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對於普通人來說死而複生這種事情恐怕是天方夜譚,但是金娘已經見怪不怪了,她自己就經曆過這種事,而且還不止一次,可是像這樣屍身和魂魄相差了兩千年,她倒是有些懷疑了。
世世真是無常,誰都鬥不過老天爺,金娘苦笑,道:“都說趙玉海能預見人生死與未來,難道她就沒有預料到自己的未來嗎,有一天會突然暴死?攖”
聶風雖然一直盡力想要複活趙玉海,可是對於他的生死,卻也不清楚,“趙玉海的死,一直是個迷,我們也想知道,但是事情究竟如何隻有等她醒來,親口告訴我們。”
“就為了知道這個事實,你就要把我逼死?師傅,我是你從小養大的,難道情份還不及這個死人?你們麵都沒見過,更別說感情了,師傅,你真的要逼我死嗎?”
鍾翎知道聶風心裏一直對金娘抱有愧疚,為了避免他被金娘打動,便上前一步不耐煩的看著兩人,“你們是準備在講曆史故事嗎?師傅,你該不會是心軟了吧,都走到這一步了,這個時候你可別壞了事。”
金娘反擊道:“你急什麽,兩千多年都等了,還差這一時半會兒,要我死,也得讓我死的明白點啊,怎麽說也是一個娘胎出來的,你怎麽就那麽狠心呢?不能容我再活一會兒啊?”
鍾翎還想說什麽卻被聶風阻止了,氣的她冷哼一聲,走至一旁,不去理會二人。
“師傅,我也沒多少時間了,你就再縱容我一次吧。”金娘看著聶風,眼神平靜的不能再平靜了。
聶風走上前,對於金娘,他自己也不敢說這麽多年的情義全是假的,到底是他一手帶大的徒弟,說一點沒感情,誰又會相信呢?反正事情已經定性了,又何必急這一時呢,不如就隨她一次,以後也沒這個機會了,於是便歎口氣,緩緩道:“罷了,你想知道什麽就問吧,這是為師欠你的。”
聶風雖然對金娘仍抱有愧疚的態度,可是他忘記了一點,他麵前的這個金娘是古月樓的掌櫃,不再是當初那個天真爛漫的鍾翎了,在這生死關頭,她可不會浪費時間去說這些無聊的話,這個地道她既然能進來,自然會有機關入口,白玉堂和冷星這種摸金高手,給他們點時間,他們一定會找到這兒來的償。
“兩千年屍體都沒腐爛,你們用的什麽方法?”對於即將麵臨死亡的事實,金娘很坦然,沒有害怕,像她之前說的,既然改變不了結局,她會接受的。
“她的口中有一顆,夜明珠,可保屍身千年不腐。”聶風解釋道:
“夜明珠?”金娘瞪大眼睛,“我好像聽說過,可是這東西能有這麽大的攻效?”
夜明珠的大名,國人應該都聽說過,慈禧太後口中的夜明珠已經成為了廣為人知的故事,傳聞中她口中所含的夜明珠,據說夜間百步之內,足以照見每一根頭發,放入口中,可保屍體不化,隻可惜民.國十七年,慈溪太後寢陵被軍閥孫殿英指揮的軍隊所盜,後來這顆傳世的夜明珠輾轉流落到宋美齡手中,被當做鞋飾,隨即不知去向,原以為這隻是個故事,沒想到真有此物,還真的有這個功能。
聶風搖搖頭,“普通的夜明珠自然沒有這個功能,那都是坊間傳說罷了,這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夜明珠,它其實應該叫龍石,它的前生是家喻戶曉的和氏璧。”
“和氏璧不是已經失傳了嗎,怎麽會在這兒?還放在她嘴裏?”金娘感歎之餘,不禁要懷疑曆史的可信度了。
“和氏璧是已經失傳了,但它仍有殘留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被摸金校尉從墓中帶出,輾轉被趙玉海所得,死後便放在她的口中,保她屍身不腐。”
“古人眼裏的玉恐怕都是天上的寶物。”金娘突然覺得曆史上的這些寶貝,有的真的很邪乎,記得之前白玉堂曾跟她說過一種叫金縷玉衣的東西。窮奢極欲的皇室貴族,迷信“玉能寒屍”,為使其屍體不朽,他們用昂貴的玉衣作殮服,且使用九竅器塞其九竅,所謂九竅九竅就是指兩眼、兩鼻、兩耳、嘴、生.殖器和肛.門,通通都用玉片塞住,可謂費盡心機。
但結果卻適得其反,不盡人意,由於金縷衣價格昂貴,往往招來許多盜墓賊,以致“漢氏諸陵無不盜掘,乃至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其實,即使那些盜墓賊沒有光臨,當考古工作者打開那神秘的洞室時,妄圖“金身不敗”的墓主人已化作一捧泥土,剩下的也就是一具精美絕倫的玉衣了。但沒想到這趙玉海卻真正講述了一個千年不破的神話,這和氏璧想來也絕不是隻是普通的玉石,這其中不知道隱藏了多少見不得人的禁術。金娘感歎的這美麗的容顏,“這會兒子倒是覺得她有預見了,早早準備了一塊寶貝,看來她是知道幾千年後她還能再醒過來?”
“翎兒,為師……”
金娘抬手打斷聶風的話,“此情情景,師傅就別說什麽對不起啊,愧疚之內的話了,說了也是白說,何必讓人聽著覺得做假呢?不自在,還是算了吧。”
“怎麽樣,二位,該談的是不是都談完了,你還有什麽想知道的?要不要我把整個曆史故事再跟你說一遍?”鍾翎自出生以來就視趙玉海為神一樣的存在,她信奉永生之道,這麽些年她一直像一個影子一樣生活在金娘的背後,因為她是被老天爺選擇的人。剛開始她也曾抱怨過,為什麽能得永生的不是她,可是當她看到這些年,聶風為了讓她得永生之術,讓她所遭受的這些罪難,她就慢慢沒這個想法了。如今心裏隻有一念頭,讓趙玉海複活,然後學永生之術。
“瞧你那等不及的樣子,真不知道是趙玉海想長生,還是你想長生?”
“不管是誰,今天,你必須得死。”
征和二年公孫賀父子因與陽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蠱詛咒天子之事死在獄中。然而,此事卻遠未結束,一場駭人聽聞的慘痛曆史畫卷由此拉開。同年四月,諸邑公主、陽石公主以巫蠱之罪處死,衛青之子衛伉及衛長公主之子曹宗亦在連坐之內。太子一黨被誅連無數,負責此案的江充成了最大的贏家,他指揮巫師四處掘地尋找木偶人,但凡挖到就逮捕周圍的人,並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認罪,百姓惶恐之間相互誣告,以此罪冤死者前後共計數萬人。
一場巫蠱之災讓整個長安城人心惶惶,大雨連著下了三天三夜,卻仍舊衝刷不走刑場上那深紅深紅的顏色,天下失去了信任,百姓在哀叫,連老天爺都流下了眼淚,可上天的哀鳴卻仍舊無法救贖死去的冤魂,它們迴蕩在未央宮的大殿之上,日日哀鳴,夜夜哭泣,可即使如此卻仍舊喚不醒龍椅之上那顆被蒙蔽的心。
衛氏轉頭看著匾額上‘椒房殿’三個大字,當年的椒房殿是何等的恩寵,纏綿與恩愛,卻不料十五年的情愛卻抵不過一件子虛烏有的由彌天大謊,所有的信任砰然瓦解,自巫蠱之事開始,眼淚仿佛永遠也流不盡一樣。黃銅鏡中的她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在公主府中,白紗掩麵,輕舞羅袖與他初次見麵的少女了,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了無法挽迴的痕跡,隨著王夫人,李夫人這些傾國傾城的美貌佳麗入住宮中,皇帝有多久沒來她這椒房殿了,連她自己都數不清日子了,昔日同床共枕有情朗,今日落花流水無情義。
巫蠱之事的風那麽強勁,她椒房殿的大門又怎麽擋的住,這個時候誰還會尊她為一國之母,所有的人都不敢跟太子沾上關係,皇上疑心太子是天下皆知的,此時此刻她除了忍耐別無他法。天子的心誰也無法琢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天公自會還人清白,她要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她知道一定會有那麽一天,她始終也相信,金鸞殿上的那個男人最終會迴心轉移的。
椒房殿裏裏外外都被搜了個遍,連後院中的泥地都被挖了三尺深,無功而返的人臉上掩藏不住失落,卻正好印著衛氏心如死灰的臉。天下最信任的莫過於枕邊人,然而她的枕邊人卻是這天下最不相信她的人。搜尋過後,皇帝依舊沒有踏入椒房殿一步,甚至連問候一聲都沒有,仿佛這宮中從來沒有過她一樣,不知道他的臉上是不是也會有些許失落感。
衛氏突然想起當年阿皇後在世時,司馬相如為其寫的字字如淚的長門賦,‘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言我朝往而暮來兮,飲食樂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親……’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卻重複了這條老路,究竟是她和陳皇後都愛錯了人,還是帝王之心從來就沒有過真心。
深夜整個長安城安靜的隻聽到雨的聲音,一個小宮女*的走進椒房殿,從懷裏掏出一個布包偷偷交給了衛氏。
幽暗的燭光之下,衛氏的臉蒼白無力,她顫抖的打開手中的這個布包,裏頭有一封信,‘巫蠱之禍殃及眾多,非我一人之力可以挽迴,天下大難不可避免,望娘娘好生自重。’。
“可有人看到你?”衛氏看著淋濕的小宮女。
那宮女搖搖頭,“太子會起兵,大限將至,迴天乏術。”
雷聲轟然而至,衛氏的心裏翻起千層駭浪,難道事情真的發展到這一步了嗎?親生父子到最後卻要兵戎相見嗎?老天眼真的要眼睜睜的看著嗎?
這一夜悄然度過,太陽依舊沒有升起,而後卻如事先所言,太子領兵反抗,混戰了五天,死了幾萬人,血染長安,卻最終因兵力懸殊,戰敗而逃。太子向東逃到湖縣,隱藏在泉鳩裏的一戶人家。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太子。後來劉據聽說有一位富有的舊相識住在湖縣,便派人去尋找他,卻導致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地方官圍捕太子,太子自忖難以逃脫,便迴到屋中,緊閉房門,自縊而死。
這一天未央宮的大殿上迎來幾隻烏鴉,嘎嘎的叫聲傳遍整個長安城,宮女匆匆的身影成了未央宮唯的一道景色,白色的宮衣上染著點點紅暈,隻聽到她聲嘶力竭的倒在未央宮的殿外大喊了一聲,“皇後娘娘自縊了。”
自此至此,母儀天下38載,陪伴武帝49年的衛氏溘然長逝。偌大的未央宮在經曆過一場血色浩劫之後依舊會壯麗而重威,隻是長秋門後的中宮椒房殿,卻再一次失去了主人。
同時在長安城的一座老宅中,一位年輕的姑娘也悄然離逝,沒有人知道她是如何死去的,等到人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長眠不醒了,她的死對於當時的一些社會人士來說是個不小的衝擊,人人都在討論她究竟為何而死,沒有人知道那個雨夜淋濕的宮女,究竟從哪裏來,又去出了哪裏?她是誰?戒備森嚴的皇宮她又是如何出入自如的?
老宅中沒有舉行喪葬,一個老翁走了進來,對著屍體搖著鈴,卻見那死去的女子竟真的自己站了起來,她緊閉著雙眼,鮮紅的唇印著身上華貴的衣服,沒有人知道她要去哪,隻有那一聲一聲的鈴聲,慢慢的,慢慢的消失在遠方,那華貴的身影也在這一段離奇的歲月中從此消失了。
也許所有人都覺得事情已經結束了,可未央宮外的亡靈卻始終沒有得到救贖,長安城的土地依舊是鮮紅的,即使千年之後,人們也依舊忘不了這一段曆史,忘不了椒房殿房梁上那孤獨,哀怨的身影,仿佛她的靈魂始終飄蕩在那,久久不肯離去,每當椒房殿傳來風聲,人們都會說,是衛氏在默默哭泣著。
隨著皇後,太子的逝世,巫蠱一禍也終於畫上了句號。天下和朝廷終於太平了,可江湖卻掀起了腥風血雨,趙玉海的死令所有的賞金獵人心存懷疑,然而當他們轟然而至趙宅時,這個宅子已經空了,靈堂之上隻留下三柱清香,這裏的一切都消失的仿佛從來沒有過人一樣。
當時的長安城,趙玉海的名聲十分流傳,巫蠱之禍突起,趙玉海也曾入宮麵聖,但武帝已被蒙去心智,甚至懷疑這巫蠱的背後有她的支持,便下令不許趙玉海入宮,不得離開長安城一步。
蕭氏和沈氏是趙天平僅有的徒弟,兩人雖不得真傳,但占卜問卦,驅魔除鬼還是可以的。趙玉海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天資平平的人當徒弟,無非是看中兩人一個財力一個權力,蕭氏富可敵國,沈氏手握重兵,有這兩個人庇佑,趙天平在長安城可以說是唿風喚雨。
趙玉海死後,他手中的長明燈成了眾相爭搶的對像,賞金獵人都轟至長安城,可趙家大宅緊閉誰也進不去,蕭氏和沈氏將宅子圍的是密不透風。
趙家大宅中,蕭世郎和沈朝風看著空無一人的宅子,沈朝風的嘴上不幹不淨,“伺候了她這麽久,給她當孫子當兒子,她卻說死就死,什麽都沒給我們留下,如今倒好,大夥都打起了長明燈的主意,我若是不攔著,不知道要有多少人為它而死。”
“長明燈的由來我們都不清楚,這麽傳奇的東西,我覺得師傅未會把它留在趙宅,很有可能是帶走了。”
“帶走了?她人都死了,她還要這盞燈幹嘛?”
“師傅這個人神神秘秘,在長安城這麽多年,誰也不知道她從哪裏來,這長明燈雖說傳言是十殿閻羅之燈,可這到底也隻是傳言,難不成她真是從閻王殿裏爬出來的?”
“她若真是從閻王殿裏爬出來的,她就不會死了。”沈朝風道:“再說了,到現在為止我們也沒看到她的屍體,這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啊,如今下落不明是個什麽說法呢?”
“來報信的那個丫頭還沒找到?”
衛氏死後第二天,一個十七八歲的小丫頭匆匆來到軍營告訴沈朝風,趙玉海死了,可是之後就再也沒見過她了,沈朝風把整個長安城都翻過來了,也沒找到她的蹤影。
“我就不信了,好好一個大活人,她還能憑空消失了不成。”沈朝風憤憤道:
蕭世郎沒有理會沈朝風,他走進趙宅,這個宅子他太熟悉了,隻是今日卻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庭院中的花草被移了位置,房梁上的這些符鈴也全都不對勁。風一吹那鈴聲讓人驚心,蕭世郎心中有預感,趙宅之中一定隱藏著不可見人的東西,庭院和廊台都被精心布置過,這樣的陣局蕭世郎從來沒有見過,趙玉海並沒將自己所學都教於他們,這一點蕭世郎心裏可是清楚的很,不像沈朝風那麽沒心沒肺。
他看著趙宅的布局,雖然看不出具體的陣法,但還是能看懂這是一個禁陣,用來困住什東西的,一想到此蕭世郎的內心就按耐不住,趙玉海如今已經死了,趙宅還不是任他們為所欲為?他走至庭院中央,沈朝風還在那抱怨著,“你過來,看看這,有什麽不對勁?”
沈朝風走過去,蕭世郎指著的地方是一個瓷盆,瓷盆中裝著一些泥土,沈朝風看了一眼盆子,“陰商?”
沈朝風和蕭世郎雖然都師承趙玉海,但是兩人所學卻是完全不同的領域,蕭世郎精通八卦之術,排陣布位不在話下,而沈朝風卻擅長鬼控,精通和鬼打交道,所以兩人也算的上配合的天衣無縫。
“你也覺得像?”
“什麽像啊,就是嘛,這玩意我不知道做過多少了,隻不過這通常都是對付群屍的時候才用的,這裏怎麽會有?”
陰商是拿死人的骨灰結合墳頭土做成的東西,在碰到較多屍體的情況下把它灑在屍體身上,這樣屍體就聞不到活人的味道,從而爭取逃脫的機會。
“所以說,這個宅子裏現在一定有很多的死屍。”蕭世郎看著四周,這陣局他破不了,也無法定位死屍的方位,但是他既然知道了,就不可能無功而返,既然破不了,那就想想別的辦法。
“難道師傅在世的時候有養小鬼的愛好?”
“你我茫然猜測也無用,不如探上一探便可知究竟。”
“你小子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麽如意算盤,這可是趙宅,師傅的道行有多高,你我最清楚,硬闖他的宅子去挖她的老底,我不是自尋死路嘛,所以恕在下不奉陪,你請自便吧。”沈朝風是個行軍打仗的人,說話行事作風都比較豪爽,不如蕭世郎這個生意人精打細算,他雖然埋怨趙玉海,但卻不曾動過一絲一毫的邪念,對於蕭世郎的提議他是哧之以鼻的。
“趙兄,話雖如此,可你就不想知道師傅到底有什麽瞞著我們嗎?”蕭世郎仍舊試圖說服他。
豈料沈朝風斬斬釘截鐵的拒絕道:“我絕不和你同流,你休要再勸說。”
蕭世郎也是有性子的人,既然沈朝風已把話說的這麽絕,他也沒有再勸的必要,便道:“既然沈兄如此決斷,那蕭某就一人前往了,如果我發現了任何東西,請沈兄可千萬不要惦記。”
沈朝風搖搖頭,十分不讚同蕭世郎的做法,“頭七都未過,好歹師徒一場,你就這麽急著惦記著她的東西?”
“別說大話了,剛才一進門,連連抱怨的可是沈兄你自己啊。”
“我隨口說說,不可當真,你卻真要翻人家的老宅啊。”
“罷了,你我誌不同道不合,你既然不願意與我合作,那就請你離開吧,就算師傅會怪我,也是找我一人,與你無關。”
沈朝風心氣高,不願再與蕭世郎繼續交談下去,便拂袖離去,若大的宅子隻留蕭世郎一人在此。
趙家大宅的布局蕭世郎花了三天的時間才研究了清楚,後院中的一口枯井便是他要去的地方。
對於普通人來說死而複生這種事情恐怕是天方夜譚,但是金娘已經見怪不怪了,她自己就經曆過這種事,而且還不止一次,可是像這樣屍身和魂魄相差了兩千年,她倒是有些懷疑了。
世世真是無常,誰都鬥不過老天爺,金娘苦笑,道:“都說趙玉海能預見人生死與未來,難道她就沒有預料到自己的未來嗎,有一天會突然暴死?攖”
聶風雖然一直盡力想要複活趙玉海,可是對於他的生死,卻也不清楚,“趙玉海的死,一直是個迷,我們也想知道,但是事情究竟如何隻有等她醒來,親口告訴我們。”
“就為了知道這個事實,你就要把我逼死?師傅,我是你從小養大的,難道情份還不及這個死人?你們麵都沒見過,更別說感情了,師傅,你真的要逼我死嗎?”
鍾翎知道聶風心裏一直對金娘抱有愧疚,為了避免他被金娘打動,便上前一步不耐煩的看著兩人,“你們是準備在講曆史故事嗎?師傅,你該不會是心軟了吧,都走到這一步了,這個時候你可別壞了事。”
金娘反擊道:“你急什麽,兩千多年都等了,還差這一時半會兒,要我死,也得讓我死的明白點啊,怎麽說也是一個娘胎出來的,你怎麽就那麽狠心呢?不能容我再活一會兒啊?”
鍾翎還想說什麽卻被聶風阻止了,氣的她冷哼一聲,走至一旁,不去理會二人。
“師傅,我也沒多少時間了,你就再縱容我一次吧。”金娘看著聶風,眼神平靜的不能再平靜了。
聶風走上前,對於金娘,他自己也不敢說這麽多年的情義全是假的,到底是他一手帶大的徒弟,說一點沒感情,誰又會相信呢?反正事情已經定性了,又何必急這一時呢,不如就隨她一次,以後也沒這個機會了,於是便歎口氣,緩緩道:“罷了,你想知道什麽就問吧,這是為師欠你的。”
聶風雖然對金娘仍抱有愧疚的態度,可是他忘記了一點,他麵前的這個金娘是古月樓的掌櫃,不再是當初那個天真爛漫的鍾翎了,在這生死關頭,她可不會浪費時間去說這些無聊的話,這個地道她既然能進來,自然會有機關入口,白玉堂和冷星這種摸金高手,給他們點時間,他們一定會找到這兒來的償。
“兩千年屍體都沒腐爛,你們用的什麽方法?”對於即將麵臨死亡的事實,金娘很坦然,沒有害怕,像她之前說的,既然改變不了結局,她會接受的。
“她的口中有一顆,夜明珠,可保屍身千年不腐。”聶風解釋道:
“夜明珠?”金娘瞪大眼睛,“我好像聽說過,可是這東西能有這麽大的攻效?”
夜明珠的大名,國人應該都聽說過,慈禧太後口中的夜明珠已經成為了廣為人知的故事,傳聞中她口中所含的夜明珠,據說夜間百步之內,足以照見每一根頭發,放入口中,可保屍體不化,隻可惜民.國十七年,慈溪太後寢陵被軍閥孫殿英指揮的軍隊所盜,後來這顆傳世的夜明珠輾轉流落到宋美齡手中,被當做鞋飾,隨即不知去向,原以為這隻是個故事,沒想到真有此物,還真的有這個功能。
聶風搖搖頭,“普通的夜明珠自然沒有這個功能,那都是坊間傳說罷了,這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夜明珠,它其實應該叫龍石,它的前生是家喻戶曉的和氏璧。”
“和氏璧不是已經失傳了嗎,怎麽會在這兒?還放在她嘴裏?”金娘感歎之餘,不禁要懷疑曆史的可信度了。
“和氏璧是已經失傳了,但它仍有殘留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被摸金校尉從墓中帶出,輾轉被趙玉海所得,死後便放在她的口中,保她屍身不腐。”
“古人眼裏的玉恐怕都是天上的寶物。”金娘突然覺得曆史上的這些寶貝,有的真的很邪乎,記得之前白玉堂曾跟她說過一種叫金縷玉衣的東西。窮奢極欲的皇室貴族,迷信“玉能寒屍”,為使其屍體不朽,他們用昂貴的玉衣作殮服,且使用九竅器塞其九竅,所謂九竅九竅就是指兩眼、兩鼻、兩耳、嘴、生.殖器和肛.門,通通都用玉片塞住,可謂費盡心機。
但結果卻適得其反,不盡人意,由於金縷衣價格昂貴,往往招來許多盜墓賊,以致“漢氏諸陵無不盜掘,乃至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其實,即使那些盜墓賊沒有光臨,當考古工作者打開那神秘的洞室時,妄圖“金身不敗”的墓主人已化作一捧泥土,剩下的也就是一具精美絕倫的玉衣了。但沒想到這趙玉海卻真正講述了一個千年不破的神話,這和氏璧想來也絕不是隻是普通的玉石,這其中不知道隱藏了多少見不得人的禁術。金娘感歎的這美麗的容顏,“這會兒子倒是覺得她有預見了,早早準備了一塊寶貝,看來她是知道幾千年後她還能再醒過來?”
“翎兒,為師……”
金娘抬手打斷聶風的話,“此情情景,師傅就別說什麽對不起啊,愧疚之內的話了,說了也是白說,何必讓人聽著覺得做假呢?不自在,還是算了吧。”
“怎麽樣,二位,該談的是不是都談完了,你還有什麽想知道的?要不要我把整個曆史故事再跟你說一遍?”鍾翎自出生以來就視趙玉海為神一樣的存在,她信奉永生之道,這麽些年她一直像一個影子一樣生活在金娘的背後,因為她是被老天爺選擇的人。剛開始她也曾抱怨過,為什麽能得永生的不是她,可是當她看到這些年,聶風為了讓她得永生之術,讓她所遭受的這些罪難,她就慢慢沒這個想法了。如今心裏隻有一念頭,讓趙玉海複活,然後學永生之術。
“瞧你那等不及的樣子,真不知道是趙玉海想長生,還是你想長生?”
“不管是誰,今天,你必須得死。”
征和二年公孫賀父子因與陽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蠱詛咒天子之事死在獄中。然而,此事卻遠未結束,一場駭人聽聞的慘痛曆史畫卷由此拉開。同年四月,諸邑公主、陽石公主以巫蠱之罪處死,衛青之子衛伉及衛長公主之子曹宗亦在連坐之內。太子一黨被誅連無數,負責此案的江充成了最大的贏家,他指揮巫師四處掘地尋找木偶人,但凡挖到就逮捕周圍的人,並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認罪,百姓惶恐之間相互誣告,以此罪冤死者前後共計數萬人。
一場巫蠱之災讓整個長安城人心惶惶,大雨連著下了三天三夜,卻仍舊衝刷不走刑場上那深紅深紅的顏色,天下失去了信任,百姓在哀叫,連老天爺都流下了眼淚,可上天的哀鳴卻仍舊無法救贖死去的冤魂,它們迴蕩在未央宮的大殿之上,日日哀鳴,夜夜哭泣,可即使如此卻仍舊喚不醒龍椅之上那顆被蒙蔽的心。
衛氏轉頭看著匾額上‘椒房殿’三個大字,當年的椒房殿是何等的恩寵,纏綿與恩愛,卻不料十五年的情愛卻抵不過一件子虛烏有的由彌天大謊,所有的信任砰然瓦解,自巫蠱之事開始,眼淚仿佛永遠也流不盡一樣。黃銅鏡中的她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在公主府中,白紗掩麵,輕舞羅袖與他初次見麵的少女了,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了無法挽迴的痕跡,隨著王夫人,李夫人這些傾國傾城的美貌佳麗入住宮中,皇帝有多久沒來她這椒房殿了,連她自己都數不清日子了,昔日同床共枕有情朗,今日落花流水無情義。
巫蠱之事的風那麽強勁,她椒房殿的大門又怎麽擋的住,這個時候誰還會尊她為一國之母,所有的人都不敢跟太子沾上關係,皇上疑心太子是天下皆知的,此時此刻她除了忍耐別無他法。天子的心誰也無法琢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天公自會還人清白,她要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她知道一定會有那麽一天,她始終也相信,金鸞殿上的那個男人最終會迴心轉移的。
椒房殿裏裏外外都被搜了個遍,連後院中的泥地都被挖了三尺深,無功而返的人臉上掩藏不住失落,卻正好印著衛氏心如死灰的臉。天下最信任的莫過於枕邊人,然而她的枕邊人卻是這天下最不相信她的人。搜尋過後,皇帝依舊沒有踏入椒房殿一步,甚至連問候一聲都沒有,仿佛這宮中從來沒有過她一樣,不知道他的臉上是不是也會有些許失落感。
衛氏突然想起當年阿皇後在世時,司馬相如為其寫的字字如淚的長門賦,‘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言我朝往而暮來兮,飲食樂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親……’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卻重複了這條老路,究竟是她和陳皇後都愛錯了人,還是帝王之心從來就沒有過真心。
深夜整個長安城安靜的隻聽到雨的聲音,一個小宮女*的走進椒房殿,從懷裏掏出一個布包偷偷交給了衛氏。
幽暗的燭光之下,衛氏的臉蒼白無力,她顫抖的打開手中的這個布包,裏頭有一封信,‘巫蠱之禍殃及眾多,非我一人之力可以挽迴,天下大難不可避免,望娘娘好生自重。’。
“可有人看到你?”衛氏看著淋濕的小宮女。
那宮女搖搖頭,“太子會起兵,大限將至,迴天乏術。”
雷聲轟然而至,衛氏的心裏翻起千層駭浪,難道事情真的發展到這一步了嗎?親生父子到最後卻要兵戎相見嗎?老天眼真的要眼睜睜的看著嗎?
這一夜悄然度過,太陽依舊沒有升起,而後卻如事先所言,太子領兵反抗,混戰了五天,死了幾萬人,血染長安,卻最終因兵力懸殊,戰敗而逃。太子向東逃到湖縣,隱藏在泉鳩裏的一戶人家。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太子。後來劉據聽說有一位富有的舊相識住在湖縣,便派人去尋找他,卻導致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地方官圍捕太子,太子自忖難以逃脫,便迴到屋中,緊閉房門,自縊而死。
這一天未央宮的大殿上迎來幾隻烏鴉,嘎嘎的叫聲傳遍整個長安城,宮女匆匆的身影成了未央宮唯的一道景色,白色的宮衣上染著點點紅暈,隻聽到她聲嘶力竭的倒在未央宮的殿外大喊了一聲,“皇後娘娘自縊了。”
自此至此,母儀天下38載,陪伴武帝49年的衛氏溘然長逝。偌大的未央宮在經曆過一場血色浩劫之後依舊會壯麗而重威,隻是長秋門後的中宮椒房殿,卻再一次失去了主人。
同時在長安城的一座老宅中,一位年輕的姑娘也悄然離逝,沒有人知道她是如何死去的,等到人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長眠不醒了,她的死對於當時的一些社會人士來說是個不小的衝擊,人人都在討論她究竟為何而死,沒有人知道那個雨夜淋濕的宮女,究竟從哪裏來,又去出了哪裏?她是誰?戒備森嚴的皇宮她又是如何出入自如的?
老宅中沒有舉行喪葬,一個老翁走了進來,對著屍體搖著鈴,卻見那死去的女子竟真的自己站了起來,她緊閉著雙眼,鮮紅的唇印著身上華貴的衣服,沒有人知道她要去哪,隻有那一聲一聲的鈴聲,慢慢的,慢慢的消失在遠方,那華貴的身影也在這一段離奇的歲月中從此消失了。
也許所有人都覺得事情已經結束了,可未央宮外的亡靈卻始終沒有得到救贖,長安城的土地依舊是鮮紅的,即使千年之後,人們也依舊忘不了這一段曆史,忘不了椒房殿房梁上那孤獨,哀怨的身影,仿佛她的靈魂始終飄蕩在那,久久不肯離去,每當椒房殿傳來風聲,人們都會說,是衛氏在默默哭泣著。
隨著皇後,太子的逝世,巫蠱一禍也終於畫上了句號。天下和朝廷終於太平了,可江湖卻掀起了腥風血雨,趙玉海的死令所有的賞金獵人心存懷疑,然而當他們轟然而至趙宅時,這個宅子已經空了,靈堂之上隻留下三柱清香,這裏的一切都消失的仿佛從來沒有過人一樣。
當時的長安城,趙玉海的名聲十分流傳,巫蠱之禍突起,趙玉海也曾入宮麵聖,但武帝已被蒙去心智,甚至懷疑這巫蠱的背後有她的支持,便下令不許趙玉海入宮,不得離開長安城一步。
蕭氏和沈氏是趙天平僅有的徒弟,兩人雖不得真傳,但占卜問卦,驅魔除鬼還是可以的。趙玉海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天資平平的人當徒弟,無非是看中兩人一個財力一個權力,蕭氏富可敵國,沈氏手握重兵,有這兩個人庇佑,趙天平在長安城可以說是唿風喚雨。
趙玉海死後,他手中的長明燈成了眾相爭搶的對像,賞金獵人都轟至長安城,可趙家大宅緊閉誰也進不去,蕭氏和沈氏將宅子圍的是密不透風。
趙家大宅中,蕭世郎和沈朝風看著空無一人的宅子,沈朝風的嘴上不幹不淨,“伺候了她這麽久,給她當孫子當兒子,她卻說死就死,什麽都沒給我們留下,如今倒好,大夥都打起了長明燈的主意,我若是不攔著,不知道要有多少人為它而死。”
“長明燈的由來我們都不清楚,這麽傳奇的東西,我覺得師傅未會把它留在趙宅,很有可能是帶走了。”
“帶走了?她人都死了,她還要這盞燈幹嘛?”
“師傅這個人神神秘秘,在長安城這麽多年,誰也不知道她從哪裏來,這長明燈雖說傳言是十殿閻羅之燈,可這到底也隻是傳言,難不成她真是從閻王殿裏爬出來的?”
“她若真是從閻王殿裏爬出來的,她就不會死了。”沈朝風道:“再說了,到現在為止我們也沒看到她的屍體,這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啊,如今下落不明是個什麽說法呢?”
“來報信的那個丫頭還沒找到?”
衛氏死後第二天,一個十七八歲的小丫頭匆匆來到軍營告訴沈朝風,趙玉海死了,可是之後就再也沒見過她了,沈朝風把整個長安城都翻過來了,也沒找到她的蹤影。
“我就不信了,好好一個大活人,她還能憑空消失了不成。”沈朝風憤憤道:
蕭世郎沒有理會沈朝風,他走進趙宅,這個宅子他太熟悉了,隻是今日卻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庭院中的花草被移了位置,房梁上的這些符鈴也全都不對勁。風一吹那鈴聲讓人驚心,蕭世郎心中有預感,趙宅之中一定隱藏著不可見人的東西,庭院和廊台都被精心布置過,這樣的陣局蕭世郎從來沒有見過,趙玉海並沒將自己所學都教於他們,這一點蕭世郎心裏可是清楚的很,不像沈朝風那麽沒心沒肺。
他看著趙宅的布局,雖然看不出具體的陣法,但還是能看懂這是一個禁陣,用來困住什東西的,一想到此蕭世郎的內心就按耐不住,趙玉海如今已經死了,趙宅還不是任他們為所欲為?他走至庭院中央,沈朝風還在那抱怨著,“你過來,看看這,有什麽不對勁?”
沈朝風走過去,蕭世郎指著的地方是一個瓷盆,瓷盆中裝著一些泥土,沈朝風看了一眼盆子,“陰商?”
沈朝風和蕭世郎雖然都師承趙玉海,但是兩人所學卻是完全不同的領域,蕭世郎精通八卦之術,排陣布位不在話下,而沈朝風卻擅長鬼控,精通和鬼打交道,所以兩人也算的上配合的天衣無縫。
“你也覺得像?”
“什麽像啊,就是嘛,這玩意我不知道做過多少了,隻不過這通常都是對付群屍的時候才用的,這裏怎麽會有?”
陰商是拿死人的骨灰結合墳頭土做成的東西,在碰到較多屍體的情況下把它灑在屍體身上,這樣屍體就聞不到活人的味道,從而爭取逃脫的機會。
“所以說,這個宅子裏現在一定有很多的死屍。”蕭世郎看著四周,這陣局他破不了,也無法定位死屍的方位,但是他既然知道了,就不可能無功而返,既然破不了,那就想想別的辦法。
“難道師傅在世的時候有養小鬼的愛好?”
“你我茫然猜測也無用,不如探上一探便可知究竟。”
“你小子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麽如意算盤,這可是趙宅,師傅的道行有多高,你我最清楚,硬闖他的宅子去挖她的老底,我不是自尋死路嘛,所以恕在下不奉陪,你請自便吧。”沈朝風是個行軍打仗的人,說話行事作風都比較豪爽,不如蕭世郎這個生意人精打細算,他雖然埋怨趙玉海,但卻不曾動過一絲一毫的邪念,對於蕭世郎的提議他是哧之以鼻的。
“趙兄,話雖如此,可你就不想知道師傅到底有什麽瞞著我們嗎?”蕭世郎仍舊試圖說服他。
豈料沈朝風斬斬釘截鐵的拒絕道:“我絕不和你同流,你休要再勸說。”
蕭世郎也是有性子的人,既然沈朝風已把話說的這麽絕,他也沒有再勸的必要,便道:“既然沈兄如此決斷,那蕭某就一人前往了,如果我發現了任何東西,請沈兄可千萬不要惦記。”
沈朝風搖搖頭,十分不讚同蕭世郎的做法,“頭七都未過,好歹師徒一場,你就這麽急著惦記著她的東西?”
“別說大話了,剛才一進門,連連抱怨的可是沈兄你自己啊。”
“我隨口說說,不可當真,你卻真要翻人家的老宅啊。”
“罷了,你我誌不同道不合,你既然不願意與我合作,那就請你離開吧,就算師傅會怪我,也是找我一人,與你無關。”
沈朝風心氣高,不願再與蕭世郎繼續交談下去,便拂袖離去,若大的宅子隻留蕭世郎一人在此。
趙家大宅的布局蕭世郎花了三天的時間才研究了清楚,後院中的一口枯井便是他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