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無題
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 作者:見月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幾天,陳景恪將內外循環概念寫了下來,然後召集內閣、戶部和金鈔局進行了協商。
不出意外,這個策略再次震驚了一幹人等。
誰都沒想到,經濟竟然還可以這麽玩。
如果真的能將這套循環體係建立起來,大明就要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啊。
而他們這些人,也都將因此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於提出這套理論的陳景恪……他們已經麻木了。
陳伴讀提出什麽理論,都不要覺得奇怪。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他心中有一整套的治國方略,正在一點一點的往外拋。
大家都在期待,他還會拿出什麽劃時代的政策。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十月初,這天陳景恪休沐,閑來無事就上街溜達。
路上遇到好幾個手捧鍾表的人,那走路的姿勢別提多驕傲了。
恨不得讓全天下人都知道,他買了鍾表。
隨著第一批購買鍾表的商人仿製成功,這玩意兒終於在全國各地開花。
朝廷也放開了手腳,趁著最後的空檔期大批量對外拋售,盡可能多的為國庫創收。
不過接下來朝廷會調整策略,專門製作豪華鍾表。
這個活兒別人想搶也搶不走,沒辦法,玻璃表麵隻有朝廷能做。
隻要玻璃製作方法不被公開,最奢侈的鍾表,就隻有朝廷能做。
洛下書院的鍾表作坊也已經投入運營,規模不大,但走的是新潮路線。
外形、材質方麵獨具特點,非常受歡迎。
畢竟,別人隻能仿製,想改造表芯很難。
書院掌握著製造鍾表的原理,能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還能進行一係列的升級改進。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書院的鍾表作坊都將引導潮流。
再加上朝廷給的分成,書院資金問題已經解決,就等開花結果了。
而鍾表,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了特殊的地位。
讀書人、商人,對其非常的追捧。
讀書人是以此標榜自己重視時間,商人則是因為商業行為必須要準時。
至於官吏就更別提了,家中必備一個鍾表,衙門也有至少一個鍾表。
以此來確定上下班時間。
當社會的中上層都開始追捧一樣東西的時候,潮流就產生了。
鍾表很快就成了家庭標誌性的物件,頗有點類似於前世某時期的三轉一響。
但這玩意兒價格確實不便宜,一個壯漢不吃不喝幹一年苦力,都買不起一個。
真不是一般人家能消費得起的。
所以,買鍾表成了實力的象征,成了一件非常光榮,又值得炫耀的事情。
每一個能買得起的家庭,都會被大家羨慕。
其實相比於鍾表賺錢,更讓陳景恪高興的,是鍾表提升了大家的時間觀念。
以前約見麵時間,大家都會說一個較為籠統的時間。
比如,上午見麵,或者下午見麵,很少會具體到幾時幾刻。
然後就會出現一個情況,有人一大早就去了,有人半晌午才去。
非常的不方便,還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不是他們不想約更具體的時間,而是缺少便捷、準確的計時工具。
鍾表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潛移默化中,強化了大家的時間觀念。
當然,現在也隻是剛出現這個苗頭。
真正要讓全民強化時間觀念,還需要鍾表進一步普及,甚至要等到更加方便的懷表手表出現。
但至少,大明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剛走出沒多遠,又見到幾個十一二歲的小孩,脖子上掛著一個布口袋,口袋裏裝著厚厚的報紙。
“賣報……賣報……翰林院主編的大明周報……”
“郎君、娘子買一份吧,十一文錢一份……”
陳景恪駐足觀看,這一幕陌生又熟悉。
陌生是因為他上輩子也沒有親眼見過報童,熟悉是因為影視劇裏經常看到。
大明周報第一期終於發行,報童賣報也是陳景恪提出的建議。
盡管大明采用了很多惠民政策,可大多數家庭依然處於貧困線以下。
雇傭一些貧困家庭的少年賣報,能增加銷量,還能為貧困家庭創收。
十文錢批發給報童,他們十一文錢賣出去,一份賺一文錢。
當然,如果買報紙的人不嫌麻煩,可以去當地的報紙網點購買,十文錢一份。
對報紙有需求的人,大多不會在乎這一文錢。
所以,這是個不錯的生意。
隻是報紙畢竟是新鮮事物,根本就沒有人理會他們。
半天一份都沒有賣出去。
陳景恪走上前去,拿出一張十文的寶鈔和一文銅錢:
“給我來一份。”
一名報童興奮的拿出報紙遞過來:“謝謝郎君,祝您金榜題名。”
陳景恪心下莞爾,這小子很機靈啊。
他將報紙卷起來拿在手裏,說道:“賣出去幾份了?”
那少年有些喪氣的說道:“您是第一個買的。”
陳景恪有些疑惑,又問道:“你們出來多久了?”
那少年迴道:“大早上就出來了……”
洛陽雖是國都,也有窮人的。
而且作為大城市,窮人窮的更徹底。
均田製推行以來,鄉下的百姓都分到了田。
隻要肯勞作,多多少少都能有口飯吃。
大城市不一樣,這裏的窮人是真正的無產者,窮的蕩氣迴腸。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聽說朝廷招人賣報紙,一份能賺一文錢。
關鍵是,可以先拿報紙,賣出去之後再結賬。
這種約等於沒有成本淨賺錢的好事兒怎麽能錯過,各家都紛紛將孩子送了過來。
這些孩子也算是懷揣夢想而來。
畢竟,一天就算隻賣出去三五份,都夠一家子三五口吃一頓飯了。
能賣出去十份,賺的錢就能和父親一天薪酬平齊了。
然而,現實狠狠的給他們澆了一盆冷水。
從早上到現在,也就隻有陳景恪買了一份。
大多數人看都不看一眼,少部分人會問報紙是什麽。
然而這群大字不識一個的孩子,哪知道這些。
翻來覆去就那幾句話,翰林院主辦的周報,走過路過不容錯過什麽的。
聽到這裏,陳景恪大致已經猜到問題出在了哪裏,又問了最後一個問題:
“你們都在哪裏賣的?”
那少年說道:“人多的地方啊,集市、做工的地方……都去了。”
陳景恪心道果然如此。
集市雖然人多,可大多都是小市民,在識字率不高的年代,大多都是不識字的。
更不會用一天的薪酬,去買一份不知道是什麽玩意兒的周報。
做工的地方,說白了就是苦力市場,識字的人就更少了。
在這些地方,能賣得出去才見鬼。
於是就說道:
“你們選錯地方了,報紙隻有識字的人才能看的懂,你們應該去讀書人多的地方。”
“或者去商人比較多的地方也可以。”
那少年怯怯的說道:“讀書人都是大老爺,我們不敢去。”
陳景恪沉默了一下,才繼續說道:
“但你們是替翰林院賣報紙的啊,他們不敢拿你們怎麽樣的。”
“如果有人搶你們的報紙,你們就記住他的模樣,然後去找給伱們報紙的人就可以了。”
“他們自然會去找那些讀書人的麻煩的。”
那少年眼睛一亮,猶自不敢相信的道:“真的嗎?”
另外幾個賣報的小孩,也都很興奮的樣子。
陳景恪笑道:“當然是真的……不過你們吆喝的也有問題,應該告訴客戶,什麽是報紙。”
然後,他就將報紙的具體含義告訴了幾個少年。
又給他們設計了幾句新的廣告詞。
比如,麵對讀書人的時候,就喊:太上皇、皇上、太子殿下親筆文章……不容錯過。
麵對商人的時候,就喊:國家政策、商業信息、物價變動……
雖然他們並不能完全懂是什麽意思,但在利益的驅動下,還是努力記了下來。
見他們都記熟,陳景恪就說道:“去吧,在耽誤下去,時間就不夠了。”
那少年朝他深深鞠躬:“謝謝郎君,您是個好人。”
陳景恪笑著揮揮手,目送他們離開。
這個機靈的少年,給他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但他並沒有詢問對方的名字,也沒有扮演老爺爺給予對方什麽大機緣。
揠苗助長並不一定就是好事。
給他一點幫助,讓他賺取能力範圍內的錢,已經足夠了。
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早晚還有再見之日。
而且不要覺得賣報就沒有前途,等大明周報的名聲打出去,會有人主動在大街上等候他們。
一天賣個幾十份不成問題。
那就是幾十文錢的利潤,比好幾個苦力一天賺的錢都多。
而且賣報紙,本身也算是文字相關的工作。
真有心,慢慢學著識字,比普通人更容易出頭。
等小朋友們都消失在視線裏,陳景恪打開報紙看了起來。
版麵、內容之類的全都沒有變化,和上次見到的一模一樣。
區別是,紙的質量差了很多,摸上去明顯更加粗糙。
當然,變差也隻是相對的。
用這玩意兒糊牆啥的,完全沒有啥問題。
報紙糊牆,也是曾經好幾代人的記憶啊。
油墨也少了清香,變成了單純的油墨味道,顯然也換成了最普通的那種。
但並不影響閱讀。
這才是地地道道的報紙啊。
且說那幾個少年,心懷忐忑的來到一處讀書人聚集之地,大著膽子吆喝了幾聲。
本來那些讀書人還不感興趣,甚至覺得他們有點吵。
等聽清楚周報是什麽東西,而且上麵竟然有太上皇、皇上和太子的文章,當即就有人過來購買。
十一文錢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算錢。
了解太上皇、皇上和太子的想法,有利於科舉和將來從政啊。
必須要買。
拿到手之後,發現內容竟然如此豐富,就更覺得物超所值了。
畢竟,平時買一本書需要幾十上百文,大部頭的書甚至要幾貫,幾十幾百貫的都有。
這份報紙的內容,比得上好幾本書了。
書上字體一般比較大,一頁紙沒幾個字。報紙采用的是蠅頭小字,排版也較為緊湊。
故而內容十足。
所以,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報紙真的是物美價廉了。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內容如何。
很多人也在懷疑,內容到底值不值得花這十一文錢。
雖然這點錢不算什麽,可誰也不想當冤大頭不是。
如果關係好,他們可以去買報紙的人那裏去蹭,可不熟悉就拉不下那個臉了。
總不能過去說,借我看看如何?
就在他們猶豫的時候,就聽那些少年喊:先看後買。
竟然可以先看後買?
這下很多還在猶豫的人,立即就圍了過來,要了一份就在旁邊觀看起來。
他們倒是不敢拿了就跑,畢竟這周圍都是讀書人,要是幹了這種事兒丟人就丟大了。
關鍵,這些報童表麵看都是翰林院雇傭的,誰也不清楚到底是哪種雇傭關係。
不敢隨便欺負這些小孩。
報紙的排版還是有些陌生的,他們熟悉了好一會兒才找到開頭在哪。
然後就發現,第一篇文章竟然真是太上皇寫的。
皇上、太子的文章都有。
後麵很多文章,都是朝中大佬編撰。
陳景恪、李善長、邱廣安等等,都有文章在上麵。
內容也非常多樣化,有講吏治的,有講治民的,有講新政的,有講學術的。
其中李善長講的就是法治思想。
藍玉竟然也寫了一篇文章,關於文明治軍的。
看到這裏,大家基本確信,這份報紙有用,非常有用。
當下也不再猶豫,很多人都買了一份。
很快,這幾名報童的報紙就全賣光了,還有不少後來聽到消息的,因為沒買到扼腕歎息。
那個機靈少年眼珠子一轉,大聲吆喝道:
“明日一大早我們還會過來的,諸位先生想買可以在此找我們。”
那些讀書人一聽,自然很高興,紛紛預約一份。
直到有一個人問道:“你們大致幾點能到?”
那機靈少年一臉茫然:“啊?”
什麽幾點,他根本就聽不懂。
這時,另一名讀書人說道:
“你看他們像是買得起鍾表的人家嗎,別問了,想買就早點過來吧。”
機靈少年有些羞恥,他知道鍾表,取報紙的地方就有一個,可他不認識啊。
心中不禁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認識鍾表,更準確的掌握時間。
——
就在此時,安西灣的朱樉,迎來了至關重要的一戰。
(本章完)
不出意外,這個策略再次震驚了一幹人等。
誰都沒想到,經濟竟然還可以這麽玩。
如果真的能將這套循環體係建立起來,大明就要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時代啊。
而他們這些人,也都將因此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於提出這套理論的陳景恪……他們已經麻木了。
陳伴讀提出什麽理論,都不要覺得奇怪。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他心中有一整套的治國方略,正在一點一點的往外拋。
大家都在期待,他還會拿出什麽劃時代的政策。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十月初,這天陳景恪休沐,閑來無事就上街溜達。
路上遇到好幾個手捧鍾表的人,那走路的姿勢別提多驕傲了。
恨不得讓全天下人都知道,他買了鍾表。
隨著第一批購買鍾表的商人仿製成功,這玩意兒終於在全國各地開花。
朝廷也放開了手腳,趁著最後的空檔期大批量對外拋售,盡可能多的為國庫創收。
不過接下來朝廷會調整策略,專門製作豪華鍾表。
這個活兒別人想搶也搶不走,沒辦法,玻璃表麵隻有朝廷能做。
隻要玻璃製作方法不被公開,最奢侈的鍾表,就隻有朝廷能做。
洛下書院的鍾表作坊也已經投入運營,規模不大,但走的是新潮路線。
外形、材質方麵獨具特點,非常受歡迎。
畢竟,別人隻能仿製,想改造表芯很難。
書院掌握著製造鍾表的原理,能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還能進行一係列的升級改進。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書院的鍾表作坊都將引導潮流。
再加上朝廷給的分成,書院資金問題已經解決,就等開花結果了。
而鍾表,自誕生之日起,就擁有了特殊的地位。
讀書人、商人,對其非常的追捧。
讀書人是以此標榜自己重視時間,商人則是因為商業行為必須要準時。
至於官吏就更別提了,家中必備一個鍾表,衙門也有至少一個鍾表。
以此來確定上下班時間。
當社會的中上層都開始追捧一樣東西的時候,潮流就產生了。
鍾表很快就成了家庭標誌性的物件,頗有點類似於前世某時期的三轉一響。
但這玩意兒價格確實不便宜,一個壯漢不吃不喝幹一年苦力,都買不起一個。
真不是一般人家能消費得起的。
所以,買鍾表成了實力的象征,成了一件非常光榮,又值得炫耀的事情。
每一個能買得起的家庭,都會被大家羨慕。
其實相比於鍾表賺錢,更讓陳景恪高興的,是鍾表提升了大家的時間觀念。
以前約見麵時間,大家都會說一個較為籠統的時間。
比如,上午見麵,或者下午見麵,很少會具體到幾時幾刻。
然後就會出現一個情況,有人一大早就去了,有人半晌午才去。
非常的不方便,還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不是他們不想約更具體的時間,而是缺少便捷、準確的計時工具。
鍾表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潛移默化中,強化了大家的時間觀念。
當然,現在也隻是剛出現這個苗頭。
真正要讓全民強化時間觀念,還需要鍾表進一步普及,甚至要等到更加方便的懷表手表出現。
但至少,大明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剛走出沒多遠,又見到幾個十一二歲的小孩,脖子上掛著一個布口袋,口袋裏裝著厚厚的報紙。
“賣報……賣報……翰林院主編的大明周報……”
“郎君、娘子買一份吧,十一文錢一份……”
陳景恪駐足觀看,這一幕陌生又熟悉。
陌生是因為他上輩子也沒有親眼見過報童,熟悉是因為影視劇裏經常看到。
大明周報第一期終於發行,報童賣報也是陳景恪提出的建議。
盡管大明采用了很多惠民政策,可大多數家庭依然處於貧困線以下。
雇傭一些貧困家庭的少年賣報,能增加銷量,還能為貧困家庭創收。
十文錢批發給報童,他們十一文錢賣出去,一份賺一文錢。
當然,如果買報紙的人不嫌麻煩,可以去當地的報紙網點購買,十文錢一份。
對報紙有需求的人,大多不會在乎這一文錢。
所以,這是個不錯的生意。
隻是報紙畢竟是新鮮事物,根本就沒有人理會他們。
半天一份都沒有賣出去。
陳景恪走上前去,拿出一張十文的寶鈔和一文銅錢:
“給我來一份。”
一名報童興奮的拿出報紙遞過來:“謝謝郎君,祝您金榜題名。”
陳景恪心下莞爾,這小子很機靈啊。
他將報紙卷起來拿在手裏,說道:“賣出去幾份了?”
那少年有些喪氣的說道:“您是第一個買的。”
陳景恪有些疑惑,又問道:“你們出來多久了?”
那少年迴道:“大早上就出來了……”
洛陽雖是國都,也有窮人的。
而且作為大城市,窮人窮的更徹底。
均田製推行以來,鄉下的百姓都分到了田。
隻要肯勞作,多多少少都能有口飯吃。
大城市不一樣,這裏的窮人是真正的無產者,窮的蕩氣迴腸。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聽說朝廷招人賣報紙,一份能賺一文錢。
關鍵是,可以先拿報紙,賣出去之後再結賬。
這種約等於沒有成本淨賺錢的好事兒怎麽能錯過,各家都紛紛將孩子送了過來。
這些孩子也算是懷揣夢想而來。
畢竟,一天就算隻賣出去三五份,都夠一家子三五口吃一頓飯了。
能賣出去十份,賺的錢就能和父親一天薪酬平齊了。
然而,現實狠狠的給他們澆了一盆冷水。
從早上到現在,也就隻有陳景恪買了一份。
大多數人看都不看一眼,少部分人會問報紙是什麽。
然而這群大字不識一個的孩子,哪知道這些。
翻來覆去就那幾句話,翰林院主辦的周報,走過路過不容錯過什麽的。
聽到這裏,陳景恪大致已經猜到問題出在了哪裏,又問了最後一個問題:
“你們都在哪裏賣的?”
那少年說道:“人多的地方啊,集市、做工的地方……都去了。”
陳景恪心道果然如此。
集市雖然人多,可大多都是小市民,在識字率不高的年代,大多都是不識字的。
更不會用一天的薪酬,去買一份不知道是什麽玩意兒的周報。
做工的地方,說白了就是苦力市場,識字的人就更少了。
在這些地方,能賣得出去才見鬼。
於是就說道:
“你們選錯地方了,報紙隻有識字的人才能看的懂,你們應該去讀書人多的地方。”
“或者去商人比較多的地方也可以。”
那少年怯怯的說道:“讀書人都是大老爺,我們不敢去。”
陳景恪沉默了一下,才繼續說道:
“但你們是替翰林院賣報紙的啊,他們不敢拿你們怎麽樣的。”
“如果有人搶你們的報紙,你們就記住他的模樣,然後去找給伱們報紙的人就可以了。”
“他們自然會去找那些讀書人的麻煩的。”
那少年眼睛一亮,猶自不敢相信的道:“真的嗎?”
另外幾個賣報的小孩,也都很興奮的樣子。
陳景恪笑道:“當然是真的……不過你們吆喝的也有問題,應該告訴客戶,什麽是報紙。”
然後,他就將報紙的具體含義告訴了幾個少年。
又給他們設計了幾句新的廣告詞。
比如,麵對讀書人的時候,就喊:太上皇、皇上、太子殿下親筆文章……不容錯過。
麵對商人的時候,就喊:國家政策、商業信息、物價變動……
雖然他們並不能完全懂是什麽意思,但在利益的驅動下,還是努力記了下來。
見他們都記熟,陳景恪就說道:“去吧,在耽誤下去,時間就不夠了。”
那少年朝他深深鞠躬:“謝謝郎君,您是個好人。”
陳景恪笑著揮揮手,目送他們離開。
這個機靈的少年,給他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但他並沒有詢問對方的名字,也沒有扮演老爺爺給予對方什麽大機緣。
揠苗助長並不一定就是好事。
給他一點幫助,讓他賺取能力範圍內的錢,已經足夠了。
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早晚還有再見之日。
而且不要覺得賣報就沒有前途,等大明周報的名聲打出去,會有人主動在大街上等候他們。
一天賣個幾十份不成問題。
那就是幾十文錢的利潤,比好幾個苦力一天賺的錢都多。
而且賣報紙,本身也算是文字相關的工作。
真有心,慢慢學著識字,比普通人更容易出頭。
等小朋友們都消失在視線裏,陳景恪打開報紙看了起來。
版麵、內容之類的全都沒有變化,和上次見到的一模一樣。
區別是,紙的質量差了很多,摸上去明顯更加粗糙。
當然,變差也隻是相對的。
用這玩意兒糊牆啥的,完全沒有啥問題。
報紙糊牆,也是曾經好幾代人的記憶啊。
油墨也少了清香,變成了單純的油墨味道,顯然也換成了最普通的那種。
但並不影響閱讀。
這才是地地道道的報紙啊。
且說那幾個少年,心懷忐忑的來到一處讀書人聚集之地,大著膽子吆喝了幾聲。
本來那些讀書人還不感興趣,甚至覺得他們有點吵。
等聽清楚周報是什麽東西,而且上麵竟然有太上皇、皇上和太子的文章,當即就有人過來購買。
十一文錢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算錢。
了解太上皇、皇上和太子的想法,有利於科舉和將來從政啊。
必須要買。
拿到手之後,發現內容竟然如此豐富,就更覺得物超所值了。
畢竟,平時買一本書需要幾十上百文,大部頭的書甚至要幾貫,幾十幾百貫的都有。
這份報紙的內容,比得上好幾本書了。
書上字體一般比較大,一頁紙沒幾個字。報紙采用的是蠅頭小字,排版也較為緊湊。
故而內容十足。
所以,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報紙真的是物美價廉了。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內容如何。
很多人也在懷疑,內容到底值不值得花這十一文錢。
雖然這點錢不算什麽,可誰也不想當冤大頭不是。
如果關係好,他們可以去買報紙的人那裏去蹭,可不熟悉就拉不下那個臉了。
總不能過去說,借我看看如何?
就在他們猶豫的時候,就聽那些少年喊:先看後買。
竟然可以先看後買?
這下很多還在猶豫的人,立即就圍了過來,要了一份就在旁邊觀看起來。
他們倒是不敢拿了就跑,畢竟這周圍都是讀書人,要是幹了這種事兒丟人就丟大了。
關鍵,這些報童表麵看都是翰林院雇傭的,誰也不清楚到底是哪種雇傭關係。
不敢隨便欺負這些小孩。
報紙的排版還是有些陌生的,他們熟悉了好一會兒才找到開頭在哪。
然後就發現,第一篇文章竟然真是太上皇寫的。
皇上、太子的文章都有。
後麵很多文章,都是朝中大佬編撰。
陳景恪、李善長、邱廣安等等,都有文章在上麵。
內容也非常多樣化,有講吏治的,有講治民的,有講新政的,有講學術的。
其中李善長講的就是法治思想。
藍玉竟然也寫了一篇文章,關於文明治軍的。
看到這裏,大家基本確信,這份報紙有用,非常有用。
當下也不再猶豫,很多人都買了一份。
很快,這幾名報童的報紙就全賣光了,還有不少後來聽到消息的,因為沒買到扼腕歎息。
那個機靈少年眼珠子一轉,大聲吆喝道:
“明日一大早我們還會過來的,諸位先生想買可以在此找我們。”
那些讀書人一聽,自然很高興,紛紛預約一份。
直到有一個人問道:“你們大致幾點能到?”
那機靈少年一臉茫然:“啊?”
什麽幾點,他根本就聽不懂。
這時,另一名讀書人說道:
“你看他們像是買得起鍾表的人家嗎,別問了,想買就早點過來吧。”
機靈少年有些羞恥,他知道鍾表,取報紙的地方就有一個,可他不認識啊。
心中不禁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認識鍾表,更準確的掌握時間。
——
就在此時,安西灣的朱樉,迎來了至關重要的一戰。
(本章完)