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聖外王,劍斬金龍,大先生舉步而入摘星台。
“李正,拜見女帝陛下。”
踏上摘星台,大先生躬身再拜北莽女帝,雖已無衣可拂,無冠可整,但大先生依舊是大先生,從南向北,一路北莽江湖廟堂的大先生。
北莽女帝揮手,示意摘星台上下,皇城內外的甲胄鐵騎退下,而後轉身,無悲無喜,看著近在咫尺的大先生,仿若渾不顧忌那些個野史趣聞、江湖遊俠兒口中所謂的“匹夫一怒,血濺五步”,也似毫不在意這個一路北莽江湖廟堂無敵手的大唐聖人,就好似麵前之人,隻是許久未見的知己好友,擺擺手,笑意晏然:
“當年純陽劍仙劍開天門,立劍道萬裏青雲路,天下江湖學劍之人曾歎曰:‘天若不生呂純陽,劍道亙古長如夜。’”
“今大先生一劍雖未斬蒼天,開天門,但儒家浩然一劍,讀書人萬古長誌,內聖外王而劍斬金龍,孤身入北莽,一人戰一國,行百代未有之事,豈不謂慨壯而萬世常存。”
“碧霄,見過大先生。”
“陛下繆讚了,正今日所為,豈敢與純陽劍仙比肩,亦難當陛下所言‘慨壯而萬世常存’;至於孤身入北莽,一人戰一國,匹夫所為耳,不得已之舉,不得已之行,正,實在慚愧。”
大先生搖搖頭,嘴角逸出一抹苦笑,映著斜陽,蕭瑟而孤寂。
獨在異鄉為異客,雖高,卻也孤寒。
聞言,北莽女帝失笑:“廟堂,江湖,天下,所有人都巴不得像先生這樣可行百代流芳之事,可得萬世常存之名;然而到了先生這裏,卻隻是不得已之舉,不得已之行,卻不知這世間,到底是誰對?誰錯?誰智?誰愚?”
“陛下所言,正無言所答。但人在世間行,得一言行無悔,得一句心無愧,得一辭正無邪,便應是對的,便也應是智的。”
大先生輕輕道,世人都說我錯,說我愚,但於我而言,卻是行無悔,心無愧,正無邪,是對,也是智。
“縱死,亦無悔嗎?”
女帝微掠額際的秀發,觸碰著冠冕前端垂著的玉旒,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讓氣氛原本壓抑凝滯的摘星台上,多了幾分生機。
“無怨無悔!”
大先生肯定地點點頭。
“好一句無怨無悔。”
北莽女帝擊掌讚道:“先生所言,甚合朕意,朕之所為,求千古一統之業,萬民同樂之事,萬世太平之舉,願我天下無苦寒,願我子民無饑饉,願我國家長不衰。”
“朕,無怨,縱死,亦無悔!”
北莽女帝的聲音,壯闊雄渾,聞於四野,上有朗朗九天可聞,下有昭昭大地可聽,中有明明萬民可察。
望著長身而立,雙臂高舉的北莽女帝,耳中依稀可聞那豪闊之言,龍城內外,倏忽寂靜無聲,繼而煌煌之聲響徹天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唯有此皇,可當萬歲;唯有此帝,可存萬世;唯有此王,可誓死追隨。這一刻,北莽上下,龍城內外,廟堂江湖,甲兵、儒生、百姓、武者,皆心甘情願俯首跪拜。
“朕曾言:若先生能登摘星台,朕即刻下令退兵。朕一言九鼎,絕不反悔,先生大可放心。”
北莽女帝負手俯瞰著整座龍城,望著俯首跪拜山唿萬歲的百姓,眸光巍然。
“李正,多謝陛下。”
聞言,大先生拱手拜道,繼而看著龍城中鬥誌昂揚、上下一心的百姓官員,微微歎息道:“這一戰,我贏了,也輸了;陛下輸了,也贏了。”
孤身赴北莽,一人戰一國,廟堂江湖事,盡付一劍中,讓北莽女帝答應退西流之軍;也生生斬了北莽金龍,損了北莽國運,所以,我贏了,你輸了。
但此舉付殘生,至此,大唐少了個大先生,北莽雖損了國運,但北莽女帝一言,守了民心,民心不失,國門不倒,所以,我輸了,你贏了。
“一時輸贏勝敗,常事矣。”
北莽女帝負手而笑:“可是,最終贏的,必然是我,必然是我北莽。”
清朗的聲音,卻是不輸男兒的豪情,負手點江山,萬古常留意。
繼而,摘星台上下,龍城內外,山唿萬歲聲未息而再興,滾滾若天雷洪流,望山南山北,萬裏競相應。
謝我北莽有此王,望我女帝青常在,願我北莽興盛時。
看著身邊的北莽女帝,大先生微微頷首,神情複雜,有欽佩,有讚揚,有歎息,亦有悵然,國有明君,天下之幸,卻不一定是百姓之福。
四國一春秋,有南北西東,有唐莽楚魏,君明則榮,君昏則辱,莽有女帝統一天下的鴻鵠大誌,魏有魏王吞並天下的勃勃野心,唐有唐之誌,楚亦有楚之謀,如今的天下,注定是個多事之秋。
但無論將來多少興亡事,多少風流人物,到頭來,受苦的,受累的,受傷的,隻是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而已。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千言萬語,到頭來還是這句話最簡單,也最實在:“望陛下,能謹記此言。”這既是無奈的歎息,也是勸說。
“先生放心,武者,止戈也;兵者,止戰也;王者,唯仁德之心不可忘也。朕是明君,自然知道現在該怎麽做,將來的路該怎麽走。”
北莽女帝笑道。
“百姓所期,食可果腹,衣可保暖,屋可遮雨,看似簡單,但也很難啊!希望陛下能記住自己的話。”
大先生搖搖頭,而後抱拳道:“陛下保重,我,要迴家了。”
話已盡,刀已歇,該走即走,何須多留。
拱手,抬頭,邁腳,隻一步,大先生就出現在龍城城樓上,拱手向北,拜別燕狂徒,謝燕狂徒借北莽江湖路之恩;拱手向西,謝黃東鶴前輩贈劍一氣圓滿無礙之恩;拱手向南,謝邋遢老道讓路之恩;拱手再向南,謝東唐,拜英賢。
一拜再拜,一謝再謝,別家園,離人間,該做的事,該謝的人,都應一一做完了,才算圓滿。
舉步南行,斜陽獨影人煢煢;
西風重,漸黃昏,殘陽如血霞如綢。
徒手作別,黃沙孤影風滿地;
天為被,地為席,莽莽千古葬吾身。
北雁飛紛,麵向南,歸家園。
“李正,拜見女帝陛下。”
踏上摘星台,大先生躬身再拜北莽女帝,雖已無衣可拂,無冠可整,但大先生依舊是大先生,從南向北,一路北莽江湖廟堂的大先生。
北莽女帝揮手,示意摘星台上下,皇城內外的甲胄鐵騎退下,而後轉身,無悲無喜,看著近在咫尺的大先生,仿若渾不顧忌那些個野史趣聞、江湖遊俠兒口中所謂的“匹夫一怒,血濺五步”,也似毫不在意這個一路北莽江湖廟堂無敵手的大唐聖人,就好似麵前之人,隻是許久未見的知己好友,擺擺手,笑意晏然:
“當年純陽劍仙劍開天門,立劍道萬裏青雲路,天下江湖學劍之人曾歎曰:‘天若不生呂純陽,劍道亙古長如夜。’”
“今大先生一劍雖未斬蒼天,開天門,但儒家浩然一劍,讀書人萬古長誌,內聖外王而劍斬金龍,孤身入北莽,一人戰一國,行百代未有之事,豈不謂慨壯而萬世常存。”
“碧霄,見過大先生。”
“陛下繆讚了,正今日所為,豈敢與純陽劍仙比肩,亦難當陛下所言‘慨壯而萬世常存’;至於孤身入北莽,一人戰一國,匹夫所為耳,不得已之舉,不得已之行,正,實在慚愧。”
大先生搖搖頭,嘴角逸出一抹苦笑,映著斜陽,蕭瑟而孤寂。
獨在異鄉為異客,雖高,卻也孤寒。
聞言,北莽女帝失笑:“廟堂,江湖,天下,所有人都巴不得像先生這樣可行百代流芳之事,可得萬世常存之名;然而到了先生這裏,卻隻是不得已之舉,不得已之行,卻不知這世間,到底是誰對?誰錯?誰智?誰愚?”
“陛下所言,正無言所答。但人在世間行,得一言行無悔,得一句心無愧,得一辭正無邪,便應是對的,便也應是智的。”
大先生輕輕道,世人都說我錯,說我愚,但於我而言,卻是行無悔,心無愧,正無邪,是對,也是智。
“縱死,亦無悔嗎?”
女帝微掠額際的秀發,觸碰著冠冕前端垂著的玉旒,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讓氣氛原本壓抑凝滯的摘星台上,多了幾分生機。
“無怨無悔!”
大先生肯定地點點頭。
“好一句無怨無悔。”
北莽女帝擊掌讚道:“先生所言,甚合朕意,朕之所為,求千古一統之業,萬民同樂之事,萬世太平之舉,願我天下無苦寒,願我子民無饑饉,願我國家長不衰。”
“朕,無怨,縱死,亦無悔!”
北莽女帝的聲音,壯闊雄渾,聞於四野,上有朗朗九天可聞,下有昭昭大地可聽,中有明明萬民可察。
望著長身而立,雙臂高舉的北莽女帝,耳中依稀可聞那豪闊之言,龍城內外,倏忽寂靜無聲,繼而煌煌之聲響徹天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唯有此皇,可當萬歲;唯有此帝,可存萬世;唯有此王,可誓死追隨。這一刻,北莽上下,龍城內外,廟堂江湖,甲兵、儒生、百姓、武者,皆心甘情願俯首跪拜。
“朕曾言:若先生能登摘星台,朕即刻下令退兵。朕一言九鼎,絕不反悔,先生大可放心。”
北莽女帝負手俯瞰著整座龍城,望著俯首跪拜山唿萬歲的百姓,眸光巍然。
“李正,多謝陛下。”
聞言,大先生拱手拜道,繼而看著龍城中鬥誌昂揚、上下一心的百姓官員,微微歎息道:“這一戰,我贏了,也輸了;陛下輸了,也贏了。”
孤身赴北莽,一人戰一國,廟堂江湖事,盡付一劍中,讓北莽女帝答應退西流之軍;也生生斬了北莽金龍,損了北莽國運,所以,我贏了,你輸了。
但此舉付殘生,至此,大唐少了個大先生,北莽雖損了國運,但北莽女帝一言,守了民心,民心不失,國門不倒,所以,我輸了,你贏了。
“一時輸贏勝敗,常事矣。”
北莽女帝負手而笑:“可是,最終贏的,必然是我,必然是我北莽。”
清朗的聲音,卻是不輸男兒的豪情,負手點江山,萬古常留意。
繼而,摘星台上下,龍城內外,山唿萬歲聲未息而再興,滾滾若天雷洪流,望山南山北,萬裏競相應。
謝我北莽有此王,望我女帝青常在,願我北莽興盛時。
看著身邊的北莽女帝,大先生微微頷首,神情複雜,有欽佩,有讚揚,有歎息,亦有悵然,國有明君,天下之幸,卻不一定是百姓之福。
四國一春秋,有南北西東,有唐莽楚魏,君明則榮,君昏則辱,莽有女帝統一天下的鴻鵠大誌,魏有魏王吞並天下的勃勃野心,唐有唐之誌,楚亦有楚之謀,如今的天下,注定是個多事之秋。
但無論將來多少興亡事,多少風流人物,到頭來,受苦的,受累的,受傷的,隻是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而已。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千言萬語,到頭來還是這句話最簡單,也最實在:“望陛下,能謹記此言。”這既是無奈的歎息,也是勸說。
“先生放心,武者,止戈也;兵者,止戰也;王者,唯仁德之心不可忘也。朕是明君,自然知道現在該怎麽做,將來的路該怎麽走。”
北莽女帝笑道。
“百姓所期,食可果腹,衣可保暖,屋可遮雨,看似簡單,但也很難啊!希望陛下能記住自己的話。”
大先生搖搖頭,而後抱拳道:“陛下保重,我,要迴家了。”
話已盡,刀已歇,該走即走,何須多留。
拱手,抬頭,邁腳,隻一步,大先生就出現在龍城城樓上,拱手向北,拜別燕狂徒,謝燕狂徒借北莽江湖路之恩;拱手向西,謝黃東鶴前輩贈劍一氣圓滿無礙之恩;拱手向南,謝邋遢老道讓路之恩;拱手再向南,謝東唐,拜英賢。
一拜再拜,一謝再謝,別家園,離人間,該做的事,該謝的人,都應一一做完了,才算圓滿。
舉步南行,斜陽獨影人煢煢;
西風重,漸黃昏,殘陽如血霞如綢。
徒手作別,黃沙孤影風滿地;
天為被,地為席,莽莽千古葬吾身。
北雁飛紛,麵向南,歸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