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車臣汗從馬背上倒栽下去的時候,跟在他身邊的人,都是驚呆了,但誰也沒有動彈。
過了好久,他左側的一名騎兵,從馬背上跳下去,伏在車臣汗的身邊,見車臣汗已經神誌不清,他突然拔出腰間的彎刀,用力一劃,將車臣汗的首級割下。
他一手揪住頭發,翻身上馬,直奔明軍而去。
護在朱由檢身邊的侍衛親兵們,立即上前,攔住他的去路。
“放他過來!”朱由檢看明白了,他止住身邊的侍衛親兵們。
來人在朱由檢麵前,翻身落馬,單腿下跪,雙手捧起車臣汗的首級,舉過頭頂:“叩見明皇陛下,車臣汗不識時務,已經被小人殺了。”
“殺了?”朱由檢心想,殺了好,將來這筆賬,怎麽也算不到大明的頭上,“你叫什麽名字?現居何職?”
“迴陛下,小人叫烏蒙夫,現在是千夫長。”沒有朱由檢的首肯,烏蒙夫繼續跪在朱由檢的馬前。
“起來迴話吧!”朱由檢心道,車臣汗帳下的騎兵並不多,千夫長的地位已經不低了,既然他肯投降大明,留著應該有用,“其他的人呢?他們願意投靠大明嗎?”
“陛下,小人詢問過,願意報效大明的,不在少數。”
“如果你現在迴去,能說服他們,全部投靠大明嗎?你不用擔心,如果有人不肯歸順,大明也不會吝嗇一顆子彈。”
“陛下,小人如果迴去一說,大多人都會歸順大明,隻要陛下能留住他們的性命。”
“這個你放心,既然歸順了大明,就是大明的子民,朕怎麽會無辜殺害自己的子民?”朱由檢暗笑,布木布泰說得不錯,在死亡麵前,蒙古人已經沒有成吉思汗時代的勇士了。
“陛下,如此,小人迴去一趟,他們定會歸順大明。”
“去吧!”朱由檢揮揮手,“烏蒙夫,如果你能說動所有的牧民歸順大明,朕自會為你記功。”
“多謝陛下!”烏蒙夫俯下身子,給朱由檢叩了三個響頭。
“快去快迴,朕在這裏等著你。”
烏蒙夫跨上馬,揚蹄返迴車臣汗的大帳。
大約半個時辰後,烏蒙夫迴來了,他的身後,還跟著十多個騎兵。
“陛下,他們都同意歸順大明。”烏蒙夫帶頭,身後的人都跪拜在朱由檢的麵前。
“你辦得不錯,朕會給你記功!”朱由檢大喜,他指著烏蒙夫身後的騎兵:“他們是什麽人?”
“陛下,他們是千夫長和百夫長,都是來拜見陛下的。”
“你們先起來吧!”朱由檢看看這群車臣汗屬下的軍官,又撫了下手中的馬鞭,“你們現在還有多少牧民?”
“迴陛下,本來大帳附近有一萬八千牧民,現在……現在隻有一萬五千人了。”
“一萬五千?那也不少了,你們今後,都是大明的子民了,大明會保證你們衣食充足,”朱由檢看著遠處的牧民,對這些牧民,他實在不放心:“大明都是真心歸順大明嗎?”
“是的,陛下,無論陛下讓他們做什麽,他們都不會反對。”
朱由檢苦笑著,草原上就是這樣,弱小的部落,總會依附強大的部落,弱小的部落一旦強大了,他們就會脫離管轄,甚至對原來的主人發動戰爭,弱肉強食、戰爭頻發、承諾如同放屁,就是草原上的特色。
“朕可是說在前頭,如果你們是真心歸順大明,就得接受大明的安排,大明自會保障你們過上豐足的日子,”朱由檢的臉上,比克魯倫河的水還冷,“如果你們不是真心歸順,到時候別怪朕翻臉無情,大金國對大明不敬,已經被大明滅國滅族。”
“陛下,”烏蒙夫幾人腿一軟,差點又跪拜了,“陛下,我們是真心歸順,如果有個三心二意,任憑陛下處罰。”
“那就好,烏蒙夫,朕先給你賜個漢名吧!”朱由檢想了想,“就姓李吧,李是大唐的國姓,你是在克魯倫河畔認識朕的,就叫李倫。”
“多謝陛下賜名。”李倫再次下跪,拜倒在朱由檢的麵前。
“以後好好學習漢話,大明自會重用你的,”朱由檢躍下馬,親手將李倫扶起來,“現在車臣汗已死,你就暫時替朕約束這些牧民吧!”
“是,陛下!”
“你讓所有的牧民,帶著他們的牛馬羊,跟朕走吧!”朱由檢拍拍李倫的肩膀,“這是朕交給你的第一個任務,千萬不要讓朕失望。”
“陛下,我們要去哪?”李倫茫然的看著朱由檢。
“去北邊,一個水草豐富的地方,以後,你們就定居在那兒,再也不用忙著到處遷移了。”
“再也不用遷移?”李倫瞪大了眼睛,蒙古人一直是追逐水草而居的,他們隻有移動的蒙古包,而沒有固定的房子,“陛下,真有這樣的地方?”
“當然,你們既然已經歸順大明,大明就會讓你們過上衣食不愁的日子,那裏,不僅可以放牧,還可以種上漢人的農作物,到收獲季節,你們不僅比其他的蒙古人富足,就是漢人,也有許多人比不上你們。”
說得布木布泰都是一臉的羨慕,她偷偷用漢話問朱由檢:“陛下,真有這樣的地方嗎?”
朱由檢楞了一下,“當然有,你以為朕會糊弄他們?”
“是,陛下。”李倫學著漢人的樣子,拱手相朱由檢行禮:“陛下,小人這就迴去安排。”
“去吧,盡量利索點,朕在這裏等著你們。”
李倫上馬,帶著身後的千夫長和百夫長們,迴到牧民當中。
蒙古人搬家,真是利索,不到一個時辰,他們就收拾完畢,所有的家當和孩子,全部放到馬背上,女人基本上也有馬騎,隻有一些壯丁,徒步跟隨在馬匹的後麵。
大軍帶著牧民,一路向正北而去。
路上遇到一些零星的牧民,朱由檢先用大軍圍住,再讓李倫遊說,牧民人數逐漸達到一萬八千。
朱由檢嫌牧民走得太慢,耽誤大軍的行程,他留下王慕九和皇家第一軍,一路伴隨著這些牧民,自己則帶著滿貴與洪承疇,先行向北而去。
四萬大軍,輕裝而行,三天後,他們遇上一條河流,橫在麵前,擋住大軍的道路。
朱由檢看著寬闊的河麵,“這是什麽河?怎麽如此寬闊?”
問遍士兵,卻是無人能識,最後還是布木布泰站出來:“陛下,這是斡難河,乃是成吉思汗當年興起的地方。”
“斡難河?”朱由檢想到的,卻是當年成祖北伐的時候,曾經到過這兒,因此,這裏也是奴兒幹都司的西源,“派兩名士兵,下去試探河水的深淺。”
兩名騎兵縱馬入河,在河中奔了一會。
朱由檢見河水不深,河心的地方還沒淹到馬背,“大軍渡河!”
士兵們開始渡河的時候,朱由檢喚過兩名傳令兵,“迴去告訴慕九,過了斡難河,留下一千戶牧民,讓他們沿河定居,暫時留下一個師的兵力,在看守牧民的同時,選擇合適的位置,築城、建房,為冬季做準備。”
渡過斡難河,大軍繼續北上,朱由檢也不知道,最後的目標到底在哪裏,但是他感覺到,最後的目標就要到了。
又行了兩天,左翼騎兵迴報朱由檢,他們發現了一座不知名的大山,大山呈東北——西南走向。
“大山?”朱由檢估量著距離,現在應該進入中西伯利亞了,現在的大山,俄國人肯定命名了,可惜他不知道,就是知道也沒什麽用,這裏將是大明的土地,大山肯定得有一個漢化的名字,“你們繼續沿山而行,看看我們能在什麽地方匯合。”
半天之後,朱由檢與左翼的騎兵匯合了,他們匯合的地方,恰好是一個山口,還有一條河流,從山口的南麵經過,河水蜿蜒著向東流去。
“這兒真是個好地方,依山傍水,高山能阻擋來自北方的寒流,有了山口,交通也不會太閉塞,還有河流從山前流過,有水的地方,就會有生氣。”
朱由檢估量位置,從克魯倫河向北,行程沒有一千裏,也有**百裏,應該接近捕魚兒海了,但是,從俘獲的牧民口中得知,捕魚兒海還在正西方七八百裏的地方。
聽說捕魚兒海就在正西,朱由檢特別興奮,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就在自己的腳印旁,隻要自己願意,他馬上就會成為大明的屬地。
但是,它還在七八百裏之外,朱由檢暫時沒時間去湖邊看看,天氣早就開始降溫,冬天很快就會來臨,他必須在冬季來臨之前,動身返迴京師。
朱由檢掏出行軍地圖,標出現在的位置,這座不知名的大山,朱由檢既然遇上了,就準備給它取個漢化的名字。
他準備從《詩經》找一個文雅的名字,卻滿腦子都是大雅和小雅的字樣,於是,對身邊的親兵說:“這座大山,就叫雅山吧!”
至於流過山前的這條河流,問過牧民,他們卻是不知道,還是布木布泰滿足了朱由檢的好奇心,說是叫音果達河。
“音果達河?”朱由檢輕聲念叨著,感覺不像是漢化的名字,也不像哈日珠拉、海拉爾這樣朗朗上口,他又準備改名字了。
剛才用到《詩經》中的“雅”,現在相對應的,他立馬就想到了“國風”字,“對,就叫風河,絕對沒有重名的。”
車臣汗從馬背上倒栽下去的時候,跟在他身邊的人,都是驚呆了,但誰也沒有動彈。
過了好久,他左側的一名騎兵,從馬背上跳下去,伏在車臣汗的身邊,見車臣汗已經神誌不清,他突然拔出腰間的彎刀,用力一劃,將車臣汗的首級割下。
他一手揪住頭發,翻身上馬,直奔明軍而去。
護在朱由檢身邊的侍衛親兵們,立即上前,攔住他的去路。
“放他過來!”朱由檢看明白了,他止住身邊的侍衛親兵們。
來人在朱由檢麵前,翻身落馬,單腿下跪,雙手捧起車臣汗的首級,舉過頭頂:“叩見明皇陛下,車臣汗不識時務,已經被小人殺了。”
“殺了?”朱由檢心想,殺了好,將來這筆賬,怎麽也算不到大明的頭上,“你叫什麽名字?現居何職?”
“迴陛下,小人叫烏蒙夫,現在是千夫長。”沒有朱由檢的首肯,烏蒙夫繼續跪在朱由檢的馬前。
“起來迴話吧!”朱由檢心道,車臣汗帳下的騎兵並不多,千夫長的地位已經不低了,既然他肯投降大明,留著應該有用,“其他的人呢?他們願意投靠大明嗎?”
“陛下,小人詢問過,願意報效大明的,不在少數。”
“如果你現在迴去,能說服他們,全部投靠大明嗎?你不用擔心,如果有人不肯歸順,大明也不會吝嗇一顆子彈。”
“陛下,小人如果迴去一說,大多人都會歸順大明,隻要陛下能留住他們的性命。”
“這個你放心,既然歸順了大明,就是大明的子民,朕怎麽會無辜殺害自己的子民?”朱由檢暗笑,布木布泰說得不錯,在死亡麵前,蒙古人已經沒有成吉思汗時代的勇士了。
“陛下,如此,小人迴去一趟,他們定會歸順大明。”
“去吧!”朱由檢揮揮手,“烏蒙夫,如果你能說動所有的牧民歸順大明,朕自會為你記功。”
“多謝陛下!”烏蒙夫俯下身子,給朱由檢叩了三個響頭。
“快去快迴,朕在這裏等著你。”
烏蒙夫跨上馬,揚蹄返迴車臣汗的大帳。
大約半個時辰後,烏蒙夫迴來了,他的身後,還跟著十多個騎兵。
“陛下,他們都同意歸順大明。”烏蒙夫帶頭,身後的人都跪拜在朱由檢的麵前。
“你辦得不錯,朕會給你記功!”朱由檢大喜,他指著烏蒙夫身後的騎兵:“他們是什麽人?”
“陛下,他們是千夫長和百夫長,都是來拜見陛下的。”
“你們先起來吧!”朱由檢看看這群車臣汗屬下的軍官,又撫了下手中的馬鞭,“你們現在還有多少牧民?”
“迴陛下,本來大帳附近有一萬八千牧民,現在……現在隻有一萬五千人了。”
“一萬五千?那也不少了,你們今後,都是大明的子民了,大明會保證你們衣食充足,”朱由檢看著遠處的牧民,對這些牧民,他實在不放心:“大明都是真心歸順大明嗎?”
“是的,陛下,無論陛下讓他們做什麽,他們都不會反對。”
朱由檢苦笑著,草原上就是這樣,弱小的部落,總會依附強大的部落,弱小的部落一旦強大了,他們就會脫離管轄,甚至對原來的主人發動戰爭,弱肉強食、戰爭頻發、承諾如同放屁,就是草原上的特色。
“朕可是說在前頭,如果你們是真心歸順大明,就得接受大明的安排,大明自會保障你們過上豐足的日子,”朱由檢的臉上,比克魯倫河的水還冷,“如果你們不是真心歸順,到時候別怪朕翻臉無情,大金國對大明不敬,已經被大明滅國滅族。”
“陛下,”烏蒙夫幾人腿一軟,差點又跪拜了,“陛下,我們是真心歸順,如果有個三心二意,任憑陛下處罰。”
“那就好,烏蒙夫,朕先給你賜個漢名吧!”朱由檢想了想,“就姓李吧,李是大唐的國姓,你是在克魯倫河畔認識朕的,就叫李倫。”
“多謝陛下賜名。”李倫再次下跪,拜倒在朱由檢的麵前。
“以後好好學習漢話,大明自會重用你的,”朱由檢躍下馬,親手將李倫扶起來,“現在車臣汗已死,你就暫時替朕約束這些牧民吧!”
“是,陛下!”
“你讓所有的牧民,帶著他們的牛馬羊,跟朕走吧!”朱由檢拍拍李倫的肩膀,“這是朕交給你的第一個任務,千萬不要讓朕失望。”
“陛下,我們要去哪?”李倫茫然的看著朱由檢。
“去北邊,一個水草豐富的地方,以後,你們就定居在那兒,再也不用忙著到處遷移了。”
“再也不用遷移?”李倫瞪大了眼睛,蒙古人一直是追逐水草而居的,他們隻有移動的蒙古包,而沒有固定的房子,“陛下,真有這樣的地方?”
“當然,你們既然已經歸順大明,大明就會讓你們過上衣食不愁的日子,那裏,不僅可以放牧,還可以種上漢人的農作物,到收獲季節,你們不僅比其他的蒙古人富足,就是漢人,也有許多人比不上你們。”
說得布木布泰都是一臉的羨慕,她偷偷用漢話問朱由檢:“陛下,真有這樣的地方嗎?”
朱由檢楞了一下,“當然有,你以為朕會糊弄他們?”
“是,陛下。”李倫學著漢人的樣子,拱手相朱由檢行禮:“陛下,小人這就迴去安排。”
“去吧,盡量利索點,朕在這裏等著你們。”
李倫上馬,帶著身後的千夫長和百夫長們,迴到牧民當中。
蒙古人搬家,真是利索,不到一個時辰,他們就收拾完畢,所有的家當和孩子,全部放到馬背上,女人基本上也有馬騎,隻有一些壯丁,徒步跟隨在馬匹的後麵。
大軍帶著牧民,一路向正北而去。
路上遇到一些零星的牧民,朱由檢先用大軍圍住,再讓李倫遊說,牧民人數逐漸達到一萬八千。
朱由檢嫌牧民走得太慢,耽誤大軍的行程,他留下王慕九和皇家第一軍,一路伴隨著這些牧民,自己則帶著滿貴與洪承疇,先行向北而去。
四萬大軍,輕裝而行,三天後,他們遇上一條河流,橫在麵前,擋住大軍的道路。
朱由檢看著寬闊的河麵,“這是什麽河?怎麽如此寬闊?”
問遍士兵,卻是無人能識,最後還是布木布泰站出來:“陛下,這是斡難河,乃是成吉思汗當年興起的地方。”
“斡難河?”朱由檢想到的,卻是當年成祖北伐的時候,曾經到過這兒,因此,這裏也是奴兒幹都司的西源,“派兩名士兵,下去試探河水的深淺。”
兩名騎兵縱馬入河,在河中奔了一會。
朱由檢見河水不深,河心的地方還沒淹到馬背,“大軍渡河!”
士兵們開始渡河的時候,朱由檢喚過兩名傳令兵,“迴去告訴慕九,過了斡難河,留下一千戶牧民,讓他們沿河定居,暫時留下一個師的兵力,在看守牧民的同時,選擇合適的位置,築城、建房,為冬季做準備。”
渡過斡難河,大軍繼續北上,朱由檢也不知道,最後的目標到底在哪裏,但是他感覺到,最後的目標就要到了。
又行了兩天,左翼騎兵迴報朱由檢,他們發現了一座不知名的大山,大山呈東北——西南走向。
“大山?”朱由檢估量著距離,現在應該進入中西伯利亞了,現在的大山,俄國人肯定命名了,可惜他不知道,就是知道也沒什麽用,這裏將是大明的土地,大山肯定得有一個漢化的名字,“你們繼續沿山而行,看看我們能在什麽地方匯合。”
半天之後,朱由檢與左翼的騎兵匯合了,他們匯合的地方,恰好是一個山口,還有一條河流,從山口的南麵經過,河水蜿蜒著向東流去。
“這兒真是個好地方,依山傍水,高山能阻擋來自北方的寒流,有了山口,交通也不會太閉塞,還有河流從山前流過,有水的地方,就會有生氣。”
朱由檢估量位置,從克魯倫河向北,行程沒有一千裏,也有**百裏,應該接近捕魚兒海了,但是,從俘獲的牧民口中得知,捕魚兒海還在正西方七八百裏的地方。
聽說捕魚兒海就在正西,朱由檢特別興奮,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就在自己的腳印旁,隻要自己願意,他馬上就會成為大明的屬地。
但是,它還在七八百裏之外,朱由檢暫時沒時間去湖邊看看,天氣早就開始降溫,冬天很快就會來臨,他必須在冬季來臨之前,動身返迴京師。
朱由檢掏出行軍地圖,標出現在的位置,這座不知名的大山,朱由檢既然遇上了,就準備給它取個漢化的名字。
他準備從《詩經》找一個文雅的名字,卻滿腦子都是大雅和小雅的字樣,於是,對身邊的親兵說:“這座大山,就叫雅山吧!”
至於流過山前的這條河流,問過牧民,他們卻是不知道,還是布木布泰滿足了朱由檢的好奇心,說是叫音果達河。
“音果達河?”朱由檢輕聲念叨著,感覺不像是漢化的名字,也不像哈日珠拉、海拉爾這樣朗朗上口,他又準備改名字了。
剛才用到《詩經》中的“雅”,現在相對應的,他立馬就想到了“國風”字,“對,就叫風河,絕對沒有重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