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俠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按道理,讀書多的人更應該有氣節、操守可言,但事實卻是讀書不多的人能夠守住自己的節氣,壯烈赴死;而學富五車的卻士大夫、讀書郎,卻爭先恐後地拜倒在敵人的腳下,為奴為婢心甘情願。


    這種情形,尤以明末為甚,明末的士大夫爭先恐後先降李自成,再降滿清韃子,投湖自盡卻嫌水冷,丟進了讀書人的顏麵。


    可能是因為讀的書多,所以就怕死,讀書人如此,武林中人也是如此。


    在金國尚存的情況下,丘處機老先生為了從龍之功不顧年邁高齡,像瘋狂的粉絲一般追上了風一樣的男子鐵木真,然後促進了蒙古的崛起。


    在南宋尚存的情況下,南宋國教天師教的張天師張可大向忽必烈拋媚眼,在遍布江南的天師教信徒中宣稱忽必烈在二十年必將統一天下,並竭力鼓動天師教眾為天下一統去刺殺南宋的官吏、軍將,焚燒南宋軍隊的輜重、糧秣。


    少林寺、武當也不例外,在中原淪陷後,麵對蒙古一往無前的鐵騎,它們也隻能低頭,承認了蒙元的統治,服從蒙元的調遣,在征戰江南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襄陽城頭也有他們的斑斑血跡。


    武林各大門派、江湖各大幫派,但凡對蒙元不臣服的都被剿滅了,而幸存的門派、幫派在某種程度上是蒙元的幫兇、臂膀,丐幫也不例外。


    這份討元檄文出現在一線峽,出現在五大門派的聯軍中,這將是黃泥巴落盡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誰敢肯定,他們這行人中沒有蒙元的耳目、哨探?


    這次他們之所以能夠成行,與蒙元朝廷的默許有著莫大的關係,因為明教是蒙元朝廷的肉中刺,所以蒙元就默許他們借道經過,希望他們兩敗俱傷——


    殘酷的現實是,明教竟然竭力避免兩敗俱傷,那再加上討元檄文,蒙元朝廷會如何看待他們這五大門派的聯合行動?


    更糟糕的是,門派、幫派與蒙元朝廷的默契是隱秘進行,普通的弟子、幫眾並不知情,現在他們手拿討元檄文,一個個神情亢奮,指手畫腳,爭論不休,如果不能將這股風氣打掉,那後果不堪設想。


    ……


    空智的目光從滅絕師太、崆峒五老、鮮於通、何太衝以及部分小門派、幫派的首腦臉上掃過,頹然發現其中竟然有不少人被這份檄文打動,神色振奮。


    空智自嘲,也許是這些門派、幫派力量太小,掀不起浪花,所以還沒有進入蒙元朝廷的視野。


    “諸位,說說看,我們該怎麽辦?”


    “魔教妖言惑眾,”滅絕師太耷拉著眉毛,冰冷的字眼從她的薄薄的嘴唇中擠出來,帶著絲絲的殺氣,“這是他們慣用的把戲,就是為了亂我軍心,墮我鬥誌。”


    “師太言之有理,”鮮於通站起身來,瀟灑地扇了兩下扇子,然後想起現在氣溫寒冷,這種動作太顯多餘,急忙收攏鐵扇,“魔教傷人而不致死,就是為了增加我們的負擔,現在又故弄玄虛,編纂什麽討……檄文,就是為了亂我軍心。”


    “我建議,”鮮於通向空智拱拱手,“收繳所有的告示,然後在軍中嚴令,有私下討論者嚴懲不貸,避免引起更大的禍患。”


    鮮於通的話引起了一陣波動,因為明教的這個討元檄文雖然缺乏文采,但近乎白話,每個人都能看懂,也能明白文中的意義,身為漢人,身為蒙古韃子的奴隸,難道他就沒有感同身受,反而要打壓這種想法?


    “鮮於掌門的話很有道理,”何太衝想了想,起身續道,“同時,我們還應該加強攻擊,讓魔教無處可逃,隻有盡快消滅魔教,我們才能解決這一隱患。”


    什麽隱患?


    蒙元朝廷的隱患!


    一旦蒙元朝廷認為他們和明教沆瀣一氣,那他們置忍辱負重向蒙古韃子低頭的門派的列祖列宗於何地?


    ★★★★★


    一線峽向後,則是起伏不定的群山、丘陵、荒漠、野草,再無天險可以阻擋以五大門派為首的群雄前進的步法。


    在五大門派的合力壓製下,中原群雄對《討元檄文》避而不談,但他們互相交錯的目光卻頻頻增多,以至於空智發現,可能用不了多久,這支討伐明教的力量就會自動瓦解,各迴各家,各找各媽。


    夜幕降臨,篝火處處。


    空智盤坐在帳篷內,開始苦思這一路的得失成敗,盤算怎樣才能降低接下來的風險。


    驀然,空智耳朵微傾,他似乎聽到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片刻後,聲音清晰起來,原來是有人在駐地外高聲朗誦《討元檄文》,聲音洪亮,餘韻悠長——


    “赫赫華夏,巍巍神州;先民瀝血,始有中國。


    宋失其祚,神州淪喪;蒙元力盛,碧血汗青。”


    隻是看了一遍,但空智已經將這篇《討元檄文》默記下來,雖然沒有文采可言,但卻朗朗上口,淺顯易懂;其中,碧血汗青分指兩個人,兩個直到現在漢人還有記憶的人——


    風波亭上嶽武穆:精忠報國遵母訓,丹心碧血滿江紅。


    過零丁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當然,根據空智掌握的信息,文天祥最後雖然嘴巴不同意歸降,但他的心已經動搖了,也不再慷慨求死而是轉向歸隱田園,但在元廷漢臣的慫恿下,忽必烈最終成全了文天祥的忠義之名。


    “元主失德,元臣無道;綱常廢壞,道德淪喪。


    蠻人毒虐,率獸食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空智承認,這篇檄文……順口溜真的淺顯易懂,隻要不是被豢養在深宅大院中的富家公子、千金小姐,聽到這順口溜時就會感同身受,悲從心來。


    “自古夷狄無百年之運,天照華夏有涅磐之時。


    驅逐蠻人,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自古胡人無百年之運這句話,空智也聽說過,但沒有人會相信,但這篇檄文將這句話點出卻能激發人的希望,鳳凰涅磐,浴火重生,蒙元對華夏而言,不就是一次鳳凰涅磐嗎?


    “但知禮儀,皆為華夏;無論種族,誠為一家。


    聯手抗暴,衛我家園;同心同德,此情可鑒。”


    檄文的最後一句讓空智讚歎不已,因為這一句是給告訴蒙古人、色目人,隻要你們遵守我華夏的禮儀,那你們就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的兄弟;我們的敵人是“率獸食人”的蠻人,是蒙古貴族。


    這個趙天倫是高人啊。


    數日戰鬥,五大門派還是俘獲了不少明教教眾,通過拷問,得知這篇檄文主要是由趙天倫這個光明左使一手操辦。


    ……


    同一時刻。


    距離一線峽千裏之外的朵思麻宣慰司都元帥府內,茶杯碎裂的聲音清晰傳出,讓守在門外的幾名蒙古韃子縮了縮脖子,互相對視一眼,小聲嘀咕:“汝陽王爺又發怒了,這次是誰惹了他?”


    都元帥府內此刻氣氛壓抑,不管是蒙古護衛還是仆役,都膽戰心驚地看著堂中正暴跳如雷的蒙古大漢——


    蒙古兵馬大元帥察罕特穆爾。


    “父王,誰在惹你生氣了?”


    就在此刻,銀鈴般的聲音傳了進來,一個小女孩跳躍而入,如同一抹陽光照進了元帥府內,大堂內的空氣似乎都靈動了不少。


    察罕特穆爾鐵青的臉色緩和了些許,擠出一個笑臉:“原來是敏敏啊,今天你怎麽沒有出去玩耍?”


    趙敏身架嬌小,當然她現在隻有十一二歲,不管從哪方麵看都是未成年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趙敏拉住察罕特穆爾的胳膊搖來搖去:“本來人家是要出去的,但聽到父王你在生氣,人家這不是關心你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俠大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鍵盤上的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鍵盤上的棋子並收藏武俠大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