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來自不同轄地的元兵需要各自返迴駐地,這也是一項繁雜的工作,雖然說軍令如山倒,但士兵也是人——


    莫名其妙地被調來打了一場損失慘重的敗仗,任誰心中都會有怨氣,而這股怨氣得不到發泄的話,最終隻會讓本就緊張的蒙元局勢更加雪上加霜。


    收尾工作也需要王保保操心,雖然兵不是汝陽王調動的,但是汝陽王是蒙元兵馬大元帥,那他就必須盡可能減輕這件事情的後患。


    當最後一個元兵從視野中退出時,血戰餘生的江湖客們爆發出了陣陣的尖叫和歡笑,他們麵麵相覷,難以置信,情難自抑——


    他們……竟然活下來了!


    蒙元的鐵騎曾經踏遍千山萬水,曾經創造出有史以來征服史上的神話!


    蒙元的鐵騎足跡遍及高山平原,他們曾經滅國數百、拓地數十萬裏計!


    蒙元赫赫武功足以使秦始皇汗顏、令漢武帝蒙羞、讓唐太宗掩麵而退!


    而他們……


    在今天……


    卻以弱勝強!


    以區區千許人硬抗蒙元精銳幾個時辰的強攻,並迫得他們臨陣而退!


    不管這之中有多大的意外因素、巧合因素,但結果是他們站在這裏!


    高高在上的蒙古人落荒而逃,卑賤地下的漢人、南人卻成為勝利者!


    “哈哈哈。”


    “嗚嗚嗚。”


    唐文亮仰天三聲大笑,然後又低下頭哀嚎三聲,如癲似狂。


    但唐文亮不是唯一失常的人,現在還站在這裏的人無不又哭又笑。在熱淚盈眶中笑得如癲似狂——


    他們參與了、見證了蒙元的慘敗!


    他們失去了自己至親的兄弟友人!


    他們可以看到勝利,而他們卻已經陰陽相隔!


    ……


    機緣巧合下,趙天倫對倚天世界的參與相當深,也對這個漢人、南人地位備下的情形有所了解,但縱然如此。他也不能體味到這個世界、這個時代擁有曾經驕傲的漢人、南人心中的失落和痛苦。


    大約三十分鍾後,欣喜、癲狂的眾人恢複了平靜,他們強忍著心中的悲痛收拾他們親人的遺骸,低沉的啜泣聲在密林中迴蕩。


    雖然在倚天世界中唐文亮的地位、名聲不被一流門派看重,不被二流門派認可,但在這批江湖客中。崆峒派掌門的身份還是很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


    唐文亮扯下了自己臉上的麵巾,因為他的身份已經被認出,既如此,那就光明正大亮相吧——


    汝陽王府沒有追究他們殘殺元兵的罪行,那這件事情就此揭過;


    縱然此事汝陽王府願意揭過。唐文亮也不想揭過!


    已經做了大半生的奴隸,唐文亮想換個活法去活!


    “趙先生……”


    唐文亮在趙天倫身前站定,抱拳行禮,口出“先生”二字後,猛然收口,因為“先生”在其他的時代、朝代是尊稱,但在蒙元時期卻是一種貶稱。


    兩宋是文化最繁盛的時期,而兩宋恰好被蒙元摧毀。加之南人、漢人在元朝的民族等級劃分中處於最下層,所以文化、文人在元朝的地位非常低。


    “我們是漢人,不是蒙古人。”趙天倫明白唐文亮的顧慮,笑了笑,“不知道唐先生有何見教?”


    是啊!


    唐文亮心中猛然豁亮——


    老子是漢人!


    老子不是奴隸!


    老子為什麽要顧忌蒙古人的這種劃分?


    華夏千年萬載靠的是讀書人,天地君親師,讀書人在漢人的眼中、心中的地位永遠都是僅次於雙親的!


    “趙先生,對下一步可有安排?”唐文亮心病祛除後。如同古木逢春,渾身上下洋溢著一股勃勃的生機。“可否透露給我們?”


    ★★★★★


    收集親朋故友的屍骸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因為在元兵的結陣對撞中。有許多人被亂刀分屍,最後,一些實在無法辨認的屍體隻能放棄。


    此情此景,讓在場的諸人再度憂傷起來。


    “各位,請安靜,”唐文亮揚聲開口,“趙先生有話跟大家講。”


    趙天倫的口才,活下來的人中還是有所耳聞的,有些則是親眼目睹趙天倫是如何顛倒黑白……


    好吧。


    有些人則是親眼目睹趙天倫是如何剖析利害,讓他們臨陣倒戈對官兵反戈一擊的。


    隻是,這些人心中難免存在一些抵觸情緒——


    因為汝陽王府,他們的親朋故友喪命於此,雖說這是他們的選擇,但趙天倫也算得上殺害他們親友的幫兇、從犯!


    “多謝諸位好漢的拔刀相助,”趙天倫先是抱拳向四周行了一禮,表示感謝,“若沒有諸位,這裏將是我趙昆的埋骨之地,與這些抗擊韃虜而犧牲的勇士們一樣,長眠於此。”


    抗擊韃虜?


    趙天倫的話在幸存者中引起了不小的騷動,因為趙天倫可是汝陽王府的人啊,他身後的那位可是汝陽王府的郡主,他到底什麽意思?


    “我是漢人,不是蒙古人;”趙天倫目光掃視議論紛紛的眾人,將這股騷動壓了下去,“縱然蒙古人中,也並非全是窮兇極惡之徒,也有與人為善的良善之人。”


    趙天倫的話這句話顯然有不少人不讚同,但當他們看到趙天倫那身被鮮血浸透而變色的衣服,想一想趙天倫在鏖戰中的兇悍,他們打消了質疑的念頭——


    此乃兇人,不可招惹!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先生曾說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趙天倫的第二句話並沒有引起共鳴,反而在江湖客中製造了障礙。他們麵麵相覷,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想想也可以理解,弄槍舞棒的人有幾個是好學的?


    再者,在蒙元的治下,讀書人沒有上進之門。連養家糊口都艱難,還有誰願意去舞文弄墨?


    “韓愈先生的意思是說,如果夷狄之人學習中國文化,知書達理,那麽他們就是中國人;如果中國人不懂禮儀,不知廉恥。那就是夷狄人;”趙天倫隻好換了一個說辭,“在蒙古人中有隻知道吃人的野獸,也有知書達理與人為善的良善之人。”


    “對野獸我們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用刀槍進行反擊;但對良善之人。我們卻不能因為他們不是漢人、南人就排擠他們,如果隻是因為出身不同我們就排擠他們,那我們與野獸有什麽區別?”


    趙天倫是在強詞奪理,但問題是現在他的拳頭最大,所以江湖客們縱然心中不滿,也沒有出言反駁——


    他們能活到現在,一是有賴於趙天倫的強悍武力,二則是有賴於汝陽王府的援兵。既然趙天倫想胡說八道,那就任他胡說八道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隻有積極容納一切願意與我們和平相處的善良的人,我們才能發展壯大,我們才能擁有保護自己的力量。”


    “想想看,在宋朝,除了我們漢人,我們還有多少個其他民族的人。他們一樣和我們為了保家衛國與敵人拚殺。”


    “想想看,李淵是胡人。李世民是胡人,可他們不一樣是中國人嗎?”


    “我們將接納一切願意和我們和平相處的善良人。我們將殺死一切不願意和我們和平相處的惡人!”


    “不管他是哪個民族,隻要他們願意接受中國的文化,知道禮義廉恥,願意和我們共建家園,那他們就是我們的一份子!”


    “但知禮儀,皆為華夏;無論種族,誠為一家。”


    “我們的敵人是不把我們當人看的野獸,不是與我們互通有無的左鄰右舍!”


    ★★★★★


    扶天盟——


    扶華夏之天,結同心之盟。


    扶天盟是趙天倫糾合這些血戰餘生的江湖客建立的民間組織,這個民間組織的生命力有多長,那要看扶天盟的運轉是否順利,是否有更多的人接受扶天盟的理念。


    趙天倫在布局。


    諸葛亮率領親衛遠赴昆侖,除了一解朱九真的思鄉之苦外,搭救朱九真的父親朱長齡之外,也有布局的計劃。


    計劃趕不上變化,趙天倫在諸葛亮這枚棋子之外,打算再埋下一粒棋子——


    唐文亮。


    選擇唐文亮固然有機緣巧合的成分,也有大勢所趨的必然。


    崆峒派地處西北,遠離中原,蒙元對崆峒派的威脅並不是很大,所以崆峒派有舉起反旗的可能;


    唐文亮年歲頗高,但他在武林中並不為人看重,憋屈的唐文亮自然有做一番事業的衝動和野心;


    崆峒派有五個掌門,唐文亮隻是其中之一,相對於其他門派主事者而言他的顧慮比較小,也自由;


    種種因素綜合下,唐文亮進入了趙天倫的視線,成為趙天倫手中的棋子。


    最後,趙天倫將他參與編篡的《討元檄文》拿出,作為扶天盟的行動綱領和輿論工具,調動、發動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讓這個世界改天換日,舊貌換新顏。


    討元檄文


    赫赫華夏,巍巍神州;先民瀝血,始有中國。


    宋失其祚,神州淪喪;蒙元力盛,碧血汗青。


    元主失德,元臣無道;綱常廢壞,道德淪喪。


    蠻人毒虐,率獸食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自古夷狄無百年之運,天照華夏有涅磐之時。


    驅逐蠻人,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但知禮儀,皆為華夏;無論種族,誠為一家。


    聯手抗暴,衛我家園;同心同德,此情可鑒。


    《討元檄文》就是一篇順口溜,但是這篇順口溜卻正合了這些江湖客的胃口,因為他們文化層次不高。


    唐文亮意氣風發,因為他成為了扶天盟的副盟主,事實上,他這個副盟主才是扶天盟的話事者。


    根據眾人的安排,扶天盟成員開始陸續離開,義無反顧地赴各地,推動反元浪潮的又一個高峰。


    也許,他們是被趙天倫說服;


    也許,隻是因為他們血未冷!(未完待續)


    ps:求訂閱,求推薦,求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俠大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鍵盤上的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鍵盤上的棋子並收藏武俠大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