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ss="bsharebunbx">


    <fnlr="#ff0000">手機閱讀</fn></a></b>


    <ii="rail"syle="isibiliy:hien;brer:#e1e1e11pxsli;paing:3px;">


    “海東青?”袁崇煥不解,“海東青不是建奴的一種山鷹嗎?”


    薑還是老的辣!你袁崇煥打仗再厲害,也有不懂的事情,孫承宗童心上浮,嘿嘿一笑:“崇煥有所不知,‘海東青’是一個人,是陛下在建奴那邊安放的一名偵訊。”


    “偵訊?那‘海東青’是什麽樣的人?”袁崇煥想,能從建奴的眼皮底下將訊息送出來,定然不是簡單人物。


    孫承宗搖頭:“這恐怕隻有陛下和周文啟知道了——老夫從來沒有見過‘海東青’這個人,連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不知道。”


    袁崇煥也聽說過周文啟的事,知道問了也是白搭,“那‘海東青’發迴了什麽訊息?”


    “寧遠駐有建奴的一個半甲喇,共八個牛錄,其中四個是建奴自己的牛錄,三個是蒙古牛錄,估計是科爾沁的,還有一個牛錄,全部是漢人。”


    “漢人牛錄?”袁崇煥血火上升:“他們明明是大明的人,卻要幫助建奴,殺死自己的同胞?”


    “哎!”孫承宗隻是歎氣:“我們在遼東敗得太快,這些漢人百姓根本來不及撤退——他們也是有家難迴呀!”


    袁崇煥在遼東呆過多年,知道這些遼東漢人的悲慘遭遇和無奈的現實,“大人,按照建奴的編製,每個牛錄有三百士兵,那寧遠城應該有二千多名建奴士兵?”


    “非也!”孫承宗從牙縫裏吐出兩個字,“每個牛錄三百名士兵,那是建奴的戰時編製,現在建奴和大明沒有大規模的戰爭,隻是在山海關一線對峙,他們的牛錄都不滿員——每個牛錄隻有一百名士兵左右。”


    “一百名?”袁崇煥大喜:“那我們在前屯消滅的建奴,不就是他們的一整個牛錄——我們在建奴身上一共搜出百十兩銀子,其中在一個建奴的身上就搜出五十兩,難道他就是建奴的牛錄額真?”


    “應該是!”孫承宗眯起眼睛,一副深思的樣子:“如果第一軍消滅了建奴的一個牛錄,那寧遠,建奴就隻有三個牛錄了。”


    “大人,蒙古人和建奴真的一條心嗎?”袁崇煥已經充滿期待了,仿佛寧遠就是他嘴邊的一塊肥肉。


    “難說。”孫承宗微微皺眉,“建奴人口不足,就征集蒙古甚至漢人入軍,但蒙古和建奴乃是合作關係,利益至上。如果出現利益裂痕,或者在戰場上處於下風,誰也保不準他們還是鐵板一塊。”


    “大人,”袁崇煥放下茶杯,從座位上站起來:“屬下請求攻擊寧遠。”


    孫承宗沒有正麵迴答,“崇煥,說說你的打算。”


    “大人,寧遠滿打滿算,現在隻有七百守軍,再說蒙古和漢人的戰鬥力,比建奴要差上不止一籌,真到危急的時刻,他們還有可能發生內亂。”


    孫承宗搖頭:“崇煥,建奴人數雖少,但戰鬥力卻不是一般的強悍,加上寧遠乃是堅城,城牆厚實,絕非易攻之城,萬一相持不下,錦州的建奴一定會來增援,那時,第一軍將兩麵受敵。”


    “這……”第一軍有三萬多士卒,人數是建奴的數十倍,但第一軍的燧發槍能否在野外阻擋建奴的騎兵,袁崇煥實在沒有多少把握。


    “崇煥不用急。”孫承宗的微笑,就像狐狸一樣狡黠,“建奴此次無端損失一個牛錄,以他們一貫強悍的性格,他們會善罷甘休嗎?”


    袁崇煥巴巴地望著孫承宗:“大人是說……”


    孫承宗沒有說話,隻是微微頷首。


    孫承宗的軍報送到京師的時候,朱由檢正在中極殿召見南方的海商代表。


    “草民參見陛下。”十餘名海商齊刷刷地跪在朱由檢的座前。


    “起來吧!”朱由檢掃視著這群身著灰色長袍,隻作海外生意的商人,他們能來京師,跪在自己的腳下,就表明他們已經接受了自己的正統地位,大明還是一個等級非常森嚴的社會。


    “謝陛下。”海商們又一個個站起身,雖然宮內的太監們早就為他們準備了座椅,但誰也沒敢坐下來。


    “大家坐吧!不用拘束。”朱由檢指著椅子,向他們示意。“各位從事海外貿易,和國內的貿易有什麽不同?”


    海商們相互交換了眼色,見朱由檢絲毫沒有皇帝的威嚴,才緩緩將半個屁股落在椅子上。


    “陛下……草民從事海外貿易,主要覺得海外貿易的利潤比較高。”蘇州海商王魁小心地說。


    “奧,那你們主要向海外出售什麽產品?”朱由檢繼續和顏悅色。


    “迴陛下,草民等主要出售茶葉、棉布、服裝等生活用品。”廣東商人李宇生,四十多歲,身材不高,但全身透著精幹。


    李家在廣州是首屈一指,就是在整個廣東,也能排得上前十,但商人在大明沒有地位,士農工商,商人排在最末,再多點錢,也不能改變社會地位低下的現實。


    “嗯,”朱由檢呷口茶,“那你們從南洋購迴什麽產品呢?”


    南京海商劉炳中從座位上站起來:“迴陛下,南洋遠沒有我大明豐富,也沒有什麽好的出產,草民等主要是購買糧食,另外就是西洋的玻璃等。”


    “坐下,劉東主不用多禮。”朱由檢舉手示意,“購買糧食好,大明缺少糧食,你們要多多為大明的百姓多做貢獻。”


    “是,陛下。”劉柄中坐到椅子上,他隻知道叛貨掙錢,沒想到販賣糧食,還能為大明百姓貢獻。


    朱由檢語氣一轉:“各位東主,你們的海運文書,還沒有在工部登記吧?大明以前,可是實行禁海政策的。”


    眾人麵麵相覷,剛才說話的王魁、李宇生、劉柄中更是嚇得跪倒在朱由檢的麵前,他們五心向地,哭喪著臉。


    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朱由檢也不想嚇著這些大明最早的海運商人,“起來吧!朕沒打算治你們的罪,畢竟你們是賺南洋的錢,造福大明百姓。”


    王魁等人哪敢起來,在朱由檢的示意下,才由其他的海商扶到椅子上。


    “各位東主,你們掙錢,朕不反對,但不能危害大明的利益,更要遵守大明的法律。”朱由檢已經為將來的工商稅做準備。


    “比如糧食,大明並不豐富,你們盡可販運迴國,如果糧店出售不完,可以賣給朝廷囤積起來,將來遇到災荒之年,朝廷可以賑災與民;但玻璃等工藝品,大明國內可以生產,就要少買,否則就會損害大明廠商的利益。”


    “至於出口,除了你們所說的茶葉、棉布、服裝,還可以向南洋出口肥皂、香水等民用產品。”


    “肥皂、香水?可這些在大明比較稀缺,我們根本沒貨呀?”潮州商人錢潮生雙目無光,表情沮喪,如果能得到這些傳說中的商品,不要說海外,就是在大明國內,就是數倍的利潤。


    “這些現在還處在研發階段,以後會大規模生產,你們就容易得到貨物,你們也可以和肥皂、香水廠家聯係,必要的時候,朕會給你們幫助。”朱由檢沒等這些海商們從興奮中清醒過來,“但有些商品不能隨意出口,比如火器、水泥等,必須得到兵部、工部的批準,才可以對海外出口,以後,朝廷會製定相關的律法,一定要多加留意。”


    “是,陛下,我們一點會遵守大明的律法。”眾海商齊聲作答。


    “隻要你們遵守大明的律法,造福大明的百姓,朕一旦會支持你們在海外經商,朝廷也會支持你們——你們說說,在海外經商,遇到什麽困難,需要朕提供什麽幫助?這是朕今天召見你們最主要的原因。”朱由檢根本不像皇帝,更像是拉家常的兄弟或者朋友。


    “南洋的海盜。”


    “當地土著的偷竊。”


    “西夷明目張膽的搶奪。”


    ……


    眾海商紛紛說出他們在南洋的艱辛,沒有朝廷撐腰,他們都是以個人的智慧和氣度在南洋艱難維持存在。


    朱由檢從椅子上起身,在大廳內緩緩踱了半圈,“朕也知道,南洋有很多的大明百姓,他們和你們一樣,受到當地土著和西夷的欺淩,朕也想幫助自己的子民,怎奈……朕也力不從心,大明沒有足夠強大的海軍呐!”


    李宇生似乎感悟到什麽,“陛下可是要組建像鄭三寶那樣的海軍?”


    “朕已經下旨,在廣州組建南海艦隊,可是大明自成祖之後,禁海多年,海軍已經嚴重萎縮,萬曆年間雖然開了海禁,但時日太短,現在缺少大型船隻,海軍無法正常訓練,更不用說駛向南洋了。”朱由檢終於切入正題。


    “陛下如果真要組建像三寶太監那樣的艦隊,草民可以將商船中的大船捐出來。”李宇生想到三寶時代的大明艦隊,眼睛都放光了,如果大明再有一支這樣的海軍,南洋,大明的人還不是橫著走?


    “其實商船不太適合充當軍艦,真正的軍艦和商船有很大的區別,不過南海艦隊現在缺少能出海的船隻,如果等造出船隻,再訓練士兵,又不知等到何年何月——李東主能將大船捐給朝廷,朕心甚悅,但朝廷也不能白要你們的船,等真正的軍艦造出來,商船還是還給你們,然後再給予你們適當的補償。”


    (ps:多謝書友ha1846、停雲藹藹的打賞,多謝不良青年、遊俠辰源、書友5870841、鎮炎的紅票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明之我主沉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藍盔十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藍盔十九並收藏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