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免費提供小說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全文喜歡本書的話請按ctr1d收藏本站“難道朝廷沒有儲備糧食嗎?”打死高迎祥,他也不會相信,真沒有糧食,那皇帝、百官吃什麽?
“大明的糧食產地,在湖廣、中原、和遼東。今遼東戰亂,糧食不僅不能生產,前線將士還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中原地區因為大量征兵,補充遼東前線,糧食生產也不穩定。”
“那湖廣生產的糧食泥?”在高迎祥的眼中,他身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他可不管什麽皇帝、百官。
“湖廣生產的糧食,連維持遼東前線的軍隊都困難。”朱由檢說的是實話,大明的糧食供給的確非常緊張。
“那先將儲備糧運來陝西,救民於水火。”高迎祥的眼裏隻有身邊的百姓,而且,百姓手中沒有存款,他們的生活是最容易受糧食供給限製的。
“如果你是皇帝,你會將儲備的那一點糧食分給陝西的災民,讓遼東前線的士兵餓著肚打仗?讓建奴越過長城,直逼京師?”
“那陝西的百姓,真的無路可走了?”高迎祥想了很久,也理不出頭緒。
“辦法也不是沒有。”朱由檢準備了一顆餌料,等著高迎祥來吞,“全國各地有一些餘糧,可以收購,運來陝西。”
“那就去全國各地收購,隻要能救百姓,我高迎祥萬死不辭。”高迎祥還真的是甘心百姓孺牛,不過,他關心的隻是身邊的百姓,他的鄰居、部屬,而不是整個大明的百姓。
“高將軍是否知道全國哪兒有餘糧?價格幾何?何時能運到陝西?陝西的百姓又能否等得及這下鍋之米?”朱由檢拿起方凳上的茶壺,先給高迎祥斟了一杯,剛剛七分,又給自己斟了一杯,卻是十一分,茶水都溢到方凳上,“這做事就像是斟茶,得有個度,過猶不及。”
如果真的沒有糧食也就罷了,偏偏有糧食,卻無法運到陝西,聽得到,吃不著。就像小時候吃紅砂糖,卻沾在鼻上,舌頭舔不到,撩得高迎祥心如火燒,頭上都冒汗了。
“……”
“做這事必須要朝廷,朝廷各地都有官員,很容易查出何地有餘糧。”朱由檢淡淡地看著高迎祥,“但如果全國都有兵患,朝廷還有精力去收餘糧,運往陝西?放眼全國,隻有朝廷,才能解救陝西百姓。”
“這……那……隻要朝廷能救陝西的百姓,我願意率部歸降,我高迎祥也甘心伏誅。”高迎祥猶豫了片刻,毅然下定決心。
“伏誅?此事等會再論。本王倒有一個主意,既不影響大明抗擊遼東建奴,又能讓陝西百姓有糧可食,高將軍幫著參詳參詳。”朱由檢拋給高應祥一個微笑,就像他們是煮酒論道的老朋友。
高迎祥的確是朱由檢的老朋友,後世的曆史上,就是高迎祥的起義軍被李自成接管後,推翻了大明,朱由檢也被迫在萬壽山自殺殉國,所以,朱由檢對高迎祥刻骨銘心,但高迎祥卻不認識朱由檢,如果不是雙方對弈關中平原,高迎祥都沒聽說過這名年輕的王爺。
“願聞其詳。”高迎祥想到自己即將伏誅,家中的老人無人照管,心中升起一股無名的悲哀,精力開始渙散。
“本王組織全國的富商,來陝西開辦工廠,工廠生產的產品可以銷往全國。陝西的百姓,來工廠做工,賺取酬勞,然後用這些酬勞購買國家的儲備糧,而朝廷得到這些銀,再去全國購買餘糧,補充儲備糧。這樣,陝西的百姓有了酬勞購買糧食,朝廷也不會損失給遼東前線的儲備糧。”
“可是陝西百姓有數百萬,工廠能招多少人?”高迎祥也覺得朱由檢說的的確是個辦法,但整個陝西幾乎都是災荒,陝西怎麽可能出現這麽多工廠?
“工廠是一方麵,陝西境內山川水泊縱橫,道路難行,生產的產品很難運向全國。所以,陝西要先修路。有了平坦的大路,產品才能快流向全國。”朱由檢頓了頓,好讓高迎祥有思考的時間。“修路也需要大量的男丁。這些男丁和在工廠做工一樣,也有酬勞。另外,陝西一旦安寧,眼下正是秋種季節,一些男丁要從事農業生產,山西將再無閑丁。”
這是典型的“以工代賑”,後世的曆史上,一旦遇到經濟危機,一般都會采用,既能保障百姓的收入,又能集中力量,完成國家的大型建設。美國在1929年的經濟危機中,就是采用這種方法度過難關的。
“如果信王殿下真的能救陝西百姓,保證我部下的安全,我願意率部歸降,聽從殿下落。”這是高迎祥第三次提出歸降,他已經有了必死之心,隻要他的部下安全,陝西的百姓能渡過難關。
“既然高將軍願意歸降,那我們就談談你的部下問題。”高迎祥屢次說道歸降,朱由檢就當他已經歸降了。
“殿下能放過我的部下嗎?”高迎祥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部下,這些和他一同走上謀反道路的人,核心成員就是他的親戚、朋友、鄰居,他要在自己死前給他們爭取最大的利益,至少要免去誅滅之罪。
“放過?你的部下犯的是謀反之罪,按律要滅九族,豈能輕饒?”朱由檢斂去笑容,低頭喝了口茶水。
“難道殿下不肯放過我的部下?”高迎祥一激動,準備起身指著朱由檢的鼻大罵,他的身體已經前傾,雙手按在方凳上。既然投降是死,那還不如一戰,橫豎一個死字,還能多殺幾個朝廷命官,快意恩仇。
“別激動。”朱由檢伸手向下按了按,“但念他們謀反,隻是因為活不下去,實在是無奈,而且朝廷在此事上也有不當之處,可以免去他們的死罪。然而,畢竟是謀逆大罪,如果不懲處,難以警戒後人。所以,我打算這樣處理,以罰代刑,每人罰徭役一年,為陝西百姓修路,其間隻有口糧,沒有酬勞。如果他們安心服役,一年期滿,釋放迴家。”
原來隻是徭役一年,那等於沒有處罰,“殿下此話當真?”
“當然,我是大明的信王,皇帝命我全權處理陝西的事。另外,我現在可以告訴你,為何關著十餘萬匪兵戰俘了,他們將被判徭役三年,為陝西百姓修路。”
“他們為何三年徭役?”既然這些戰俘隻是三年徭役,高迎祥安下心來。
“他們和你的部下不一樣,他們是戰俘,而你的部下是主動歸降。”朱由檢又給高迎祥將了一軍。
“好,果如殿下所言,草民願意率部歸降,還望殿下不要食言。”高迎祥已經下定了最後的決心,“待部下歸降之後,草民自當負荊,甘願就戮。”
“就戮?最後說說你的問題。”朱由檢話鋒一轉,“高將軍是安寨縣人吧?高將軍知道陝西為什麽會出現這種難以收拾的局麵嗎?”
“草民是安寨縣人。”高迎祥不知道朱由檢又有什麽奇異的想法,剛才他相信朱由檢,不是完全理解朱由檢的思路,而是除了這條思路,根本沒其它的辦法,他沒有,大明的官員也沒有,否則陝西也不會亂成一鍋粥。
“高將軍知道安寨、延綏,乃至陝西,為什麽生這麽大的事?”
“地方大旱,加上地方官貪墨……”高迎祥本來還想加上朝廷無道,但考慮朱由檢是信王,現在正代表朝廷,硬生生咽了下去,他還無意識地吞了口唾沫。
“高將軍說的沒錯。如果朝廷知道陝西百姓如此艱難,決不會催要賦稅,都是這些地方官要政績,他們欺上瞞下。”逼反百姓,當然要有人承擔罪責,反正這些地方官不久就會受到朝廷的懲處,朱由檢幹脆將責任推到他們的身上。
“……”
“高將軍,這陝西的地方官,還有誰比將軍更關心百姓的生死?”
“……”高迎祥再次被朱由檢弄迷糊了。
“延綏雖然是軍鎮,但為了陝北的百姓,不久將會開府。將軍現在是帶罪之身,武將是當不成了,就是當文官,也是要接受監督的,不知將軍肯否屈就延綏知府一職這可是關心百姓最重要的方式。”朱由檢的臉上掛著輕笑。
“延綏知府?”高迎祥實在跟不上朱由檢的節奏,“可……可是……我……沒有……沒有為官的經驗。”在朱由檢麵前,高迎祥倒好像是才出道的少年。
“可是你有一顆關心百姓的心不知道這顆心會不會變?”朱由檢收斂了笑容,淡然看著高迎祥的臉。
“殿下,草民決不會。”高迎祥快起身,後退兩步,拜倒在地,“草民謝殿下栽培。”
“現在你當然不會,不知道五年後,陝西百姓不再饑餓了,十年後,山西富裕了,將軍能否對大把從手中經過的銀錢不動心,不知道將軍是否也和其他的地方官員一樣,為了自己的升遷而大把貪墨?”朱由檢的臉色已經轉為冷峻,好像上麵沾上一層北方的霜氣。
高迎祥猶豫由於了一會,突然長起身,“呲啷”一聲,拔出腰間的雕花寶劍。
朱由檢嚇了一跳,這高迎祥,怎麽說翻臉就翻臉,比自己變得還快?幸好朱由檢有神功在身,沒有失態。
高迎祥的右手抓住寶劍,卻伸出左手,屈起四指,隻有小指孤零零地指向天空。但見一道白光閃過,緊跟著白光的是一道赤紅,在陽光的照耀下,幻化成一道彩虹……
“高將軍何必如此?”朱由檢從懷中掏出一塊白綢錦帕,包在高迎祥的斷指處,暫時止住了流血。
“信王殿下,草民會常常撫摸斷指,不忘殿下提攜,不忘今日之願。”高迎祥已經扔下寶劍,右手捏住錦帕,勉強沉身給朱由檢行禮。
“……”朱由檢無語了,不過也好,高迎祥斷指明誌,自己為陝西造就一位清正整廉明的地方官。
高迎祥抬頭看了看天,“殿下,現在已經近午,午飯過後,請在南門外受降。”
免費提供小說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全文喜歡本書的話請按ctr1d收藏本站“難道朝廷沒有儲備糧食嗎?”打死高迎祥,他也不會相信,真沒有糧食,那皇帝、百官吃什麽?
“大明的糧食產地,在湖廣、中原、和遼東。今遼東戰亂,糧食不僅不能生產,前線將士還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中原地區因為大量征兵,補充遼東前線,糧食生產也不穩定。”
“那湖廣生產的糧食泥?”在高迎祥的眼中,他身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他可不管什麽皇帝、百官。
“湖廣生產的糧食,連維持遼東前線的軍隊都困難。”朱由檢說的是實話,大明的糧食供給的確非常緊張。
“那先將儲備糧運來陝西,救民於水火。”高迎祥的眼裏隻有身邊的百姓,而且,百姓手中沒有存款,他們的生活是最容易受糧食供給限製的。
“如果你是皇帝,你會將儲備的那一點糧食分給陝西的災民,讓遼東前線的士兵餓著肚打仗?讓建奴越過長城,直逼京師?”
“那陝西的百姓,真的無路可走了?”高迎祥想了很久,也理不出頭緒。
“辦法也不是沒有。”朱由檢準備了一顆餌料,等著高迎祥來吞,“全國各地有一些餘糧,可以收購,運來陝西。”
“那就去全國各地收購,隻要能救百姓,我高迎祥萬死不辭。”高迎祥還真的是甘心百姓孺牛,不過,他關心的隻是身邊的百姓,他的鄰居、部屬,而不是整個大明的百姓。
“高將軍是否知道全國哪兒有餘糧?價格幾何?何時能運到陝西?陝西的百姓又能否等得及這下鍋之米?”朱由檢拿起方凳上的茶壺,先給高迎祥斟了一杯,剛剛七分,又給自己斟了一杯,卻是十一分,茶水都溢到方凳上,“這做事就像是斟茶,得有個度,過猶不及。”
如果真的沒有糧食也就罷了,偏偏有糧食,卻無法運到陝西,聽得到,吃不著。就像小時候吃紅砂糖,卻沾在鼻上,舌頭舔不到,撩得高迎祥心如火燒,頭上都冒汗了。
“……”
“做這事必須要朝廷,朝廷各地都有官員,很容易查出何地有餘糧。”朱由檢淡淡地看著高迎祥,“但如果全國都有兵患,朝廷還有精力去收餘糧,運往陝西?放眼全國,隻有朝廷,才能解救陝西百姓。”
“這……那……隻要朝廷能救陝西的百姓,我願意率部歸降,我高迎祥也甘心伏誅。”高迎祥猶豫了片刻,毅然下定決心。
“伏誅?此事等會再論。本王倒有一個主意,既不影響大明抗擊遼東建奴,又能讓陝西百姓有糧可食,高將軍幫著參詳參詳。”朱由檢拋給高應祥一個微笑,就像他們是煮酒論道的老朋友。
高迎祥的確是朱由檢的老朋友,後世的曆史上,就是高迎祥的起義軍被李自成接管後,推翻了大明,朱由檢也被迫在萬壽山自殺殉國,所以,朱由檢對高迎祥刻骨銘心,但高迎祥卻不認識朱由檢,如果不是雙方對弈關中平原,高迎祥都沒聽說過這名年輕的王爺。
“願聞其詳。”高迎祥想到自己即將伏誅,家中的老人無人照管,心中升起一股無名的悲哀,精力開始渙散。
“本王組織全國的富商,來陝西開辦工廠,工廠生產的產品可以銷往全國。陝西的百姓,來工廠做工,賺取酬勞,然後用這些酬勞購買國家的儲備糧,而朝廷得到這些銀,再去全國購買餘糧,補充儲備糧。這樣,陝西的百姓有了酬勞購買糧食,朝廷也不會損失給遼東前線的儲備糧。”
“可是陝西百姓有數百萬,工廠能招多少人?”高迎祥也覺得朱由檢說的的確是個辦法,但整個陝西幾乎都是災荒,陝西怎麽可能出現這麽多工廠?
“工廠是一方麵,陝西境內山川水泊縱橫,道路難行,生產的產品很難運向全國。所以,陝西要先修路。有了平坦的大路,產品才能快流向全國。”朱由檢頓了頓,好讓高迎祥有思考的時間。“修路也需要大量的男丁。這些男丁和在工廠做工一樣,也有酬勞。另外,陝西一旦安寧,眼下正是秋種季節,一些男丁要從事農業生產,山西將再無閑丁。”
這是典型的“以工代賑”,後世的曆史上,一旦遇到經濟危機,一般都會采用,既能保障百姓的收入,又能集中力量,完成國家的大型建設。美國在1929年的經濟危機中,就是采用這種方法度過難關的。
“如果信王殿下真的能救陝西百姓,保證我部下的安全,我願意率部歸降,聽從殿下落。”這是高迎祥第三次提出歸降,他已經有了必死之心,隻要他的部下安全,陝西的百姓能渡過難關。
“既然高將軍願意歸降,那我們就談談你的部下問題。”高迎祥屢次說道歸降,朱由檢就當他已經歸降了。
“殿下能放過我的部下嗎?”高迎祥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部下,這些和他一同走上謀反道路的人,核心成員就是他的親戚、朋友、鄰居,他要在自己死前給他們爭取最大的利益,至少要免去誅滅之罪。
“放過?你的部下犯的是謀反之罪,按律要滅九族,豈能輕饒?”朱由檢斂去笑容,低頭喝了口茶水。
“難道殿下不肯放過我的部下?”高迎祥一激動,準備起身指著朱由檢的鼻大罵,他的身體已經前傾,雙手按在方凳上。既然投降是死,那還不如一戰,橫豎一個死字,還能多殺幾個朝廷命官,快意恩仇。
“別激動。”朱由檢伸手向下按了按,“但念他們謀反,隻是因為活不下去,實在是無奈,而且朝廷在此事上也有不當之處,可以免去他們的死罪。然而,畢竟是謀逆大罪,如果不懲處,難以警戒後人。所以,我打算這樣處理,以罰代刑,每人罰徭役一年,為陝西百姓修路,其間隻有口糧,沒有酬勞。如果他們安心服役,一年期滿,釋放迴家。”
原來隻是徭役一年,那等於沒有處罰,“殿下此話當真?”
“當然,我是大明的信王,皇帝命我全權處理陝西的事。另外,我現在可以告訴你,為何關著十餘萬匪兵戰俘了,他們將被判徭役三年,為陝西百姓修路。”
“他們為何三年徭役?”既然這些戰俘隻是三年徭役,高迎祥安下心來。
“他們和你的部下不一樣,他們是戰俘,而你的部下是主動歸降。”朱由檢又給高迎祥將了一軍。
“好,果如殿下所言,草民願意率部歸降,還望殿下不要食言。”高迎祥已經下定了最後的決心,“待部下歸降之後,草民自當負荊,甘願就戮。”
“就戮?最後說說你的問題。”朱由檢話鋒一轉,“高將軍是安寨縣人吧?高將軍知道陝西為什麽會出現這種難以收拾的局麵嗎?”
“草民是安寨縣人。”高迎祥不知道朱由檢又有什麽奇異的想法,剛才他相信朱由檢,不是完全理解朱由檢的思路,而是除了這條思路,根本沒其它的辦法,他沒有,大明的官員也沒有,否則陝西也不會亂成一鍋粥。
“高將軍知道安寨、延綏,乃至陝西,為什麽生這麽大的事?”
“地方大旱,加上地方官貪墨……”高迎祥本來還想加上朝廷無道,但考慮朱由檢是信王,現在正代表朝廷,硬生生咽了下去,他還無意識地吞了口唾沫。
“高將軍說的沒錯。如果朝廷知道陝西百姓如此艱難,決不會催要賦稅,都是這些地方官要政績,他們欺上瞞下。”逼反百姓,當然要有人承擔罪責,反正這些地方官不久就會受到朝廷的懲處,朱由檢幹脆將責任推到他們的身上。
“……”
“高將軍,這陝西的地方官,還有誰比將軍更關心百姓的生死?”
“……”高迎祥再次被朱由檢弄迷糊了。
“延綏雖然是軍鎮,但為了陝北的百姓,不久將會開府。將軍現在是帶罪之身,武將是當不成了,就是當文官,也是要接受監督的,不知將軍肯否屈就延綏知府一職這可是關心百姓最重要的方式。”朱由檢的臉上掛著輕笑。
“延綏知府?”高迎祥實在跟不上朱由檢的節奏,“可……可是……我……沒有……沒有為官的經驗。”在朱由檢麵前,高迎祥倒好像是才出道的少年。
“可是你有一顆關心百姓的心不知道這顆心會不會變?”朱由檢收斂了笑容,淡然看著高迎祥的臉。
“殿下,草民決不會。”高迎祥快起身,後退兩步,拜倒在地,“草民謝殿下栽培。”
“現在你當然不會,不知道五年後,陝西百姓不再饑餓了,十年後,山西富裕了,將軍能否對大把從手中經過的銀錢不動心,不知道將軍是否也和其他的地方官員一樣,為了自己的升遷而大把貪墨?”朱由檢的臉色已經轉為冷峻,好像上麵沾上一層北方的霜氣。
高迎祥猶豫由於了一會,突然長起身,“呲啷”一聲,拔出腰間的雕花寶劍。
朱由檢嚇了一跳,這高迎祥,怎麽說翻臉就翻臉,比自己變得還快?幸好朱由檢有神功在身,沒有失態。
高迎祥的右手抓住寶劍,卻伸出左手,屈起四指,隻有小指孤零零地指向天空。但見一道白光閃過,緊跟著白光的是一道赤紅,在陽光的照耀下,幻化成一道彩虹……
“高將軍何必如此?”朱由檢從懷中掏出一塊白綢錦帕,包在高迎祥的斷指處,暫時止住了流血。
“信王殿下,草民會常常撫摸斷指,不忘殿下提攜,不忘今日之願。”高迎祥已經扔下寶劍,右手捏住錦帕,勉強沉身給朱由檢行禮。
“……”朱由檢無語了,不過也好,高迎祥斷指明誌,自己為陝西造就一位清正整廉明的地方官。
高迎祥抬頭看了看天,“殿下,現在已經近午,午飯過後,請在南門外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