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免費提供小說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全文喜歡本書的話請按ctr1d收藏本站陝西境內多山,有著全國最為豐富的石灰岩,這是製造石灰和水泥的原材料。


    朱由檢考慮延綏是匪患最為嚴重的地區,生產破壞特別嚴重,便決定在延綏建立兩座水泥廠,安置當地的百姓男丁。


    同時,朱由檢又調集當地的工匠,在奮武營士兵的指導下,勘測兩縱一橫水泥路線。他要將陝西建成近代化的省份,打造大明的省級樣板。


    這兩縱一橫的水泥路,可以將陝西大部分連接起來。


    第一條縱線,從延綏出,向南經過延安府、同州,直達陝西府西安,簡稱延西道;第二條縱線,從寧夏鎮開始,經過靈州、固原、平涼,最後到達鳳翔府,簡稱寧鳳道;橫線就短多了,從潼關開始,向西經過西安,直達鳳翔府,簡稱潼鳳道。


    這三條水泥大道,盡量采用直線,減少距離,先將州府連接起來。


    潼鳳道是為了加強陝西和京師的聯係,便於調集軍隊和物資;延西道和寧鳳道是為了加強陝西內部的聯係,便於省內人員和物資的流動。可以說,潼鳳道是陝西的軍事生命線,延西道和寧鳳道是陝西的民生生命線。


    本來朱由檢還打算將縱向道路向南延伸到漢中,但中間隔著秦嶺,工程太大,朱由檢隻好暫時放棄了。


    新任陝西布政使孫傳庭終於到達西安。


    早在朱由檢收複渭南、同州的時候,吏部就任命了孫傳庭。在後世的曆史上,孫傳庭曾經擔任陝西的巡撫,全權總督陝西軍政。但剛正不阿的他,治政是一把好手,對軍事卻不甚內行,最後被農民軍所殺,山西的局麵在他死後最終變得不可收拾。


    “殿下,恭喜呀,不出三月,平定陝西二十萬匪患。”孫傳庭拜倒在地,這不僅因為朱由檢是信王,更是對朱由檢臨危受命、氣吞山河的崇敬。


    “孫大人快起,”朱由檢虛扶了一把,“孫大人,陝西匪患雖然平了,但陝西現在太過貧瘠,治理陝西,就靠孫大人了。”孫傳庭軍事上不是那塊料,那就用他的治政能力,曆史上的孫傳庭,治政還是一把好手。


    “殿下,聽說你暫時不會迴京,看來,咱們要共同在陝西的大火上烤上一把。”孫傳庭對陝西的情況還是了解的,二十多萬匪兵,席卷了大半個陝西,現在的陝西,除了黃土,恐怕就剩下黃河了。


    朱由檢將朝會上治理陝西的思路,以及現在自己所做的打算,和孫傳庭做了交流。


    “殿下,運儲備糧到陝西,可以解決今年百姓的糧食問題,但是陝西現在要全麵恢複生產,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況且,山西大旱不除,明年的糧食依然勘憂啊。”孫傳庭沒有被朱由檢描繪的美好未來所吸引,他更擔心現實的問題。


    孫傳庭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陝西已經連續三年大旱,莊稼幾乎無收,就是再種下去,明年也不一定有收成,誰知道明年會不會大旱。


    孫傳庭不知道的是,這是地球進入小冰川期,氣候變冷,降水南移,導致北方連續大旱。沒有雨水,加上寒冷,莊稼當然沒有收成。


    但後世的朱由檢略知一二。


    寒冷和幹旱,導致大明北方的農業大幅減產,這對人口數量眾多、嚴重依賴農業的大明,簡直是催命符。


    幸好朱由檢後世。


    幸好美洲人培育出了現代農作物。


    幸好這些現代農作物已經傳入大明。


    美洲土著培育的這些農作物,隨著西班牙殖民者的船隻進入南洋,又從南洋傳入大明。現在雖然沒有傳入北方,但大明的廣東、福建、浙江、南直隸等東南沿海省份已經開始零星種植,種不難弄到。


    “這個,孫大人不必擔心,我已經派人去弄一些海外農作物的種,即使幹旱、寒冷,也不會影響這些農作物的生長。”


    “不怕幹旱?不怕寒冷?這些農作物叫什麽呀?產量怎麽樣?”


    “孫大人猜猜產量?往高了猜。”


    “一石?”既然不怕幹旱和寒冷,那麽它的適應性就強,而適應性強的種,一般不如適合獨特環境的種產量高。陝西的農田比不上江南,糧食畝產量能有兩石就不錯了,所以它猜新作物的產量是一石,這還是朱由檢讓他往高裏猜。


    “一石?孫大人,你當是養雞呢?往高了猜。”朱由檢翻個白眼,十分鄙視的眼神。


    “難道能達到兩石?和原來的糧食差不多?”這是孫傳庭最頭疼的難題,他也顧不上朱由檢的蔑視,隻瞪大了一雙丹鳳眼,呆呆地看著朱由檢,似乎新作物的產量就是朱由檢的一句話。


    “兩石?哈哈,難怪孫大人一把年紀,隻能做個布政使,膽大一點,再大一點。”朱由檢的右手不斷向上揮舞,好象是在指揮一隻正在表演的湖廣毛猴。


    “難道能達到三石?啊,不,四石?”孫傳庭的腦真的象藏了一隻毛猴,他感覺亂糟糟的,不知道是不是朱由檢在放衛星。


    “孫大人。”朱由檢的聲音提高了八度以上,然後陡然降低十六度,“往高了猜嘛!”


    “難道能達到五石?不,十石?”孫傳庭感覺自己好像變成他的兄弟孫悟空了,但是他沒有兄弟的法術,生怕一不小心,雲端跌落,摔成七八個小兄弟。


    “答對了。”朱由檢伸出拇指,掂了幾掂,狠狠地讚揚了一番,“不過這是保底產量,如果百姓掌握了技術,管理好了,能達到二十石,甚至三十石。”


    “……”這次輪到孫傳庭翻白眼了,“殿下,這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朱由檢相當地不屑,“如果我騙了你,明年百姓沒有糧食,你當我願意再征伐一次陝西呀?”


    “殿下,你可是臣的救星呀!”孫傳庭匍匐在地,鼻涕眼淚充分澆灌了黃土一把。糧食是他來陝西最大的隱患,而朱由檢雲淡風輕地就解決了他的死結,要不是朱由檢太年輕,他都願意稱唿再生父母、當世爺娘了。


    “孫大人,快快起來。”朱由檢本來隻想調節一下氣氛,沒想到把孫傳庭搞得五體投地。不過這樣也好,誰會嫌自己的粉絲多呢?山東的秦永年、李元,陝西的祖大壽、孫傳庭、高迎祥,京師的李春燁。


    不過朱由檢沒有忽九孫傳庭。


    這些現代農作物就是後世人們非常熟悉的紅薯、土豆、玉米。


    特別是紅薯,成份和大米、小麥差不多,都是以澱粉為主,可以作為百姓的主食,而產量能達到兩三千斤。按照大明的計量,每石五十八公斤,畝產真的達到二十甚至三十石。


    種植過這些作物的人都知道,這些作物對雨水要求不高。種植的時候,土地上要堆起一條條的土堆,稱之為“壟”,旁邊必須有一條條的溝塹,就是為了讓多餘的雨水及時流走。


    在大明正常的年景,人們以食精糧為榮,但朱由檢小康的後世,人們已經到處尋找野菜、馬蘭、紅芋、山藥、黑芝麻、黑玉米等粗糧。朱由檢曾參觀過郊區的粗糧生產基地,因此對這些作物的生產條件有一定的了解,這才在孫傳庭麵前誇下海口。


    “孫大人,既然你到達西安,那陝西的民政就交給你了。你可是陝西百姓的父母官呀!”卸下民政的膽,朱由檢就可以集中力量開始他的工業興國大計了。


    “殿下,你是王爺,又呆在陝西,我們就一起幫助陝西的百姓度過難關吧。”既然朱由檢有特殊的本領,孫傳庭不介意拖上朱由檢,萬一他所說的新作物達不到要求,也好拉他墊背。


    “好說。”在陝西展工業,也離不開孫傳庭的幫助和配合,現在朱由檢和孫傳庭已經形成事實上的盟友了。


    隨孫傳庭一起來到陝西的,除了各級官員,還有京師和江南的富商,他們都是響應朝廷的號召,帶著銀票來陝西展的。這是第一批,以後還會6續有商人進入陝西。


    不久,吏部和兵部的行文也到了西安,同意朱由檢的建議,祖大壽為三邊總督,而高迎祥為延綏知府。


    孫傳庭主管民政和農業,祖大壽主管軍事,朱由檢實際上主管工商業,陝西,已經進入當世人看不透的新時期。


    為了廣開工廠,挖掘陝西的工業潛力,朱由檢派出多支由親兵組成的“礦業專家”,在陝西境內考察、勘探礦業。“專家們”不畏嚴寒,翻山越嶺,帶著地圖在陝西的一個個大山中穿梭。


    有準備的辛苦從來都是跟迴報劃上等號,考察隊不斷傳來美好的訊息。


    神木縣、延綏府和雙泉堡的西麵,靠近長城的地方,現一個巨大的煤礦;鳳翔府東南的岐山縣現了金礦;鳳翔府東南的縣現了銅礦;甚至朱由檢派人去拜訪在漢中的王叔瑞王朱常浩時,派去的士兵不認識路,誤闖到南鄭縣,卻在南鄭縣現了鐵礦。


    一係列利好的訊息,令初入陝西的孫傳庭高興得睡覺都不安分,常常將侍奉的書童半夜踹醒。


    其實,陝西經過數百年的變遷,已經失去了漢唐時代的雄風,關中平原也不再是農耕民族的樂土。特別是近三年來,陝西連續生極其嚴重的旱災,百姓完全斷炊,都在咒罵著這塊養育了漢民族數千年的棲息地。


    為什麽自己一到陝西,陝西就捷報頻傳?難道自己真是這塊土地的福星?


    孫傳庭不斷問自己,好像自己也沒做什麽特別的事。


    驀地,孫傳庭現,這些捷報,無論是新作物,還是各個礦種,都與朱由檢有關,這些捷報都是從朱由檢的身邊傳出來的。難道朱由檢是天外飛仙?還是朱由檢在製造一個巨大的陰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明之我主沉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藍盔十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藍盔十九並收藏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