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接下來幾天裏,挾楊皇帝降臨的神威,陳瀚率領艦隊沿著亞齊的海岸線,不斷轟平一座又一座的穆大胡子寺廟,抹去這片土地上舊的印記。


    而亞齊無人敢反抗。


    就連亞齊蘇丹都以最快速度跑到聖祠,找那裏的祭司迫不及待皈依了聖教,當他帶著日月徽叩拜在楊皇帝腳下之後,也如願以償地被冊封為亞齊國王,然後正式列入了大明藩王的行列。為了紀念這一光榮時刻,同樣也是為了讓後世銘記聖神降臨亞齊顯示神跡的偉大事件,亞齊國王殿下還宣布將班達亞齊更名永順,意思是永遠歸順大明,並且在永順城聖神降臨處建一座九丈高的聖像。


    好吧,他這座比緬甸國都阿瓦那座又高了一丈。


    實際上誰也不是傻子。


    對亞齊蘇丹,不對,應該說大明亞齊國王來說,楊皇帝是不是神並不重要,楊皇帝能保證他繼續當國王這才是最重要的,努力伺候這家夥開心,確保自己的王位不動搖,確保自己和自己的子子孫孫都能繼續騎在亞齊老百姓的脖子上,繼續享受他們血汗的供奉,繼續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


    這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信仰什麽的……


    都到他這種身份了,誰還不明白這點事兒呀,無非就是一個思想控製的工具而已,他的確不一定真相信仙境,他也的確不一定真相信楊豐是神,但他也同樣不一定真相信那一堆chu女的天堂,話說伺候好了楊豐他不用死了就一樣能享受到那一堆chu女。同樣他也不一定就真多麽相信老穆,說到底誰對他有利他就信誰,現在的情況是老穆那邊肯定已經沒戲了,所以就算他拋棄老穆也不會有什麽危險,但他要是不信楊豐的話,那他指定看不了幾天的太陽了。


    既然這樣,那他為什麽不換一尊神靈供奉?


    而同樣楊豐也得到了想要的。


    他要的是亞齊人真正臣服,但他也不想在亞齊再搞一場持續的遊擊戰爭,他要的是平穩地把穆大胡子趕出去。


    這個國家雖然小,但卻是出了名的難纏,荷蘭人一直到一八七三年才占領班達亞齊,但和亞齊人的遊擊戰甚至又持續了整整三十年,實際上直到一九一三年才正式吞並為殖民地,可想而知這幫家夥是多麽能打了,他真要想以武力改變他們信仰,恐怕還得準備死個幾萬士兵,這很顯然是不劃算的。


    而以這種方式來解決,無疑是最好不過了。


    楊皇帝,或者現在民間習慣稱唿的聖神,在永順城的行宮裏逗留了十天才離開,而他的下一站是錫蘭。


    這時候的錫蘭實際上應該算是佛教國家,但北部有少量信奉印度教的泰米爾人,雙方之間的戰爭已經延續了千年,所以在僧伽羅族的錫蘭國王正式投入大明懷抱後,在駐紮這裏的明軍提供戰艦運兵和海岸炮擊之類支援的情況下,使用滑膛槍炮武裝起來的僧伽羅人,對泰米爾人進行過多次的大規模掃蕩,雙方之間的戰鬥到現在都還沒完全平息。


    這場持續多年的大戰,造成錫蘭島上人口銳減,目前兩族加起來估計也就一百萬。


    當然,這與大明無關。


    雖然錫蘭是大明屬國,但大明原則上不會介入屬國內部的平叛作戰,這是屬國政府自己的職責,作為屬國,連自己國內土匪都解決不了,那也未免太不稱職了,這就跟大明內地某省出現土匪活動,也隻能由地方上警察和預備役去剿滅,而不能找總參謀部調動正規軍一樣,後者不是幹這個的。


    盡管錫蘭實際上是明軍在印度洋上最大的軍事基地。


    這裏是錫蘭經略使駐地。


    科倫坡駐紮著明軍第十軍軍部,一個步兵旅,一個炮兵旅和一個守備隊,另外還有海軍南洋艦隊第三分艦隊,至於第十軍其他各部則分散駐紮在孟買,科欽,果阿,甚至馬德拉斯等各處從英法荷葡等國接管的殖民據點。反正這些地方都是海港,都有新式蒸汽船,甚至都有歐洲人當年修建的棱堡,這些據點本身也都是補給點,需要的話可以快速調動,艦隊從錫蘭出發到最遠的蘇拉特,也不過才五六天航程而已。這些據點和駐守的明軍還有依托他們的那些商人,正像是釘在印度這頭肥羊身上的螞蟥般,不停吮吸著它的血液,實際上這時候的錫蘭經略使擔當的就是印度半島經略使職責,而印度經略使則更像是孟加拉經略使和恆河經略使。


    事實上現在楊豐對印度並沒有太大野心。


    當然,他就算有野心也沒用。


    哪怕他把整個印度全推平了,國內老百姓不過來移民,他也一樣是白費力氣,他之所以搞巴哈杜爾沙,隻是為了讓莫臥兒帝國瓦解而已,然後把印度變成幾十甚至像原本曆史上一樣,變成五百六十個土邦,這樣才方便於他以後的控製。


    說白了他就是在複製英國統治印度的模式。


    所以他對印度南部那些亂七八糟的勢力,又是羅闍,又是納瓦布,又是摩訶羅闍之類家夥都不準備逼迫太甚,隻要引誘他們分別du立就行,然後慢慢以各種方式逼他們臣服變成屬國。


    說白了,印度最適合的角色是經濟殖民地。


    至於完全吞並……


    呃,這片土地上人口比大明還多呢,保守估計一點五億,他得殺到什麽時候才能殺完啊!還是做為經濟殖民地進行壓榨,然後偶爾搞個小饑荒,散播個小瘟疫,這個比較劃算一些。


    到達錫蘭後,楊皇上在科倫坡或者現在的名字昭武府的皇城行宮內,召見了一下錫蘭國王並且關心了一下地方匪患,順便勉勵了他幾句,然後就把這家夥打發迴了康提,雖然這時候從昭武到康提有公路連接,但因為那地方光頭橫行而且還有佛牙,所以楊皇帝還是沒興趣過去的。緊接著他就開始沿印度東部的海岸線北上,一個個視察那些明軍的殖民據點,順便向那些印度du立或者還沒du立的王公們顯示一下大明的軍威,堅定一下他們作壁上觀的決心。


    而此時孟加拉前線,兩軍依然保持著對峙狀態。


    在進攻玄策城慘敗之後,巴哈杜爾沙也算領教了明軍那堪稱變tai的防禦能力,既然這樣他肯定不會繼續玩這種自殺戰術,反正他的目標就是擋住明軍,而打不下穆爾西達巴德,明軍也不可能繼續前進,所以他這段時間就是以穆爾西達巴德為中心,指揮他的近二十萬大軍,另外還有大批征調的勞工,在那裏挖壕溝修堡壘甚至拿鐵鏈子在恆河上玩鐵索橫江。


    總之就是盡一切可能完善自己的防禦。


    而明軍同樣不急。


    他們必須得等皇帝陛下,楊皇帝沒到之前,就算王鬆想發起進攻也不敢。


    不過他們這段時間也沒閑著,在內河第一艦隊到達後,明軍分出一支小部隊沿著賈木納河北上,在孟加拉軍配合下,迅速收服孟加拉北方各地,同時繼續向上遊進入阿洪王國,甚至還派出使者一直抵達喜馬拉雅山下的哲孟雄也就是錫金和不丹兩個部落,然後向這三家宣布了大明皇帝要求他們稱臣納貢的聖旨。


    這三家倒也很爽快,反正他們都清楚,大明無論怎麽貪婪都不會搶他們的破地方,隻是稱臣獻點土特產而已。


    沒什麽大不了的。


    然後三家的使者分別乘坐明軍的內河戰艦南下,帶著土特產覲見楊皇帝了。


    除此之外這一帶還有也不屬於莫臥兒帝國的因賈提亞,卡查裏兩個小國,說是國,實際上也就是些土著部落,前者以西隆高原的山民為主,後者就以若開山脈為主了,在他們南邊還有阿拉幹王國,也就是緬甸西南角一帶。這些都是窮山惡水,大國征服後的收獲還不如征服過程中損失大的地方,基本上也就當他們是一枚粘了屎的銅板,固然有撿起來的價值,可為一塊銅板粘一手屎究竟值不值得就不好說了。


    那又不是枚銀幣。


    所以楊豐對他們的原則同樣是讓他們繼續當一塊沾了屎的銅板,躺在路邊的陰溝裏,默默等待在歲月中腐爛吧!


    總之,就是和對付藏區一樣。


    不要給他們現代文明,就讓他們在世世代代的愚昧無知中保持他們的原生態吧!


    這裏麵其實真正有點實力的也就是阿洪王國,或者原本曆史上的阿薩姆,這些已經開始印度教化的傣族人控製著布拉馬普特拉河穀的富饒平原,此前和莫臥兒人多次發生戰爭,但莫臥兒人也沒有能夠征服他們,反而不得不承認了他們的du立性,並且雙方以瑪納斯河為正式的國界,現在明軍跑來狂揍莫臥兒人,阿洪人正開心著呢!


    更何況北邊明軍已經進駐藏區,東邊明軍已經進駐緬北,西,南兩邊明軍控製了孟加拉,他們完全處於大明的包圍中,哪還有反抗的資格?


    別的不說,一個鹽就能玩死他們。(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之禍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允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允鋒並收藏大清之禍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