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的戰爭已經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援軍遲遲不到,哪怕是來護兒,也有些堅持不下去了。
按理來說,高句麗彈丸小國,哪怕是得到了突厥的支持,應該也沒有這麽大的胃口將整個遼東都給吞下。但是也不知怎麽搞的,事態發展越來越嚴峻,並且還有進一步催化的趨勢。
得意忘形的高句麗王高元甚至放話說要入主中原,坐一坐那個天下至尊的位子。
楊廣非常生氣,但是麵對越來越壞的局勢,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本來這些工程就是“魔”忽悠楊廣去做的。楊廣無時無刻不想超越自己的父親,成為一個偉大的千古一帝。被“魔”口中的蓋世功業衝昏了腦袋,一時激動就下達了工程命令。
可是蓋世功業再好,也沒有自己的皇位來得實在。
楊廣下令,停止所有工程,全國上下一體抗戰。世家滿意了,百姓舒心了,可是楊廣的權威卻是變得蕩然無存。
這也是一場戰爭,一方是皇權,一方是世家和百姓。而這一次,是楊廣輸了。
通過遼東的亂局,大隋根基太淺所引發的弊端逐漸暴露了出來。
世家皇家不齊心,百姓黎民要離心,臣服外邦有異心,內憂外患很擔心!
“魔”雖然是在幕後操縱的掌局人,但站在台前的,終究還是楊廣。他的皇位不穩,什麽蓋世功業都是虛談。
高句麗不過是一個跳梁小醜,其實楊廣最放不下的,還是突厥。
曾經的突厥汗國,就是懸在中原王朝頭上的一把尖刀,時刻威脅著中原王朝的長治久安。
楊堅篡位登基,建立大隋之初,突厥還給了大隋一份“厚禮”,聯合了南陳、吐穀渾一同進犯大隋,一度搞得楊堅非常狼狽,不得不服軟做小,低聲下氣地請求和談。
後來,楊堅納裴矩之計,分裂突厥,扶植啟民可汗成為東突厥之主,讓這個草原霸主一分為二,新生的大隋這才得以安穩。
可是好景不長,現在啟民可汗被他的三個兒子給整死了,東西突厥再度統一,並且磨刀霍霍準備報仇。
大隋的分裂計策失敗了,而且也已經將突厥得罪死了,再無斡旋的機會。要不是大隋的北境邊防軍還算給力,死死拖住了突厥南下的鐵騎,恐怕大隋所要麵對的就不隻是一個亂局,更是一個死局了!
楊廣和“魔”等人至今都想不通,原本互相敵視的兩突厥為何會突然之間就重歸於好。而且那個一向高傲自大,以突厥正統自居的西突厥射匱可汗居然會甘心臣服於一個晚輩,全力支持咄吉世為新突厥汗國的大汗。
莫非,昊天上帝的代理人就是那個野心勃勃的始畢可汗咄吉世?
這不是沒有可能的。
劉淵、石虎、苻堅、慕容、宇文……這些異族都曾經入主中原,由此可見天庭並不在乎在華夏這片土地上縱橫馳騁的到底是胡是漢。若說當今之世,誰能夠以勢壓隋,還得要算突厥最有可能性。昊天上帝選擇突厥作為代理人,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不過,這在感情上就讓華夏人無法接受了。
五胡亂華,死了多少人?
千裏白骨,十室九空,華夏精華,焚之殆盡!這是多麽慘烈的教訓與恥辱!
若是突厥南下,那就是再一次的“五胡亂華”!
不要說楊廣不會答應,就連世家和百姓也同樣不會坐以待斃!接下來的便是此起彼伏的反抗與暴亂。
昊天上帝應該沒有這麽愚蠢,選擇這麽艱難的道路去走。
楊廣雖然占著大義名份,但是卻是身在明處,最容易被人集火,這次的危機就是如此。
而李建成,雖然也已經暴露,但他身處江湖,行事隱蔽,再加上有張子祥照拂,很難被人發現。
可是,跟那個神秘的昊天上帝的代理人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他隱藏於黑暗之中,準備做那隻黃雀,至今還是身份不明。
“魔”雖然有過諸般猜測,但還是猜不透昊天上帝的謀算以及他代理人的正體。未知的才是最恐怖的,相比起所謂的“天命之子”李建成,“魔”更加擔心這個看不見的敵人。
不過現在這些都是虛的。當務之急,是要將大隋從這泥沼般的亂局中拯救出來。
大隋富有四海,手下職業兵將何止百萬,但是其中的一半要用於守備地方,防止叛亂,其餘的一半還要分出三分之二去鎮守邊疆。最後剩下的職業軍人才是大隋的機動力量,用來到處“救火”。
所以一旦發生大的變故,比如說這次的外敵入侵,就必須要招募府兵入伍,馳援救助。
府兵製由來已久,並且與世家高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那些府兵,或是投效(帶著自己的軍功田成為高官的家臣,以達到逃稅的目的)、或是入族(同姓的會選擇續家譜,“認祖歸宗”,或者幹脆改姓入族)、或是根本就是世家出身,所以對於世家大族的話,他們不敢不信,也不敢不聽。
如果世家大族從中作梗,煽動民心,致使府兵脫離軍籍,不願參軍,就會造成軍隊實力大幅度的縮減,更有甚者,還會形成無兵可派的窘境,就好像這次的遼東戰爭一般。
楊堅在世之時,為了對付世家,小動作不斷,貶前朝老臣,開科舉取士,重用寒門子弟,整肅吏治,重罰貪官汙吏……將世家得罪得狠了。
楊堅在世還好,世家迫於楊堅的威望,不敢有所行動。可是楊堅一駕崩,楊廣即位後又發布了這麽幾道不靠譜的命令,犯了眾怒。正是發難的最好時機!
若不是高句麗這個跳梁小醜跳得實在太歡了,踩了世家的底線,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還將繼續持續下去。
楊廣和世家都有心退讓一步,事情就好談了起來。
工程全部停下來之後,府兵就在世家的授意下花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在懷遠鎮快速集結了起來,湊了差不多五六十萬府兵之後,楊廣便迫不及待地派遣他們上前線打仗。
而這個時候,正好就是來護兒實在堅持不住準備“戰略撤退”的時候。
按理來說,高句麗彈丸小國,哪怕是得到了突厥的支持,應該也沒有這麽大的胃口將整個遼東都給吞下。但是也不知怎麽搞的,事態發展越來越嚴峻,並且還有進一步催化的趨勢。
得意忘形的高句麗王高元甚至放話說要入主中原,坐一坐那個天下至尊的位子。
楊廣非常生氣,但是麵對越來越壞的局勢,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本來這些工程就是“魔”忽悠楊廣去做的。楊廣無時無刻不想超越自己的父親,成為一個偉大的千古一帝。被“魔”口中的蓋世功業衝昏了腦袋,一時激動就下達了工程命令。
可是蓋世功業再好,也沒有自己的皇位來得實在。
楊廣下令,停止所有工程,全國上下一體抗戰。世家滿意了,百姓舒心了,可是楊廣的權威卻是變得蕩然無存。
這也是一場戰爭,一方是皇權,一方是世家和百姓。而這一次,是楊廣輸了。
通過遼東的亂局,大隋根基太淺所引發的弊端逐漸暴露了出來。
世家皇家不齊心,百姓黎民要離心,臣服外邦有異心,內憂外患很擔心!
“魔”雖然是在幕後操縱的掌局人,但站在台前的,終究還是楊廣。他的皇位不穩,什麽蓋世功業都是虛談。
高句麗不過是一個跳梁小醜,其實楊廣最放不下的,還是突厥。
曾經的突厥汗國,就是懸在中原王朝頭上的一把尖刀,時刻威脅著中原王朝的長治久安。
楊堅篡位登基,建立大隋之初,突厥還給了大隋一份“厚禮”,聯合了南陳、吐穀渾一同進犯大隋,一度搞得楊堅非常狼狽,不得不服軟做小,低聲下氣地請求和談。
後來,楊堅納裴矩之計,分裂突厥,扶植啟民可汗成為東突厥之主,讓這個草原霸主一分為二,新生的大隋這才得以安穩。
可是好景不長,現在啟民可汗被他的三個兒子給整死了,東西突厥再度統一,並且磨刀霍霍準備報仇。
大隋的分裂計策失敗了,而且也已經將突厥得罪死了,再無斡旋的機會。要不是大隋的北境邊防軍還算給力,死死拖住了突厥南下的鐵騎,恐怕大隋所要麵對的就不隻是一個亂局,更是一個死局了!
楊廣和“魔”等人至今都想不通,原本互相敵視的兩突厥為何會突然之間就重歸於好。而且那個一向高傲自大,以突厥正統自居的西突厥射匱可汗居然會甘心臣服於一個晚輩,全力支持咄吉世為新突厥汗國的大汗。
莫非,昊天上帝的代理人就是那個野心勃勃的始畢可汗咄吉世?
這不是沒有可能的。
劉淵、石虎、苻堅、慕容、宇文……這些異族都曾經入主中原,由此可見天庭並不在乎在華夏這片土地上縱橫馳騁的到底是胡是漢。若說當今之世,誰能夠以勢壓隋,還得要算突厥最有可能性。昊天上帝選擇突厥作為代理人,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不過,這在感情上就讓華夏人無法接受了。
五胡亂華,死了多少人?
千裏白骨,十室九空,華夏精華,焚之殆盡!這是多麽慘烈的教訓與恥辱!
若是突厥南下,那就是再一次的“五胡亂華”!
不要說楊廣不會答應,就連世家和百姓也同樣不會坐以待斃!接下來的便是此起彼伏的反抗與暴亂。
昊天上帝應該沒有這麽愚蠢,選擇這麽艱難的道路去走。
楊廣雖然占著大義名份,但是卻是身在明處,最容易被人集火,這次的危機就是如此。
而李建成,雖然也已經暴露,但他身處江湖,行事隱蔽,再加上有張子祥照拂,很難被人發現。
可是,跟那個神秘的昊天上帝的代理人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他隱藏於黑暗之中,準備做那隻黃雀,至今還是身份不明。
“魔”雖然有過諸般猜測,但還是猜不透昊天上帝的謀算以及他代理人的正體。未知的才是最恐怖的,相比起所謂的“天命之子”李建成,“魔”更加擔心這個看不見的敵人。
不過現在這些都是虛的。當務之急,是要將大隋從這泥沼般的亂局中拯救出來。
大隋富有四海,手下職業兵將何止百萬,但是其中的一半要用於守備地方,防止叛亂,其餘的一半還要分出三分之二去鎮守邊疆。最後剩下的職業軍人才是大隋的機動力量,用來到處“救火”。
所以一旦發生大的變故,比如說這次的外敵入侵,就必須要招募府兵入伍,馳援救助。
府兵製由來已久,並且與世家高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那些府兵,或是投效(帶著自己的軍功田成為高官的家臣,以達到逃稅的目的)、或是入族(同姓的會選擇續家譜,“認祖歸宗”,或者幹脆改姓入族)、或是根本就是世家出身,所以對於世家大族的話,他們不敢不信,也不敢不聽。
如果世家大族從中作梗,煽動民心,致使府兵脫離軍籍,不願參軍,就會造成軍隊實力大幅度的縮減,更有甚者,還會形成無兵可派的窘境,就好像這次的遼東戰爭一般。
楊堅在世之時,為了對付世家,小動作不斷,貶前朝老臣,開科舉取士,重用寒門子弟,整肅吏治,重罰貪官汙吏……將世家得罪得狠了。
楊堅在世還好,世家迫於楊堅的威望,不敢有所行動。可是楊堅一駕崩,楊廣即位後又發布了這麽幾道不靠譜的命令,犯了眾怒。正是發難的最好時機!
若不是高句麗這個跳梁小醜跳得實在太歡了,踩了世家的底線,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還將繼續持續下去。
楊廣和世家都有心退讓一步,事情就好談了起來。
工程全部停下來之後,府兵就在世家的授意下花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在懷遠鎮快速集結了起來,湊了差不多五六十萬府兵之後,楊廣便迫不及待地派遣他們上前線打仗。
而這個時候,正好就是來護兒實在堅持不住準備“戰略撤退”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