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ps:多謝餘九樟、秋雁長風、書友16426763、書友16797274、冬臨淵、原是儒醫、布伯、星武主宰、g的紅票支持,多謝逍遙的二哥打賞,多謝朋友們的訂閱)
大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王徵寫成了《遠西奇器圖說錄》一書,並開始出版發行。
《遠西奇器圖說錄》,一共分為四個部分,其中前三部分主要是翻譯西洋人的科學知識和應用技術,最後一部分是王徵自己的發明,主要有自行磨、自行車、輪壺、代耕等,如果能夠製造出來,都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民用科技成果。
但《遠西奇器圖說錄》一書的出版發行,並沒有引起大明精英階層的注意和重視,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是掌握大明話語權的精英階層,自小學習的是聖賢之書,對這些科學方麵的書籍,根本看不懂,於是斥之為“奇技淫巧”,進而加以排斥;其二是王徵並沒有充裕的資金和人力,將這些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物品,讓大明的百姓感受到科技成果給日常生活帶來便利。
直到朱由檢偶然看到這本書。
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都不是一番風順的,哥白尼因為宣揚“日心說”,被教會活活燒死在羅馬的廣場⌒,●上,大明一貫重農抑商,漠視王徵的《遠西奇器圖說錄》一書,已經是個不錯的結果了,要是弄個“文字獄”什麽的,王徵可是想抹淚都找不著地方。
朱由檢決定幫王徵一把,幫助他就是幫助自己,就是幫助大明。
大明組建科學院之後,朱由檢先給王徵弄個副院發明。
隨後,在崇禎三年,朱由檢在乾清宮召見了王徵。
“草民參見陛下。”王徵在太監的指引下,顫巍巍給朱由檢行了大禮。
“王愛卿不用多禮,賜座,上茶。”
“謝陛下。”王徵手足無措地立在朱由檢的麵前,他根本不敢在莊嚴的紅木椅子上就坐,經過太監指點,又用寬大的布袖在椅子上抹了三次,這才半個屁股落座,他想不明白,朱由檢為什麽召見自己這個已經卸了職的小官。
見王徵太過拘束,朱由檢笑著問道:“王愛卿,大明科學院如何?比起當官,這裏的環境是不是更加適合從事科研?”
“陛下……”
“王愛卿不用緊張,有什麽話就直說。”朱由檢像是在哄著孩子,生怕言語稍有不慎,嚇著這位科學巨匠,萬一腦子被嚇出毛病,那對大明科學界的損失,可是不輕。
“陛下,草民非常喜歡現在的工作。”王徵認為,現在的工作雖然單調,但沒有繁重的民政事務幹擾。
朱由檢估計也是,看王徵的樣子,根本不像貪戀權位的人,倒更像闖進科學迷宮的孩童,“王愛卿,《遠西奇器圖說錄》,現在有什麽進展嗎?”
“陛下知道草民的這本書?”王徵霎時像是遇上了知音,他定定地看著朱由檢,唿吸急促起來,如果朱由檢不是皇帝,他恐怕要衝上去稱兄道弟了。
“朕當然知道,如果不是因為這本書,你以為你能進大明科學院嗎?”朱由檢這才道出自己的初衷。
王徵知道朱由檢一貫重視科學的發展,沒想到朱由檢一直在關注自己,他麵有愧色:“陛下,草民愚鈍,書中所載的西洋奇器,沒能在大明發揚光大,就是草民自己設計的器物,也沒能實際製造出來。”
沒有造出實物,還停留在理論階段,怎麽麽知道它的優劣?大明百姓又怎麽能夠享受科學帶來的便利?朱由檢也是有些慚愧,自己一直關注的是大明的軍事和政治的改革,卻疏忽了最重要的民用科學的發展,“王愛卿,朕看了你的《遠西奇器圖說錄》,咱們合計合計,看能不能將你的奇器製造出來。”
“陛下,真的能夠製造出來嗎?”王徵卻是瞪大眼睛,似乎朱由檢在說著天方夜譚上的故事。
“如果不能製造出實物,那這本書有什麽用處?這些科學知識,難道僅僅停留在紙麵上?”朱由檢也不理會王徵吃驚的樣子,“西洋人學習了這些知識,可是製造出了相應的實物,既造福百姓,又能賺取銀子。”
“賺取銀子?”王徵缺的就是銀子,如果有銀子,他早就試著製造他的這些器物了,“陛下,這些器物,大明真的能夠製造出來嗎?”
“必須要試過,才能知道,但有些器物,肯定能製造出來,”朱由檢攤開《遠西奇器圖說錄》,“朕最喜歡的,就是這個自行車,如果真能造出自行車,那普通百姓趕路,可是方便多了,大明現在有許多水泥路,特別適合自行車。”
“陛下,草民試著用木材製造過,但不能使用。”王徵有些失望,但在科學和朱由檢麵前,他不敢撒謊。
“木材太笨重,自然不行,將來需要用鋼鐵製造出來,”朱由檢也不客氣,“王愛卿,你這自行車,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改進?陛下,草民實在不知,究竟如何改進?”
朱由檢開始普及科學常識,“沒有一種器物是永恆的,所有的器物都會被不斷出現的新的器物所取代,就像自行車,原來百姓出行,隻能依靠馬車,甚至是步行,一旦自行車問世,百姓將大量采用自行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自行車也需要不斷改良,將來還會被其它更為先進的器物所取代。”
“……”
“所以,朕認為,你所設計的自行車,還有幾處需要改良。”在科學麵前,朱由檢是不講麵子的。
“草民求陛下指點。”王徵微微點頭,他沒有製造出能夠使用的實物,基本上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地步,自然不知道自行車的優點和需要改良的地方。
朱由檢也不客氣,“首先,這前後的輪盤,不能前大後小,也不能前小後大,前者比較費力,而後者則會降低自行車的速度。”
“陛下,難道前後的輪盤應該一樣大?”王徵不愧常年從事機械上的研究,朱由檢一點就透。
“正是,前後的輪盤一樣大,才會在省力與省距離之間維持平衡,自行車才會有實用的價值,將來條件具備的時候,你可以試著製造一些前後輪不一樣的自行車,再試試它們在使用上是否便利。”
“陛下,草民明白了,要不是陛下指點,草民一些不知,陛下真乃天才也。”王徵見朱由檢滿口術語,不得不折服與朱由檢。
天才?哈哈,在我們生活的時代,這是小兒科,朱由檢暗暗發笑,他也不反駁王徵的恭維,“王愛卿,還有這車把,你設計的是直線,如果使用起來,騎車的人雙臂張開,就得趴在自行車上,既不舒服,也不能充分使出腰腹的力量。”
王徵仔細端詳著自己設計的自行車圖匯,果然像朱由檢說的那樣,車把太長,騎車的人要雙手握住車把的兩端,必須充分張開雙臂,上身必須前傾,根據圖上標出的尺寸,騎車的人前胸幾乎要伏在車把上,“陛下,能否將車把設計的短一點?”
“車把設計得短一點,原則上也可以,但自行車要承載一個人的重量,有時後麵的支架上還要攜帶貨物,這樣一來,自行車的穩度就會不夠,別忘了,自行車隻有兩個輪子。”朱由檢覺得,向這個科學巨匠傳授知識,還是有些費勁。
好在王徵專研的精神不錯,“那依陛下,車把應該如何改動?”
朱由檢不語,含笑看著王徵,期望他自己能想出改良的方法。
王徵皺眉縮目,思考了好一會,最終還是搖搖頭,“陛下,草民愚鈍,一時想不出解決的辦法,請求陛下賜教。”
“哈哈,朕對於這本《遠西奇器圖說錄》,已經翻看了多次,每次看到這自行車的車把,朕都覺得不爽,經過多日苦思,朕想到一個解決的辦法,”朱由檢在沒法解釋知識來源的時候,就隻能忽悠,“朕認為,自行車的車把,不要製成一根直條,而是製成弧形,把手的兩端,向後彎曲,這樣騎車的人,雙人很容易就能夠得上車把兩端。”
“圓弧?彎曲?”王徵小聲念叨著,似乎還不太明白。
朱由檢沒法,隻得讓太監們取來紙筆,在紙上畫出車把的圖匯。
“啊?原來是這樣?”王徵這才明白過來,“草民真是太糊塗了,這都想不到,陛下……陛下真乃神人也。”
“哈哈,”朱由檢也不顧王徵依然目瞪口呆,“還有這前後圓盤的中間,不用填充銅棒,黃銅質地較軟,將來容易變形,應該改用質地更加堅硬的鋼鐵。”
“鋼鐵?陛下,大明有這麽堅硬的鋼鐵嗎?”王徵第一次表現了異議。
“大明能生產出這種鋼鐵,王愛卿放心,燧發槍的槍管,不就是堅硬的鋼材嗎?還有火炮的底座,也是這種堅硬的鋼材。”
朱由檢本來還想將實心車胎改成空心充氣的,最終還是放棄了,現在沒有橡膠,無法製成內胎。
這種改良過的自行車,王徵個人當然無法生產出來,朱由檢將生產任務交給了火器局,讓火器局的工匠們依照圖紙,先生產出一批自行車,再根據實際的使用情況,對自行車進行改良。
火器局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最後生產出一批能實際使用的自行車。
為了突出神秘的效果,朱由檢命令大內侍衛們秘密學騎自行車。
自行車騎術極易掌握,如果訓練方法得當,半日即可掌握自行車的性能,三日時間就能獨立試騎,要想完全掌握騎車的技術,能在水泥大道上自由行使、載物,也不過十天半月的時間。
(ps:多謝餘九樟、秋雁長風、書友16426763、書友16797274、冬臨淵、原是儒醫、布伯、星武主宰、g的紅票支持,多謝逍遙的二哥打賞,多謝朋友們的訂閱)
大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王徵寫成了《遠西奇器圖說錄》一書,並開始出版發行。
《遠西奇器圖說錄》,一共分為四個部分,其中前三部分主要是翻譯西洋人的科學知識和應用技術,最後一部分是王徵自己的發明,主要有自行磨、自行車、輪壺、代耕等,如果能夠製造出來,都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民用科技成果。
但《遠西奇器圖說錄》一書的出版發行,並沒有引起大明精英階層的注意和重視,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是掌握大明話語權的精英階層,自小學習的是聖賢之書,對這些科學方麵的書籍,根本看不懂,於是斥之為“奇技淫巧”,進而加以排斥;其二是王徵並沒有充裕的資金和人力,將這些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物品,讓大明的百姓感受到科技成果給日常生活帶來便利。
直到朱由檢偶然看到這本書。
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都不是一番風順的,哥白尼因為宣揚“日心說”,被教會活活燒死在羅馬的廣場⌒,●上,大明一貫重農抑商,漠視王徵的《遠西奇器圖說錄》一書,已經是個不錯的結果了,要是弄個“文字獄”什麽的,王徵可是想抹淚都找不著地方。
朱由檢決定幫王徵一把,幫助他就是幫助自己,就是幫助大明。
大明組建科學院之後,朱由檢先給王徵弄個副院發明。
隨後,在崇禎三年,朱由檢在乾清宮召見了王徵。
“草民參見陛下。”王徵在太監的指引下,顫巍巍給朱由檢行了大禮。
“王愛卿不用多禮,賜座,上茶。”
“謝陛下。”王徵手足無措地立在朱由檢的麵前,他根本不敢在莊嚴的紅木椅子上就坐,經過太監指點,又用寬大的布袖在椅子上抹了三次,這才半個屁股落座,他想不明白,朱由檢為什麽召見自己這個已經卸了職的小官。
見王徵太過拘束,朱由檢笑著問道:“王愛卿,大明科學院如何?比起當官,這裏的環境是不是更加適合從事科研?”
“陛下……”
“王愛卿不用緊張,有什麽話就直說。”朱由檢像是在哄著孩子,生怕言語稍有不慎,嚇著這位科學巨匠,萬一腦子被嚇出毛病,那對大明科學界的損失,可是不輕。
“陛下,草民非常喜歡現在的工作。”王徵認為,現在的工作雖然單調,但沒有繁重的民政事務幹擾。
朱由檢估計也是,看王徵的樣子,根本不像貪戀權位的人,倒更像闖進科學迷宮的孩童,“王愛卿,《遠西奇器圖說錄》,現在有什麽進展嗎?”
“陛下知道草民的這本書?”王徵霎時像是遇上了知音,他定定地看著朱由檢,唿吸急促起來,如果朱由檢不是皇帝,他恐怕要衝上去稱兄道弟了。
“朕當然知道,如果不是因為這本書,你以為你能進大明科學院嗎?”朱由檢這才道出自己的初衷。
王徵知道朱由檢一貫重視科學的發展,沒想到朱由檢一直在關注自己,他麵有愧色:“陛下,草民愚鈍,書中所載的西洋奇器,沒能在大明發揚光大,就是草民自己設計的器物,也沒能實際製造出來。”
沒有造出實物,還停留在理論階段,怎麽麽知道它的優劣?大明百姓又怎麽能夠享受科學帶來的便利?朱由檢也是有些慚愧,自己一直關注的是大明的軍事和政治的改革,卻疏忽了最重要的民用科學的發展,“王愛卿,朕看了你的《遠西奇器圖說錄》,咱們合計合計,看能不能將你的奇器製造出來。”
“陛下,真的能夠製造出來嗎?”王徵卻是瞪大眼睛,似乎朱由檢在說著天方夜譚上的故事。
“如果不能製造出實物,那這本書有什麽用處?這些科學知識,難道僅僅停留在紙麵上?”朱由檢也不理會王徵吃驚的樣子,“西洋人學習了這些知識,可是製造出了相應的實物,既造福百姓,又能賺取銀子。”
“賺取銀子?”王徵缺的就是銀子,如果有銀子,他早就試著製造他的這些器物了,“陛下,這些器物,大明真的能夠製造出來嗎?”
“必須要試過,才能知道,但有些器物,肯定能製造出來,”朱由檢攤開《遠西奇器圖說錄》,“朕最喜歡的,就是這個自行車,如果真能造出自行車,那普通百姓趕路,可是方便多了,大明現在有許多水泥路,特別適合自行車。”
“陛下,草民試著用木材製造過,但不能使用。”王徵有些失望,但在科學和朱由檢麵前,他不敢撒謊。
“木材太笨重,自然不行,將來需要用鋼鐵製造出來,”朱由檢也不客氣,“王愛卿,你這自行車,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改進?陛下,草民實在不知,究竟如何改進?”
朱由檢開始普及科學常識,“沒有一種器物是永恆的,所有的器物都會被不斷出現的新的器物所取代,就像自行車,原來百姓出行,隻能依靠馬車,甚至是步行,一旦自行車問世,百姓將大量采用自行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自行車也需要不斷改良,將來還會被其它更為先進的器物所取代。”
“……”
“所以,朕認為,你所設計的自行車,還有幾處需要改良。”在科學麵前,朱由檢是不講麵子的。
“草民求陛下指點。”王徵微微點頭,他沒有製造出能夠使用的實物,基本上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地步,自然不知道自行車的優點和需要改良的地方。
朱由檢也不客氣,“首先,這前後的輪盤,不能前大後小,也不能前小後大,前者比較費力,而後者則會降低自行車的速度。”
“陛下,難道前後的輪盤應該一樣大?”王徵不愧常年從事機械上的研究,朱由檢一點就透。
“正是,前後的輪盤一樣大,才會在省力與省距離之間維持平衡,自行車才會有實用的價值,將來條件具備的時候,你可以試著製造一些前後輪不一樣的自行車,再試試它們在使用上是否便利。”
“陛下,草民明白了,要不是陛下指點,草民一些不知,陛下真乃天才也。”王徵見朱由檢滿口術語,不得不折服與朱由檢。
天才?哈哈,在我們生活的時代,這是小兒科,朱由檢暗暗發笑,他也不反駁王徵的恭維,“王愛卿,還有這車把,你設計的是直線,如果使用起來,騎車的人雙臂張開,就得趴在自行車上,既不舒服,也不能充分使出腰腹的力量。”
王徵仔細端詳著自己設計的自行車圖匯,果然像朱由檢說的那樣,車把太長,騎車的人要雙手握住車把的兩端,必須充分張開雙臂,上身必須前傾,根據圖上標出的尺寸,騎車的人前胸幾乎要伏在車把上,“陛下,能否將車把設計的短一點?”
“車把設計得短一點,原則上也可以,但自行車要承載一個人的重量,有時後麵的支架上還要攜帶貨物,這樣一來,自行車的穩度就會不夠,別忘了,自行車隻有兩個輪子。”朱由檢覺得,向這個科學巨匠傳授知識,還是有些費勁。
好在王徵專研的精神不錯,“那依陛下,車把應該如何改動?”
朱由檢不語,含笑看著王徵,期望他自己能想出改良的方法。
王徵皺眉縮目,思考了好一會,最終還是搖搖頭,“陛下,草民愚鈍,一時想不出解決的辦法,請求陛下賜教。”
“哈哈,朕對於這本《遠西奇器圖說錄》,已經翻看了多次,每次看到這自行車的車把,朕都覺得不爽,經過多日苦思,朕想到一個解決的辦法,”朱由檢在沒法解釋知識來源的時候,就隻能忽悠,“朕認為,自行車的車把,不要製成一根直條,而是製成弧形,把手的兩端,向後彎曲,這樣騎車的人,雙人很容易就能夠得上車把兩端。”
“圓弧?彎曲?”王徵小聲念叨著,似乎還不太明白。
朱由檢沒法,隻得讓太監們取來紙筆,在紙上畫出車把的圖匯。
“啊?原來是這樣?”王徵這才明白過來,“草民真是太糊塗了,這都想不到,陛下……陛下真乃神人也。”
“哈哈,”朱由檢也不顧王徵依然目瞪口呆,“還有這前後圓盤的中間,不用填充銅棒,黃銅質地較軟,將來容易變形,應該改用質地更加堅硬的鋼鐵。”
“鋼鐵?陛下,大明有這麽堅硬的鋼鐵嗎?”王徵第一次表現了異議。
“大明能生產出這種鋼鐵,王愛卿放心,燧發槍的槍管,不就是堅硬的鋼材嗎?還有火炮的底座,也是這種堅硬的鋼材。”
朱由檢本來還想將實心車胎改成空心充氣的,最終還是放棄了,現在沒有橡膠,無法製成內胎。
這種改良過的自行車,王徵個人當然無法生產出來,朱由檢將生產任務交給了火器局,讓火器局的工匠們依照圖紙,先生產出一批自行車,再根據實際的使用情況,對自行車進行改良。
火器局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最後生產出一批能實際使用的自行車。
為了突出神秘的效果,朱由檢命令大內侍衛們秘密學騎自行車。
自行車騎術極易掌握,如果訓練方法得當,半日即可掌握自行車的性能,三日時間就能獨立試騎,要想完全掌握騎車的技術,能在水泥大道上自由行使、載物,也不過十天半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