
屋裏非常簡樸,隻是一些簡單的家具而已,一旁的書架,疊著一排一排整整齊齊的書,一副茶具擺放在小破茶幾上,看來這屋主人也是雅人一個。
老書記原本是城裏的學生,五十年代響應國家號召,和一批青年一起來到這裏。正逢家裏出變故,他這一來也就在也沒有迴去,同來的知青都陸續離去了,就他還留在這裏,因為是文化人,所以就留在村子裏當村支書,這一留就是幾十年啊。
我輕輕地抿了抿熱乎乎的茶,茶是山裏摘的苦茶,真苦啊,苦得就像老書記的青春歲月。
老書記無奈地歎了口氣,接著說道:“這鴿子丘啊,生活還是挺愜意的,該吃吃,該喝喝,隻是交通實在是太不發達了。時代發展咯,我這把老骨頭,總得費勁最後一絲力氣把村兒裏這些個伢子給推出大山外啊。”
“老書記說的沒錯,人總得向上看的嘛,您放心吧,我們來這兒就是為了看一看能不能推動這兒的旅遊業發展,也算是為這兒的村民做了件大好事了。”我搶在胡月海前頭接了老書記的話,大家都用詫異的眼神看著我。
其實我很明白老書記的煩惱。大學時,我曾經去山區支教過一年,所以我比任何人都懂山裏人的想法。我已經暗暗下定決心,這次下鬥,無論能不能淘到好的明器,我也得幫這個忙,也算是了卻老書記的心事了。
這時,呂哥從包裏掏出一個老照片,遞給了老書記:“老書記,您老人家在這兒生活那麽久,有見過這地方嗎。”
“這地方不能去啊!”老書記拿出老花眼鏡戴上,看著看著,突然眉頭一皺。
我聞言趕緊湊上去看了看這張老照片。
照片整體是黑白的,有一些地方還有些缺失,不過還是能夠很好地看出大致的畫麵。照片裏幾個年輕的男人勾肩搭背地站在一片桃樹林外,而那樹林雖然在陽光照射下,內部仍然是漆黑無比,從外看來,猶如一個無盡的黑洞,將會吞噬所有進入的一切。
老書記見我們不太清楚這地方,於是他便解釋說:“這地方啊,叫桃花溝,別看名字好聽,可邪乎著呢,進去的人,一個都沒有出來過,傳說裏麵埋著髒東西,有山鬼,會吃人的,你們還是別去了......別去了......”
“老書記,您是一名知青,還信山裏有鬼呢?”易昌大打趣道。
“哎呀,你是不知道啊,那地方一直都是村裏人的禁區,人們捕魚或者打獵都得離這桃花溝遠遠的,村裏人啊都叫他死人溝。”老書記見我們不相信,急忙補充道。
剛剛答應了老書記要為村子做些貢獻,此時還是我的話比較有說服力。
“這桃花溝我們是一定得進去的了,老書記您能幫幫忙嗎?”我斬釘截鐵地道。
“唉,為什麽你們這些個小同誌一個兩個都要進去呢?”老書記無奈地搖了搖頭,接著又說道:“你們去找找二娃吧,他要供他弟弟出去讀小學,桃花溝附近他經常去,你可以找找他,我也隻能幫你到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